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也要基因檢測?術後有哪些輔助治療可減少復發?醫師來解答!

很多人以為早期肺癌開完刀就沒事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早期肺癌能透過手術治療,但術後仍有復發的可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凱靈指出,肺癌1B期術後5年復發率就有約45%,2期則有約60%,到了第3期更可高達70%以上,而且超過一半的病人都帶有EGFR基因突變,復發率會更高,尤其是在腦部轉移的部分,風險會比其他患者更高。 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隨著期別增加,復發、轉移風險也會隨之提升,目前針對晚期肺癌患者,多會建議做基因檢測以利精準用藥,那早期肺癌也要進行檢測嗎?術後是否也能使用標靶藥物來減少復發呢?李凱靈醫師一一解答! 早期肺癌術後治療新趨勢 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應用 很多人以為早期肺癌開完刀就沒事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李凱靈醫師表示,針對早期肺癌患者,目前臨床上的標準流程是以手術為主,術後再進行基因檢測,檢測目的主要是為了選擇適合的術後輔助治療,由於早期肺癌開完刀後復發率仍然很高,所以在術後加上輔助治療是目前早期肺癌治療的關鍵。 從化療到標靶藥物 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的進展 過去傳統輔助治療主要是以輔助性化療為主,李凱靈醫師提到,輔助性化療療程大約2-3個月左右不算太長,很多病人其實都可以承受它的副作用,後來也陸續研發出其他藥物作為輔助治療使用,讓早期肺癌患者術後有更多的治療選擇,若經基因檢測證實有EGFR基因突變,可以用口服標靶藥物作為術後輔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常見的副作用如皮膚炎、甲溝炎、腹瀉、口角炎,只要及早發現,就能用適切的藥物控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藥品的反應不同,治療期間請配合醫療人員監測療效及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 免疫治療與個人化方案 降低早期肺癌術後復發風險 而沒有基因突變的早期肺癌患者,其實也可以在術後使用免疫治療來降低復發的機會。醫師會根據病人狀況,決定合適的術後輔助治療,並監測藥物的副作用,確保用藥安全,建議病人可與醫療人員討論,共同決定治療方向。 基因檢測如何改變早期肺癌患者的術後治療 李凱靈醫師分享,過去曾有位60多歲女性患者,是醫院同仁的家屬,於政府機構上班,透過健檢發現肺結節,經診斷證實為第二期肺腺癌,由於患者擔心輔助性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會影響生活品質,剛好術後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她有EGFR基因突變,經過討論後決定使用口服標靶藥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到現在兩年多了都沒有復發的情況,也沒有特別的藥物副作用。 標靶藥有望降低復發率 但早期診斷才是治療關鍵 針對有EGFR基因突變的早期肺癌患者,李凱靈醫師認為,比起輔助性化療,會更建議使用標靶藥物作為術後輔助治療,不過早期診斷才是肺癌治療的關鍵,定期檢查、定期篩檢相當重要,尤其是肺癌高風險族群更應重視,若透過檢查發現有肺癌也不用太擔心,現在治療發展非常迅速,可以讓早期肺癌患者獲得更好的預後。

Read More

減重手術易致癌?醫師說:反而降低罹癌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東龍醫師表示,肥胖與多種癌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肥胖可能導致一些癌症的發展。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隨著肥胖問題逐年增長,現代醫療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其中內視鏡縮胃手術(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 ESG)成為廣受患者青睞的減重選擇之一。ESG手術在不同肥胖程度的患者中皆可達到一定的減重效果,坊間對於ESG手術後患者的癌症風險,許多人會有一些疑慮。以目前的研究顯示,ESG手術本身並不直接增加癌症的風險。 肥胖問題易導致罹癌風險增加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東龍醫師表示,肥胖與多種癌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肥胖可能導致一些癌症的發展: 例如乳腺癌、結腸癌和胰臟癌等。透過ESG手術減重,可以降低這些癌症的發生風險。吳東龍醫師說,接受ESG手術患者的減重效果以減少的百分比計算,因此BMI較高的患者在數字上減重似乎較多,但實際效果與BMI較低的患者相當,約可降低15-20%的體重,適合的群體包括BMI超過27且合併肥胖相關疾病者,或BMI超過30者。 ▲吳東龍醫師補充,手術前醫師會進行詳細的胃鏡檢查,以確保患者胃部健康,並排除幽門桿菌感染。 改善肥胖問題 有助降低三高進而避免罹癌 臨床試驗顯示,ESG手術對改善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顯著幫助。吳東龍醫師指出,成功的減重手術可改善肥胖引發的代謝問題,並緩解其他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此外,ESG還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如食道癌和大腸癌。 有些患者對ESG仍存疑慮,擔心手術風險,吳東龍醫師說,ESG屬於內科內視鏡手術,無需切開皮膚,因此不會留下外部傷口,術後恢復速度快,通常隔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對於擔心術後胃癌風險的患者,吳東龍醫師補充,手術前醫師會進行詳細的胃鏡檢查,以確保患者胃部健康,並排除幽門桿菌感染。若檢測到感染,醫師會進行治療,以降低風險。 長期健康目標的維持 應從生活改變 減重手術後,吳東龍醫師則建議,患者應漸進式恢復正常飲食,初期以流質飲食為主,逐步過渡至軟質食物;術後也應避免含糖飲料,以穩定控制體重,避免復胖。ESG手術的恢復速度較快,且不會導致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問題,因為其並不涉及胃部組織切除,而是改變胃的結構。 內視鏡縮胃手術作為一種創新且低侵入性的減重方法,對BMI達標的肥胖患者有顯著幫助。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能改善多種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吳東龍醫師提醒,雖然手術本身具有一定效果,患者仍需在ESG手術後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達成長期健康目標。 ▲吳東龍醫師提醒,雖然手術本身具有一定效果,患者仍需在ESG手術後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達成長期健康目標。

