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vax JN.1疫苗 元旦起開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由於歲末聚餐、跨年活動、春節連續假期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27日表示,今年共採購20萬劑Novavax JN.1疫苗,自明年1月1日起,提供滿12歲以上且尚未接種Moderna JN.1疫苗者接種1劑,優先提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發生風險。 疾管署說明,目前Novavax新冠疫苗藥品許可證為XBB.1.5疫苗(病毒株變更JN.1疫苗刻正審核中),惟因疫苗貨源有限(該批同批號疫苗已供應予德國、奧地利及新加坡),故基於防疫及民眾接種需求考量,為預防因應冬季可能之新一波疫情,提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之需。 此批20萬劑疫苗係依傳染病傳防治法第51條專案進口,即無檢驗封緘程序,疾管署依同法將請食藥署協助行政檢驗進行疫苗安全性(及效價)試驗。 疾管署表示,由於疫苗接種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目前Moderna JN.1疫苗供應充足,建議尚未接種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盡早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Read MoreRead More

5不科學減重 半年減掉17kg

醫師彭馨儀表示,科學減重的核心在於將醫學研究與實際生活結合。(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4歲陳女長期受困於體重問題,體重一度高達84.2公斤,伴隨脂肪肝、膝蓋與髖關節疼痛、打鼾和疲倦等健康困擾,前往「減重特診」尋求幫助。醫師及個管師協助進行科學減重計畫,短短半年內減至67.6公斤,瘦下將近17公斤,腰圍從98公分縮至79.5公分。 長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彭馨儀表示,減重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環,過程不應充滿焦慮或壓力,結合科學的飲食管理與正念覺察,患者愉快且持久地維持成果。 與傳統減重不同,科學減重是以實證醫學為基礎,強調「5不原則」:不挨餓、不限制菜單、不設定不可以吃的食物、不強制記錄食物和不強制秤重、算熱量。透過結合患者的生活習慣,找到適合的飲食模式,使用合法的減重藥物輔助,提供豐富的衛教資訊、實戰技巧,減重不再是艱辛的抗爭,而是變得有趣又容易堅持。 陳小姐說,減重過程中逐步養成紀錄飲食的習慣,清楚了解自己的飲食需求,定期與彭醫師溝通,調整腳步與觀念,半年內,減重約17公斤,體脂肪率從36.3%降到26.2%。意外驚喜是,丈夫和母親被她的改變感染,一同進行健康飲食,也跟著變瘦了。療程結束後2個月,保持著良好的體脂肪率25.9%。

Read MoreRead More

翁跌後躁動 竟是腦中風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峻誠,提醒3高患者應注意天冷事項。(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首波下探10度強烈大陸冷氣團靠近,因氣溫突降讓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機率大增。台中一名70多歲老翁,日前在家無故跌倒,送醫治療後返家,未料行為躁動,家屬驚覺不對勁,馬上再送醫急診,經過詳細檢查,發現老翁中風,腦部有阻塞,安排住院治療,醫師表示,最近1個月院內收治中風住院個案至少10例,提醒3高患者要多加注意。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峻誠表示,該患者日前在家中跌到後,家屬先送到其他醫院治療,檢查後發現腿部骨裂,沒開刀便返家休養,回家之後患者情緒驟變,變得躁動不安,家屬馬上又把他送到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胼胝體旁邊的血管阻塞。 張峻誠指出,一般中風患者常見的症狀是身體半邊麻痺、無法動彈,但是該名患者卻行走導致跌到骨裂,推斷有可能是中風不自知。由於一般人無故情緒躁動不安,有可能是電解質不足、肝腎功能異常,或吃到藥物引起,進一步檢查抽血及詢問家屬皆都沒有異常,因此,便推斷有可能是腦中風。 張峻誠說,確認患者腦部血管阻塞,馬上安排住院治療,經過3天療程後,意識逐漸恢復正常,也能開口說話。臨床上,腦中風除了常見的半身不遂的運動障礙、意識不清,精神上也會出現情緒冷漠、躁動不安、記憶喪失等改變。 「天氣驟變突然變冷,有三高的患者更要小心中風!」張峻誠透露,最近院內收治中風的患者至少10名,年紀輕的只有50多歲。由於罹患高血壓的患者,在冬天低溫的時候,血壓會比平時上升約10到20毫米汞柱,因此,如果平時沒控制,血壓在150毫米汞柱,有可能在天冷變天時就會飆到170毫米汞柱,容易導致造成中風。 張峻誠指出,依據文獻統計,天冷低溫誘發缺血性腦中的比率比一般高至少2.9倍。如果天冷又躲被窩不常喝水,容易讓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中風的危險。

