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社論〉政府無力控制疫情,更導致治絲益棼
隨著這一波疫情不斷升高,對快篩試劑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儘管蔡總統震怒,但民眾大排長龍還是一劑難求;再加上「三+四」方案匆匆上路,使地方和醫療體系加重,衛福部又爆出涉嫌為特定廠商護航疑雲。這一連串問題,充份顯現蔡政府荒腔走板的決策,不但無力控制疫情,反而使防疫治絲益棼。
本土確診迭創新高,按照衛福部說法,本月十一日新增發病數最高機率將達七萬五千餘人,也不排除衝破十萬;預估本月中下旬才會到達高峰,而且有醫師推估可能持續三至五個月才會逐漸往下走。同時,全國確診學生人數已突破三萬五千人,停課學校數量超過兩千所。說明這波疫情已有向下蔓延,全面滋長的趨勢,較諸去年第一波疫情高峰顯然更加嚴峻。
疫情固然是重大挑戰,但冷靜檢討,政府輕忽疫情、貽誤時機、疏於準備,也難辭其咎。依據前副總統陳建仁的說法,只要「疫苗覆蓋率大幅提升、快篩試劑普及社區基層、快篩陽性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者能在黃金時間接受治療」,重症及死亡即可大量減少;但一位當過部級醫院院長就感嘆:「要快篩沒快篩,要疫苗沒疫苗,要治療藥沒治療藥」。試問,這是誰的責任?
舉例來說,陳時中五日宣稱已有三百萬人拿到一千五百萬快篩試劑,「涵蓋率算蠻高」;指揮中心並宣稱「全台仍有七成待售」,可是許多民眾跑了多家藥房,等了多天,仍舊買不到。尤其嚴重的是,由於快篩試劑嚴重不足,各大醫院急診室幾乎都被等候PCR篩檢的民眾塞爆。試問,如果這不是真的,蔡英文會震怒嗎?更不用說這波疫情早在四月初就已爆發,指揮中心卻一直拖到四月底才開會討論輸入快篩試劑採購事宜。試問,這就是所謂的超前部署嗎?
耐人尋味的是,據國民黨立委爆料,去年四月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就表示已成功研發快篩試劑,並已將技術轉交至少七家台灣廠商;而且,國民黨立委質疑衛福部快篩採購背後有「綠友友」運作。日前就爆出承接衛福部十六億元、一千七百萬劑快篩試劑訂單的廠商高登環球,資本額只有二百萬元,前身只是小吃店,而且負責人先前涉嫌詐欺,還違反《藥事法》已被起訴,在陳時中口中卻是「殷實商人」;儘管高登在曝光後決定棄標,但這中間難道沒有蹊蹺?檢調單位是不是應該徹查清楚?
此外,日前蘇貞昌洋洋得意的說「三+四」實施後,全台居家隔離人數從四十五萬多人降至兩萬多人。姑不論數字真偽,但這個政策反而造成地方更多困擾,已是難以否認的事實。
主要關鍵就是指揮中心鬆綁居隔天數,卻沒有簡化行政流程;由於新冠肺炎被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確診者需在二十四小時內通報,衛政單位需確認確診者親密接觸者身分再匡列接觸者,完成法定程序開出居隔單。如此繁瑣作業,平均一名確診者要花上三小時,在各縣市疫情都已日漸擴大,確診個案暴增的情況下,人力不足的衛政單位根本就無力負荷。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國外就建置快篩試劑結果上傳系統,民眾就醫或參與大型活動前,在家快篩後將結果上傳,既無須浪費時間在醫院或社區採檢站,也可以減少醫療系統負擔。試問,指揮中心為什麼不效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