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增加綠地能降低自殺率!成大測量系團隊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成大的團隊透過數據化研究發現,綠地愈多能降低自殺率。(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多接觸綠地有助身心健康,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研究發現,綠地覆蓋率與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鄉鎮綠地每增加1%,當地的自殺率就會降低0.2%,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都市研究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吳治達表示,研究中不僅確認綠地與自殺率的緊密關聯,同時也發現較大塊、地形較方正的綠地,及兩塊綠地間距離較近,對降低自殺率都有幫助,都市中寸土寸金,很難有大塊綠地,但小型綠地只要彼此之間有串連、形成綠色廊道,對於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可以提供政府做為都市規劃的參考。

成大測量系教授吳治達結合多個領域的專家共同完成綠地與自殺的研究。(成大提供)

這項研究集結測量及空間資訊、公衛、森林與統計各方面的專家,包括成大教授吳治達、博士後研究員張皓庭、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台灣大學化學系博士生Samuel Herianto、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余家斌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潘文驥。

研究蒐集健保資料庫從二000到二0一八年全台三百六十八個鄉鎮的自殺人數,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資料,獲得取各鄉鎮的綠地數量,以美國麻州大學發展的地景指標量化程式Fragstats,來量化綠地的結構,包括大小、形狀以及綠地之間的連接狀況。

吳治達表示,影響自殺的原因相當多,綠地數量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年齡、性別、經濟狀況、教育程度及都市化程度等,甚至連空汙與溫度,在之前的研究中都認為與自殺率有關,而這項研究主要著眼於綠地的數量、形狀與分布等,因此利用統計學上的方法,將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一一校正。

經校正統計結果顯示,綠地的面積愈大、綠地的邊緣形狀較簡單、兩兩綠地間距離較近或可相互聯通,對於減少不同鄉鎮的自殺風險有顯著效果,平均綠地每增加1%面積,自殺率就能下降0.2%。

吳其炘醫師表示,綠地可以減輕壓力,增加社會互動,也能夠讓情緒放鬆緩和,有助於減少負面的情緒,間接降低自殺的風險。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