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清代道署遺構保存 兼顧教學

建築師劉木賢設計兼具文化歷史和教學並存的空間,並規劃室內遺構展示空間。(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定古蹟清代道署為清代台灣最高權力官衙之一,歷史遺構在永福國小校園出土,卻碰撞校舍重建,建築師劉木賢幾經構思,透過當代美學技術,解決當代問題,妥善保存沉睡在地底的「珍珠」。

二0二四年台南歡慶建城四百週年,在此之際,挖掘出清代道署遺構,冥冥之中,「歷史」似乎願意透過出土,見證這時刻。

永福老舊校舍於二0一八年進行新建工程時,挖掘到疑似清代遺構,幾經比對會勘,確認為清代台灣兵備道的道署遺構,該地歷經台南民政支部、台南廳舍、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台南市役所及如今永福國小等。

清代道署歷史遺構永福國小校園出土,讓導致永福校舍重建工程延宕。(記者林雪娟攝)

劉木賢為無數學校規劃校舍,卻是頭一遭碰上古蹟,建築設計可說相當棘手,許多人勸他放手;劉木賢說,建築有其生命週期,遺構既具有保存價值,就應加以彰顯,他百般構思、變更設計,希望兼顧教學和遺構,為台南留下歷史,也讓學童能藉由浸淫歷史空間,感受文化氛圍。

劉木賢走訪多處發現遺構之地,包括安平古堡熱蘭遮城、孔廟櫺星門及台文館等,了解各項保存缺失,透過3D模擬,他以玻璃鋼構方式來呈現,以當代美學手法減少擾動,猶如經由玻璃盒展現歷史遺跡,透過藝術,盛裝歷史文化這顆瑰寶珍珠。

劉木賢指出,該地歷經多次變遷,文明猶如複寫紙般一層一層堆疊,透過新舊建築對比,師生在此歷史場景對話,營造更多想像。劉木賢從事校園建築二十餘年,從早期億載國小生態、新南、九份子新設到如今的永福古蹟,每每都是一項新的挑戰。永福新校舍將於明年暑假完工,將成立兩處遺構和如一葉知秋瓷器、美軍大轟炸所燒熔的鬧鐘等文物展示區,成為歷史現場和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實例,透過歷史和教育相遇,共同見證時代發生所走過的歷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