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間歇性斷食 爆急性膽囊炎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30歲莊先生患有膽結石,為了減重瘦身,嘗試間歇性斷食,未料,施行不到2天,便引起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醫師張健輝診斷為急性膽囊炎,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3天後平安出院。
張健輝說,由於大多數的膽結石沒有症狀,僅需遵從定時、定量、低油的飲食原則,並定期追蹤即可;但若因此輕忽,飲食不規律或吃得太油,則恐引發膽道炎、胰臟炎等急性發炎,若延誤就醫,更可能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張健輝表示,膽汁由肝臟製造,存於膽囊,用來分泌油脂,吃入過油膩的食物,不只會使膽汁過度濃稠,形成結石,高油飲食也會刺激膽囊急遽收縮,使原先已存在的結石,因擠壓而堵塞,造成發炎。反之亦然,若飲食完全無油,或是長時間空腹,膽汁長時間存於膽囊,一樣會讓膽汁蓄積在膽囊裡的時間拉長,凝集成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
治療上,通常會施以膽囊全切除手術;但若發炎時間超過72小時,擔心恐有膽道沾黏的情形,故會先插入導管引流,並施予抗生素治療,待6到8週,沾黏及發炎狀況消退,再行手術。
然而,許多民眾因懼怕手術,又擔心膽結石就像一顆未爆彈,千方百計想自行排出膽結石,對此,張健輝表示,膽囊管內管直徑僅約0.2公分,而膽結石多為0.5公分以上,即便結石離開膽囊,也只會造成總膽管或胰管阻塞;且膽汁由肝臟分泌,而膽囊功能僅為暫存膽汁,即便以手術切除膽囊,膽汁仍可經過總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患者無須過度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膽結石係由膽汁結晶濃縮堆積而成,整個膽道、總膽管都有機會形成膽結石,故即使膽囊切除後,仍可能因錯誤的飲食習慣,造成膽汁太過濃稠,形成結晶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進而引發膽管、胰管發炎。
張健輝提醒,膽結石的發作與飲食密切相關,斷食、長時間空腹、飲食過度油膩、三餐不定時等都是危險因子,他呼籲,三餐定時、飲食清淡、少油、多纖,多喝水、多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杜絕膽結石的威脅;必要時須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