Read More

「這」心律不整腦中風機率高!1年內死亡率高達50% 如何治療、預防?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容易引發腦中風的原因之一。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在112年十大死因排行中位居第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兼神經內科醫師賴昱樺表示,其中「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機會比常人高出許多,而且疾病嚴重度、致死率也更高,須適當治療、預防風險。 心房顫動者腦中風機率增5倍 中風死亡率高達50% 心律不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其中「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容易引發腦中風的原因之一。 賴昱樺主任表示,在台灣每6名中風患者中,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問題,一旦發生心房顫動,腦中風的機率就會增加5倍,若併發腦中風,1個月內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更可高達50%。 心房顫動如何診斷?為什麼容易引發中風? 心悸、呼吸短促、頭暈、胸痛、胸悶、吸不到氣等是心房顫動的常見症狀。賴昱樺主任表示,在診斷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心電圖檢查,但是有些心房顫動屬於陣發性,可能需要做7天連續心電圖居家監測,才能偵測到陣發性心房顫動。 不過為什麼心房顫動容易引發中風呢?賴昱樺主任說明,由於左心房無法規則收縮,會導致血液無法完全輸送到左心室,滯留在左心房的血液就容易產生血栓,血栓一旦散落至左心室,就有可能隨著血液流動到身體各處造成血管阻塞,若阻塞到腦部便會導致腦中風。 賴昱樺主任表示,患者若想預測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的機率,可以諮詢專科醫師評估,醫師也會依照每位患者的中風風險分數,來給予不同的治療藥物降低腦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如何預防中風?「這些」治療可降風險 在治療藥物使用上,賴昱樺主任提到,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若使用一般中風患者會使用的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只能降低中風風險於2成以下,因此會考慮使用抗凝血劑,它能降低近7成中風風險,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抗凝血劑。 賴昱樺主任表示,若心房顫動患者無法忍受抗凝血劑的副作用、使用後仍反覆梗塞、效果不好、服藥順從性差、藥物交互作用過多等,也可以考慮進行左心耳封堵術(LAA occluder)減少血栓的形成,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 除了心房顫動患者需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預防中風外,賴昱樺主任提醒,腦中風患者也要仔細評估有無心房顫動,若合併有心房顫動,其疾病嚴重度與腦中風復發率都較高,需搭配適當的治療,才能有效預防。 資料來源:振興醫訊-心房顫動患者為腦中風高危險群 正確評估及配合用藥方能有效預防

