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大腸癌不能吃漢堡或牛排嗎?專家:「怎麼吃」是關鍵

一天能吃多少紅肉?吃草飼精瘦牛排有比較健康嗎?專家表示,遵循食用份量,使用健康的烹調方式,或是食用替代性植物蛋白質,都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多汁的漢堡肉讓人食指大動,但許多研究指出,經常食用紅肉可能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大腸癌的風險。一天到底能吃多少紅肉?吃草飼精瘦牛排有比較健康嗎?澳大利亞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新興領導力研究員凱瑟琳利文斯頓(Katherine Livingstone)表示,遵循食用份量,使用健康的烹調方式,或是食用替代性植物蛋白質,都是不錯的選擇。 紅肉的種類 紅肉是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進一步又可根據動物的飼養方式和肉類加工方式來區分紅肉類型。 傳統肉類 傳統肉類又稱為穀飼肉,是指動物一生中部分時間以草飼飼養,其餘時間則以穀物為主的肉類。大型超市販售的紅肉大多是穀物飼養。 草飼肉 草飼肉來自一生都在牧場吃草的動物,比傳統肉類含有更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有研究顯示草飼肉較傳統肉類更健康[i],因此草飼肉的價格也可能更高。 有機肉 必須符合政府對有機產品的標準,被視為優質產品。例如,標記為有機的肉類不能使用合成殺蟲劑或使用荷爾蒙或抗生素來刺激生長。 加工肉品 指的是透過煙燻、醃漬、鹽醃或添加化學防腐劑製成的肉品,包括香腸、火腿、培根與熱狗等。 紅肉的營養價值 紅肉含有豐富的營養,對健康相當重要,例如蛋白質、維生素B12、鐵、鋅等。尤其紅肉是優質的鐵鋅來源,因為比起植物,肉類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 紅肉的飽和脂肪含量通常很高,但含量範圍很廣,從不到1%到超過25%都有可能,取決於切法以及是否去除脂肪。碎肉的飽和脂肪含量通常為2%至9%,依據碎肉是超瘦肉還是普通肉而定。 若想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可選擇較瘦的碎肉和肉塊,例如豬里肌肉或去除脂肪的牛排。 和牛被譽為傳統紅肉的健康替代品,因為它的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但目前針對和牛的研究有限,而且和牛仍含有飽和脂肪。 加工肉品如培根和香腸,固然有其營養,但也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鈉和防腐劑。 紅肉對身體有害嗎?哪種紅肉比較好? 凱瑟琳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吃過多紅肉不益健康,因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大腸癌等風險。但大部分的證據來自觀察性研究,無法明確肯定攝取紅肉會導致上述疾病。而且大多數研究要求受試者多年每天吃大量肉類,來觀察是否會罹患癌症,這樣的研究並不道德,也不切實際。 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在37項回溯性研究中[ii],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食用未加工紅肉和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證據微弱。 但對於加工肉品,近期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額外食用50克加工肉品,會增加26%心血管疾病風險和44%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iii]。 大腸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指出,強烈證據顯示,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iv]。 舉例來說,一項研究測試將近50萬位受試者,每天多食用50克紅肉,發現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額外食用50克加工肉品(相當於一片火腿),會增加19%罹患大腸癌的風險[v]。 另有研究顯示,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會增加肺癌、胰臟癌和乳癌等其他類型癌症的風險,但證據並不一致[vi]。 紅肉如何烹調也很關鍵,例如用高溫烹調牛排,尤其是明火,會導致外部燒焦,形成化合物[vii],高劑量化合物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會導致癌症,在人體實驗也發現與增加罹癌風險相關[viii]。 吃多少紅肉才適量? 為了維護心血管健康,美國國家心臟基金會建議每週攝取少於350克煮熟、未加工的紅肉(或每天少於50克)[ix]。 出於環境保護原因,世界各地的許多飲食指南也建議限制紅肉的消費。為了優化人類營養和地球健康,EAT-Lancet委員會建議每週攝取不超過98克紅肉,加工肉類也最好極少攝取[x]。 若不過度攝取,紅肉仍然可以做為健康飲食的選項之一。建議食用未加工的瘦肉,並且避免以燒烤的方式烹調,也可以考慮以雞肉或魚類取代。 若因健康或環保因素尋求替代肉品,還可以考慮最低限度的加工類素食,例如豆腐、豆類,都是很好的食材。 原文出處:Is red meat bad for you? And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if it's a processed burger or a lean steak? [i]https://reurl.cc/LWbgLL [ii]https://reurl.cc/mML249 [iii]https://reurl.cc/Wx3gV9 [iv]https://reurl.cc/Wx3gVy [v]https://reurl.cc/Rq0gEx [vi]https://reurl.cc/8v3R8y [vii]https://reurl.cc/5vrQzv [viii]https://reurl.cc/jW82op [ix]https://reurl.cc/Wx3ggL [x]https://reurl.cc/z1eLL6

