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益拍吻戲 回家加倍親老婆

曾子益帶老婆Jackie探班,被拱出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曾子益日前偕老婆Jackie到《市井豪門》探班,外型姣好的Jackie被拱就地出道,但她自謙台語不好,沒辦法像演員講出這麼流利的台語,不過如果有國語劇或者廣告,也許可以先試試看。 曾子益的香港老婆Jackie國語講得相當標準,笑說是跟曾子益交往8年學到的,兩人遠距離戀愛都靠訊息及電話煲愛,所以才會進步神速。現在小倆口住在台灣,也會跟粉絲分享香港煲湯,日前也考過瑜伽證照,如果出道了,也是不錯的選擇,主要想要「更了解他的工作模式」,才可以更有同理心。 曾子益表示,如果老婆Jackie出道,那他也會很開心。但對於婚後才開始放閃,他笑說,因為之前保護她是素人,才沒有發照片放閃,現在完成婚禮也定居在台灣,就可以補回來。 不過在八點檔《市井豪門》中有吃重角色的曾子益,坦言親密戲還是需要先報備,而且如果親女演員1次,他回家就要加倍親回來,只因為自己是老婆的初戀,所以一定要多站在她角度思考,並理解。

Read More

郭葦昀回歸戲劇圈 化身時尚土地公

郭葦昀回歸戲劇圈,還統籌製作原聲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雪天使》男神Toro郭葦昀回歸戲劇圈!特別客串《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成「2023最時尚嘻哈土地公」,還施展才氣統籌製作原聲帶所有歌曲。 Toro郭葦昀受《百味小廚神 中元大餐》監製湯昇榮之邀,統籌製作所有原聲帶歌曲,並客串演出「土地公」一角,他當時納悶土地公對於宗教的既定形象,尤其土地公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是最多人祭拜的神明,神像的數量也是最多,但實際考證後發現,神明在神間會有千百種形象與化身,因此劇組與他討論結合自身潮流元素,特別為他打造了專屬拐杖、風衣,非常帥氣有型,儼然是「2023最時尚嘻哈土地公」,並將是引導新銳童星阮柏皓重要角色之一。 《百》描述一個有通靈眼的男孩翰旻(阮柏皓飾),為了找回阿公的記憶,必須學會做菜給鬼吃。談到與阿公相處的記憶,Toro不禁紅了眼眶,「我是我外公帶大的,外公就像是我的父親,前幾年他過世了,我很想他,我非常的想他。」Toro提及,《百味小廚神》飾演土地公角色,有如阿拉丁神燈裡的精靈,協助劇中小男孩不斷闖關,他坦言:「如果當時外公告別式時,有一個像劇中土地公角色協助我思考,會更好。」他說:「當時的我是一個人獨立完成外公的告別式,劇中的小男孩有這麼多親情圍繞,很幸福。」

Read More

董尼采第歌劇《愛情靈藥》 演員服裝造型首度亮相

董尼采第歌劇《愛情靈藥》六月登場,演員服裝造型昨首度亮相。(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春天藝術節今年再推出詼諧的義大利美聲歌劇家董尼采第《愛情靈藥》,25日公開全劇最受矚目的服裝造型,由於全劇人馬近日已經在高雄展開密集的彩排,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主要聲樂家演員一起拍攝演出前定裝照,華麗多彩的裝扮造型個個令人眼睛一亮。 《愛情靈藥》人員昨天首次穿著全新服裝造型公開亮相,並演唱二段劇中精彩片段,包括加拿大溫尼伯劇院/歌劇導演—安‧霍奇斯、歐洲國際藝術大獎歌唱類大獎女高音—凱瑟琳‧聖阿諾、當前北美與歐洲歌劇界最活躍的男高音—加拿大籍安德魯‧哈吉、留歐女高音—賴珏妤、旅德駐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男高音—黃亞中、韓國男中音—丁一憲、留德傑出男中音—趙方豪、駐比利時法蘭德斯歌劇/芭蕾舞劇院女高音—吳佳芬等人。 《愛情靈藥》是義大利美聲歌劇家董尼采第代表作,首演於1832年義大利米蘭,是一齣描寫鄉間男女情愛與江湖術士招搖撞騙的愛情喜劇,卓越迷人的聲樂旋律、細膩人物刻畫、強烈的戲劇佈局,塑造了義大利歌劇藝術和聲樂藝術的深厚傳統。 這次特別的是邀請來自加拿大的安‧霍奇斯Ann Hodges擔綱導演,安畢業於加拿大國家戲劇學導演專業,現任加拿大溫尼伯的劇院、歌劇院導演和編劇,活躍於加拿大各劇院。 《愛情靈藥》6/3-4由楊智欽指揮高雄市交響樂團及國內外聲樂家在衛武營歌劇院演出三場。

