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椎間盤突出 內視鏡手術擺脫下背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0歲男性,近3個月開始下背痛,加上左邊下肢痠麻造成行走不便。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是第4、第5節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左側神經。在接受脊椎內視鏡手術後,男子感覺痠麻的下肢有所改善,並且在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術後3個月回診時已經可以正常走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宇聖表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神經系統很常見的疾病。每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會在一生中遭遇椎間盤突出,最常在30~50歲的族群中發生。有家族病史、吸菸、體重過重、習慣久坐、和進行粗重活動的人是發生椎間盤突出的高風險族群。
他指出,當椎間盤突出時,容易壓迫到周邊的脊隨與脊隨所分出的神經根,造成下肢的痠麻,這就是大家所俗稱的「坐骨神經痛」。神經壓迫嚴重時,也可能會造成下肢無力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形,應該要儘速就醫。
在治療上,陳宇聖說,由於有9成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會在3到6個月內消退,目前的第一線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及復健;當症狀在進行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症狀難以忍受,就會考慮進行介入治療。
根據統計,與6個月內介入治療的患者比起來,拖延超過6個月才進行介入治療的人麻痛症狀改善的進步會比較少,因此病患應當密切的關注及追蹤。
目前常見的介入治療選擇有脊椎硬膜外注射、微創內視鏡手術。硬膜外注射是用麻醉藥物、類固醇針對被壓迫的神經根進行注射,過程中會搭配X光讓醫師能定位神經的位置進行注射。
內視鏡手術則是在下背開1公分左右傷口,使用內視鏡在椎體之間作業,切除突出的椎間盤讓被壓迫的神經獲得減壓。陳宇聖表示,目前臨床上脊椎硬膜外注射與脊椎內視鏡手術都是很常見的治療方式也有各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