Read More

長輩跌不得!北榮桃園分院教你強化下肢肌力

踮腳尖運動一開始需要找到一個穩固的平台讓手部可以稍微扶著,預防運動過程中跌倒。(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提升,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增加,台灣老年人口也在不斷增長。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肌少症的問題日益嚴重。下肢肌肉無力,平衡感太差,也是造成老人家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結果,「事故傷害」居國人死因第8位,死亡人數為6953人,較110年增加178人,其中跌倒致死人數1667人,亦較110年增加185人,占率則由21.9%上升為24%,增加2.1%。想預防跌倒,就得從「腳」開始。 北榮桃園分院指出,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其發生率亦隨年齡增加而隨之提高。這不僅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醫療和經濟負擔。因此,預防老年人跌倒成為了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 踮腳尖運動注意膝蓋需要打直,除了踮起腳尖之外,也可以把腳尖抬高。(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北榮桃園分院物理治療師許嘉元提到,對於老年人來說,下肢肌力訓練尤其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逐漸萎縮、力量下降,這使得老年人的平衡感和肢體協調性大大降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跌倒。因此,透過下肢肌力訓練,老年人可增強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感,從而有效預防跌倒。 單腳站立運動一開始需要找到一個穩固的平台讓手部可以稍微扶著,預防運動過程中跌倒。注意站著的那隻腳膝蓋需要打直,單腳站立依照自己能力維持數秒後再換腳站。(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下肢肌力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許嘉元列舉介紹幾項,並為大家做示範。他表示,首先是「踮腳尖運動」,可以有效鍛煉小腿肌肉,提高平衡感;接著是「單腳站立運動」,可以提高單腳支撐能力,進而增加平衡感;再來是「深蹲運動」,可以強化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加下肢的穩定性。另外,「步行訓練」雖然不能算是肌力訓練的一種,但有研究指出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的快走運動,有助於提升心肺能力,且可以保持下肢肌肉的活力和協調性。上面介紹的這些運動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強化下肢肌肉,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感和協調性,提供給大家參考。 椅子版深蹲運動要先找一張跟膝蓋等高的椅子,坐下後不能靠往椅背,雙手抱在胸前、雙腳打開的寬度略大於肩寬,然後將重心往前、快快站起。(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許嘉元也進一步提醒,要想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老年人在進行下肢肌力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時間,不要過度負荷,以免造成肌肉拉傷或其他不適。其次,適應個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有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應該在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訓練。最後,保持堅持和耐心,下肢肌力訓練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椅子版深蹲運動起立時,背部仍保持直線,不能彎腰駝背,重心落在腳掌中心至腳跟間區域,過程中屁股要夾緊(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王智弘表示,下肢肌力訓練作為預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過持續的訓練,老年人可以增強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提高平衡感和步行能力,從而有效預防跌倒,創造健康、穩定的老年生活。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努力。 椅子版深蹲運動站立後,保持身體平衡,屁股持續夾緊,然後往後慢慢坐下,再回到坐姿;訣竅就是站起身的時候速度要快,坐下。(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Read More

