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神明插燭祝壽 府城特有

府城傳統廟宇均以木承載山珍海味等壽禮前往友廟為神明祝壽。(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人的祝壽稱賀壽;而神明賀壽,在府城獨特交誼境之間的神明祝壽儀式,稱為「插燭」。前往祝壽前,廟方必需準備舊式的木盛裝「山珍海味」各式壽禮,進廟時以「竹篙炮」一路「雷」到廟前,現在中西、北區很多老廟仍保有這項習俗,取消插燭更被視為斷交的象徵。

鎮北坊文史工作者吳文雄表示,插燭起源是府城廟宇聯境組織的活動中演變而來,相同聯境廟宇在神明壽誕日之前日,頭旗為前,以木承載香、花、茶、果、紅龜、壽桃、壽麵,五貢供器,即淨香爐一個、燭台一對,花矸一對,由廟方執事人員前往擺桌後祝壽行禮。因稱祝壽太籠統,於是別稱「插燭」。

吳文雄指出,「插燭」原意為連續叩拜磕頭,符合人民向神明祝壽行「三跪九叩首」祭拜之禮。另一說是,古時燈火照明不足,故藉由聯境廟宇「插燭」時,帶來的燭台,方便點燭燈火通明,共同恭祝神壽。

其實建醮活動也會插燭,在建醮各廟「入醮」時,聯境或交誼境廟宇所帶來的燭台會先留在建醮廟宇,等整個建醮活動結束後,再舉行「送燭尾」慶功宴,以示圓滿。亦為聯境廟宇之間情同手足、互相支援,富有人情味之舉。

竹篙砲是插燭必備禮數之一。(記者陳俊文攝)

只是現在廟宇工作人員年紀偏高,要用一、二根竹竿撐起兩個沈重的木有點吃力,所以出發前都會找年輕力壯的委員幫忙扛木進廟。竹篙炮也是一大特色,只是現在環保意識抬頭,大家都是一兩串鞭炮熱鬧一下,意思有到就好。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