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主動脈瓣狹窄 TAVI治療新選擇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79歲陳姓老嫗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至奇美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志成門診追蹤檢查,發現心臟瓣膜嚴重狹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治療,半年來狀況改善許多。醫護團隊7日在病友會中勉勵病友勿害怕治療,有醫療人員及家人陪伴共同面對疾病。
舉辦此次病友會的TAVI醫療團隊在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帶領下,心臟血管內、外科、麻醉部、影像醫學部、神經內科、社工師、專科護理師、手術室、心導管室及品管中心等成員,在TAVI團隊的完整準備、制定治療計畫、溝通協調,及模擬訓練後,自107年2月迄今共完成20例個案,過程皆順利成功。
病友會邀請病友及家屬一同參與認識主動脈瓣狹窄。活動除帶給病友相關疾病知識,更由營養師教導正確飲食觀念,及物理治療師帶領病友伸展筋骨,鼓勵他們積極面對,強化自己的身心靈,讓自身有更多力量對抗疾病。
病友會並安排專題演講,其中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施志遠說明,主動脈瓣可能因先天或後天原因無法順利張開,變成一個狹窄的開口造成主動脈瓣狹窄。這類病人會有胸痛、呼吸急促、疲勞、頭重腳輕、心跳加快等症狀,但有時也完全沒有任何外在症狀,一旦症狀開始出現,病人的存活率會開始明顯下降。
如只靠藥物治療,兩年平均存活率約50%,從開始心絞痛到死亡平均約5年,從開始暈厥到死亡平均約3年,從開始心衰竭症狀到死亡平均約2年;半數以上的主動脈瓣狹窄是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瓣膜鈣化所形成,在85歲以上老年人中盛行率約4%,因此需要正視該疾病。
外傷科主任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南鈞表示,主動脈瓣狹窄的相關治療方式,除了傳統的手術、開胸的治療方式外,其中TAVI術後傷口小、恢復快,已漸漸取代傳統開心手術,成為新的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