Read More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科學繪畫大解密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台灣特展」由縣長林姿妙、國立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揭幕。(宜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廿五日由縣長林姿妙、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等人於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揭幕,展覽解密博物學家們的自然觀察與手繪記錄,從介紹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為起點,逐步探討自十九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們相繼在台灣繪製的自然史紀錄,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帶領民眾從博物學家的角度觀察動植物的世界,透過科學繪圖理解台灣自然史的知識,同時呈現科學繪圖之美。 特展由台博館共同策劃,部分展品曾在台北首展之後,陸續在台中、台南巡迴展出,獲得好評,蘭陽博物館加碼宜蘭主題,讓疫情期間錯過展覽的民眾有機會參觀。同時,台博館大方提供大王花、蓪草、彩鷸、斯文豪鳥類動植物標本等廿二件珍貴館藏品「出差」到蘭博精彩亮相,更商借台大植物標本館台灣植物圖譜印刷鉛版等六件圖書藏品,厚實展覽論述及精彩度。展覽單元分為「自然史與科學繪圖」、「畫說臺灣」、「當代科學繪圖示範」等三大主題,展現科學研究軟性、浪漫的一面,但事實上,科學繪圖家對待作品就像做實驗一樣嚴謹。 為了讓觀展民眾實際體驗科學繪圖的辛苦與樂趣,展場設置互動手繪專區,可動手畫出觀察到的標本特徵、塗上顏色,創造屬於自己的科學繪圖,完成的作品還可展示在分享牆,是科學也是藝術。 林姿妙表示,這檔重量級展覽兼具科學和文化的意義,非常感謝台博基金會的預算支持以及台博館提供珍貴的動、植物標本展出,讓民眾有機會觀賞充滿知識與美學的優質展覽。

Read More

我是小畫家兒童寫生賽復辦 末場藝術列車5/27開進寶來國小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推動偏鄉地區文化藝術紮根,由財團法人王源林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我是小畫家兒童寫生比賽」,因疫情停辦三年,今年恢復在南橫西端之國小舉辦,最後一場藝術列車,訂5月27日星期六開進桃源區寶來國小,包括美濃和旗山區,共吸引三區逾七百位小畫家報名參加。 「我是小畫家」評審老師吳正雄(左)與基金會執行長蘇中原(右)。(記者蔣謙正翻攝)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王源林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三位兒童美術教育專家進行評審作業,包括教育部實踐藝術教學研究中程計畫主持人吳正雄、中華民國台灣南部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劉俊禎、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常務理事陳文龍等。 長期致力於兒童藝術學習的評審老師吳正雄指出,在繪畫中,成人加筆,並不是能讓孩子的藝術學習有良好的發展,更會誤導藝術觀念而傷害兒童表現的自主性,所以專業的評審多半會排除有這種徵向的作品。以成人的取景和構圖,替孩子安排畫面結構,會剝奪孩子觀察和連結經驗,以及培養感受性的機會,多半會形成孩子不再思考,也逐漸對外界事物無感,而喪失藝術學習最重要的「表現性」能力。 吳正雄認為,學習看懂孩子的繪畫語言,或者用寬容、謙卑的心態面對孩子的表現,是情意抒發和精神狀態的反映,也可能是內心深層人格的表露。這才是判斷藝術學習表現的主要目的。 他表示,培養小學生繪畫興趣,發掘自我潛能,激發想像力、觀察力和創作力,持續良善的藝術學習,不僅不會產生壓力,甚至是心理和情緒的有效紓解管道,更是伴隨世俗生活的良好精神活動,有助人生的自我實現與卓越。 我是小畫家得獎名單將會在活動結束後兩星期,公布於主辦單位財團法人王源林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www.wylf.org.tw。

