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台南土地公廟公普 替好兄弟接風洗塵

農曆七月初二就有土地公廟公普,替好兄弟接風洗塵。(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府城舊城區各廟宇從農曆七月初二至八月初三公普,成為地方民俗特色。文史學者鄭道聰指出,若是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度,道長、道士分身乏術,因此舊城區近百間廟宇協議在不同日期普度,農曆七月初二就有土地公廟公普,替好兄弟接風洗塵。

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三十鬼門關,民間較重視中元節,一般大多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午過後祭拜,每盤菜插上一支香,細心一點的民眾還會準備香菸、檳榔、胭脂、白粉等來犒賞好兄弟。

以廟宇為中心舉辦的中元普度,稱為「公普」、「廟普」。(記者陳治交攝)

以廟宇為中心舉辦的中元普度,稱為「公普」、「廟普」,主祭者大多為當地寺廟主事者,在舉行公普的前夕,廟方通常會在廟前豎立燈篙,虔誠的信眾準備了豐盛祭品,插上「普度植福」旗幟,通知孤魂前來受領普度祭品。

鄭道聰說,府城舊城區從農曆七月初二就有廟宇辦理廟普,一直延續到農曆八月初三,主要是廟普的祭儀十分隆重,若是集中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道長、道士分身乏術,因此舊城區近百間廟宇協議在不同日期普度。

民眾對於中元節的習俗不敢忽視,對於早期僱請野台戲來助興的戲碼,目前已拋棄傳統的繁文縟節,演變成以紙糊的閣棚來替代,省錢又省事。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