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東隆宮感受信仰震撼 中山大學師生體驗迎王祭典

中山大學與廟方合作開辦「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體驗工作坊」微學分課程,藉此課程讓學生對東港獨具魅力的迎王祭典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瞭解。(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今年適逢東港東隆宮三年一科迎王平安祭典,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特別與廟方合作,舉辦「二0二四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體驗工作坊」微學分課程,希望藉此課程讓學生對東港獨具魅力的迎王祭典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瞭解。吸引許多臺灣、國際學生及教職員參與。 活動負責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羅景文表示,「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因傳承百年祭典禮儀、精美王船工藝、獨特陣頭文化,並展現在地居民之向心力與凝聚力,極富臺灣文化特色。 「二0二四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體驗工作坊」分為課程與祭典期間的參與觀察兩部分,帶領中山師生深入了解東港迎王的歷史脈絡,體會東港人對信仰的熱忱與無私奉獻,同時觀察迎王祭典背後的文化意義和人神互動狀態。 課程首先介紹東港迎王的由來、傳承方式及迎王程序,並了解東港王船建造技法與心路歷程。參訪東隆宮了解其發展沿革、神祇源由和祭祀空間,也見識神尊與建築之美。課程並有八名將員帶著學生手握法器、踏著步法,重演優人神鼓「金剛心」的感動。 此次學員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體會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宗教意義與文化意涵,中山社會系學生許竣棋提到,課程讓像自己這種對傳統宗教信仰一無所知的人,在盡可能不違反禁忌的狀態下,感受信仰的魅力。 學生徐考澧在深入體驗與感受後,體悟當發現信仰是真實存在的,就再沒有迷信。透過親身體驗,學員們不僅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看見了人、神、心與希望相連的信仰力量,也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必須延續的意義。

Read More

得憶園年終歲末感恩 一起歡慶六周年慶

彰基得憶園年終歲末感恩,來賓和長輩及家屬們一起為六周年慶同歡。(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得憶園廿三日舉辦「歡喜得憶‧共創回憶」感恩成果歡慶餐會,現場展示長輩們在得憶園生活精心創作的作品集,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長輩們生命的色彩,更蘊含了他們生活歷程的故事。彰基失智症中心主任王文甫醫師表示,得憶園自一○七年七月開園以來,一路陪伴長輩及家屬,走過六個年頭。 得憶園感恩餐會,六十位園友和貴賓們欣賞長輩準備已久的表演,中午享用精心準備的美味佳餚。彰化縣衛生局長照科督導簡秀米、彰基失智症中心主任王文甫醫師、南山人壽和鑫通訊處經理楊文鎗及志工等,一起祝福長輩及家屬富貴臨門、福壽安康。 王文甫指出,彰基得憶園是一個給失智長輩能夠活動,而且促進認知的地方,醫學中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場地,讓失智長輩和家屬能夠安心在這裡活動,得憶園每一年的歲末都會安排聯歡活動,讓家屬、長輩及志工一起同歡,希望這個園地能夠繼續陪伴彰化失智長輩,一起慢慢變老。 南山人壽楊文鎗說,得憶園就是得到回憶的園地,讓大家找到青春、找到快樂,而且不是只有每一個人的心裡面快樂,是讓身邊的每一為個家人都快樂,隨著得憶園一起成長,是南山人壽夥伴快樂的來源!