至善高中「超級野校Wild」頻道開張 重磅邀請2駐校藝術家

至善高中校長王芷筠盼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圖/至善高中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私立至善高中日前創立了YouTube頻道「超級野校Wild」。校長王芷筠表示,期待透過駐校藝術家的影視音教育與YT頻道製作的專業融入,讓各科系所學及學校活動,能透過雲端網路,讓更多人知道。也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也讓他們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成就。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至善高中董事長張皓期說,該校也特別請來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系、美國波士頓音樂學院Berklee研究所的老師游子芸,以及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研究所的金曲獎常勝軍「張三」,由2人擔任駐校藝術家,協助校方「影視音教育」特色課程規劃與實施。 至善高中提到,明(30)日至善高中將受邀參加大溪三層福安宮的歌唱活動,樂團學生也將以「影視音教育」課程學習所得,以non-stop組曲的方式演出,熱鬧現場。 至善高中推動「影視音教育」特色課程。(圖/至善高中提供)  

Read More

桃園iTrash智慧垃圾桶5/3停辦 黃瓊慧盼擴大設置地點

桃園市議員黃瓊慧也給予環保局第一線清潔隊員鼓勵。(圖/黃瓊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市議會今(29)日進行環保局工作報告,市議員黃瓊慧就智慧垃圾桶設置、垃圾車拖班、南崁溪水汙染等議題提出質詢。黃瓊慧首先關注桃園iTrash智慧垃圾桶停辦原因,她提到,去年九月試辦設置在大溪老街跟新勢公園,但環保局表示至今年5月3日到期後將暫停,認為台北市政府已實施六年,建議可以研議其他地點設置,如選在都會市區設置,符合民眾期待。 黃瓊慧也提到,針對南崁溪排放水汙染,提出環保局應列管及盤點相關工廠,經國重劃區經常有民眾反映有惡臭味,下雨天看見偷排廢水,但因為水汙染流速快,時常民眾檢舉,環保局同仁抵達時,水都流光了,根本抓不到,應要加強執法。 桃園市議員黃瓊慧就智慧垃圾桶設置、垃圾車拖班、南崁溪水汙染等議題提出質詢。(圖/黃瓊慧提供) 黃瓊慧也提到,針對南崁溪排放水汙染,提出環保局應列管及盤點相關工廠,經國重劃區經常有民眾反映有惡臭味,下雨天看見偷排廢水,但因為水汙染流速快,時常民眾檢舉,環保局同仁抵達時,水都流光了,根本抓不到,應要加強執法。 黃瓊慧說,近期因為焚化爐雙爐整改,加上時常有大雨等因素,所以垃圾車延誤狀況更嚴重,請環保局要加強宣導,並非每個民眾都會使用垃圾車App。 最後,黃瓊慧也給予環保局第一線清潔隊員鼓勵,她表示,第一線清潔隊員在春節時間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來值勤,讓民眾大年初四就可以進行垃圾清運,並提出應給予出勤隊員加班等福利。

Read More

桃園就服處祭獎勵金 助中高齡者開創職涯第二春

為延緩勞工退離職場年齡、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及高齡者人力,桃園市就服處積極推動各項就業促進措施。(圖/就服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延緩勞工退離職場年齡、鼓勵企業僱用中高齡及高齡者人力,桃園市就業職訓服務處積極推動各項就業促進措施,以協助中高齡及高齡者失業者重返職場,期待能增進桃市整體勞動力參與,同時有助於紓緩產業缺工問題。 就服處表示,市府推出「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再運用獎勵計畫」計畫,提供設籍桃市,並符合年滿50歲以上依法退休或依法領有老年給付之勞工及已退出勞動力市場條件之一者,於計畫期間向桃市就業服務台、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原住民族就業服務據點、桃園就業中心、中壢就業中心或新住民聯合服務中心申請,經推介於同一事業單位連續就業滿90日者,每人可領1萬元就業獎勵金;另為鼓勵中高齡者持續學習提昇職能,於參與該計畫前後2年內,參與「桃園市青年暨中高齡者自主學習方案」、「桃園市青年暨中高齡者技術士證獎勵方案」,加發職能獎勵金1000元。 桃園市就服處推出「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再運用獎勵計畫」計畫。(圖/就服處提供) 就服處並提到,市府亦協助勞動部推動「55Plus壯世代就業促進獎勵」,只要是符合年滿55歲以上或年滿45歲以上依法退休者並離開職場3個月以上,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就業,受僱滿90日發給獎勵3萬元,最多發給兩次,部分工時工作者也提供每次1萬5000元之獎勵。又為鼓勵雇主提供友善職場,進而協助壯世代勞工穩定就業,凡雇主進用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年滿55歲以上失業者或依法退休者,並提供調整工時、心理諮詢或關懷措施等友善協助方案,可補助企業每人每月3000元職場支持輔導費,最長12個月,每年最高30萬元。 就服處表示,欲參與計畫之民眾可向桃市就業服務據點提出申請,歡迎至就服處官網查詢就業服務據點資訊。欲瞭解更多資訊歡迎電洽桃園就業中心03-3333005、中壢就業中心03-4681106或就服處03-3322101 分機8015。相關規定及申請表單可至就服處官網查詢、下載。