Read More

麥森美瓷特展 瓷繪大師安奈特‧吉娜現場獻藝

國裕公司執行董事欒慎寰陪同德國經濟辦事處代表兼處長林百科參觀特展。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德國麥森台灣總代理國裕公司舉辦「二0二三憶難忘 麥森─每款美瓷皆是回憶過往看向未來」特展,邀請麥森瓷繪大師安奈特‧吉娜來台,參加高雄的特展,並帶來年度新作「春暖花開」壁畫,與麥森之友歡聚,一圓台灣典藏家與大師有約的心願。 國裕公司執行董事欒慎寰指出,安奈特‧吉娜大師屬麥森中生代頂尖畫家,是印度繪畫部門總監,在麥森瓷工坊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也是麥森現階段最閃耀之明星;國裕公司有緣能接待麥森不同世代之拔尖的瓷畫家,這是千載一時的難得機會,值得所有的熱愛瓷器藝術者好好珍惜與把握。 麥森瓷繪大師安奈特‧吉娜特展在現場獻藝。 (記者王正平攝) 國裕董事長欒謹國指出,跨越四個世紀的麥森作品,就像是人類文明的偉大遺跡,留給熱愛瓷器藝術的人們許多紀錄與懷想。當我們以這些精美的瓷器對照著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它們反映的,不僅是不同階段藝術家懸命一生的努力,也說明了國裕公司在引進麥森作品二十餘年的光陰裡,一路走來的情真意切,最後只能化為一句「憶難忘」作為總結。 這次特展集合了二十一位麥森不同世代的彩繪和雕塑大師之最新創作;其中展出一座城堡作為背景的大型花瓶訂價一千四百多萬元,全球限量個位數,國裕只拿到三件,一件國裕董事長欒謹國自己收藏,一件高雄收藏家訂走。 二0二三年歐洲第一名瓷「憶難忘麥森」特展即起在漢來大飯店一樓舉行,共有二十一位德國麥森藝術大師三百多件價值超過兩億元精品參展,展期至五月二十八日。