Read More

高雄市立圖書館《好繪芽》繪本創作班招生中

高雄市立圖書館《好繪芽》繪本創作班招生,歡迎對圖像語言或故事文本有興趣的朋友們報名。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圖書館二0二五年《好繪芽》繪本創作班,即日起自十二月三十日開放招生報名;高市圖館長李金鴦說,即將邁向第六屆的創作班富專業師資且有完善規劃,採雙導師及客座講師制,從繪本的文本分析、故事鋪陳、繪圖技巧、分鏡構圖,到出版後端編輯、著作權法律觀念等專業知能,引導學員從多元面向了解創作細節,並陪伴大家一筆一畫描繪出各自心中的不同想像。 李金鴦館長表示,位居南臺灣的國際繪本中心,擁有一方豐腴的原創繪本創作沃土,長年以豐富的館藏致力推廣繪本閱讀,更透過「好繪芽繪本人才扶植計畫」,每年辦理創作班擴增人才、雙年進行繪本徵獎扶植好手,期盼能透過培育,灌溉臺灣繪本的生態系,讓更多讀者享受原創好故事。 創作班一路走來已培育近一百五十位創作者,且有多位學員參與並入圍好繪芽獎初選並成功出版自己的第一本繪本,今年所辦理的第三屆好繪芽獎更有首位創作班學員榮獲獎助,可見繪本種籽正不斷地發芽茁壯。 《好繪芽》繪本創作班將於明年三月份展開為期三個月(共計十日)的課程,本屆邀請具豐富繪本推廣及編輯經驗的張淑瓊,以及同時跨足繪本創作與藝術創作的崔永嬿,聯手擔任帶班導師與規劃課程,以「經典」和「創新」定位,帶領學員認識繪本多元樣貌。 課間也邀請各式性質的客座講師,包含海狗房東、林柏廷、周見信、黃郁欽、陶樂蒂、陳致元、劉旭恭、蔡兆倫、陳嘉鈴九位繪本產業與美術設計領域相關實務經驗豐富的講師,以及一位著作權法專家姚信安教授,讓學員更廣泛的了解繪本創作的各個面向,獲得不同的啟發與觀點。

Read More

中原大學響應支持「耶誕散步節」 攜手社區推廣人本交通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學生響應支持「中原耶誕散步節」活動。(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校門前的中北路於十二月二十三日迎來一場社區盛會--「中原耶誕散步節」,由「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等民間組織發起主辦,中原大學、中原國小及中原大學羅浮社等單位協辦。中北路特別實施一日試圍,清空平日停滿機車的道路一側,讓附近居民與學生體驗友善步行環境帶來的便利與舒適,在熱鬧活動中提前感受聖誕節的歡樂氣氛。 中原大學表示,落實「人本交通」才能讓用路人更安全,中原大學有數萬名學生,鄰近還有夜市與國小,對於中北路上長期無人行道及慢車道,以致人車搶道、險象環生,學校十分關切。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於十年前即提出「中原活力大學城」之中北路道路改善計畫,在地方民代協力爭取下,直到今年十月此路段才有行人專用的綠鋪面道路設置,大幅改善校門口交通及行人用路安全。 「中原耶誕散步節」活動於中原大學校門前中北路上熱鬧登場。(中原大學提供) 二0二四「中原耶誕散步節」係由「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與「桃園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共同主辦,並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導,在各界合作下促成,共同為推動「人本交通與友善步行環境」而努力。在活動開幕儀式上,桃園市政府交通局副局長洪嘉潞及多位民意代表出席,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帶領各系主任及學生一同與會,中原大學副學務長秦漢忠代表校方致詞,鄰近的瑞恩帝兒幼兒園師生也共襄盛舉。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節慶盛會,更是人本交通理念的實踐平台。現場以「互動展示」和「實境還原」的方式,深化市民對人本交通的認識,讓更多人瞭解安全步行空間對社區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性。創意攤車在會場營造耶誕歡樂氣氛,吸引許多學生與民眾駐足。趙家麟指導的中原大學「人本城市」課程學生也參與活動設計與執行,並表示在中原讀書多年第一次看到暢行無阻的人行道,使她們更加體會人本交通的意義與價值。