Read More

桃園賞桐更要品嘗美食 范姜泰基大推客庄私房米食

范姜泰基親自前往龍潭東庭客家菜館,享用粄條、米苔目、客家湯圓等米食,並提醒民眾賞花後別忘了來品嚐道地客家菜。(圖/李春台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2024桃園桐花祭活動已於4月20日開跑,今年推出賞桐「953攻略」,結合9大賞桐秘境、5條賞桐示範路線及3重禮遇活動,目前依照攻略來桃園旅遊賞桐人潮絡繹不絕,為了向大家推薦桃園客家好味緒,今日(25)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范姜泰基親自前往龍潭東庭客家菜館,享用粄條、米苔目、客家湯圓等米食,並提醒民眾賞花後別忘了來品嚐道地客家菜,從料理認識客家文化,品味濃厚人情味。 桃園各大秘境桐花已平均盛開超過6成,現在前往楊梅、龍潭、大溪、龜山、蘆竹等山區,遠看浪漫白花如同「五月雪」已鋪滿山頭,探訪步道間桐花如雪花般飄落,風景美不勝收,吸引大量人潮走入山林賞桐漫遊,為了方便遊客能輕鬆串連吃喝玩樂遊程,活動官網特別建置「賞桐食客好食推薦」專區,彙整超過90家客家餐廳,將桃園最棒的客家美食完整呈現,還有餐廳搶在桐花祭活動期間推出相關優惠方案,讓客家好味緒不只是在地人獨享,也強力推薦給來桃園的朋友們能大飽口福。 來桃園賞桐,同時也品嘗道地客家美食:「粄條」、「米苔目」、「客家湯圓」,每道都讓人食指大動。(圖/李春台攝) 主廚黃文慶表示,東庭客家菜館已有30幾年歷史,從小在父母親身邊幫忙,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興趣,造就一身好手藝,本店除了有美味客家佳餚,更有道地粄條、米苔目、客家湯圓等米食,對於食材使用絕對嚴格把關,當天製作食材銷售一空,絕對不會有隔夜販售的情形,歡迎各位朋友來店裡享用客家好味道。 范姜泰基表示,從小就喜歡吃粄條、米苔目等客家米食,米食文化與客家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透過品嚐客庄米食,我們能更認識客庄傳統文化,不僅從各道米食特定的製作方法,展現客家人的智慧和巧思,美味的食物也讓人體會到客家族群對飲食文化的重視和傳承。2024桃園桐花祭歡迎大家來桃園做「客」,賞桐953攻略多種玩法,除了走訪客庄體驗遊玩及享用最道地的客家美食外,更進一步從米食文化認識客家人勤樸及惜物哲學。 傳統客家湯圓。(圖/李春台攝)

