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社論〉美國期中選舉後,台美中恐走鋼索!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底定,選前各界預期的共和黨「紅潮」並未發生,至多只掀起小漣漪,對民主黨政府不足以構成致命威脅,拜登總統也得以避免提前跛腳。截至十四日為止,拜登的民主黨應有機會重新拿回眾院多數;至於激烈的參院改選,因民主黨拿下關鍵的內華達州一席,使其確定拿到剛好半數的五十席,讓遠在亞洲參加東協峰會的拜登露出難得笑臉。
有評論指出,共和黨拿回國會主導權對台灣較為有利,因為其反對中共挑戰現行國際秩序的立場更為強烈,某種程度也反映了美國主流民意對中共政權的負面看法。更重要的是,隨著二0二四總統大選逼近,反中(中共政權)的「新華盛頓共識」將主導美國的台海政策,兩黨必然在參眾兩院爭相喊價,屆時台灣更能獲得兩黨的安全保障;若真如此,中共會如何回應台美關係的提升與實質進展,確實是我方必須預作準備的。
但是如果將我國前途寄託在外國政黨的意識型態上,非但不智、而且相當危險,但這卻是蔡政府目前正在做的事,令人十分擔憂。烏克蘭就是最好案例,值得蔡政府與國人借鏡,重新省思兩岸關係該往何處走,才不會危害到國家安全。
美國及北約持續提供烏國軍備以抵抗俄羅斯,但至今仍堅決反對派軍介入,就是要避免與莫斯科正面對抗。據統計,美國自戰爭爆發至今,已提供烏國近一百八十億美元武器與裝備,北約各國亦有金額不等的援助。但由於戰事仍無停止跡象,歐洲各國民眾面對日益增加的生活支出越來越無法負擔,當然會把不滿情緒投射到執政黨,導致北約援烏計畫屢遭掣肘,更對美國要求歐盟切斷俄羅斯天然氣、卻以四倍高價出售給歐洲國家的作法深感憤怒,對美歐合作帶來陰影。
美國不願派兵援助烏克蘭,但對台海爆發戰爭的立場為何?拜登過去接連提到會軍事干預台海衝突,這次還說會向習近平釐清彼此紅線,強調他「不會做任何根本性讓步」,而出乎意料的國會選舉結果讓他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更有底氣。
不過,拜登也提到,他會試著與習近平共商如何在激烈競爭之下,為雙邊關係設置護欄,也要維持溝通,「確保競爭不致惡化成衝突」,但不對「拜習會」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連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都說,他不認為這次會晤能產生任何實質效果,但如果能恢復雙邊溝通管道、避免雙邊關係惡化,就算成功。
事實上,美中其實相互了解彼此紅線。美國就是反對中共當局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也不支持台灣尋求獨立;中共當局則強烈反對美國暗中支持台獨,也不排除以武力解決台海問題。很顯然,拜登與習近平目前都沒有退讓的跡象與本錢,但也都有所堅持與可妥協之空間,兩人會面氣氛與結果值得進一步觀察。
台灣固然能爭取民主國家的道德聲援與支持,卻難獲得實質幫助。近日日本民調結果發現,竟有高達七成民眾反對日本派自衛隊介入台海戰爭就是例證,也打臉了民進黨一再高唱「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的大內宣。
夾在美中競合之間的台灣不可過於樂觀,美國雖然反對中共當局軍事脅迫台灣,但也不支持台獨,這是我方在台美中關係的侷限性。我們除了樂見美國支持台灣,卻也不能忽略改善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才不致淪為強權政治下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