Read More

大黑豬深夜出走逛大街 展開警豬追逐下交通化險為夷

  外埔區一頭大黑豬出走遊大街,造成交通大亂、險象環生,員警與大豬追逐中被趕回豬舍,化解一場交通危機。(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外埔區土城路昨日深夜一頭百多斤、壯碩的大黑豬,逍遙的在馬路上「散步」,引來眾多好奇的民眾圍觀,車子一到即時轉避,造成交通大亂、險象環生,且滋生一場警、豬追逐場面,員警與飼主的通力合作下,順利將豬隻趕回豬舍,避免了事故發生。 警方表示,外埔區土城路許姓夫妻飼養五十餘頭豬隻,目前平均體重均已達百斤,正準備於過年期間販售。然而,昨天下午許姓夫妻餵完豬後,可能未注意鐵柵門是否關緊,導致其中一頭大黑豬趁機逃出豬舍,開始在土城路上遊蕩逛,由於當時天色昏暗,過往車輛紛紛閃避而顯得險象環生。 大甲警分局安定派出所所長黃益全於晚間七時許,接獲民眾報案,率同員警劉廷裕趕往現場,面對這頭不按「交通規則」四處奔跑的大黑豬,即展開逮捕行動,但大豬不理採的往前快走,黃所長駕駛巡邏車尾隨其後,開啟警示燈提醒來車避讓,飼主許姓夫妻也在居民通知後趕赴現場協助,民眾配合警方在歷經三十多分鐘的合力驅趕豬隻後,始將大黑豬趕回豬舍。許姓夫妻對於警方及民眾的協助,表達由衷感謝,並表示日後會加強豬舍的圍欄管理,以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大甲警分局長謝建國提醒市民,飼養牲畜應妥善檢查飼養設施是否穩固,確保門窗關閉完好。若因疏忽導致牲畜脫逃,可能衍生交通意外甚至觸法,飼主需承擔法律責任,將得不償失。

Read More

陽明交大與勞動部攜手科技人才培育 實現職涯夢想

陽明交大開辦「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培育國家重點科技產業人才。(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積極與陽明交大連續三年攜手合作辦理「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針對產業發展關鍵技術人力缺口辦理職業訓練課程,促進待業民眾跨領域轉職,希望透過職前訓練,提升人力素質並培育國家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目前已有三百九十二位成員結訓。 非科技本科的的楊千慧,對於能在科技業服務感到十分嚮往,她曾在印刷電路產業擔任電腦輔助製造助理工程師,但因為本身的專業非電子背景,因此在職涯的轉換與升遷中屢受挫折,她始終對技術開發與製程優化抱持強烈興趣,並積極尋求自我提升的機會。 在朋友介紹後,選擇參加勞動部與陽明交大共同舉辦的「半導體製程專業人才養成班」,希望藉由系統化的課程培訓,補足自身的專業缺口,進一步朝半導體產業中上游發展,並實現成為工程師的職涯目標。 楊千慧表示,結訓後獲得了幾家大廠的面試機會,在經過綜合考量後,選擇了金像電子製前工程師的職位,目前已就職四個月;在職期間也將習得的半導體製程知識,應用到PCB製程,讓她在新人受訓期得以快速銜接。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說,與陽明交大合作成立「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藉由課程培育適合半導體產業的人才,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陽明交大陳永富副校長則表示,產業發展與優質人才培育息息相關,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人才需求不是只限於單一領域,而是一個面向,需要各方面跨域人才的加入。

