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華副刊〉老派的購物
文/周盈君 插圖/國泰
疫情尚未告急時曾到某濱海小鎮一遊,當時天熱極,汗流讓我臉上的隔離霜漸層浮出,一時間斑點畢露、膚色不均、塊狀分布,草原、荒漠、藍海似的。
攬鏡自照覺得醜怪,於是踱步到附近的屈臣氏,看見試用的粉餅就往臉上塗抹,竟驚覺粉末細緻、遮瑕滿分,頓時有發現新大陸的欣喜感,於是拍照分享給朋友。
相較於面對冰冷的螢幕購物,我更愛實體店面,因為可以細細挑選,選出適合自己的。然而,網路上的商品就令我有隔層之感,明星網紅所推薦的,用是他人在用,心得也是別人的,在巧笑與美目流轉之際,何為真評、何是假說呢?再者有些推薦者恐怕自己都未曾使用過,網路總給人真偽莫辨之感。
記得有回到南投旅行,露營區旁的樹蔭下有間小木屋,木屋是咖啡店,一進門老木樁的吧檯敞手歡迎,老闆正與機器周旋、煮泡咖啡。環堵皆原木削卸堆疊成層的壁面,壁上貼滿美式作風的海報,音樂搖滾。
朋友說這間是網路上齊聲為五顆星的咖啡店。我和店主閒聊,過程中不經意發現立於桌面的牌誌寫有:臉書打卡填五星,咖啡折N元。我於是明白所謂的「五星級」是行銷手法所造就,美味與否未必是真相,但我們往往被搜尋引擎的評價蒙了雙眼。
離開這間咖啡店後,我們幾位尋味者又前往另一間在營區外,需步行一段路才能到達的咖啡屋。咖啡屋的外貌是餐車的變形,只是它非鐵皮、沒有輪軸,僅剩靜立。老闆不在店內,咖啡屋外幾張玻璃圓桌、鐵椅擱置得冷清。大傘張烈,遮那狠毒的陽光惹人眼燒燙,有時風強勁,大傘隨風擺盪,成一種令人驚心的畫面。
遠方一張鐵椅上坐了個人,黑色的T恤 ,破舊垮褲,他叼著一根菸,見我們來,手指夾下菸管,大聲喚說:「有人來買咖啡囉」。餐車裡就張露出一張稚嫩、洋溢青春,鑲嵌惺忪雙眼的臉,我們點了黑咖啡、卡布,煽動著他的動能,登時一人一杯在手,較諸方才那店家,此間味蕾的幸福感盈盈充沛。
我於是喜歡這躬親相遇的感受,奇異冒險,有時資訊太多、眾說紛紜,一個人的思緒似被四分五裂,不知該何去何從,以至於在網路下足一二小時的功夫、循線探詢有如偵探,致使雙眼發酸、臀股折磨,仍然意志猶疑,不及實際體驗。
當然網路的資訊亦有參考價值。
比方有回我不知該買哪款「大眾化」口味的泡菜,擔憂偏酸偏辣皆不耐朋友挑剔的味覺,幸好得利於網友推薦。朋友打開鐵製便當盒,一見是泡菜,便驚呼「哇,是我愛的泡菜耶」,加諸魚肉撫慰,事後他傳訊告訴我「好久沒這麼感動過」。泡菜俘虜了他,也為我低劣的廚藝加分,真歸功於網路評比。
只是相較而言,我還是老派了些。
也許不依恃網路讓人備覺活成山頂洞人,但也許我不想被輕易宰制,我希望生活中能多點自我抉擇的霸氣感;很老派,於是會想買了這間的核桃,下回試試別間,有時吃慣這麵包店,有時便渴望嘗試另一家的德式蛋塔、肉鬆麵包,久了,也就知道哪種口味是店家的拿手,或者適合自己的,當然若嚐膩,我也會流轉他店、尋芳他處。
想想,網購宅配時,貨車的排煙管噗噗地排泄出增加溫室效應,不可逆的燃料從地球之心鑽取,供給資本主義以張大纛,也餵食人類的貪欲。當然,三級警戒依舊在,宅配次數激增,而我為了防疫也無可免俗地網購了好幾次。
凌晨,街燈亮得朦朧,層雲中太陽露出欲語還羞的熱度,我趁此時到便利店取貨。我把包裹、紙裝提扛回家,家裡的廊道便逐日堆置起紙箱們,有時我把它們的胸肺展開,讓欲意丟棄的紙品填裝它們的腔室,有時則以刀片割開透明膠帶,還它們成趴狀的平面。那些紙箱自三級警戒以來,陸續囤積了四五只,有回,我在電視上看見紙箱供不應求的新聞,有回又看見滿坑滿谷的紙製品堆在垃圾場,我於是想,這是疫病的過度期,人們縮減碳足跡,難免使宅配成商機,但多想回到那親身挑揀的老派,從貨架間細細挑取,即使不慎踩到難用的地雷,也當是個有趣的經驗,久了、明曉了,有些貨色便成常備品,視如知交。
於是這回的微解封,我在賣場的冷藏區發現好物。
警戒期間展書讀,發現義大利女子喜歡吃乾酪佐紅酒,於是我開始好奇這樣的搭配。前幾天,在超市買到丹麥乾酪,圓柱扁平體,打開封膜,褪去它的白衣,微黃的胴體我用湯匙挖開,乳臭味,又帶點無可名狀的新奇感,我於是愛上。這回嚐的是丹麥卡門貝爾,下次打算換布利,紙盒上說後者因脂肪豐足而口感細潤。對我而言,品啜是冒險,也滿足我聊發的想像力,雖然手邊沒有紅酒,但計畫用柏克金水晶小麥啤酒搭配,台歐混血,總覺在封閉、解封的盼望中,讓生活重新上演驚奇感,並且用食物環遊世界,足以自娛。
當然未必有人認同我在食物上的獵奇。比方我的父親,是台灣小食的鐵粉,蜜地瓜、古早味原味蛋糕、彰化小時候大餅、蔥餅,這些美味陪他生活半世紀,若說糖油過多對老人家不好,他也不會甩你的箴言,因為他吃的是回憶,他吃的也是種規律與習慣。每當我搜尋網路新奇的料理想讓他暖胃,烤過牧羊人牛肉派、貝果餐,他總瞥眄、雙腿駛離、嘴緊閉,頑強地連一口都不願品嘗,我於是從善如流了,偶爾也烹飪起他喜歡的中式菜餚,從商店買回菠羅、牛角麵包、芋頭蛋糕、紅豆餅給他解饞,像這樣捍衛記憶中的味蕾者亦復不少,是更老派的了,或許等我再癡長幾歲也將如此,畢竟食物充滿人生故事,一口一嚼間追緬流逝的往昔。
但我還是想持續徘徊貨架間,與其讀評價,不如親身體會,如交友、愛情或閱讀書籍,當你尋覓到契合自己性靈的,就會覺得電光火石從心中一閃,非得要抓住,抓住後便發現那是安然的堡壘,於是你就此進駐,自始至終只愛這調性、口味、觸感、色澤、文字、感思,便扎根似的,趕也趕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