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焦慮、胸悶、恐慌… 小心廣泛性焦慮症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蔡宗諭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確保身心健康最好的方法,如有長期恐慌情形應尋求精神科協助。 (台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您是否突然有莫名的焦慮、胸悶、擔心、恐慌,卻不知身體出了甚麼毛病?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蔡宗諭表示,臨床上不乏有類似感受與經歷的患者,這很可能是常見的廣泛性焦慮症,然而大多數患者對於廣泛性焦慮症認識有限,或是擔心精神疾病的汙名化諱於就醫。

廣泛性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主要特徵即是對過度焦慮及擔憂許多事情,焦慮及擔憂的程度通常會大於事件本身的客觀壓力,甚至造成當事人難以控制其焦慮,進而干擾其注意力。患者也可能陷入莫名的恐慌中,擔心自己的身體是不是出了甚麼問題,整個人變得很神經質,如長期未妥善處理也恐導致憂鬱症。

根據統計廣泛性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約3%、4%,其中又以女性罹患的比率較高,約是男性2倍。發病年齡的分布很廣,有些是在青少年到成年的早期就有症狀,有的反而是在50多歲之後才開始發作,傳統診斷多半以自律神經失調的說法來解釋上述這些困擾。

廣泛性焦慮症主要表現症狀,是對許多事情有過度擔心焦慮,且這種緊張感無法有效緩解、時間持續6月以上,伴隨坐立難安、容易不耐煩或是心情不定、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怒、肌肉緊繃、睡眠困擾等症狀,凡此類症狀中出現3項以上,就需要注意。

蔡宗諭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確保身心健康最好的方法。透過血清素藥物治療廣泛性焦慮症治療,大多能能有很好的效果,但血清素藥物發揮效果需要約2週以上時間,期間也會配合其他的藥物來緩解發作時的不適,培養正確的疾病認知、搭配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等)也能有助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