Read More

2024內灣火焰蟲季4/27登場 探訪螢火蟲秘境 享商圈多項優惠

內灣獨特的地理環境,是螢火蟲繁衍的重要棲地,每年4、5月份,是觀賞螢火蟲最好的季節。(圖/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張雅婷 每年4、5月是內灣螢火蟲最活躍的季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每年舉辦火焰蟲季吸引遊客前往遊玩,今年主辦單位擴大規模,規劃包括賞螢導覽在內等3大活動,包含有「賞螢導覽深入秘境探索螢火蟲蹤跡」、「假日定點解說服務」,及「店家串聯集章優惠」,邀請民眾一起來內灣小旅行,享受內灣的自然風情之美與多項店家優惠。 內灣獨特的地理環境,是螢火蟲繁衍的重要棲地,每年4、5月份是觀賞螢火蟲最好的季節。內灣舉辦火焰蟲季已超過10年,逐漸累積良好口碑,成為全台灣賞螢活動的重要據點。今年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擴大舉辦,邀請新竹縣導覽協會安排專家講師進行賞螢導覽活動,民眾可透過網路報名,跟著嚮導一起去探尋螢火蟲蹤跡,並在導覽中獲得更多螢火蟲生態知識。 內灣獨特的地理環境,是螢火蟲繁衍的重要棲地,每年4、5月份,是觀賞螢火蟲最好的季節。(圖/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導覽活動舉辦自4月27日至5月12日,每周六日晚間6時30分至8時,在內灣國小附近遊覽並探訪螢火蟲蹤跡,參與費用每人200元 (12歲以下孩童免費),報名方式可至臉書「內灣來玩」查詢,或上Accupass、KKday等平台報名。 除了觀賞螢火蟲,也不能錯過內灣美食與美景,自4月27日至5月12日每個周末下午2時、3時、4時、5時,在內灣火車站前廣場提供免費定點解說服務,每場次約15分鐘,由內灣在地專家提供第一手旅遊推薦,分享當地哪裡好吃好玩好拍,推薦初抵達內灣的旅客,先到站前廣場參與解說服務。 搭配螢火蟲季,內灣形象商圈協會也動員多家店家祭出多項優惠,自4月27日至5月12日,下午1時至6時期間,舉辦集章活動吸引民眾上門消費,集章活動透過Line集點卡進行,活動期間,凡至響應店家消費100元以上,即可掃碼集章,集滿四點至大會服務台兌換50元消費抵用券,可於商圈各店家使用折抵消費。消費抵用券每日限量兌換,換完為止。 另外,內灣商圈透過新竹縣政府支持,將輔導老店數位化,建立Google店家,讓遊客可以藉由Google地圖獲得更多商家資訊。同時推廣五星優惠好評活動,遊客在消費後體驗店家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即可再Google留下五星評論,店家也準備優惠以及內灣特製禮品回饋!趕緊規劃一個周末的內灣小旅行!更多「內灣火焰蟲季」活動及好康優惠,請上網搜尋「內灣來玩」粉絲頁、IG、Line@查詢。 內灣獨特的地理環境,是螢火蟲繁衍的重要棲地,每年4、5月份,是觀賞螢火蟲最好的季節。(圖/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Read More