Read More

氫能科技新突破 將運用至身心障礙的出行載具

氫能科技新突破,將運用至身心障礙的出行載具,節能省電讓身心障礙者不必擔心電力不足問題。(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四歲末,氫能科技領域迎來令人矚目的突破與合作。廣知永續、誼家家具及美國德保羅大學綠能研究中心,以改善身心障礙朋友福祉為初心,致力於在氫能領域實現創新,期望為身心障礙者的出行與生活帶來革命性改變。 廣知永續科技總經理吳滄榮表示,公司在節能與太陽能專案方面積累豐富經驗,現正引入國際先進的製氫技術,以聖保羅綠能研究中心吳信達博士團隊的獨家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專注於綠氫能源的研發與推廣,讓綠氫成為日常能源的一部分,為大眾提供清潔且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實現綠色能源的民用普及。 誼家家具總經理廖重伸指出,公司正在智能家具、行動裝置及氫內防腐蝕技術的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透過與吳信達教授團隊的合作,誼家家具在氫能應用領域開發多項創新技術,不僅奠定氫能在家具應用中的基礎,更將氫能技術融入智能家居與行動設備。 吳信達博士表示,他們開發的 PEM 系列技術採用新型鎳電極替代白金電極,大幅降低製造成本,同時實現連續廿四小時運行製氫,運行時長達五百小時,每立方米氫氣的耗電量僅為四點五度,為氫能製造領域樹立新標桿。未來,將繼續與多方合作,推進氫能技術在身心障礙者輔助設備、移動家具、民生住房及公共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助力氫能社會的建設。 吳信達指出,綠能是全球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政府、科技界、學術機構及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創新。此次氫能技術的突破,不僅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亦是對聯合國 ESG 與 SDGs 精神的實踐。

Read More

冬至遇見聖誕 慈大異鄉遊子團圓不孤單

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學生,耶誕前夕大家圍在一起搓湯圓、做提拉米蘇,讓這群異鄉遊子,在這特別的季節不孤單。(慈濟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冬至和聖誕節代表不同文化傳統團圓的日子,台灣的冬至緊接著是聖誕節,二十三日慈濟大學國際學生會和親善大使共同舉辦活動,邀請台灣、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學生,大家圍在一起搓湯圓、做提拉米蘇,讓這群異鄉遊子,在這特別的季節不孤單。 慈濟大學表示,活動一開始,同學用中,英文介紹冬至和聖誕節由來,冬至是北半球最短的一天,吃湯圓代表全家團圓,更有「冬至大如年」,吃了湯圓代表又長一歲。聖誕節主要是慶祝耶穌誕生,為了紀念表達對耶穌的敬愛,傳統上有報佳音,唱聖誕歌和交換禮物,象徵愛與分享。 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生表示很開心參加這活動,認識很多新朋友,體驗台灣文化。(慈濟大學提供) 馬來西亞籍一年級鄧苑夏同學表示「這是文化交流,所以我想將湯圓變雪人,能夠認識其他國家朋友,超歡樂的。來台灣才四個月的菲律賓安怡婷同學,一開始還把湯圓誤認為加大版的彩色珍珠粉圓,她說:這季節家人會聚在一起,很想念家人,很開心參加這活動,認識很多新朋友,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台灣冬至的意義。 馬來西亞籍的鄧苑夏同學將湯圓變雪人,充分融入台灣的冬至歡樂氣氛。(慈濟大學提供) 慈濟大學表示,國際學生會還貼心安排猜謎活動,猜歌遊戲和交換禮物,打卡等活動,現場氣氛歡樂又熱鬧。台灣同學蘇荺淇分享,國際學生表演的節目很棒,她尤其喜歡猜歌遊戲,看到大家踴躍上台唱歌,氣氛很好。 指導老師謝麗華表示,不管是冬至或是聖誕節都是傳統團圓的日子,因此特別舉辦這活動讓大家聚在一起,學習彼此文化的特色,也能促成校園國際文化交流。跨文化的冬至遇到聖誕節,滿滿的歡笑與祝福,最後大家以慈濟歌曲「一家人」為團圓畫下美麗句點!  