Read More

乳癌BRCA基因突變死亡風險高!早期也有標靶治療 NGS納健保精準治療用藥

今(2024)年5月健保署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健保給付,BRCA基因檢測也可獲得部分給付,有助於乳癌患者獲得精準及個人化治療。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乳癌在112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2位,死亡率較去年增加。對女性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尤其帶有g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風險更高。 今(2024)年5月健保署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健保給付,BRCA基因檢測也可獲得部分給付,有助於乳癌患者獲得精準及個人化治療。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呼籲,除了晚期乳癌之外,也建議早期乳癌患者進行檢測,在術後做完化療、放療等,可以考慮加上PARP抑制劑減少復發風險。 乳癌威脅女性健康 有BRCA基因突變者風險更高 BRCA基因包含BRCA1、BRCA2等,這2個基因屬於「抑癌基因」是雙股螺旋DNA損壞修補過程中最重要的基因,如果它們都突變壞掉了,就只能靠另一種補救措施「非同源染色體結合(non-Homologous end-joint)」來修補。 不過黃星華主任表示,非同源染色體結合會使得錯誤DNA產生的機會變得非常高,容易導致細胞癌變,即使癌變細胞都治好了,但正常細胞中還是帶有癌變基因,因此有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就容易有復發的情況產生。 此外,有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易復發且易轉移,黃星華主任說明,這主要是因為它會讓癌細胞轉化為會移動的間質細胞,所以細胞就容易跑到其他器官形成轉移。 由於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容易復發、轉移,因此死亡率也相當高。黃星華主任提到,2020年研究指出,有gBRCA基因突變的乳癌患者復發後死亡率,會比其他類型的乳癌患者高,而且BRCA2 基因突變的相對死亡風險增加幅度高於 BRCA1 基因突變。 ▲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 早期乳癌也建議基因檢測 有BRCA基因突變可用PARP抑制劑 若乳癌患者能及早透過BRCA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是否有BRCA基因突變,對治療將有很大的幫助。黃星華主任表示,如果是晚期乳癌患者帶有BRCA基因突變,在使用前導性免疫治療或是前導性荷爾蒙治療失敗之後,臨床會建議使用PARP抑制劑,它能延長使用化療的時間、增加病患的生活品質。 黃星華主任分享,曾有位31歲的女性個案,懷孕15週時確診第三期乳癌,而且是三陰性乳癌,由於她非常希望保留孩子,因此只接受手術,不接受其他輔助性治療,等到孩子生下來後才做化療,不過很快就復發了,使用其他化療藥後也沒有改善,基因檢測發現她有BRCA基因突變,使用PARP抑制劑兩個多月後,皮膚轉移就完全消失,雖然後續還是有做化療,不過還是有很好的生活品質,也沒有太大的副作用產生。使用這一類藥品常見的副作用可能有疲倦感、貧血或噁心,這些症狀大多可以通過適當的支持性治療來管理,並未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除了晚期乳癌患者之外,早期患者同樣也能獲得更好的治療選擇。黃星華主任表示,早期患者如果做完手術及化療、放療等,接受基因檢測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降低疾病復發率、死亡率。 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給付 減輕經濟負擔、精準治療用藥 目前美國最新的NCCN癌症治療指引也建議,早期乳癌患者若有家族史、小於50歲等應做基因檢測以利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 黃星華主任表示,雖然次世代基因定序是部分健保給付,不過已經可以幫助病患減輕經濟負擔,協助醫師制訂後續精準治療計畫、減少復發的機會,呼籲早期乳癌患者也可接受檢測了解自己是否有BRCA基因突變。 目前恩主公醫院也已跟國家認證的中央實驗室合作,黃星華主任提到,民眾若有需要都可以在恩主公醫院接受檢測,院內也能提供手術、放療、化療等跨團隊整合性治療,讓三鶯地區的民眾避免舟車勞頓,就近就能獲得完整的乳癌治療與照護。

