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若深杯淺談

曾進忠 撰稿人簡介:曾進忠先生,目前擔任本會監事,收藏主要為紫砂壺瓷器等。為人謙和熱心助人。 近年來若深杯風潮崛起,常常有朋友問起若深杯相關的問題,因此令筆者構思此一主題與同好分享。我們若上網搜尋若深杯,可以得到以下資訊「其為一種細瓷小杯,口沿外撇,即使杯中盛有滾燙茶水,口沿處不燙手。後人對若深杯有如下總結: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質薄如紙,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以襯托茶色。」以下筆者將從飲茶文化逐步探索若深杯。 飲茶四要--杯,壺,爐,罀 國立故宮博物院嘉義南院,曾推出飲茶專輯特展。其中展出:(1)白泥百事如,意風爐,(2)白泥側柄茶罀,(3)宜興窯朱泥思亭壺,(4)青花花卉紋茶杯一組四件,(5)青花萊菔紋茶盤。其中兩者泡飲茶器,朱泥思亭壺,青花花卉杯,是來自魏志榮先生的捐贈。(圖一) 圖一 在茶事氛圍中,沒有玉書煨茶罀,潮汕白泥爐,是無法親臨活火煮龍團,烹茶鶴避烟的體驗。沒有孟臣朱泥壺,若深珍藏杯,亦難以達到佳茗似佳人,冰心玉壺春的品茗境界。(圖二) 圖二 唐宋傳承至今--煎茶道 飲茶風尚,從唐宋的龍團鳳餅,經過碾壓研磨烹煮點茶,街坊民間蔚為日常,猶如日本的[唐化運動]把唐宋茶文化一直延續下去的(煎茶道),將研成粉末的茶粉倒入茶盞,把湯瓶的水燒開注入茶盞,快速點茶攪拌,粉末越細浮現盞沿的白沫經久越不易散。到了明朝,廢了餅茶,改為散茶,湯瓶注入茶碗的點茶方式,逐步演變沖泡方式,茶葉直接入壺,湯瓶注水的泡茶方法,從此取代了點茶法。 圖三 茶壺來自宜興 茶杯來自景德 據宜興文史資料,陶瓷專輯第十四輯,陶藝名人錄編撰,明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至嘉靖45年間,《陽羡茗壺系》記述了金沙寺僧與當地制缸瓮的陶工相處,用缸泥澄煉,捏制燒成砂壺的經過。《宜都瓷壺記》記載他從陶工那裡學會制陶加以改進,因而作成了精致的茗壺。金沙寺在宜興城東南四十公里,僧人沒有留下姓名,但《陽羡茗壺系》創始篇,把他作為宜興紫砂茶壺的創始人。 江西景德鎮自宋以來,湖田窯口就燒造精美的影青瓷,元青花創燒馳名海內外,明永樂年間,宮廷燒造青花壓手杯,成為品茗稀世珍品,清康熙年間誕生了青花「若深珍藏」工夫茶杯。(圖四) 圖四 漫談功夫茶與若深杯 歷史學者連橫在《雅堂文集‧茗談》中提到,「台人品茶,與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當時所喝的茶葉,幾乎都來自福建產地的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岩茶,正山小種,肉桂,水仙,大紅袍。而功夫茶的器具,就有所講究,壺必孟臣,杯必若深,無此不足以自豪,亦不足以待客。尤其孟臣朱泥小品壺,胎薄細緻,操作起來輕盈靈活,味不耽擱,香不渙散,茶葉舒展,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圖五、圖六) 圖五 圖六 杯必若深 若深杯目前發現最早始於清初,江西景德鎮窯口燒造,青花繪畫圖案豐富,山水人物花卉畫工細膩,制作精美的若深杯,繪畫畫師跟官窯瓷器的畫師如出一轍。(圖七、圖八) 圖七 圖八 若深杯跟孟臣壺緊密連結於工夫茶演練氛圍中,不離不棄,你中不能無我,我中不能無你,從清初清中清末民國以來,跟隨至今不曾間斷過。真假若深杯也跟真假孟臣壺一樣一直延續著,從康熙到現在已歷經三百多年,人生百年,能制造真正孟臣壺若深杯的年紀又有幾年?可想而知真品是鳳毛麟角矣! 若深珍藏茶盤 茶盤又稱壺承,工夫茶器具之一,落款若深珍藏的青花茶盤比較少見,在此特別介紹這個青花壺承,乃這壺承盤內題詩:夜半蹙興冠帶相,堂中迎入雪霜君。青花描繪夜半屋外來了賓客雪霜君,迎入堂中,寒夜客來茶當酒,品茗共話西窗燭。盤外沿題詩:山水琴中分逸韻,英雄庄外咱佳音。凡先人悠閒生活,焚香,掛畫,試茶,鼓琴,聽雨,候月,校書,洗硯,插花,臨帖,潄泉,看山,右皆一人獨享之。子期撫琴待知音,謝安弈棋待佳音,何嘗不是悠然自得,高瞻遠矚之境界。(圖九) 圖九 若深杯的使用可以提升品茶體驗 若深杯是一種特殊設計的茶杯,它不僅能提供更好的品茶體驗,讓品茶者能更好地欣賞茶的風味特色,還能兼具實用性與美觀,讓品茶更加愉悅和順暢。(圖十、圖十一) 圖十(左)圖十一(右)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7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世界原民音樂八月在竹縣 展現南島語族的音樂律動

