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華副刊〉同學會憶往
文/計安邦 插圖/國泰
自從出席台北市文山區景美國小畢業五十年同學會聚餐,又接獲住處所轄區公所熱心通知辦領「敬老卡」,經此兩種思緒多次來回激盪下,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雋永畫面一幕幕重現眼前,清晰度彷彿是昨夜才發生的情境,思量許久決定提筆作記錄。
民國五零年代在我們就讀小學一年級時期,當時小學生們所能擁有的童玩項目雖屬簡易,但大家已覺得豐富多元其樂無窮,那些年一般的日常零用錢都是五角錢銅板或是一元錢幣,男生都會去買玻璃彈珠(有純玻璃色的青彈,及內有色彩的花彈兩種)、圓型彩色紙牌、陀螺、白雪公主泡泡糖、大顆糖球、冰棒。女生則是帶著裝餅乾的鐵盒到教室,內裝在紙上自畫剪裁過的系列人物像與同學玩起扮家家酒戲碼。
記得那時有些同學口袋裡裝的左邊是彈珠,右邊有紙牌,教室在老師下課離開後,立刻變成競技場。當時白雪公主泡泡糖每包附有一張三國演義歷史人物彩色圖卡,編號從一號到一百號,此一創意原為商家的促銷手法,卻也間接讓全國小學生上了滿滿的三國時代歷史課。更有很多小學生天天買一包,並不是多喜歡吹泡泡,而是期待趕快蒐集齊全編號從一到一百,可在同儕間好好炫耀一番。
傍晚下課回家路上經過市場,沿途已可看見有人來不及脫下校服,就在店家走廊邊三、五人圍成一圈用力朝地上在摔紙牌。轉進住宅區內,更是處處有一群人在空曠地上畫起正三角框,將各自的玻璃彈珠依照遊戲規則擺滿其中,在適當距離外畫上筆直攻擊發起線,眾家好手全神貫注目標正前方,輪番蹲在線上以右手拇指把玻璃珠用力彈出,將彈指神功發揮到極致,在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氛圍下,期待一次就能撞開所有彈珠,笑納收場滿載而歸。
小時候離住家五分鐘路程出巷口是景後街,右側就是景美戲院,那些年上映的電影有台語片、國語片、日語片,過年期間則會安排歌仔戲或歌舞團現代劇演出。記憶中看過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由戽斗、矮仔財、李冠章主演、「薛平貴與王寶釧」、「舊情綿綿」洪一峰主唱兼演出、「台北之夜」文夏主唱兼演出、「瘋女十八年」、「新陳三五娘」由楊麗花主演、諜報片「天字第一號」,國語片「蚵女」、「養鴨人家」由唐寶雲主演。日語片有「宮本武藏」、「羅生門」、「七武士」(三船敏郎主演)、「怪獸大戰爭」(寶田明主演),還有石原裕次郎、小林旭的作品等。對大導演黑澤明,女明星淺丘琉璃子、女歌星美空雲雀都耳熟能詳。
當時電影放映前要先起立唱國歌,戲票有分原價的坐票以及優待價的站票。每逢暑假在戲院售票窗口,經常可以看到有許多小男生請求購票的大人帶他們進場看電影,若非長相特別不討喜,多數都能如願被帶進場,日子久了,售票窗口內的大姊姊會笑著問;弟弟啊,你的親爸爸是誰啊,激起附近賣糖果餅乾的老先生、老太太哈哈大笑!
景美國小附近另有僑興戲院(前身為仙都戲院),主要放映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所出品的電影以及中央電影公司的國語片。當時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由凌波、樂蒂主演,「吳鳳」由王引主演,購票窗口大排長龍直到大馬路上景文街口,電影連演30天場場爆滿,連站票都一票難求,成為當時景美鄉親父老茶餘飯後的話題。
因地緣關係僑興戲院也是本校舉辦各種校園活動,也是畢業典禮所在地,歷屆畢業生在此處唱畢業歌,令人印象深刻永難忘懷。
假日每逢天氣好,我會在午後走10分鐘路程到景美街上的集應廟,迎面大門上有地方首長題字的匾額「安邦護眾」,大廳右側靠牆邊擺著幾張長椅,經常有人在下象棋,我在此處學習觀棋不語。到了晚上廟前廣場那裡是我們的社會大學,可以看見各種攤位的新奇產品,也會聽到攤商為吸引人潮所說的成人笑話。最大的收穫就是可聽到來自全省各地攤商所操的閩南語口音:泉州腔、漳州腔、海口腔,以及香港入境僑商的廣東話,外帶一位國語翻譯。
每年農曆10月15日是集應廟奉祀主神保儀尊王(唐朝安史之亂守城殉國武將張巡)聖誕,景美地區父老俗稱「景美大拜拜」,前一周已有布袋戲及歌仔戲酬神演出。當天集應廟前廣場架設供桌擺滿各種供品,各地進香陣頭蜿蜒長達百餘公尺,擠滿景美街,鑼鼓喧天好不熱鬧。學校也提前放學,入夜後來自各地的親朋好友絡繹於途,大街小巷都是賀客。
五零年代景美國小的後門外側就是火車鐵軌,我們在學校每隔1小時就可聽到火車頭冒煙鳴笛,火車廂一節又一節震動通過。小時候父親曾多次帶我搭乘火車,由景美站至萬華總站,爬梯階通過天橋再轉乘公車赴中山堂聽音樂會。也有幾次在暑假由景美站至新店終點站,漫步行經碧潭街道,走過碧潭吊橋在對岸碧潭樂園下新店溪畔茶座喝飲料,看許多遊客在碧潭游泳泛舟。那個年代三輪車也是隨處可見的一種交通工具,尤其鄉間婚嫁喜事,由田埂小路通往大街馬路,人力三輪車最能發揮功效。還有老年人居住在巷弄裡,行動不便要出門看醫生,就必須藉由三輪車伕的協助穿街過巷,將老人家平安送達醫院。小時候有很多次坐三輪車的體驗,隨著奶媽家婆婆回娘家,蹲在車座踏板間,從景後街轉景美街再上景美橋,下橋就是新店鎮沿著馬路與火車道平行,兩邊地勢有高低落差,中間種有尤加利行道樹,高大的尤加利樹上層綠意盎然,下層塗有白色防蛀漆,有如護衛武士一路前行至新店車站甚為壯觀。
台灣經日本統治五十年,光復後在各地依然可以看到常民生活中,還留有隱約的日式型態。小時候我們學會走路,就開始穿著木屐拖鞋,這純然是日本文化的呈現,當時無論大人小孩回家換鞋後,人腳一雙木屐到處行走,舉步間木頭與路面接觸叩叩聲不絕於耳,真是人未到木屐拖鞋聲已先到了。到了小學五年級,國內開始量產塑膠拖鞋,老人、成人、小朋友們,終於可以遠離足下的束縛與負擔,穿起塑膠新拖鞋,踏著輕快安靜步伐,或跑或跳快樂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