Read More

牙口差進食少 翁肌少從飲食改善

營養師戴翊如表示,主要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類及乳品,攝取份量則因每個人身體狀況而不同。(記者徐義雄攝) 預防肌少症建議可攝取適當營養再配合運動,增強肌肉的質與量。(示意圖,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76歲林先生原本社交圈中相當活躍,因牙口不佳,導致進食意願下降、進食量減少,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現在以久坐看電視居多,幾乎足不出戶,心想是年老力衰不以為意。林先生定期到醫院進行糖尿病飲食諮詢,透露出生活近況,營養師發現林先生疑似有肌少症,建議林先生從飲食著手改善體力,半年後逐漸增強腿部肌力,恢復自行去逛大賣場。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戴翊如表示,肌少症原因包括:衰老、營養不足、維生素D缺乏、活動力下降,甚至可能受其他疾病影響而加速發生肌少症,其中以營養不足的人比例為大宗。 老年人可能會因牙口狀況導致進食量不足,身體沒有足夠食物來源當作活動能量時,消耗肌肉來產生能量。主要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類以及乳品,攝取份量因每個人身體狀況而不同。 筋不易咀嚼,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容易降低進食意願,通常不喜歡吃肉類,建議可從3個面向「改變」。 1、選擇:較軟嫩的蛋白質,如魚類、各式豆腐及蛋品。 2、質地:可將大肉塊依序切成薄片、肉絲、絞肉和細泥,利用改變食材質地來代替牙齒咀嚼,減輕牙齒負擔;藉由拍打方式將肉的筋打散,或用木瓜酵素、鳳梨酵素使肉品嫩化。 3、烹調:用蒸、滷、燉調理食物。如煎荷包蛋改為水煮蛋、蒸蛋;油炸類豬排改為燉煮肉,但應避免反覆燉煮,否則肉質變得更硬。 戴翊如指出,營養諮詢門診常會有病人提到發生進食狀況不佳、覺得越來越無力、活動力較差,活動量下降也會導致胃口變小,建議進食順序調整為:蛋白質、全榖雜糧類、蔬菜,確保維持足夠的蛋白質及主要熱量來源。適當的提味,如檸檬、蔥、蒜、韭菜和八角等,促進食慾,若是三餐進食量遠不及身體所需,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補充點心,如無糖豆漿、蒸蛋等。 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及「運動」,建議可攝取適當的營養再配合運動,增強肌肉的質與量;鼓勵老年人應該增加日常的活動量,避免肌肉會變得越來越無力。

