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來在教育部「智慧人文與未來人才培育計畫」支應下,中原大學數位人文培育已奠定穩固基礎。(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教育部今(2)日宣布成立「台灣大學AI聯盟」,中原大學為25所成員學校之一。面對台灣社會及教育氛圍普遍重理工輕人文之現象,以理工起家的中原大學強調,將致力推展理工與人文之平衡,以「全人教育」塑造學生的完整人格。為了讓學生在熟悉智慧科技應用的同時,也能以人文、社會思維體察外部世界之變動,中原大學配合AI趨勢革新課程,發展AI賦能、跨領域合作及融滲人文STEAM之課程,以人文引領AI及智慧科技的優勢,加值學生未來競爭力。
中原大學指出,近年來隨著AI推動產業革命,人文教育受到社會極大關注。在學校教育理念指導下,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兩門大一共同基礎必修的人工智慧課程,積極開展人工智慧與人文素養結合的進程。中原大學通識課程分為「天、人、物、我」四大學類,開設的兩門課程為「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及「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這兩門課屬於「物學」,全校大一新生必修,每學年開課班數將近120班。
教育部今日宣布成立「台灣大學AI聯盟」,中原大學為25所成員學校之一。(圖/中原大學提供)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柯惠鈴談到,除了兩門大一共同基礎必修的人工智慧課程外,中原大學也以校級資源支持打造「人文智慧」與「人工智慧」共融的人才培育計畫,除了率國內大學之先在秘書室設立「人工智慧教育與學術倫理指導委員會」,統籌校內人工智慧教育相關決策,並規劃於通識教育中心成立「人工智慧倫理與全球治理學苑」。以全球為範圍,面向全校師生舉辦相關學術論壇,進行各種教研、學研增能活動,堪稱全國率先探索此領域的高等院校。
中原大學基礎物學召集人、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石栢岡指出,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曾提到:「人工智慧是最強大的科技力量,它將驅動未來的創新與發展。」中原大學這兩門大一必修課,正是回應了當前的時事與趨勢,讓學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中具有前瞻性的競爭優勢。
商學院會計系劉同學在大一修過「自然科學與人工智慧導論」,她說,原本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有限,但經過老師的資料分享與實作,便豁然開朗,進而發現隱藏其中的大數據分析和企業策略管理,這些皆與商學院所學息息相關。電資學院邱同學則表示,隨著科技發展,會用到程式的地方越來越多,能越早接觸到程式對於自己未來發展有一定的幫助,透過「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課程,使他更加了解到Python整體的架構,經過課堂練習也更熟悉程式語言,收穫良多。
中原大學說明,過去一年來在教育部「智慧人文與未來人才培育計畫」支應下,該校數位人文培育已奠定穩固基礎。其中,「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總修課人數已達743人,每學期學生更將所學結合專業知識製成專題作品展示。已修習六門數位人文課程模組的應華系蘇同學,由於掌握了數位科技與人文知識的跨域能力,畢業後取得多家科技公司的錄取通知,雖非理工背景一樣炙手可熱。
中原大學強調,培養人工智慧與人文素養兼備的未來社會領航人才,此趨勢已然浮顯。未來,中原大學在人文教育方面將更突出以「數位人文跨域人才」作為數位人文發展亮點,達成中原大學AI人工智慧向下紥根、向上提升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