世界原民音樂八月迴盪在竹縣, 展現南島語族豐富多元的音樂律動,歡迎民眾到竹縣旅遊。(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將於八月份舉辦一系列的原民音樂饗宴活動《二0二三新竹原聲.跨樂國界》, 八月四日及十八日分別在新竹縣五峰鄉五峰國中與尖石鄉尖石國小舉辦音樂交流晚會,十九日則將邀請國內外原民藝人及表演團體於Wah!幾散竹東盛大開唱。 竹縣府表示,藉由一系列的音樂盛宴,將世界原住民族音樂帶到新竹縣,與在地的原民音樂團體合作,展現南島語族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及音樂魅力,帶領觀眾乘音樂跨越國界,欣賞原住民族令人驚艷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竹縣府指出,本活動邀請來自菲律賓的聖多瑪斯合唱團以及小島大歌團隊(馬達加斯加音樂家)至新竹縣的尖石鄉及五峰鄉進行音樂交流並舉辦晚會,八月十九日在Wah!幾散竹東舉辦《2023新竹原聲.跨樂國界》音樂演唱會,除邀請小島大歌團對外,亦邀請金曲得主桑布伊、姚宇謙、傳源文化藝術團、泰雅之聲合唱團等多名原民藝人與團體接力演出。 《新竹原聲.跨樂國界》以音樂串聯台灣原住民族及南島語族,展現原住民樂舞之美,帶來全新原民音樂體驗,音樂晚會及演唱會活動皆是免費入場,歡迎大家到新竹縣,一同跨樂國界。  

