2Views
2寶報到大寶鬧 共讀化解危機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要用適合孩子心智發展的步調給予適當的刺激;什麼大腦刺激最好?天然ㄟ最好!靠的就是家長陪伴與共讀的語言互動。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詹怡璟分享,在門診遇過1位媽媽,帶著剛滿月的寶寶回診,就在進行完寶寶身體檢查後,轉身卻見到滿面愁容的媽媽,原來林媽媽心中掛念的是家中另名剛滿3歲正適應幼稚園團體生活的小姊姊。
林媽媽說,自己重心放在照護寶寶,3歲小姊姊卻開始出現生活能力倒退,本來能獨自吃飯、刷牙、穿鞋子,反而都要媽媽幫忙,同時增加哭鬧的情緒反應。
詹怡璟表示,門診當下開了共讀處方箋,分別是《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及《誰能給我一點時間》3本書,請林媽媽返家後和小姊姊一起進行2人的約會共讀,度過這段渴求母愛的時光。1個月過後,只見2人開心陪伴寶寶來打疫苗,小姊姊踏入兒科診間就往活動書櫃去尋寶;也能在寶寶哭泣時,陪伴並安撫寶寶。
詹怡璟說,大腦的神經發展在情緒認知的髓鞘化時間很長,面對情緒,對年幼孩子而言,會先學習複製家長的對應模式。如何能讓親子很容易一同面對彼此的需求和激烈情緒碰撞的傷口?共讀處方箋就是能簡單上手的好方法。
詹怡璟指出,許多父母會選擇點讀筆或平板搭配互動式電子學習系統,讓孩子多語言學習。據日本研究顯示,母親與孩子共讀時,大腦掌管情緒與高功能認知的前額葉活性比閱讀電子書來的高。在學齡孩子的研究,顯示紙本閱讀的時間增加大腦功能性迴路會增加;反之,隨著使用電子媒體的時間多而減少。
詹怡璟說,寶寶成長最好的營養是母奶;而給予寶寶大腦最好的滋養,就是與家長互動的共讀活動。從出生就開始進行親子共讀,可以培養親子互動良好的交流習慣,進而促進孩子語言與認知發展,繪本只是個媒介,重要的是親子共同走過互動的過程,也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