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iews 0Comments
文資處新專書 天罡藝象問世
記者林雪娟、陳俊文∕綜合報導
文資處《天罡藝象|三十六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專書十二日於大觀音亭觀興學苑舉辦新書發表會,透過專家學者文章,帶領讀者認識陳三火、廖慶章和蔡德太三位南市登錄傳統共同保存者及各自創作的三十六官將作品,帶領民眾一睹藝師創作的官將風采。
同名特展正於總爺藝文中心開展,專書則透過蕭瓊瑞、陳志昌、戴文鋒與楊家祈等四位專家學者的文筆,帶領民眾認識陳三火、廖慶章和蔡德太三藝師的三十六官將作品。
文資處說,「三十六官將」起源多元,有人認為其出自晚明神魔小說《北遊記》,有人則視之為民間對北斗星群想像,亦即「三十六天罡星」傳說。
三十六官將具體是那幾位?尊卑順序如何?說法有多種,所以各個廟宇才能呈現不同的三十六官將風貌。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黃翠梅的研究,大師陳壽彝一九七三年為大觀音亭所繪的三十六官將門神中,手持逮補令牌、騎象的縛大將和手持鎖具騎狻狔的捉大將,便與蔡草如一九七二年為開基靈祐宮繪製的三十六官將壁畫中的縛、捉大將,持物與座騎都互換。
成大歷史系名譽教授蕭瓊瑞,在發表會上先帶領民眾從書中走入現場,以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為起點出發,賞析今昔府城匠師巧手下,透過木雕、刺繡、剪黏或彩繪等不同工藝形式,精湛且具體的傳達他們對三十六官將的想像和呈現,也讓所有人見證傳統廟宇猶如一座傳統工藝博物館。
三位藝師近年不約而同以三十六官將為題,透過剪黏、彩繪與鑿花等技藝進行創作,相較以往創作多依附廟宇,此次承襲傳統題材,跳脫既有框架,展現對藝術追求;《天罡藝象|三十六官將的府城藝匠神采》也透過集結三人使用相異媒材,卻同樣展現三十六官將創作,相當特別。
文資處說,十八日及九月九日,將分別於政大書城和總爺藝文中心,舉辦三位藝師聯合簽書會,特展至十月二十九日,詳洽文資處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