Read More

貢寮海祭 海洋獨立音樂大賞會前賽 30強爭決賽

2023新北市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海洋獨立音樂大賞」會前賽,21日於淡水漁人舞台熱烈開賽。(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2023新北市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海洋獨立音樂大賞」會前賽21日於淡水漁人舞台熱烈開賽,將展開為期3天的30強初賽,將選出最終10強,站上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8月5日舉行的「海洋獨立音樂大賞」決賽大舞臺。 今年「海洋獨立音樂大賞」共156組個人及團體報名,音樂創作曲風多元且獨特,經評審團初審後遴選出30強進入會前賽,初審評審團由多次擔任評審的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朱劍輝老師、金曲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得主吳蒙惠、第1屆海洋獨立音樂大賞得主暨金音最佳現場演出獎88顆芭樂籽主唱阿強、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林揮斌以及知名樂團四分衛主唱陳如山所組成。 朱劍輝表示,今年參賽樂團的作品不僅多元化,也看到了新舊時代的融合,獨立音樂不再是過去既定搖滾重金屬印象,另有結合民謠、國樂或是復古曲風的創作方式,讓音樂整體更加豐富、有趣,加上錄音技術的提升,創作者們在聲音細緻度及純熟度表現皆令人驚艷,期待入選樂團在舞台上的表現。 21日會前賽由Resa Club、Hbun河紋樂團、EOC非典型招待所、Traveller旅人、伯爵白Earl Band、勁爆羅雷、島嶼、午夜午夜及清醒夢Wake Back To Bed等優秀比賽團體搶先登場,每一組創作者們皆表現其獨特的音樂靈魂以及對音樂的詮釋,充分展現對獨立音樂的熱情。除了3日的賽程外,也邀請到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之華語唯一乩童搖滾「神棍樂團」、2013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海洋之星得主「丘與樂」以及深受年輕樂迷喜愛的療癒創作樂團「南西肯恩」分別擔任3天會前賽的表演嘉賓,邀請民眾一同前往淡水漁人舞台,為參賽創作者們加油打氣。

Read More

睽違16年再合體 張鈞甯一通電話 阮經天扮落難移工

演員阮經天演出懸疑犯罪電影「查無此心」,片中以落腮鬍搭配捲髮造型飾演移工仲介。(華映提供/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金馬影帝阮經天為了力挺好友張鈞甯演出電影「查無此心」,一通電話答應接演,這是兩人睽違16年再度同台。他苦練泰文,與張鈞甯「雨天挖屍」的戲被淋成落湯雞,又髒又臭,讓張鈞甯笑說是「難兄難弟」。 阮經天片中飾演移工仲介,素顏上陣,以落腮鬍搭配捲髮造型,天生自然捲的他,戲稱自己髮型簡直跟剛起床一樣。張鈞甯表示,從沒看過阮經天這種樣子,「會一直覺得他很熱,也像某種小寵物,忍不住會想搔搔他」。阮經天說:「從沒演過這麼倒霉的人,這樣的角色真的是第一次。」 阮經天表示,電影開拍前花了2個月上泰文課,勤背泰文台詞。他自認記憶力好,但泰文因語氣從嚴肅變活潑,常讓對方笑場。他說,泰文跟其他語言不一樣,完全是兩碼子事,尤其最難的是聽。它發聲位置很多是我們平常不會用到的,要反覆練習。 阮經天與張鈞甯在片中有場戲是在滂沱大雨的泥濘挖屍體,阮經天穿著輕便雨衣仍渾身濕透,雙腳沾滿泥濘。張鈞甯回憶,「我們變得又髒又濕又臭,有種『難兄難弟』的感覺。」 「查無此心」是阮經天、張鈞甯自2007年「我在墾丁天氣晴」後暌違16年再度同台,首次升格監製的張鈞甯表示看完劇本後,不知為何腦海閃過好友阮經天,於是以一通電話便促成合作

Read More

雙打台中開鏡 江宏傑助陣

桌球勵志電影《雙打》卡司陣容堅強,在台中開鏡,演員鄭人碩、魏蔓、江宏傑等眾星雲集。(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金獎監製唐在揚、聯手洪伯豪導演及攝影指導周以文最新電影力作《雙打》,在台中市舉行開鏡儀式,這部描述少年一心力爭上游想成為桌球奧運國手的故事,前桌球國手江宏傑首度獻出電影處女秀。 《雙打》開鏡儀式現場眾星雲集,劇中主要實力派演員鄭人碩、魏蔓、歐陽倫、鄭志偉、黃采儀等人,前桌球國手江宏傑跨刀演出電影處女秀,也現身會場。 《雙打》拍攝場景有高達90%取景於台中,包括大甲及大安區轄內的學校及道路,以及舊城區等多處場景,在協拍過程中,台中市府教育局在內等相關單位協助溝通及提供場地申請等協拍服務,出借「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做為劇組海選劇中演員的場地。 身兼電影《查無此心》監製並獲得今年台北電影獎肯定的本片監製唐在揚強調,喜歡帶領劇組到台中拍戲,今年已經第2部片取景於台中,台中的陽光普照、氣候宜人是絕佳的工作環境,拍戲的首選城市。