Read MoreRead More

肺癌專家籌組防治策略聯盟

中研院楊泮池院士號召國內10位頂尖肺癌防治權威專家籌組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透過落實篩檢、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3大方向,全面完善肺癌防治拼圖。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是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國民癌王!為朝健康台灣目標推進,中研院院士楊泮池院士27日領軍籌組「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透過落實篩檢、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3大方向,全面完善肺癌防治拼圖。 根據最新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連續2年高居發生人數首位,每10萬人口標準化死亡率達21.8人,甚至比死亡率第2高的肝癌還高出近3成!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推動「健康台灣」政策,目標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要達成該目標,破解癌王「肺癌」是重中之重!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指出,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診斷期別攸關存活率,診斷期別越早存活率越高。由2011年至2022年的肺癌標準化死亡率數據來看,已有16%的降幅,不過肺癌仍是長期以來國人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此,透過早期篩檢及診斷,提升早期發現的比例,盡早接受治療,是提升肺癌存活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擔任聯盟召集人的楊泮池表示,健康台灣肺癌防治領航策略聯盟以「落實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為3大目標,致力於提升肺癌篩檢普及率、導入精準醫療工具及完善治療策略,全面強化肺癌防治能量。 楊泮池表示,台灣是第1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的國家,成為全球肺癌篩檢政策的重要指標。計畫實施2年半已有13萬人接受篩檢,其中早期個案占8成以上,衛福部也積極擴大肺癌篩檢計畫,目標於2030年超過現行篩檢量的4倍,達55萬人。惟肺癌晚期確診比例仍偏高,因此,建議必須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持續擴大篩檢族群,聚焦肺癌高風險族群,強化篩檢策略,有效提升肺癌篩檢率。 在精準診斷方面,聯盟將推動加速導入AI數位工具,增強肺癌診斷量能;且肺癌第4期的5年存活率僅1成,然而早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則高達9成以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有效提升預後,對於延長存活時間有重大影響。 楊泮池表示,聯盟將著重提升早期篩檢率,減少晚期診斷比例,因此,「超前部署完善早期治療」幫助降低復發、延長存活,將會是肺癌死亡率下降的關鍵領航指標。

Read MoreRead More

民團提健康投資5建言 接軌國際

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提出持續增加健康投資等5大建言,期許政府應帶頭推動健康投資政策,真正落實台灣醫療與國際接。(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27日公布2024網路上「健康投資」相關的10大關鍵字,並提出持續增加健康投資等5大建言,期許政府應帶頭推動健康投資政策,真正落實台灣醫療與國際接軌。 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號召產、學、研、醫、護及病友團體等各界代表齊聚,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召集人呂玉琴表示,透過網路搜尋分析1年來健康投資的「10大關鍵字」,包括「健保永續」、「藥物給付」、「癌症治療」、「精準醫療」、「新藥預算」、「預防醫學」、「醫護工作環境」、「國際接軌」、「點值保障」及「心理健康」。特別在「新藥預算」與「醫護工作環境」等議題上,持續為台灣的健康投入資源更是至關重要。 台灣健康聯盟彙整各界意見,提出5大健康投資政策建言,包含政府持續增加健康投資,改善國民健康指標,拓展多元財源及推動改革,確保健保永續經營;醫療支出是投資,呼籲政府持續優化醫事人員薪資及執業環境。