Read More

〈中華文薈〉聲斟韻酌──我的歌詩因緣

 文/向陽 攝影/劉振祥 詩與歌並不相違,就像蝴蝶是花的鬼魂一樣,歌在詩的注目下找到前世;也像海浪之前的岸、雲霧後頭的山,詩在歌的脈動中發現今生。 我生長於中部鄉下,在臺灣唯一看不到海的南投縣,位處縣內偏僻山區的鹿谷鄉。這裡如今已是假日車水馬龍之處,溪頭、杉林溪、鳳凰谷,都是遊客喜愛登臨的景點;這裡最知名的名產是凍頂烏龍茶,沿路盡是茶園、茶行、茶莊,還有通往溪頭路旁迎風向遊客招手的竹林、杉林……儼然優詩美地。 在我出生的1950年代,鹿谷鄉還是典型而閉鎖的農村,以農作和伐木為主要產業,居民多數種田維生,日出作、日沒息,入夜後少見燈火,但有滿天星子燦熠,直如世外桃源。我的父親出生於凍頂林家,世代務農,種茶營生,但因年輕時多病,無法下田,回復健康後,就到凍頂山下的車輄寮,在他叔父家中幫傭,直到成家立業。我殘存的記憶大約從家裡於1961年開設「凍頂茶行」開始,這間一開始只賣凍頂茶,後來兼賣書籍、文具的小店,影響了我的一生,是我後來走向文學之路的發源處。 上小學之後,父親與友人合創木材行,茶行由母親經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茶葉採收季,凍頂的阿伯、阿叔、阿姆、阿嬸,就會擔著一籮一籮茶葉來到店裡,母親檢視茶葉、試茶泡茶,與他們聊天的景象:店裡瀰漫的茶香,杯中澄黃的茶湯,還有母親說話的腔調,都在我的記憶中留存至今。  我的母親是集集人,出生於日治時期,受過高等學校教育,說話輕聲細語,很受鄰里敬重。從她的舌尖,流淌而出的美麗的語言,就是我從小耳濡目染的母語,是我與生俱來的第一語言,後來也成為我寫作台語詩的鮮明印記。這語言還揉合了母親試茶時的茶香,伴隨我難忘的童年記憶。 我的另一個和母語有關的記憶,就是廟會記憶。相較於大甲媽祖廟鎮瀾宮的香火鼎盛,車輄寮的廟會展現的是另一種農村模式。村莊裡沒有大廟,主要是做醮,以及做戲,我印象中最鮮明的是在村子裡的「公厝」演出的布袋戲,每逢做戲日,村中老少大小都會帶著板凳到公厝的大埕,欣賞布袋戲團的精采演出。小學的我未必看得懂戲的內容,卻聽得懂布袋戲偶帶有戲劇性腔調的語言,而且相當喜愛,聽久了也會模仿這種布袋戲腔。在我大三(1976年)開始台語詩的創作時,我的詩篇之一就叫〈做布袋戲的姊夫〉,我將童年時「公厝」看戲的經驗寫入詩作,也以布袋戲的腔調四處朗讀,童年因此活現而出。 歌仔戲也是我喜歡的戲,1960年代的山村車輄寮有一家戲院「廣興戲院」,主要演電影,偶或有歌仔戲團公演,記憶中我曾跟堂姊到戲院看戲,與布袋戲腔不同,歌仔戲以歌唱為主,多為讀冊音(文言音),小學生的我多半聽不懂,但對於台語在戲曲中展延出來的獨特唱腔,至今仍喜愛不置。 此外,我從收音機聆聽並學習台語的廣播劇腔。小時我父母就添購了留聲機和收音機、電視機,我可以不假外求,在家聽唱片、聽廣播。廣播劇如吳影、張宗榮,以及後出的吳樂天,他們的腔調也都是耳熟能詳的聲音。大約從國小到大學這段學習生涯中,他們用台語講述故事、演繹敘事節目,就等如我的母語社會學堂。我揣摩他們講述故事的技巧、跟隨他們的台語發聲,也模仿他們的敘事口吻,不亦樂乎。而這,後來都成為我習作台語詩時的養料。 十八歲以後,我離開故鄉,北上就讀文化學院東語系日文組(今文化大學日文系),與北部、南部的同學相較,我的台語帶有濃厚的南投腔調,偏漳州音,尾聲清揚,我開始從不同的同學口中聽到台語的鹿港腔、宜蘭腔、屏東腔……等不同的語調和發音,這使我對台語的聲腔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研習日文的過程中,又發現日文漢字讀音與台語發音的相近,於是開始了一個階段的台語白話音和讀冊音的比較學習。不過,這個比較後來並未繼續進行。 大三這年,我被選為華岡詩社社長,這使我開始嚴肅思考過去散漫創作、零星發表的現代詩書寫問題:我要寫什麼?什麼題材才能建立我與其他詩人不同的特色?我可以用什麼語言或技巧來寫出與他人不同的風格?那是現代主義詩作風行的年代,是超現實主義詩風盛行而讓寫實主義盡披靡的年代,我反省自己有何本錢,足以和主流詩風有所差異?我的母語,來自母親舌尖的語言,應該是我可以嘗試的一條道路,於是開始了台語詩的嘗試。 那年我二十歲,終於從母親的舌尖找到在詩壇發聲的腔調。我從20歲開始寫,30歲(1985年)時,由《自立晚報》出版了我的台語詩集《土地的歌》,但當年的環境不容許,只能名為「方言詩集」。在沒有像今天這樣多的辭典之下,趙天儀教授寄給我連橫的《臺灣語典》成為我用字的參考,外加我從古籍中囫圇吞棗的揣測用字,參考瑞成書局、竹林書局出版的歌仔冊,以及李獻璋編的《臺灣民間文學集》、吳瀛濤編的《臺灣諺語》,還有流行歌本來選字,艱辛之極,部分用語如「阿爹」採用歌仔戲,部分用語則只能採取訓用字。青瞑毌驚牛(初生之犢不畏虎),才敢放手去寫,就這樣寫成了一本詩集。這本《土地的歌》讀者並不多,反倒是以這些台語詩譜成的歌讓我得到安慰。 我發表詩作時,詩壇的主流聲音還是主張「詩歌分家」,名言如紀弦說的「詩是詩,歌是歌,我們不說詩歌」。我13歲背《離騷》、高中背《詩經》,對這句話並不認同。寫詩時,特別有意識地強化韻律感,我寫十行詩,除了形式整齊外,力求節奏感和聲韻和諧;寫作台語詩,更是如此,總是寫一行、唸一行,直到終篇。 