梅花評論》解析顧立雄戰略構想謬思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任命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將轉任國防部長,並稱顧立雄為不二人選。(中央社) 作者/張競 國安首長人事名單出爐,正如各方事前所盛傳,現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將轉任國防部長,依據中央通訊社報導,顧立雄公開表示:「印太區域協同性嚇阻具體作為正逐漸形成,臺灣是其中最重要一環一定要參與,首要目標就是複雜化對岸算計,讓中國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為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此等論述充分顯現出顧立雄未來出任國防部長後,其所將抱持之戰略構想內涵,但從字裡行間卻充滿各種值得商榷之謬思。 首先就戰略環境判斷角度切入,目前是否「印太區域協同性嚇阻具體作為正逐漸形成」確實值得再檢討評估。儘管華盛頓積極規劃以其本身為首,結合區域內美國盟友與夥伴,布局希望劍指北京;同時戰略觀察家與政治評論者亦有不斷鼓吹與暗示,不無可能構建印太版北約聲浪。 但從最有可能仿照北約,成為印太區域集體防衛組織基礎之四方安全對話(QSD或Quad)以及由澳洲、英國與美國共同倡議成立之AUKUS軍事外交安全合作夥伴關係,到目前為止兩者發展現況,能否被詮釋成「印太區域協同性嚇阻具體作為正逐漸形成」?恐怕確實是有點一廂情願。 儘管先總統 蔣公在民國六十年六月十五日於國家安全會議,在《我們國家的立場和國民的精神》中昭示吾人:「形勢是客觀的,成之於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但如何因應戰略環境變化,達到顧立雄所主張「臺灣是其中最重要一環一定要參與」,恐怕亦是成之於人,很難操之在我。 陳水扁總統在民國95年7月20日主持「漢光22號演習」在視導演練後,在訓示官兵並向民眾致辭時,依據第6699號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總統亦引述先總統蔣公前述訓示:「近日來隨著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的升高,以及以阿軍事衝突的加劇,國際的戰略情勢日益詭譎多變。但形勢是客觀的,成之在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這不但是確保臺海和平安全與穩定最堅實的基礎,更是促進整個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相對於顧立雄所宣稱「臺灣是其中最重要一環一定要參與」,在客觀上到底是那個具體組織最重要一環,講得不明不白,同時堅持「一定要參與」,更是語焉不詳。究竟是要呼應配合?抑或是要實際參加變成正式成員?能否得其門而入與其他參與者平起平坐,抑或是只能從旁應和,以和音天使或是跑龍套腳色湊個熱鬧?其實都沒有講清楚。而陳水扁總統卻能理解必須操之在我,因此務實反求諸己,強調「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相對起來確實是比顧立雄檔次高明許多。 再談「首要目標就是複雜化對岸算計,讓中國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為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這更是毫不理解當前情勢現況,完全是診錯病情投錯藥方。北京對於他方有意涉入臺海衝突,早就有所預期,不論如何援引外力介入干預臺灣問題,其實早在北京應對廟算清單之內,完全無法「複雜化對岸算計」。 此外「軍事冒進」在本質上是指突發非計畫性作為,怎麼可能還有所謂時間表呢?假若真是存在對臺動武時間表,解放軍依據時間表完成作戰準備,中南海運用外交縱橫捭闔折衝樽俎作為,塑建有利戰略態勢,那就根本不是「軍事冒進」;假若國防部長所理解之戰略構想,用辭不精定義不明,稱其為謬思絕對並不冤枉。 最後就要指出,戰略指導只有兩個選項:決戰與持久。假若當前態勢對我有利,就必須果斷選擇儘早決戰;假若未來態勢發展將對我更加有利,則須運用諸般持久手段,因應戰略態勢轉變對我更加有利,然後再考慮決戰。但假若當前態勢已經明顯對我不利,未來發展亦是無望扭轉態勢,此時就必須積極調整戰略思維,尋求政治妥協謀求和平穩定局勢。 從顧立雄所稱「讓中國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為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觀點,很顯然最後還是要面對戰爭衝突,而不是透過溝通對話消弭戰爭衝突誘因。因此顯然就是希望採取持久戰略指導,但此構想存在兩個疑點;未來兩岸態勢變化會逐漸對我有利嗎?大陸經濟發展會受挫因此削弱其軍事實力嗎?對岸社會可能動盪不利其動員資源對外用兵嗎? 另個疑點則是從「印太區域協同性嚇阻具體作為正逐漸形成」切入,顧立雄所想積極加入之具體作為體系或聯盟,面對北京崛起,究竟是打算趁目前態勢相對有利,迫使北京提早決戰,抑或是信心十足,認定中國大陸正如西方媒體不斷放話唱衰,未來實力將會在各方圍堵封殺下逐漸轉弱,因此透過持久戰略指導,等到構建出有利態勢,再來考慮決戰。 顧立雄先生身為法律人,必須理解到擔任國防部長,必須依據各項國防法規督辦國防政務。請容筆者在此提醒,依據《國防法》第十條:「行政院制定國防政策,統合整體國力,督導所屬各機關辦理國防有關事務。」第十一條:「國防部主管全國國防事務;應發揮軍政、軍令、軍備專業功能,本於國防之需要,提出國防政策之建議,並制定軍事戰略。」以及第十二條:「國防部部長為文官職,掌理全國國防事務。」前述顧立雄先生對外所言,其實是屬於國防政策內涵,並非由國防部長所掌理之全國國防事務。未將法條讀通,究竟是職務調整尚未適應,還是法律人不懂或不甩法條呢?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轉刊自《梅花新聞網》https://www.i-meihua.com/)

Read More

乳房有良性腫瘤要拿掉嗎?家族史有風險拿掉較好!