Read More

桃園青年局成立10周年 侯佳齡助年輕人與國際接軌

《桃園電子報》專訪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成立已經10年,是全台第一個設立的縣市,在市長張善政上任後致力青年與國際接軌,不僅只在創業輔導,公共事務參與的海外志工、社會企業以及設計人才培育都是如此,《桃園電子報》專訪了青年局長侯佳齡,她細說了這兩年來青年局與過去不同之處。 侯佳齡首先說明青年局的主要服務對象,她表示,過去青年的定義是18至35歲,現在調整到15至45歲,在這範圍內的青年都是我們可以協助輔導的對象,18歲以下的高中生,無論是在社團或是未來選擇科系等都需要一些協助,調高到45歲則是許多人在這年齡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在求學、求職,創業的想法會比較慢一些,等到累積一些知識跟經驗後,有些人會想從企業中出來闖一番自己的事業,所以青年局就把時間點往後延。 桃園市青年局今年7月成立「桃園天際線」創業基地。(圖/翻攝自青年局) 桃園關於青年創業部分,青年局今年7月成立「桃園天際線」創業基地,這是以往沒有的,侯佳齡表示,青年局已經成立10年了,張善政上任後就在思考,過去大家做的比較是在孵化基地,所以很多團隊都是在創業初期的階段,而這幾年有些團隊已經成熟,因此思考青創第二棒。 桃園市青年局希望多招募一點創業人才到桃園,把桃園發展成青創之都。(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提及,從去年開始籌辦加速器的概念,這想法是要輔導中後期的創業團隊,在創業初期大家可能只有想法,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或是一些創意的想法,並沒有實際可以執行的,而比較中後期的創業團隊或許有相對較成熟的產品或商業模式,青年局找到他們、輔導他們做完驗證,讓他們有機會到海外市場,或是讓創投公司對他們有興趣來支持他們。 桃園市政府透過各個基地輔導新創團隊。(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說,有關「桃園天際線」這個創業基地,青年局找了一些有經驗的創投公司來輔導,第1期有6家公司已經有相當不錯的績效,爭取到5000萬左右的經費。大家看到第1期的成績後,第2期報名相當踴躍,將近有20組團隊參加甄選,經過複賽選了6組,雖然很多團隊都不錯,但這創業績地主要思考還在中後期相對較成熟的產品,才能很快感受到天際線輔導的成果。 桃園市青年局今年帶青創團隊到美國矽谷與一些大企業以及大學交流。(圖/青年局提供) 對於沒甄選上的團隊,侯佳齡表示,其實桃園還有其它的基地可選擇,包含年底在機場捷運A8轉運站會成立一個新的產業轉型加速器,這加速器比較偏國內中小企業,另外其他孵化器如青創指揮部、安東、新明等都可以進駐,每一個基地雖然有些不同的定位,如電商、機器人、AI等,其實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比如青創指揮部就是空間很開放的,成員也是很多元的,尤其是現在微型創業的非常多,桃園市政府對於各基地輔導的能量上都是相同。 桃園市青年局長期以來一直在協助學生進行志願服務。(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表示,張善政是科技人,他覺得桃園在青創這一塊是有這能量的,畢竟桃園工業區多、中小企業也很多,有不少的產業進駐,很多企業可以透過青創團隊做一個結合,青創其實不僅只限定在年輕人,張善政也希望多招募一點創業人才到桃園,把桃園發展成青創之都,讓想創業的人不僅只有台北、新北可選擇,而且桃園有機場、航空城的方向,希望大家能多來桃園看看。 桃園市青年局今年與NPO組織玩具圖書館合作,透過背包將玩具帶到一些國家。(圖/翻攝自青年局) 今年青年局也帶3個青創團隊到美國矽谷與一些大企業以及大學交流,侯佳齡表示,這次主要帶他們去跟一些大企業接觸,其中包括LinkedIn、NVIDIA、AGI House等國際知名企業及Acorn橡子園太平洋基金、Plug and Play、500 Global以及Alchemist等創投及新創加速器,讓他們互相做一對一的溝通,呈現自己的商品,有一家做AI智慧製造和農業生產的公司,已經獲得美國一些公司的興趣,也簽了意向書,有將近4000萬的商機。 在學校方面,侯佳齡表示,青年局去年就在校園推創業聯盟,與桃園多所學校合作,這次去美國機會難得,特別訪問史丹佛、柏克萊及聖荷西3所著名大學的育成中心,也跟他們主管接觸,了解他們在人才培育及新創育成的策略。 後佳齡說,這些大學的育成中心都做得很好,有點像加速器,對創業的培養不只是在大學而已,甚至下到高中生,他們提早給年輕人啟發,不是只有在學校畢業後,這次參訪有很大的迴響,青年局在未來會跟校園育成中心多一些連結,如在學校看到不錯的案子,可以提前輔導他們給他們有驗證的場域,啟發他們創業的發想。 