Read More

濱口竜介來台必吃大腸麵線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透露,每次到台灣都會吃大腸麵線。(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日本奧斯卡導演濱口竜介為「一一重構:楊德昌」展來台。濱口竜介說,首次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途睡著,但重看時發現處處是細節,像把世界都拍進電影,他形容是改變人生的衝擊感;而濱口竜介不只入境隨俗喝手搖杯,也說每次來台必吃大腸麵線。 此次為了「一一重構:楊德昌」來台灣與影迷交流,濱口竜介接受表示,楊德昌每部作品都是入門的好選項,但對他而言,「一一」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最喜歡的楊德昌電影。但他也坦言,第一次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途睡著,只看到末段故事仍覺得很精彩,直到30歲左右,念研究所的他到大視聽室看了當時畫質最好的版本,濱口竜介形容當時受到巨大衝擊。「那個衝擊是能改變人生的等級,原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麼好看;第一次發現這部電影每個場景都如此豐富,覺得導演把整個世界放進電影,讓我印象深刻。」 濱口竜介表示,這次是第3次到台灣,第1天到台灣先吃侯孝賢與楊德昌喜歡的台菜餐廳,吃了三杯雞及雞油飯,相當美味,也入境隨俗嘗試了台灣的手搖杯。 濱口竜介說,每次來台灣都會吃大腸麵線,「但這次還沒吃,如果看到一定會買」。他笑說,因為臭豆腐特殊味道,目前還沒有勇氣嘗試。 濱口竜介認為,台灣與東京不只城市樣貌很像,生活的人們也很像,希望台灣的年輕導演珍惜生活的日常事物,並將感受拍成電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2日止將播映濱口竜介電影;「一一重構:楊德昌」特展則於22日起至10月22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登場。

Read More

翁倩玉版畫展 南美館11月登場

台南女兒、揚名日本的歌手和藝術家翁倩玉,十一月將於南美館推出版畫展,多次返台和館方討論展覽事宜。(南美館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南美館下半年度活動精彩,除推出台南出身的知名前輩藝術家顏水龍特展,十一月將推出同樣出身台南、名揚日本的歌手翁倩玉版畫展,十二月份則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清明上河圖〉數位展,呼應台南運河。 副市長趙卿惠兼任南美館董事長,以及館長林秋芳上任三個月以來,除獲得藝術家陳澄波被列為重要古物的〈清流〉作品,另有多位藝術家慷慨捐贈。 趙卿惠、林秋芳也宣布好消息,因今年為顏水龍百二十冥誕,今年先推出前導展,明年再規劃大展;而翁倩玉除是知名歌手,也潛心版畫創作,將於十一月於南美館展出。 翁倩玉已先後返台多次和館方討論,希望能展出由她版畫創作作品集結成的和服,若順利展出,將是一大亮點。 此外,南美館也和故宮合作,將推出〈清明上河圖〉最新數位展,包括人物、船隻的動作更為生動;明年為「臺南四百」,南美館除預計推出顏水龍大展,和國外美術館合作的熱蘭遮城四百年展之外,近期將訪問日本金澤市商討合作事宜,也與美國數個美術館洽談中。 南美館指出,顏水龍是近代美術界巨擘,深具代表性,而清明上河圖不僅是傲視世界畫作,結合科技、VR,更拉近和民眾距離,而深具城市特色的台南運河也即將完工百年,兩相呼應,更顯意義,且與故宮的合作,尚包括國寶級〈富春山居圖〉等,希望南美館從台南、台灣,邁向國際。