過去對於乳房有良性腫瘤卻不想積極處理的原因,大多是擔心腫瘤切除手術會導致乳房變形、傷口留下傷疤等疑慮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當發現乳房有良性腫瘤,而家族中又乳癌病友時,即使醫師建議:「良性腫瘤,追蹤就好!」仍然擔心會不會哪天就演變成惡性?醫師建議,若有家族史、又有顧慮時,目前真空輔助下的乳房微創手術已可做到無傷口,直接拿掉並非是件壞事! 國內女性乳癌發生機率高,讓有乳房疾病家族史、經檢查出有良性腫瘤的女性往往會困惑:「到底該不該開刀拿掉?」「放久了會不會變成惡性了?」這個疑問恐怕連乳房外科醫師都不敢打包票。 良性腫瘤是什麼?演變成惡性機率不一 常見的良性腫瘤包括纖維囊腫、纖維腺瘤、葉狀肉瘤等,這些良性腫瘤的形成原因,確實與部分乳房惡性腫瘤一樣,與荷爾蒙刺激活化有關,是因為雌激素升高及黃體素缺乏,所導致乳房組織上皮過度增生而成。 至於會不會演變成惡性腫瘤?雖然機率很低,但仍有極少數可能轉為惡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甲狀腺外科主治醫師葉名焮指出,雖然良性腫瘤都是增生,但仍有不正常增生的可能,「好比非典型增生,雖然不是癌症,但也具有高危險性,未來幾十年內演變為乳癌的機率約有60%至80%。」他直言,近幾年為非典型增生切片時,從化驗結果發現的確有近十分之一已經轉為癌症。 過去也有相關報告顯示,在持續追蹤良性纖維腺瘤時,約有十萬到百萬分之一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因此若家族中有女性同樣有良性腫瘤,葉名焮醫師建議要特別小心。 衛福部新營醫院外科主任陳秉澤也同意,臨床確實曾遇過有些病患,從影像上來看是良性腫瘤,但穿刺後卻發現是惡性。他提醒,雖然醫界普遍共識認為良性腫瘤可以追蹤就好,但若病人屬於緊張型、或希望能積極處理,在經濟能力許可下,確實可以考慮將良性腫瘤切除。 良性腫瘤該不該拿?判斷依據看這裡 綜合兩位專家建議,該不該拿掉乳房內的良性腫瘤,可依下列判斷決定: 首先,如果病患曾有親人罹患乳癌,一般建議以拿掉良性腫瘤為優;其次,由於良性腫瘤如腺瘤的生長年齡通常為30歲以下,因此若年齡已經超過會長腺瘤的年齡,醫師也建議直接拿掉免除後患。再者,若發現良性腫瘤出現變化,例如逐漸長大、形狀變得不規則時,也建議要及早開刀移除。 葉名焮進一步提醒,原則上臨床對於超過兩公分以上的良性腫瘤,一般建議要移除,特別是病人心理若有顧慮時,更鼓勵做切除,免得一直有罣礙。他綜合移除良性腫瘤的考量因素為:家族史、年齡、腫瘤長大速度,甚至病人正處於荷爾蒙治療、或未來有執行試管嬰兒、隆乳手術計畫者,都建議可將良性腫瘤先行切除。 新型乳房真空微創手術,取樣切除一次完成 過去對於乳房有良性腫瘤卻不想積極處理的原因,大多是擔心腫瘤切除手術會導致乳房變形、傷口留下傷疤等疑慮。但目前乳房良性腫瘤切除手術日益精進,已經可以做到既可完整切除、又不留疤痕的效果。 葉名焮指出,目前乳房腫瘤切除手術有傳統切除及微創手術兩種方式,傳統開刀方式是從乳暈下刀,又稱為大傷口微創。此種方式適用於任何尺寸腫瘤,但為了要順利取出腫瘤,所以腫瘤多大傷口就多大,且必須縫合,乳房外觀恐有凹陷或疤痕。 近幾年臨床常使用的乳房真空微創手術,傷口雖也在乳暈位置,但傷口可縮小至0.3公分以下,能完整移除3公分以下的腫瘤,「真空輔助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復原快、乳房不會變形,且3公分以內的腫瘤可以拿得很乾淨。」葉名焮表示。 陳秉澤進一步說明,過去採行的乳房切片方式是以細針穿刺取樣,是在超音波導引下以2D平面取樣,「有時會誤以為細針有穿刺到腫瘤,實際上卻沒取到樣,就容易誤以為是良性腫瘤。」且可能因為取得的組織量不足而不容易判定。 若採行真空輔助微創手術,是利用稍粗的針搭配真空吸取把周遭組織吸入針頭內,可以取得較完整的檢體組織,一來可增加安全性,亦可達到手術快速、傷口極小、術後恢復快、乳房不易塌陷的好處。 醫師呼籲,乳癌雖有基因遺傳因素,但臨床仍可見初經早、晚生育或未生育卻沒有家族史的病人,建議年滿45歲以上女性可依照國健署提供的乳房篩檢定期篩檢。至於有家族史、如二等親內有乳癌、卵巢癌、胰臟癌病史,或是三等親內有肺癌、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等腺癌病史,更務必要積極、提前開始做乳房X光或超音波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問題。此外,若有良性腫瘤又有家族史時,一旦發現有異樣或覺得有心理負擔時,都建議可直接拿掉,讓生活回歸多彩不留陰影。