青年局也希望能跟美國這些大學合作,侯佳齡坦言,這些都是美國一流的大學,很多東西都很厲害,市府也很期待,相信只要桃園夠成熟,就會有可能,比如說這次看到史丹佛大學在某些生物科技方面就有與長庚醫院合作,他們很多的研發也借用長庚大學的場域。 在公共事務參與上,侯佳齡表示,青年局長期以來一直在協助學生進行海外志願服務,張善政也很重視,去年在寒暑假就增加了許多主述,讓想要參與的學校也好,團體也好,去一些國家,經過甄選後市府會有補助,在他們回來後也會有一些成果發表,讓大家知道。另外。今年與NPO組織玩具圖書館合作,透過背包將玩具帶到一些國家,讓當地小朋友也可玩到國外的玩具,感受到全世界的愛。 侯佳齡表示,海外志工國內這方面比較多的是學生參與,只能利用寒暑假,時間較短,無法像其他國家,到一個地方後可長期服務,即使如此,海外志工運作還是需要相當的費用,一趟行程要在3個月前就要開始跟當地窗口聯繫,了解對方需求,如醫護志工,要帶什麼樣的設備器材或課程,有多少人需要服務,都是需要事前準備好,過程是很不容易的,這些在今年底成果發表時,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此外,去年青年局成立了自己的志工隊,今年有與NPO合作經驗,加上先前與學校的合作,等能量大一些後,青年局就有可能更有主題性來協助海外志工這一塊,在良性循環下就能招募更多人參與。 侯佳齡表示,年輕人多與國際接觸無論是哪一方面都能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國際志工上,參與過的人在對家人對社會的關懷都會不太一樣,一些人也會體驗到原來自己還可以做這些事,甚至會想學習更多專長回饋社會。 在社會企業方面,桃園市在2022年就取得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教授倡議的社會企業城市國際認證,侯佳齡表示,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城市拿到這認證,這代表桃園市一直在推動,桃園市有社會企業中心有委員會在輔導,市長張善政也常提到,要讓多一點人看到社會企業,市府是很重要的支柱,除了辦競賽外,也有專門的場館可以讓社企有驗證的場所。 桃園市青年局輔導許多社企團隊。(圖/青年局提供) 侯佳齡表示,桃園雖然已經有國際社企城市的認證,也輔導許多社企團隊,但桃園的社企規模並不大,青年局正嘗試一步一步推動,提供各種協助並試著讓他們能有機會大企業合作,再者是幫這些社企能拿到國際認證。今年已在輔導一些團隊申請由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所發起的人與地球優先企業認證,桃園是全國第一個城市在做這件事。要拿到這認證並不太容易,要有書面記錄和實際執行成效,明年也會邀請這個論壇到桃園舉辦會議,讓申請這認證的桃園社企一起與會。 桃園市青年局成立桃園設計庫。(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說,其實一般企業如果與社企合作,也可解決他們企業的問題,尤其現在SDGs永續經營在推動,很多事都需要社會企業,就如桃園有家社企獲得全家超商的贊助,把回收的咖啡渣送給這社企,製造成咖啡皂、手機架、小吊飾等;另外有間公司在協助安排65歲以上老人參與一些活動的演出,協助解決一些人口老化的問題。 桃園市政府的背心LOGO由桃園設計庫人才所設計。(圖/翻攝自新聞處) 另外,桃園在設計人才的培養上也著力不少,侯佳齡表示,青年局從2021年就成立了桃園設計庫,張善政也很重視,無論是市府局處的制服也好,雙十節國慶的標誌,包含一些活動的意象,都透過設計庫中尋找設計人才。其實設計庫有許多新銳的設計師,他們都是由青年局輔導出來的,設計庫也與大學設計學群合作,桃園其實很多高中大學都有相關設計科系,很多優秀的設計師也都在桃園,青年局想辦法把他們串聯起來,今年找了顧問老師,輔導裡面的團隊,每一年也有辦設計獎,從中發掘了許多不錯的新銳設計師,不管他們未來想要創業也好、或要在教育界發展,青年局都會做媒合的工作,他們也可以跟創業基地團隊一起合作,可以彼此驗證,在價錢上也會比較便宜,這就是桃園設計庫的能量。 桃園市青年局在設計人才的培養上著力不少。(圖/翻攝自青年局) 至於桃園設計獎,侯佳齡表示,青年局也在思考每年訂定不同的主題,今年與一間建設公司的基金會合作。因為桃園市是宜居的城市,每年有很多新的大樓建成,其實很需要設計人才,經過討論後,就以企業出題發想設計與建築結合,這樣企業也可以找到更需要的人才。 桃園市青年局舉辦桃園設計獎。(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提到,今年桃園設計獎還有比較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是AI的時代,特別有一個AI生成的設計比賽和策展。年初時也帶了一些高中、大學生去日本,讓這些學生看看日本同齡人的設計想法,回來後也請他們依據這趟日本行的觀感設計一些作品,也做了展出。另外,今年青年局辦了國際設計論壇,找了國際上知名的設計者與國內青年朋友對談,也順便邀請學生、設計師策展,現場並由這些國際設計者指導,讓桃園設計人才有國際曝光的機會。

