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菱角友善耕作 收成達5次


記者黃文記∕官田報導

為提高菱角友善栽培技術,保育水雉更友善生育與繁殖環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菱角農友友善耕作,既提升友善栽培菱角產量與品質,更營造野生動物棲地,生態更多樣性,希望號召更多菱角農友加入。

台南區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表示,水雉又稱為「菱角鳥」,靠菱角田的濕地生態提供水雉良好的築巢與棲息環境。

台南農改場於一百一十一年在林丙火綠保農友設置示範田,採用的是IPM(菱角整合性綜合防治),從土壤、栽培及病蟲害等整合管理。

先採田區土壤檢測後,針對問題進行改善,發現偏酸及磷含量不足,經過施用苦土石灰、磷礦石粉及溶磷菌等有機資材改善,土壤ph由四點九六改善至五點九0,鈣鎂含量也大幅增加,往年友善耕作菱角最多只能收成三次,這次菱角收成達五次。

透過栽培技術改善,菱角長得更健康,產量也提升,產量由每零點一公頃產六百六十公斤,提高為每零點一公頃產一千一百四十公斤,增加百分之七十三,產量及品質均提升,增加農友收益達百分之五十至一百。

羅正宗場長指出,因去年輔導成效顯著,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協請台南農改場今年擴大輔導,示範農戶由一位增加至九位,面積也由零點三公頃增加至二點四公頃。

農改場技術人員於種植前至各田區採取土壤樣品分析,並利用工作會議說明每田區施肥量。

羅正宗場長表示,在示範農戶用心配合下,四角菱於端午節前後陸續採收,經調查試驗區產量較對照區高百分之五十五,雖然今年水情不理想,而示範區產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三。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