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原發性醛固酮過高 高血壓元凶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劉姓男子,6年前診斷有高血壓,某次抽血發現低血鉀2.7(正常值3.5至4.9),醫師開立補充鉀離子及降高血壓藥物,未再細究原因。有天胸悶到中國醫大附醫急診,電腦斷層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轉診內分泌科,診斷為左腎上腺瘤造成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手術切除腺瘤後,血壓逐步正常,不用再吃降血壓藥物。
中國附醫內分泌科主任王子源指出,高血壓病人通常須終生服藥,控制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根據調查,2017-2020年,高血壓是國人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台灣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根據國健署分析2021年國人死因,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及排行都呈現上升趨勢,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王子源表示,台灣有9成高血壓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只要按時服藥,血壓掌握應無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約10%的高血壓病人是續發性高血壓,全台約53萬人,也就是另有病因,導致血壓偏高,最常見的就是腎上腺醛固酮分泌過多,引起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如果病因是單側腎上腺瘤或是增生,只要能早期精準診斷,經由手術切除病灶的腎上腺,是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除了劉姓男子,吃了6年高血壓藥,因胸悶急診,才發現左腎上腺有1公分的瘤,原來是左腎上腺瘤,造成的「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內視鏡手術切除腺瘤後,血壓逐步正常,不用再吃降血壓藥物。
另,有17年高血壓史的58歲廖姓婦人,平日在診所拿藥,最近血壓偏高轉至某醫院心臟科就診,無低血鉀病徵,醫師向她提及可能壓力導致血壓偏高,除了原先3種降血壓藥物,又加上抗焦慮藥物,後轉至中國附醫王子源門診,診斷為左腎上腺皮質增生,造成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經手術切除左側腎上腺後,1週後血壓恢復正常,也無須再服降血壓藥物,目前已停藥3個月了。
王子源分析,續發性高血壓病人通常初發年齡約30歲前或50歲後,病徵是定期服藥,血壓仍居高不下,從劉先生低血鉀檢查結果可發現治療線索,但廖女士完全沒有臨床癥候,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約2-3成病人患有低血鉀,高血壓病人抽血時發現低血鉀,就可能是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