就在這樣「聲」斟「韻」酌下,我的詩大多可以詠讀、吟誦。對我來說,詩與歌並不相違,就像蝴蝶是花的鬼魂一樣,歌在詩的注目下找到前世;也像海浪之前的岸、雲霧後頭的山,詩在歌的脈動中發現今生。對我來說,詩歌本是一家。這也讓我的詩發表時是可以讀的詩,發表後則常被作曲家選用作曲而成為可以唱的歌。 我還記得大學時,校園民歌風行,華岡的朋友在詩社之外成立了歌詞創作研究社,好友林建助寫的詞〈小草〉,由陳輝雄譜曲,風行一時;陳輝雄寫詞作曲的〈歸人沙城〉也是。當時我也寫了一首〈夜已深深〉,由好友鄒錫賓作曲,在華岡「現代民歌展」中發表,並未走出校園。 不過,沒多久就接連出現我意料之外的事,我不以「詞」為意的詩,接連受到作曲家青睞而成了歌。首先是1978年,李泰祥看到我發表的詩〈菊歎〉,拿去作曲,交齊豫主唱,使得這首詩因此被唱紅了,至今仍在傳唱中。 接著是同一年11月,因為《聯合副刊》刊出田新彬訪問我的稿子〈向陽將寫臺灣史詩〉,轉載了我的台語詩〈阿爹的飯包〉,被民歌手簡上仁看重,譜曲而成至今也仍被傳唱的〈阿爸的飯包〉。 再接著,是1985年,人在美國的「黑名單」音樂家蕭泰然以我的台語詩〈阿母的頭鬘〉譜曲,先在美國台僑社區傳唱,解嚴後傳回臺灣,至今還是不少合唱團和合唱比賽常唱的歌。〈阿母的頭鬘〉後來還有第二個版本,是聲樂家簡文秀請作曲家張弘毅作曲,由她主唱。 這當中也有較特殊的狀況:我的台語詩〈阮有一個夢〉曾由1990年代當紅的流行歌手沈文程譜曲主唱,我以為可以「歌詩滿街巷」,可惜因為是農委會委託製作,並未在唱片市場流通,幸好如今仍能在農委會網站收聽;相對的是,1994年我寫的一首很冷的詩〈大雪〉,則被當時歌壇才女黃韻玲譜曲主唱,收入專輯,進入流行唱片市場;意想不到的是,2004年歌仔戲天后唐美雲在台大以歌仔調演唱我的台語詩〈寫互春天的批〉和〈我有一個夢〉,讓童年時常看歌仔戲的我感動莫名。 進入21世紀之後,我的詩作大概都是在國家音樂廳或演奏廳以合唱曲或獨唱曲的形式被唱出、被聽見。其中作曲家石青如以我的台語詩集《土地的歌》詩篇入曲,作了十多首,都由福爾摩沙合唱團首演,後來出版的《土地的歌──石青如合唱作品》專輯,讓我得到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獎。我的台語詩集《土地的歌》早已絕版,讀者甚少,石青如譜成台語歌之後則知音甚多,已足堪告慰。 此外,則是學院作曲家對我詩作的青睞,最早是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於2008年推出「我們的詩人,我們的歌」音樂會,採用陳義芝、陳黎、路寒袖和我的詩作入曲,這使我的台語詩〈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出現作曲家陳瓊瑜、潘皇龍的兩個曲本,其後「音樂時代」製作音樂劇《渭水春風》,又有冉天豪曲本,至今這首詩已另增賴德和、黃立綺、游博能、劉育真、石青如等共八個版本。〈世界恬靜落來的時〉只有十二行,簡單素樸,能獲得八位作曲家詮釋,算是相當幸福了。(註:其後又有劉毅、陳潔民譜曲,合共十個版本。) ──本文摘錄〈「文學相對論」:向陽VS.路寒袖〉向陽發言部分。《聯合副刊》,2021年2月1~2日。 向陽詩五首   阿公的薰吹 古早古早,阮看 阿公的煙吹是日落時陣 蒸薰的煙筒 對每一戶破爛的厝頂 飄出美麗的渺茫的故事 現此時,阮提 阿公的薰吹是寒天時陣 硬硬的枴仔 在每一條清氣的街路 剔除朽臭的垃圾的石頭 四十年後,阮若是咬著 阿公的薰吹會是什麼時陣 安怎的款式 對每一位可愛的孫仔 提起阿公的輝煌的歷史   阿媽的目屎 阿媽尚愛流目屎 歡喜也流艱苦也流 看著細漢的阮跋倒 伊也流 阿媽的目屎 是早起時葉仔頂的露水 照顧著闇時的阮 疼痛著青葉的孫 等到日頭爬上山 風微微吹著阮,阮歡歡喜喜 拍散露水滾入地,煞也打散 阿媽的,目,屎 後來就無擱看著阿媽 無擱看著阿媽的目屎 彼年大漢去培墓,才擱看著 阿媽的目屎:掛,墓,碑   阿爹的飯包 每一日早起時,天猶未光 阿爹就帶著飯包 騎著舊鐵馬,離開厝 出去溪埔替人搬沙石 每一暝阮攏在想 阿爹的飯包到底什麼款 早頓阮和阿兄食包仔配豆乳 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蛋 若無安怎替人搬沙石 有一日早起時,天猶黑黑 阮偷偷走入去灶腳內,掀開 阿爹的飯包:無半粒蛋 三條菜脯,蕃薯籤參飯   阿母的頭鬘 做姑娘的時陣,阿母的 頭鬘,烏金柔軟擱滑溜 親像鏡同款的溪仔水 流過每一位少年家的心肝頂 嫁與阿爹的時陣,阿母的 頭鬘,活潑美麗擱可愛 親像微微的春風 化解了一度浪子的阿爹 生了阮以後,阿母的 頭鬘,端莊親切又溫暖 親像寒天的日頭 保護著幼嬰軟弱的阮 阮大漢了後,阿母的 頭鬘,已經失去光采 親像入秋的天頂 普通的景色內一層收成的偉大   落魄江湖的姑丈 阿姑透早就來 找阮阿爹,一面哭一面啼 阮問阿母啥代誌 原來為著姑丈昨暝偷偷走出去 走江湖,賣膏藥 姑丈獨身仔的時陣靠這過日子 虎臂熊腰出掌生風,一拳乾坤 南北未打,打入阿姑柔軟的心肝內 做女工,爬山頭 阿姑嫁了以後無日無暝為翁婿 兩手結鱗,雙腳走縱 磚瓦蓋好,蓋未好姑丈落魄的鑼鼓 走江湖的日子不免磚也不免瓦 姑丈兩手空空走出去 爬山頭的時陣無分南亦無分北 阿姑目眶紅紅倒轉去