Read More

新營戲劇夏令營 孩子歡笑不斷

參與戲劇夏令營的小朋友,嘗試以不同姿態行走,藉肢體律動展開自我探索旅程。(新營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夏至藝術節暑假強檔,新營文化中心與果陀劇場開辦「新營兒童戲劇夏令營─神秘小鎮」,透過「身體語言」、「聲歷其境」引導小朋友展開自我探索旅程,廿一日將安排故事演出,檢驗學習成果。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今年夏至藝術節三度與果陀劇場合作,邀請曾任北投親子館暨托嬰中心館長謝華容,規劃課程;謝華容這次以「神秘小鎮」為主軸,透過「身體語言」、「發想編創」、「聲歷其境」、「搖擺舞動」等內容,引導小朋友藉肢體律動、聲音開發,發掘身體語言的表達能力,展開自我探索的旅程。 中心表示,這場兒童戲劇夏令營由十七日至廿一日登場,參與的學員來自新營區和周邊區域,就讀小三至小六的學童為主。 在「身體語言」橋段中,老師讓學員以不同姿態走路,再請其他學員猜猜是什麼角色,一位小朋友表演歪著頭走、搖搖晃晃的動作,有學員猜是喝醉的人或感染病毒的喪屍;還有抬頭挺胸、雙手放肚子上的動作,也被猜是扮演尊貴國王或明星模特兒,即興的肢體發揮讓課程中歡笑不斷。 參與的學員說,主要是受師資吸引、曾參加相關戲劇課程,或對表演藝術有濃厚興趣等,參加這次戲劇夏令營;部分家長表示,藉戲劇夏令營讓小朋友提升肢體協調性,更勇敢地表達自己,對自己更有自信。

Read More

潛行探索台灣展 重返大航海時代

「潛行探索台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巡迴展,來到大航海時代起點的台南。(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文資局、文化局、科工館共同舉辦的「潛行探索台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巡迴展,即日起於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透過各項展品、科技互動,揭開封存於水下的神秘時空膠囊。 科工館副館長吳佩修指出,台南一帶過去俗稱為「台江內海」,是大航海時代南來北往重要海路要道,優良港灣更吸引荷蘭人築城,帶來往後數百年府城繁華。 隆田Cha Cha文資教育園區在二十二、二十三日,舉辦「仲夏爵Party」活動。(園區提供) 吳佩修說,在台南,陸上遺址與海洋文化密不可分,重要的海路意義與豐厚的歷史文化,讓台南成為研究台灣海洋史不能忽略之處。文資局指出,台南水仙宮是海上船隻頻仍時期,商人為求渡海順利而興建,出水遺物「安平壺」也以在地命名等。 展覽共有「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台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台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主題,讓民眾透過展場沉浸式體驗氛圍,感受海洋豐富形樣,猶如重返大航海時代,了解台灣在十七世紀躍上世界版圖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台南是大航海時代東亞的重要營運據點,時值台南四百前夕,特展更具獨特意義,展期至九月底,歡迎大小朋友前往體驗奇妙的水下文化世界。

Read More

台江學習博覽會 週末藝起來

「台江花草拓染」老師楊淑瑤尋找小花小草,拓印在棉布中,變成一幅美麗的畫。(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海尾朝皇宮、社大台江分校將於二十二日舉辦「建庄二百年,台江村落學習博覽會」,四十個班級在朝皇宮廟埕聯合展演,設計學習闖關遊戲,還有現代舞、肚皮舞表演,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加入大廟興學的公民學習行列。 「藝」起走進台江建庄二百年,社大台江分校特別開辦「台江花草拓染」、「環境空間設計」、「山海圳國家綠道Follow Me」等課程,台江分校老師楊淑瑤說,台江就是一座美麗花園,一年四季在田野間能發現各種花草,「台江花草拓染」帶領學員認識台江土地植物,尋找小花小草,將它們拓印在棉布中,變成一幅美麗的畫。 「台江版畫課」利用凸版、凹版、平版、孔版等不同技法,創作版畫過程,也結合台江歷史文化,創作《百年刺桐夫妻樹》、《台江治水神話》,今年三月一起守護十三佃古道刺桐樹,將印象中的刺桐花開美景刻畫下來,透過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台江故事。 「大家來跳舞」師生共同創作《江舞海》新舞碼,現代舞融入台江十六寮歌謠,激發不同的肢體情感表達,在台江建庄二百年,希望大家一起「舞」起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