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感冒分寒熱型 中醫治法不同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之俗稱。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林佳穎說,感冒有分風寒與風熱型,各有不同治法,而風寒與風熱感冒又可因為病程轉變而相互轉換,因此治療上不可不慎,使用中藥治感冒,快速有效不傷身。
林佳穎表示,一般常見的感冒症狀會出現鼻塞、噴嚏、流鼻水、咽痛、咳嗽、發燒、頭痛或全身關節痠痛等症狀,而9成致病原為病毒,少部分是細菌感染。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之潛伏期為1至2週,發病期多為1週,大多數可以自然痊癒,但對於年幼者及免疫力不全者,則很有可能進一步侵犯到其他器官,而一般較常見的併發症則為中耳炎、鼻竇炎,或是更往下呼吸道而成肺炎。
林佳穎指出,中醫看感冒已有上千年歷史,感冒源於人體免疫力不足而使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擾而致病,其病原又分為主要6種,大致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俗稱「六淫」;臨床上,和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最相關的外邪,則是風寒與風熱型感冒。風寒型感冒常見的症狀是全身怕冷、疲倦、全身關節痠痛以及頭項緊脹感,呼吸道的症狀主要是噴嚏鼻塞、大量清鼻水、咳嗽痰稀等症狀,中醫治療上著重於發散風寒,緩解寒邪導致的肌肉緊繃以及陽氣失展,常用的方劑為葛根湯、桂枝湯、荊防敗毒散等以辛溫解表;風熱型感冒的發熱症狀會較為明顯,同時較容易流汗,呼吸道症狀主要會有口乾、咽喉腫痛、咽癢咳嗽、痰黃、鼻塞、鼻涕黃稠等等,有類似細菌感染的表現,中醫常用方劑多為銀翹散、桑菊飲等以辛涼解表。
他說,中藥治療的特點,透過解表藥物鼓動人體正氣而祛逐外邪,因此不易使人感到精神不佳、昏昏欲睡;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也要注意清淡飲食、少食肉類,減少疾病轉變風險。風寒感冒飲食上可適量飲生薑湯幫助發散寒邪,但若為風熱感冒別喝;風熱感冒宜適量飲桑葉、菊花、竹葉茶協助發散熱邪。日常照護上,工作勿過度勞累、適當運動以及正確飲食,是奠定免疫力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