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社論〉美台重啟TIFA對話? 期待中應審慎應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透露,已逾四年沒有舉行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可望復談,但美國政府主導TIFA對話的貿易談判代表署(USTR)並未對此回應。台美恢復TIFA會議雖然的確值得期待,但台灣方面也應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心理準備,審慎應對美國可能會對台灣提出的要求。
對台灣而言,TIFA是對美經貿對話的重要管道。台美於一九九四年簽署TIFA,次年首度舉行會議,最後一次會議則是於二0一六年十月舉行。台美舉行TIFA會議初期,我方係由經濟部國貿局長主談,美方由USTR助理代表領軍;二00四年起雙方提升主談層級為經濟部次長、USTR副代表。
歷次TIFA會議對台灣經濟影響甚深,議題包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台灣參與國際經貿組織與合作,也觸及台美電信、農業、智慧財產權、能源、藥品與醫材、貿易障礙等議題。二0一六年的會議中,我方重申希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但此次會議之後TIFA會議即告中斷。
去年八月二十八日,蔡英文總統無預警宣告開放含萊劑美豬時表示,此舉「將是台美經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起點」,當時即被認為是蔡政府爭取恢復舉行TIFA會議、甚至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頭期款」。儘管如此,川普政府卻仍未恢復TIFA會議,但在川普任期的尾聲由國務院推動「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未來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國務院繼續推動「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力道如何?TIFA會議是否如布林肯所說的恢復舉行?
恢復舉行TIFA會議,對台灣而言,的確可藉此推動台美BTA。據統計,去年台美雙邊貿易金額近九百一十億美元,台灣是美國的第九大貿易夥伴,一旦台美簽署BTA,當可進一步提升雙邊貿易往來。另據估計,倘若台美簽訂BTA,台灣的機械、塑膠及化學品、手工具、螺絲釘帽等金屬品、鋼鐵及自行車等產業可望受惠;美國方面的受惠產業則以汽車、化學品、肉類、農產品等為主。
但是重啟TIFA對話,美國也勢必對台灣採取give and take策略。川普執政時,美國國務院希望加強台美關係,其中包括BTA談判,但遭到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反對;萊特海澤今年一月離任前提到台美BTA談判遲遲沒有展開的原因,其中一項障礙是美國與台灣有龐大且不斷擴增的貿易逆差。質言之,美國經貿部門一向「在商言商」,對台灣而言,其中一例是美國財政部恐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名單,另一例就是因貿易逆差擴大而構成洽簽BTA之障礙。
就數據而言,近年來台美貿易逆差迅速擴大,據我國財政部統計,二0一八年為六十三點八億美元,去年已增加到一百八十點七億美元,攀升的速度與程度確實可觀。儘管我經濟部解釋,原因在於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帶來的轉單效應,但美國是否接受此一說法,絕非我方所能掌握。
過去面對美國對台貿易逆差,台灣曾以台幣被迫大幅升值、政府組團赴美採購等方式因應,行政院更曾特別成立「順差專案小組」。停擺多時的TIFA會議重開之後,蔡政府是否已準備好如何應付美方且能為台灣帶來利益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