Read More

細嚼慢嚥是減重秘訣? 醫:與「飽腹激素」有正相關!

營養師黃品瑄表示,細嚼慢嚥是一個不錯的瘦身方式,但無法單獨作為減重的絕對解決方案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日前知名韓星韓韶禧分享了她的瘦身秘訣,透露每口食物咀嚼達3到5分鐘,每口咀嚼約50次!有人瘋傳使用細嚼慢嚥的飲食方法可達到瘦身效果,究竟這是真的有效還是只是都市傳說呢? 血糖水平可影響食慾 營養師黃品瑄表示進食時緩慢且反覆地咀嚼可以顯著增加飽腹感,自然減少攝取食物的量。進食速度慢能延長用餐時間,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接收飽足訊號。此外,緩慢進食可使血糖在進食過量前就升高,減少因過度飢餓而短時間內暴食的情況。這種簡單的習慣改變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可以預防過度進食帶來的健康問題。 科學研究揭示咀嚼與飽腹激素的關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江孟霖表示,咀嚼行為與「飽腹激素」直接相關。增加咀嚼次數會刺激身體釋放更多助於飽足的激素,如胰島素和膽囊收縮素。這些激素向大腦傳達「飽足感」和停止進食的訊號,有助控制飢餓感和食慾,進而降低整體熱量攝取。日常生活中,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適量補充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亦能促進飽腹激素的釋放。而細嚼慢嚥可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減少消化不良和多餘脂肪積聚,有助保持健康體重。 如何將細嚼慢嚥融入日常生活 營養師黃品瑄指出,雖然多次咀嚼有助於控制體重,但不需過度咀嚼,每口咀嚼約20次即可。此外,在用餐時避免分心(如看電視或使用手機),有助於專注於食物的咀嚼和享受口感。這種做法不僅有助於減重,還能改善消化健康和生活品質。透過持之以恆的實踐,這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將帶來長遠的益處。同時提醒大家,單靠這種方法無法達到減重目標,仍需搭配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體重。儘管這種飲食方式對減重有幫助,但不能單獨作為減重的絕對解決方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