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iews
學測首日 隔離試場增至21人
數A爆難 試題創新不易解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一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第一天考試二十一日展開,考科為數學A、自然。大考中心表示,從二十日到二十一日,再增加七名居家隔離等考生須轉往隔離試場應試,累計二十一人,第一節考「數學A」,有十三人選考,分別在七個分區考場學校、八間試場應考。
大考中心指出,新型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登場,考試從二天改為三天,並調整為六科考七節,包含社會、國文(含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採分節施測)、數學A、數學B、自然、英文,國文科分為「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兩節施測,簡稱「國綜」與「國寫」,成績會合併計算。
入闈高中教師表示,部分試題結合生活情境,例如考如何降低快篩試劑檢驗的誤判率,結合時事議題,整份試題難易適中,計算不繁雜,部分試題解法具備多面向。根據大考中心提供的資料,入闈的高中教師表示,數A考科測驗範圍與數B考科相較,最大差異在十一年級多了空間向量的運算、三階行列式、平面方程式、空間中的直線方程式、三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等單元。
全教會表示,試題難易度與去年相比,整體較難,試題符合領綱,無超綱現象;但因數A與數B分流,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上升。試題特色,扣緊時事,第五題提到傳染病快篩試劑,呼應疫情時事。第十三題提到線上遊戲抽卡機制,和學生生活娛樂結合跨科整合,其中第一題提到廣告行銷與成本,簡單組合定義搭配行銷讓學生規劃最低成本的問題解決,第十三題提到線上遊戲抽卡機制,和學生生活娛樂結合,關注消費習慣。
全教會指出,首次出現的混合題型,占整體試卷百分之十五;第十八至二十題提到圓環區域掃描,運用動態幾何的概念。但混合題型設計較不恰當,不是常見的生活情境,學生恐不容易理解,建議提供掃描筆移動的模式較容易閱讀,整體試題較過往創新,與過往命題模式差異大。
自然不太難 疫情疫苗入題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一一一年學測第二科考自然,試題結合生活、時事或科學探究,例如二0二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電磁天平、血流儀、溫室效應、疫苗注射對中和抗體產生量的影響等多個時事題型,整體難度中等,不過需要熟記觀念並且能活用,圖表判讀題多,但整體答題上還算順暢。
物理試題入闈高中教師表示,結合生活與科學發展相關題材,例如颱風路徑、晶片卡感應原理、血流儀、電磁天平等,幫助學生留心生活周遭的科學現象;另外也結合時事,例如取材二0二一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利用簡化的天氣模型探討溫室效應等。
物理試題方面,入闈高中教師指出,考電磁天平時,藉由敘述讓學生參與操作過程,測驗實驗重現的方法;考血流儀時,則讓學生扮演醫生角色,藉由物理數據判讀推測生理現象和成因;物理試題難易適中,以觀念為主、計算為輔,具鑑別度。
化學試題方面,入闈高中教師強調,除著重學科基礎概念和實驗細節,同時融入跨科探究題材,例如全球暖化、水污染的處理、對黑碳的分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等;考題只涉及基本知識觀念;試題也注重詮釋圖表分析的邏輯思維,代表學生學習上要更確實,不能使用選項推出答案的投機方式作答,否則可能掉入誘答陷阱。
生物試題,入闈高中老師認為,取材廣泛多元,舉例細胞構造與功能、核酸結構等基本觀念,還有遺傳法則、天擇理論等經典理論和實驗,也有應用雷射光探討飲酒對生理影響的日常生活運用,還有疫苗注射對中和抗體產生量的影響與病毒來源等時事或科學新知議題;生物試題著重科學知能與探究素養,強調概念理解和邏輯推理,整體難易適中且具鑑別度。
地球科學試題,入闈高中老師提到,取材結合生活情境和科學時事,例如鋒面和颱風的衛星雲圖、漁民於冬季在河口捕撈鰻苗、登陸火星地表的探測器等;另外也有科學研究情境試題,讓學生分析海岸與地震抬升的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