Read More

桃消中路分隊結合萬聖節 防災觀念向下扎根

中路分隊在國強非營利幼兒園舉辦變裝消防體驗活動。(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一年一度萬聖節即將來臨,桃園萬聖城搗蛋鬼學院踩街即將登場,桃園市消防局中路分隊也於今(22)日上午在國強非營利幼兒園舉辦變裝消防體驗活動,讓孩童提前感受萬聖節氣氛。消防員特別裝扮成各種萬聖節鬼怪人物,消防車也變裝成萬聖節主題的模樣,生動的場景搭配宣導口號讓人目不轉睛。 中路分隊表示,此次活動設計了兩個有趣且具教育意義的關卡,讓幼兒園孩童變裝成「小小消防員」,利用互動式體驗提高小朋友對環境應變的敏感度,並且透過圖像記憶將「居家英雄-住警器」的功力深深烙印在腦海。首先,第一關「火場英雄大挑戰」模擬了消防員在火場救災的情境。孩童換上迷你版的消防衣,手握消防瞄子,精準的朝向射水靶上的虛擬火源根部滅火。 孩童提前感受萬聖節氣氛。(圖/讀者提供) 中路分隊進一步提到,第二關「濃煙逃生大作戰」則讓教室營造出火場中煙霧瀰漫的逼真空間,在進入濃煙之前,先是聽到住警器警報聲、接著是看到濃煙就關門,層層堆疊的感官肌肉記憶,讓孩童們學習如何在濃煙中冷靜應對,並且運用正確的低姿勢避難逃生。活動尾聲,孩子們更是發揮創意親手繪製了吉祥物-南瓜桃消豹的萬聖節小卡片,同時也紀錄下令他們最印象深刻的片段。 幫助孩童從小培養防火與逃生的基本觀念。(圖/讀者提供) 中路分隊長張育瑄表示,此次消防安全主題樂園結合萬聖節的趣味元素是希望以更生活化的方式融入幼兒園防災教育,藉此幫助孩童從小培養防火與逃生的基本觀念。張育瑄也特別提醒,萬聖節過後冬季也悄悄來臨,使用燃氣熱水器應特別注意防範一氧化碳中毒。呼籲民眾使用熱水器時應特別注意通風是否受阻,檢查熱水器型式是否安裝在適當的位置,以免因通風不良導致危險,防災平時多用心,家人安全就能更放心。

Read More

中原大學電機系角逐永續能源競賽 獲金牌肯定

中原大學創新研發電子儲能金爐 ,全國永續能源競賽奪金。(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及永續能源跨域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主辦的2024「臺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吸引全國大專校院共227隊參賽。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系憑藉其「金零寶可夢」專案,在「大專淨零排放組」中表現卓越,榮獲金牌。此外,另一中原大學團隊則在「大專綠能創新組」中,以「整合衝擊冷卻於電池散熱模組之熱管理」為題,榮獲創意獎。頒獎典禮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展現中原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創新實力。 中原大學表示,此次競賽以「能源」為主題,設置「淨零排放」、「綠能創新」及「短片創作」三大組別,鼓勵學生從經濟、社會及環保議題切入,以創新實作推動能源永續,並倡導珍惜能源與愛護環境的具體行動。本屆競賽吸引了來自台大、清大、成大、陽明交大等校的團隊參賽,競爭激烈。其中,中原大學電機工程系展現優秀的創新實力,憑藉「金零寶可夢」專案從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勇奪金牌。 主辦單位表示,「淨零排放組」聚焦於零排放的主軸,參賽隊伍需從個人或產業角度提出創新且具應用性的設計或策略,目標在於促進社會、產業及個人實現淨零排放。提案範疇涵蓋節能減碳、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及循環經濟,並以問題本位學習方式闡述提案主題、動機及效益。 中原電機團隊結合太陽能儲能技術、電子化焚燒模擬與智能控制,提供具象徵性的金爐。左起為學生張凱妮、許穎欣、 吳婉綺、高于鈞。(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電機系三年級學生高于鈞、吳婉綺、許穎欣、張凱妮的「金零寶可夢」作品,創新地將傳統燒金紙儀式轉化為電子焚燒模擬影像,並利用太陽能作為電力來源。透過APP的智能控制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手機上模擬投入金紙的動作,既保留傳統儀式感,又結合現代科技,順應節能減碳的潮流,獲得評審一致好評。 中原大學表示,指導老師廖裕評教授,現任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大數據學士班及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她表示,為響應2050淨零轉型目標,電機系師生自上半年便積極構思永續主題競賽,專注於將綠色能源,特別是太陽能,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創新發想。 學生高于鈞表示,參加這次永續能源創意競賽,是一段寶貴且難忘的經歷。團隊靈感來自於廟宇焚燒紙錢對環境的影響,進而構思將AR技術與傳統文化結合,減少紙錢焚燒造成的污染,同時保留傳統儀式的完整性,並促進綠色能源的應用。她強調,「在製作過程中,團隊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克服了軟硬體連接及確保AR系統與電子金爐順利互動的挑戰。宗教信仰的接受度也是重要考量之一。專案的成功不僅仰賴技術突破,也歸功於團隊的團結合作與分工,特別感謝廖裕評老師在每個關鍵階段提供的耐心指導,引導我們做出正確決策,最終成就這次亮眼的成果。」 中原大學強調,該校長期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與實踐永續發展,積極培育具備永續思維的人才。近期,中原大學與台北市立大學的跨校團隊在教育部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中,以「WeGrow太陽能板」作品榮獲金獎。此外,學校在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1金2銅,充分展現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實力與貢獻。

