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失智後1年 平均吃22種藥物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失智症是一種年齡相關的慢性退化性疾病,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研究,醫療資源的使用隨著失智症病程進展有明顯增加趨勢,且多重用藥及不適當用藥的問題也十分普遍,而台灣失智症病人於診斷後1年的平均慢性處方藥物種類為22餘種,宛如藥罐子。加速耗用醫療資源同時,也進一步影響高齡患者健康。
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失智症人口的數量也將持續增長,預估至2050年失智人口將達37萬。且高齡化也將伴隨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關節退化等慢性病,高齡失智症患者對醫療、社會、照護資源的衝擊,也將成為醫界嚴峻的挑戰。
奇美醫學中心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不同失智症階段病人在醫療資源的使用情形」發現,台灣失智症患者每人每年平均住院2.15至3.22次,平均門診就診次數甚至高達33.2至38.41次,平均慢性處方藥物種類更高達22.89種。
然而奇美醫院家醫、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郁涵表示,高度的醫療資源使用,並未對失智症病人帶來較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高齡失智患者面對大量不同種類的藥物,不免有吃錯藥、忘記吃的狀況發生,無益於控制病情外、頻繁就醫也造成家屬的照護壓力,需要周全性老年評估、整合性照護及適時的緩和醫療介入。
陳郁涵強調,奇美醫學中心自99年6月起老年醫學科門診,持續提供高齡及失智症長者整合性評估及照護,包含多重藥物整合、慢性病控制、預防保健、失智個案評估及轉介、居家醫療、安寧緩和醫療轉介等服務,也希望能減輕病人多重就醫和重複用藥的情形,提供家屬安全、合適的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