Read MoreRead More

腹瀉蹲廁2小時 翁馬桶上心梗

台中醫院上週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患者增加1至2成,醫師陳莉瑋提醒,如感覺單側肢體無力、胸痛等症狀應立即打電話求救。(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天氣急凍,成為心血管患者無形的殺手!台中醫院上週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患者增加1至2成,甚至出現6旬老翁因為腹瀉不舒服,廁所上了2小時未出來,家屬破門而入才發現已經倒地失去呼吸心跳;另因流感或新冠病毒併發肺炎重症也約較平日增加2到3成。 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莉瑋指出,近日寒流一波波,台中醫院上週就碰到1名40多歲的壯男,沒有高血壓跟糖尿病史,到健身房運動後突然左胸痛到院掛急診,醫療團隊一檢查發現3條冠狀動脈血管全塞住,經緊急裝設心臟支架後,已經出院返家。 另一名到台中訪友的60多歲南部民眾,跟友人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半邊手腳無力,經友人緊急將他送到急診確定是缺血性腦中風,經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後,目前已經從加護病房已經穩定轉普通病房觀察中。 還有一名60多歲男性,一早8時跟家人說肚子不舒服進去上廁所,結果家人發現他上到10時還未出來,叫門也無人回應,經報警破門而入,發現他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雖家人緊急送醫急救仍回天乏術。 對於寒流接連來襲,陳莉瑋也以國民健康署「低溫保健8個要點」,包括「保暖」、「暖身」、「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單獨泡湯、泡澡與爬山等離開人群的運動」、「避免天冷的清晨或夜晚出外運動」、「定期回診用藥與均衡飲食跟運動」、「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疑似出現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Read More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三讀 洩吹哨者身分 最高關5年

立法院會二十七日三讀通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國民黨立委持手牌在議場振臂歡呼。(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二十七日召開院會,三讀通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民眾黨團再修正動議,原希望將公部門、私部門一併納入;但最終通過國民黨再修正動議版本,範圍僅限於公部門、國營事業。另在罰則部分,違者最高可處五百萬元罰鍰。若公務員無故洩漏揭弊者的身分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本法自公布後六個月施行。 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保障公部門、國營事業及受政府控制的事業、團體或機構揭弊者的權益。非公務員無故洩漏揭弊者的身分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 三讀條文規定,《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的主管機關為法務部,而法務部為辦理揭弊者保護事項,應組成揭弊者保護委員會,該委員會置委員七人,法務部長為主任委員。此外,關於「揭弊者」的定義,三讀條文規範,是指公部門揭弊者、國營事業等揭弊者有事實合理相信有「弊案」,具名向受理揭弊機關提出檢舉者。 三讀條文明定,「弊案」是指公務員或政府機關構、受政府控制的事業、團體或機構的人員,涉犯《刑法》瀆職罪章、《貪汙治罪條例》、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得處以罰鍰,或是違反《法官法》、《營業秘密法》、《洗錢防制法》、《反滲透法》等八款犯罪或違法行為。 至於何謂受理揭弊機關?三讀條文規定,包括公部門的政府機關構主管、首長等,或國營事業、受政府控制的事業、團體或機構的主管、負責人等,以及檢察、司法警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是監察院及政風機構。 審議過程中,民進黨立委王義川痛批,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貪汙,最沒有資格推動揭弊保護就是民眾黨,並喊「國昌要保護朱亞虎」,否則柯貪汙沒人知道。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也發言痛批民進黨可笑,導致後續雙方口角爭執,王義川還上前拍桌,反而是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上來護駕,隨後藍綠白立委吵成一團,現場一度混亂。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表示,民進黨此前由法務部提出揭弊者草案,就是要求公私部門一體;之後因為爭議太大,使得討論無疾而終。但法案還是該推動,上一屆立法院的四個朝野黨團都有提出草案版本,因為行政部門遲遲沒提出,才導致上一屆無法進行修法,再到了這屆立法院才順利通過。

Read MoreRead More

柯3千萬交保 北檢將抗告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中)二十七日交保返家,並在家門前發表談話。他表示,他仍相信自己不是會貪汙圖利違法的人,但碰上這些風風雨雨,人生還是需要檢討。  (中央社)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地檢署二十六日偵結京華城容積弊案及民眾黨政治獻金侵占案,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等十一人遭到起訴,全案下午移審台北地院,在押的五人由北院召開接押庭,合議庭漏夜開庭至二十七日凌晨,裁定柯等五人以五百萬至四千萬元不等金額交保。柯文哲三千萬元保金在二十七日中午前籌齊,於十二時五十五分許走出法院,結束一百一十四天的羈押。北檢表示,收到裁定理由後,將依法提出抗告。 北檢在起訴柯文哲等十一人後,全案移審北院是否續押,柯文哲做無罪答辯。檢辯雙方歷經超過六小時激烈攻防後,五名在押被告凌晨,均被裁定交保。 五人交保金額分別為柯文哲三千萬、沈慶京四千萬、應曉薇一千五百萬、彭振聲五百萬、李文宗八百萬元(加先前偵查中保金二百萬為一千萬元),法官也諭知所有人均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八個月,同時嚴禁接觸、干擾同案被告和證人。 上午十時許,認罪獲裁定最低交保金五百萬元的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完成交保手續,臉露笑意揮著手離開法院;隨後,十時許前台北市長辦公室主任李文宗的家屬與律師也帶著現金抵達北院,在完成交保手續後,家屬緊牽著李文宗的手從二樓法庭下來,快步離開法院。 交保金額最高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則在中午十二時許,把四千萬元交保金送達北院,在完成交保手續後,由親友推著輪椅離開法院。 柯文哲的保金三千萬元則在上午籌齊送到台灣銀行,完成辦保程序後,柯於十二時五十五分許步下樓。在步行離開法院時,柯還一度被擁擠人群踩到拖鞋險些跌倒,隨後他在支持歡送下搭車離去,離去前還在車上向支持者揮手致意。 最後完成交保手續的是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她的親友與律師在中午帶著一千五百萬元保金到達北院,經過三個多小時才完成辦保手續,她出現在媒體鏡頭前哭喊「沒有貪汙」、「沒有做錯事」,在下午四時許由親友攙扶下離開法院。 (相關新聞刊A2)

