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地下血管」勤保養 北市衛工處完成污水管渠健檢

衛工處使用「CCTV+聲納系統」進行污水管渠檢視作業。(北市衛工處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污水下水道的歷史走過近五十年,已建設的污水管渠長度逾二百七十二萬公尺,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使用逾卅年的管渠約佔兩成,為延長污水管渠使用壽命,衛工處自一0八年起加速推動使用逾卅年的污水管渠檢視作業,讓台北市成為全國首創有計畫性分期、分階段辦理管渠檢視及延壽工程的都市,截至八月已完成近十萬公尺污水管渠健檢。

衛工處維護工程科長陳鏗元表示,污水管渠長期埋設在地底下,民眾不易察覺它的存在。然而在長期通水後,污水內的各種物質、油污,容易造成管渠堵塞、侵蝕、劣化,再加上道路的交通負載衝擊,管渠可能有漏水、脫落、變形、龜裂等情形產生,嚴重者可能造成路面沉陷、崩塌,導致民眾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社會成本難以估算。因此有計畫性、系統性的辦理污水管渠的延壽工作,刻不容緩。

主次幹管檢視作業,管壁漏水。(北市衛工處提供)

管渠延壽的策略,首先從大管徑的主次幹管著手,衛工處指出,再往上游小管徑的分支管網邁進;衛工處已在一0八年至一一0年先行試辦第一期主次幹管延壽工程,完成士林主幹管、建國南北路次幹管、吉林路次幹管管渠檢視作業共八千二百零九公尺。更於今年至一一三年擴大加速辦理第二期主次幹管延壽工程,預計檢視四萬七千九百九十一公尺。分支管延壽工程也已於一0九年啟動,截至八月已完成九萬零一百廿五公尺檢視作業,及平千六百五十三公尺修繕作業。

分支管檢視作業,管壁遭受侵蝕。(北市衛工處提供)

衛工處說,污水下水道就像人體的血管,唯有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加強維護、保養,才能確保污水管渠系統的健康。衛工處未來將持續推動老舊管渠延壽工作,延長管渠的使用年限,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正常運作。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