Read More

病因相反卻可能同時出現! 「食道弛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賁門」是胃跟食道的交接處,若賁門過度鬆弛、沒辦法緊縮,就會導致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GERD)」;相反的,若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沒辦法張開,就會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不過,這兩個完全相反、互相衝突的疾病卻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 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分享,自己在診間曾碰過2、3位這樣的患者,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對西醫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辦法治療,只能兩者取其一,不過針灸可以同時改善這兩個問題。 胃食道逆流又食道弛緩不能症 一般只能取其一治療 胃食道逆流可能會造成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不論西醫或中醫,治療主要都以藥物為主,如果藥物效果不好,西醫還有手術治療,像尼氏胃底摺疊手術、熱射頻手術等,不過成功率都不高而且有很多副作用。 而食道弛緩不能症則是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回堵在食道、喉嚨,造成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連水都喝不下,更會讓體重快速下降。楊龍駿醫師提到,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通常以手術為主,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賁門,或經由內視鏡手術將賁門肌肉切開等。 由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因此楊龍駿醫師表示,當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同時存在時,西醫可能會以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主治療,但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完整,還會有很多後遺症,像氣球擴張術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而手術切開賁門肌肉則有可能破壞神經,導致賁門無法收縮,造成永久性胃食道逆流。 雖然,食道弛緩不能症也能經由肉毒桿菌注射,讓緊縮的賁門肌肉放鬆,使食物能進入胃裡,但楊龍駿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效果短暫,當藥效過了以後,症狀又會開始出現。 針灸具雙向療效調節神經傳導 不動刀就能同時改善 不過,針灸可以不動刀就同時改善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賁門的開關主要是由神經傳導反射控制,透過針灸刺激能讓神經傳導慢慢恢復,當神經傳導功能正常,賁門就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且針灸有雙向療效,當身體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加強它的功能,也能將功能過度的部分抑制下來,適合用於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 可是楊龍駿醫師提到,傳統針灸效果沒那麼好,中脘穴、足三里等一般常用的穴位實際上都只能調理而已,或許會有輕微改善效果,但是無法完全根治,所以治療會以頭皮針、耳針為主,去刺激內臟反射區,讓神經穩定並加強賁門的功能,通常患者治療4、5次後就會有明顯改善。 最近楊龍駿醫師就透過針灸治療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白天沒辦法吃東西,吃一兩口就吐出來,甚至也沒辦法喝水,短短2個月體重就掉了14公斤,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躺下來胃酸就逆流,讓他沒辦法好好睡覺,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 雖然醫院有給予治療處置,但這名患者都覺得沒有效果,因此求診於楊龍駿醫師。楊龍駿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經過第二次針灸治療後,慢慢就能開始進食,一個療程後已經恢復9成,除了還有點胃酸逆流、吃東西覺得有些卡卡的之外,都能正常飲食、吞嚥,體重也漸漸恢復了。 楊龍駿醫師建議,經過檢查確定同時有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開刀,因為開刀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破壞有時很難去彌補,手術是不得已的下下策,目前針灸也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民眾可以多方了解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

