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創設於1884年的淡水女學堂,是台灣第一所專為女子設立的學校,在台灣性別平等的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和性平委員黃瑞汝、林育苡等人,於11日上午專程走訪淡水女路,兩位委員也對於日後女路的推動,提出多項見解。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戴華萱表示,淡水不只有李魁賢,還有文學家汪李如月,她手中拿的正是汪李如月的詩集。(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近年來協助推動淡水女路的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理事長李琪表示,非常感謝黃瑞汝老師在新北市性平分工小組會議中提案建議,後續由社會局、教育局、文化局、經發局和淡水區公所等全力支持,從去年中開始在公所培訓引路學員,完訓後歷經首發團、文學走讀、藝術走讀等,至今已辦過20場次,有800人次來體驗150年前馬偕博士與夫人張聰明在淡水興學的故事,讓女子有機會接受現代教育,跨出性別平等的第一步。
左起性平委員林育苡、黃瑞汝、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戴華萱、社會局長張錦麗、副局長許秀能和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理事長李琪走訪淡水女路,要推動成為全台標竿。(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戴華萱表示,一般人想到淡水作家第一個會想到李魁賢,但實際上淡水有幾位傑出的女性作家和畫家,像是古典文學家汪李如月、畫家林玉珠、醫師蔡阿信等,她從鍾文音《想你到大海》一書中想像馬偕夫人張聰明的心聲:「在歷史的陰風中/我看見你的故事/卻不曾聽聞你的名。」因為馬偕博士的盛名,將張聰明遮掩掉了。
由新北市社區旅學關懷協會培訓的淡水女路引路學員,重現當年張聰明(右)和養母故事,如何從名字蔥仔改名成聰明,並與傳教士馬偕結婚。(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從79年便開始推動讀書會的性平委員黃瑞汝表示,在鄭美里等人的著作「女性屐痕-台灣女性地標」一書中,淡水女路被列為首篇,可見其重要性。淡水女路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尤其是性別發展啟蒙,突破舊時代男尊女卑的框架,讓女性有機會公平地接受教育和文明洗禮,希望淡水女路未來在地方生根發展,成為全台推動性平的標竿。
性平委員黃瑞汝和林育苡暨淡水女路引路人等在全台第一所女學堂前合影。(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淡江中學校史館長王朝義也深入介紹馬偕和夫人張聰明的故事,他說,馬偕博士來台傳教,在清末時期雖然西風東漸,但當時固有的封建思想仍是根深柢固,尤其是婦女的地位低落,知識閉塞,因此他不僅向教會申請創立牛津學堂,更在夫人張聰明的協助下,以11周的時間建造女學堂,張聰明也成為環遊世界的第一位台灣女性。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新北市推動性別平等,近日剛獲得行政院第19屆金馨獎全國第一,以及1個創新獎和2個故事獎。淡水女路是新北市繼菁桐女路、貢寮海女後開發的第三條女路,新北市會透過婦女服務中心持續開發在地女性奮鬥和發展的第4條女路,以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讓社會更加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