Read MoreRead More

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3降 看衰台股 房市轉悲觀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二十七日發布十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七十四點六一點,月減零點八八點,連續三個月下滑,且六項分項指標全數下降,以投資股票時機跌最重;值得注意的是,房市信心跌破樂觀水準,轉呈悲觀,指標下探近四年半低點。 十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物價水準、投資股票時機、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性財貨六項分項指標全數下降。 雖然台股居高,十二月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卻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調查為五十二點九九點,月減二點八九點。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姚睿分析,投資人對台股展望疲弱,或許與類股表現愈來愈分歧有關,新興科技商機熱度延續,傳統產業表現偏弱,凸顯產業不均程度擴大,是個結構問題。 與房市有關的指標,十二月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為一百零二點六六點,月減零點四四點,雖然幅度不大,但也創二年低點。 另外,中央大學與台灣房屋合作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調查結果為九十九點八四點,與十一月相比,下滑零點五五點,且創近四年半低點,並跌破一百大關,從樂觀轉為悲觀水準。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央行第七波打炒房堪稱近年房市的霸王寒流,加上行庫緊縮銀彈,多數買方轉為觀望,導致第四季房市買氣急凍。 雖然央行十二月理監事會議未再加碼管制措施,周鶴鳴指出,第七波管制並未鬆綁,且財金部會積極防堵破口,強化金檢力道,對房市影響程度不亞於央行信用管制。

Read MoreRead More

台科大座談 洪振群:養成行善習慣 社會正向循環

新加坡慈善企業家洪振群(前排右三)在台科大舉行新書導讀和座談,現場湧進不少粉絲。洪振群暢談行善心路歷程,強調行善和行孝一樣不能等。(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來自新加坡的慈善企業家CK集團總裁洪振群,二十七日晚間在台科大舉行「笑看風雲行善路」這本書第三十四場座談與導讀。洪振群強調,行善和行孝一樣,都不能等,而且在行善的過程當中,因為心存善念,有時候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如果能夠養成行善的習慣,這個社會就會產生正向循環,千萬不要等到事業有成的時候才要行善。 洪振群第三十四場座談與導讀在台科大國際大樓舉行,現場吸引許多他的粉絲到場,會場座無虛席。洪振群表示,他的觀念就是行善和行孝一樣,都要及時,千萬不能等,也不要等到有錢或事業有成的時候,才發願要做善事。 回顧自己的事業發跡過程,洪振群說,他曾經歷倒閉,有長達三年時間無事可做,公司也經歷三次大火,但他始終未曾忘記的事情就是行善,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他行善的目的,並非要得到他人的讚揚或回饋,但很神奇的是,每當他面臨困境無路可走的時候,總是有人願意拉他一把,給他莫大的幫助,也讓他覺得「吾道不孤」,他願意助人的善意,無形中也讓他自己感受到不小的福報。 洪振群回顧自己的一生遇到不少貴人,在他事業遇到困境時,有人冷眼相待,也有人伸出熱情的雙手,讓這個社會產生善的正面循環。他強調,自己願意幫助別人,但也會量力而為,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手,有時候不一定是經濟上的援助,而是在精神上給予鼓勵,甚至有人因此打消了輕生的念頭,讓他感覺行善有很大的意義。 現場就有台科大工業管理系的陳姓男同學表示,他很感動洪振群的付出,也給他很大的啟發,他未來會把生活費的一部分捐出來做善事,且每年發願做三次志工,把行善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