桃園青年局長侯佳齡積極輔導社企 解決問題、落實永續

《桃園電子報》專訪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成立已經10年,是全台第一個設立的縣市,在市長張善政上任後致力青年與國際接軌,不僅只在創業輔導,公共事務參與的海外志工、社會企業以及設計人才培育都是如此,《桃園電子報》專訪了青年局長侯佳齡,她細說了這兩年來青年局與過去不同之處。 在社會企業方面,桃園市在2022年就取得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教授倡議的社會企業城市國際認證,侯佳齡表示,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城市拿到這認證,這代表桃園市一直在推動,桃園市有社會企業中心有委員會在輔導,市長張善政也常提到,要讓多一點人看到社會企業,市府是很重要的支柱,除了辦競賽外,也有專門的場館可以讓社企有驗證的場所。 桃園市青年局輔導許多社企團隊。(圖/青年局提供) 侯佳齡表示,桃園雖然已經有國際社企城市的認證,也輔導許多社企團隊,但桃園的社企規模並不大,青年局正嘗試一步一步推動,提供各種協助並試著讓他們能有機會大企業合作,再者是幫這些社企能拿到國際認證。今年已在輔導一些團隊申請由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所發起的人與地球優先企業認證,桃園是全國第一個城市在做這件事。要拿到這認證並不太容易,要有書面記錄和實際執行成效,明年也會邀請這個論壇到桃園舉辦會議,讓申請這認證的桃園社企一起與會。 桃園市青年局成立桃園設計庫。(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說,其實一般企業如果與社企合作,也可解決他們企業的問題,尤其現在SDGs永續經營在推動,很多事都需要社會企業,就如桃園有家社企獲得全家超商的贊助,把回收的咖啡渣送給這社企,製造成咖啡皂、手機架、小吊飾等;另外有間公司在協助安排65歲以上老人參與一些活動的演出,協助解決一些人口老化的問題。 桃園市政府的背心LOGO由桃園設計庫人才所設計。(圖/翻攝自新聞處) 另外,桃園在設計人才的培養上也著力不少,侯佳齡表示,青年局從2021年就成立了桃園設計庫,張善政也很重視,無論是市府局處的制服也好,雙十節國慶的標誌,包含一些活動的意象,都透過設計庫中尋找設計人才。其實設計庫有許多新銳的設計師,他們都是由青年局輔導出來的,設計庫也與大學設計學群合作,桃園其實很多高中大學都有相關設計科系,很多優秀的設計師也都在桃園,青年局想辦法把他們串聯起來,今年找了顧問老師,輔導裡面的團隊,每一年也有辦設計獎,從中發掘了許多不錯的新銳設計師,不管他們未來想要創業也好、或要在教育界發展,青年局都會做媒合的工作,他們也可以跟創業基地團隊一起合作,可以彼此驗證,在價錢上也會比較便宜,這就是桃園設計庫的能量。 桃園市青年局在設計人才的培養上著力不少。(圖/翻攝自青年局) 至於桃園設計獎,侯佳齡表示,青年局也在思考每年訂定不同的主題,今年與一間建設公司的基金會合作。因為桃園市是宜居的城市,每年有很多新的大樓建成,其實很需要設計人才,經過討論後,就以企業出題發想設計與建築結合,這樣企業也可以找到更需要的人才。 桃園市青年局舉辦桃園設計獎。(圖/翻攝自青年局) 侯佳齡提到,今年桃園設計獎還有比較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是AI的時代,特別有一個AI生成的設計比賽和策展。年初時也帶了一些高中、大學生去日本,讓這些學生看看日本同齡人的設計想法,回來後也請他們依據這趟日本行的觀感設計一些作品,也做了展出。另外,今年青年局辦了國際設計論壇,找了國際上知名的設計者與國內青年朋友對談,也順便邀請學生、設計師策展,現場並由這些國際設計者指導,讓桃園設計人才有國際曝光的機會。

Read More

桃園籌辦市立醫院 衛生局長賈蔚曝優先設置地點

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右)答詢。(圖/翻攝自桃園市議會)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議會今(21)日進行衛生局工作報告,多位議員關心民眾在急診室等待病床的問題,衛生局長賈蔚說明,這其中除牽涉護理人員不足問題外,還有民眾選擇就醫醫院造成部分醫院的壅擠。至於長期規劃市立醫院部分,已委託顧問公司評估設置地點將在年底提出。 賈蔚在答詢時表示,護理人員不足影響是各科病房護病比例不足,造成醫院即使有病房也開不出來,而醫院內唯一沒有護病比限制的就是急診室,要留下護理人員地方能做的有限,會加強與醫院溝通,有些醫院用超負荷獎金方式留人,加強護理人員的成就感及歸屬感或許也是可行的方式。 賈蔚提到,桃園醫院病床數有6500多床,理論上是足夠的,但民眾會選擇到特定醫院就醫,使得有些醫院住院狀況壅塞,衛生局已在思考疏流的辦法。 成立新醫院長期規劃上,賈蔚說明,中央大學設置醫院的進度還在進行中,清華大學與高雄醫學院合作在青埔設立醫院部分,高醫因財務考量已經停止,但土地已撥給清大,已請清大在尋覓合作對象。 至於設立市立醫院方面,賈蔚表示,原本選擇的19個地點經過篩檢後分為3個區塊,年底可完成評估報告。賈蔚透露,以比較有醫療需求的第3醫療次區為優先選擇地點,第3區為八德、平鎮、大溪、龍潭、復興等5行政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