Read More

點石成金-中台(一)錯置的資源 不變的初心 中台資源科技

中台資源科技一廠。 我們常說,你眼中的垃圾,可能是他人的黃金。走進中台資源科技公司一廠,在幾層樓高的低污染廢棄物貯坑,這句話濃縮成一句標語貼在觀景窗上「被錯置的資源」。中台資源科技總經理張啟達鄭重表示,這正是中台看待廢棄物的態度。這些來自產業的事業廢棄物,都是中台眼中的資源或物料:可以再生重製者,就讓它回到產業再利用;不能者,經過焚化處理也能回收熱能發電。中台所打造的,正是這樣的循環經濟價值鏈。 成立於2001年的中台資源科技公司,原址位於新竹。2008年政府為推動循環經濟,在台灣北、中、南、東共成立了四個環保園區,中台便於那時起進駐現今位於桃園的北部園區,此後陸續設置三個廠房。從收取廢照明光源起家後,服務對象逐步擴及印刷電路板、半導體、面板業、化工業和醫療業等,回收再利用的物料囊括各式廢電子零組件以及材料等。 一身藝術氣息的中台董事長鄭光傑。 藝術家跨行 揮灑再生版圖 中台董事長鄭光傑是巴黎百年畫室的入門弟子,走進他在第一家廠房設置的董事長室,辦公桌旁還能找到滿滿整筒畫筆,當年在巴黎習畫的作品也散見廠房空間。鄭光傑感嘆,現在日理萬機,不知何時才能再重返藝術懷抱。這位從小愛畫畫的董事長,學成歸國後始終沒有踏入藝術殿堂,卻在他的資源再生版圖盡情揮灑,成就中台這件得意作品。 回憶當年如何踏進這一行,鄭光傑說一切都是機緣。法國習畫歸來時,有段時間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適逢環保署有意推動廢燈管回收。他想到留歐時,當地垃圾分類做得很徹底,天空不會因為燃燒廢棄物而烏煙瘴氣;又思及日本過去因為水銀污染引發水俁病,人和動物神經受損後會不自主抽搐甚至跳海,非常可怕。很想為家園盡份心力的他,不希望廢燈管裡的汞為台灣帶來任何浩劫,便毅然投入廢棄物管理及再生行列。 年輕的他自忖資金和學識不足,找來中國電器公司(中電∕東亞照明)和台灣日光燈公司(旭光)合作。自己雖然也出了資金,卻大氣地把公司取名「中台」,讓兩大照明巨頭平分事業體名銜,即便後來台光退股也沒有改名。鄭光傑淡然地說,自己只想成事,公司名號有沒有他的色彩,他完全不在意。集結三方之力募得五千萬元後,遠赴瑞典購買首套機具便燒掉三千多萬元,餘資要配合法規興建廠房、添購其他設備、招募員工並取得相關執照,其實已相當拮据。為了撙節開支,中台第一座廠房只能使用中電新竹廠的舊倉庫,連辦公室都寄身在中電總部內。 中台總經理張啟達。 那時中台總經理一職,直接由中電指派自家員工擔任,加上中電在全省又有兩、三千個營業經銷點,所以儘管中台開張後只剩六、七百萬元現金,掛名副董事長的鄭光傑依舊老神在在,心想有中電這麼一個強而有力的後盾,自己只要喝茶看報就好了。沒想到隔行如隔山,中電在照明事業呼風喚雨,投入資源回收卻無人相理,當時各大回收站早被競爭業者攻占,中台必須從零開始建立回收渠道。 眼看公司無貨可收、幾近斷炊,鄭光傑不捨初心化為飛煙,連夜寫下萬言書要求中電顏董讓渡管理權。自己跳下來當總經理後,前半生都在琴棋書畫的鄭光傑,不得不開始菸酒檳榔,親訪各回收站爭取業務。他笑說:「那時去回收站,人家遞檳榔我就跟著嚼,人家奉茶,眼看杯緣整圈黑嚕嚕,我閉眼也是喝下去。」就這樣搏感情交陪,鄭光傑挺過了同業的價格戰。他說,公司資金有限,實在無力提供優渥的回收價,但自忖待人真誠兼且交遊廣闊,舉凡回收業者有任何生活難題,他無不動員所有人脈傾力解決;這包括請託醫師開刀、張羅醫院床位,甚或協助交通紛爭等。就這樣一步一腳印,他慢慢開拓出中台的回收渠道,許多業者更從那時起一路相挺迄今。 除了跑回收站,鄭光傑也不忘充實相關專業,並到工廠學習設備操作、進料及整理廢燈管。鄭光傑展示留有疤痕的手指,說這是操作機具不慎割傷的部位,他很自豪地說,因為這段事必躬親的經歷,現在公司裡大大小小機具、每顆螺絲的位置,他無不瞭若指掌。這當中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是:重金購來的瑞典設備上工未幾,一日忽然停擺,由於業者並未轉移維護技術,而向總公司申請派修又曠日費時,他只好上天下地搜尋全台頂尖技術人員,最後找來幻象16飛機技師和中油工程師,合力破解機具程式,自行升級設備。