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猝死4大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最要命
1/3患者無症狀 醫:確診人數被嚴重低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心因性猝死約2成與心律不整有關,國內5大醫學中心揭露猝死4大危險因子,包含男性、年齡小於65歲、曾有心血管病史,有心房顫動者。滿足上述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若患有心房顫動,相較一般人而言更有高達2.6倍的猝死風險。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盛行率約2-4%,推估全台應有30-40萬人罹病,然而心房顫動約有高達3分之1患者為無症狀,加上多數有症狀病患為陣發性發作,心電圖並未檢查出心房顫動的發作,故醫師推估確診人數被嚴重低估。
若心房顫動未確診且無接受任何治療,患者恐背負中風與猝死高風險。此外,心房顫動年齡越高盛行率越高,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提高的同時,心房顫動的比例也逐步升高,形成中風與猝死的健康未爆彈。
溫明賢指出,在人體沒有外力傷害下,突然倒地並於24小時內死亡,就符合猝死定義,而心因性猝死更是猝死原因的大宗,分別是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遺傳性心律不整。
他比喻,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若血液滯留在心房內就可能會引發血栓,在心跳恢復正常時,血栓就很容易隨著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或是增加猝死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伯丞表示,約7成心律不整患者,會有心悸、呼吸困難、容易喘、胸悶、頭暈等症狀,患者容易感到心跳與平時不同,這時只要及時就醫診斷,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就可以遠離猝死。
張伯丞說,心律不整主要使用心電圖偵測,雖然透過心電圖檢查便可確診心律不整。但有3成患者無症狀,沒有明顯不舒服,因此很容易疏忽自身狀況,如果未及時檢查診斷及治療,疾病可能持續惡化。
心因性猝死約2成與心律不整有關,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5間醫學中心2021年發表研究,發現猝死4大風險因子「SACAF」,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即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
若滿足上述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若患有心房顫動,相較一般人更有高達2.6倍的猝死機率,建議及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