成果傳回瑞典總公司後,中台成為傳奇,後來瑞典業者想賣設備給美國奇異公司,還特地安排美國人到中台觀摩。 一番篳路藍縷,業務總算漸入佳境,中台成立隔年竟然就賺了一個資本額。隨著回收量增加,鄭光傑開始週末加班,自己開車到工廠整理廢燈管,想以一己之力多少填補週休二日的人力缺口。有次為了趕進度,急電朋友幫忙,最後來了一群四海幫「兄弟」應援。大夥兒在烈日下一起整理燈管,汗流浹背後個個打起赤膊來,一時間工廠裡龍飛鳳舞,差點嚇暈巡邏警衛。 中台最新的三廠。 三廠啟動 各司其職 目前中台三個廠處理的廢棄物各異,總經理張啟達指出,但目標都在達到百分百資源化或能源化,希望各式廢棄物經過妥善處理或重製後,都能再度回到產業被利用,這樣才算真正形成循環經濟價值鏈。 以最早營運的二廠而言,一開始是為了響應環保署立法管理廢棄照明光源,之後隨著經濟發展腳步,也慢慢納入印刷電路板、半導體及光電面板等廢棄物料,並以熱裂解技術回收貴金屬。以照明光源資源化為例,回收進來的螢光燈管和電子業曝光燈等,經整理後,其中的玻璃、鐵和鋁等金屬可分別變身為綠能燈管、玻璃粒料品和貴金屬。而燈管裡內含的汞,透過中台自行研發的負壓回收處理設備,加溫到600多度氣化後,再將蒸氣冷凝精煉,最後可以回收出純度高達99.9999%的純汞,這項技術獨步全球。 中台二、三廠處理流程。 鄭光傑回憶,早期中電也曾土法煉鋼自己煉汞,但在純度上一直無法突破。他為了開發能夠精煉汞的負壓回收設備,尋尋覓覓找到一位老師傅,對方曾任職日商燈管設備自動化公司,退休後自行開設鐵工廠。打聽到廠址後,鄭光傑立刻三顧茅廬請託。「最後中台這套設備和其他業務需要的機台,就在我們多次把酒言歡,徹夜討論中一一誕生。」鄭董懷念地說,迄今老師傅創新的思路和職人手藝,以及兩人不眠不休、組裝機台的過往,還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 中台再生產品。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中台已是全台最大的廢光源回收處理廠,全台超過99%的含汞事業廢棄物都在中台處理,客戶遍及全台。另外,廢燈管再生比例也早已突破法令規定的90%,直逼95%。與鄭光傑合資的中國電器公司在這方面最有感,因為合資成立中台前,他們每年都要進口800公斤汞來製造燈管,近二十年來卻能自給自足,無須再進口。張啟達說,中台回收廢燈管後,又能以原料重製為綠能燈管,可以說開啟了「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先河。 中台迷你的台灣造型再生產品。 工安第一 嚴謹防範汞毒 由於汞具有毒性,中台對於工安極度重視。直到今天,訪客只要來到二廠一樓就能看見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臉上戴著防毒面具等級的防護面罩,而進到辦公室,滿滿整櫃的冰鮮奶便映入眼簾。鄭光傑說,為了照顧員工身體,他特別供應每位同仁每天兩盒鮮奶,既可以幫大家補充營養,也希望能預防重金屬中毒。後來這項鮮奶補給措施,還從二廠擴及到一廠和三廠,現在全體中台員工每天都能享受到董事長的愛心。另外,中台也要求所有二廠人員每月進行尿液汞含量自主檢測,並參加每季的頭髮汞含量檢查,再加上每年度特殊健檢,期望降低產線同仁汞中毒的風險。 張啟達解釋,汞畢竟是環境不友善物質,所以他們一直都是嚴陣以待,在回收製程上尤其嚴謹:不但使用袋濾集塵器為中間產生的廢氣除塵、運用活性碳吸附設備除汞,對於作業環境及空污排放,也以高規格監測。鄭光傑說,當年二廠開張,日本水俁市的市長還特別來參訪,並且贈送水俁病紀錄片,希望透過中台的環境教育場域,讓台灣民眾瞭解妥善處理含汞廢料、避免汞污染家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由於汞具有毒性,加上環保風潮興起,許多民眾已經揚棄日光燈,改以壽命年限較長也較為省電的LED燈取代。張啟達坦白指出,回收廢燈管的業務量確是逐年下跌,但因為全國只有中台有能力回收汞,所以基於社會責任仍會持續這項業務,但他估計二、三年後應該就會回收完畢。(文∕李翠蓉,圖∕中台資源科技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