Read More

張艾嘉對戲彭于晏 笑嘆沒親熱戲

張艾嘉在犯罪劇情片《熱帶往事》扮演老公失蹤的主婦。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金馬影后張艾嘉在犯罪劇情片《熱帶往事》扮演老公失蹤的主婦,成為殺人嫌犯彭于晏接近目標,兩人互動帶著一分曖昧。張艾嘉透露和彭于晏演出很有默契,打趣說:「可惜沒親熱戲。」 去年以電影《燈火闌珊》3度金馬封后的張艾嘉,在《熱帶往事》與大陸新生代導演導演溫仕培合作,在片中扮演一位老公突然離奇失蹤的家庭主婦梁媽,感到慌亂驚訝,除了找警方協助,更四處貼海報尋人,沒想到殺人嫌犯彭于晏竟因此開始接近她。 片中的梁媽雖然已步入中年,但仍充滿女性魅力,張艾嘉詮飾起來優雅自然又細膩,幾個細微的小動作和眼神更讓角色活靈活現,也突顯出角色的孤單和無助。張艾嘉說:「梁媽和我很不一樣,她很孤獨,但她內心還有一股燥熱的心態,我很少接觸到這樣的角色。」 張艾嘉和彭于晏有多場對手戲,彭于晏扮演的冷氣工人以修冷氣之便進到她的家中,雖然兩人保持距離的互動演出,卻帶著一絲曖昧的浪漫氛圍,讓劇情更加鋒迴路轉。彭于晏回憶說:「能和張姐這樣殿堂級的影后一起演出,她會讓我的工作變得非常輕鬆。」 張艾嘉曾透露自己很喜歡和彭于晏合作,「我一向不喜歡太漂亮的男生,但我很喜歡和彭于晏演戲,覺得我們很有默契。」她表示梁媽和冷氣工人間的互動劇情其實不曖昧,但觀眾看畫面時還是感受到一種感覺。 張艾嘉說:「我們年紀差很多,可是《熱帶往事》的造型和導演導戲的方式,會讓觀眾產生很多曖昧的想法。」她更笑說:「好可惜就是沒有演到親熱的戲。」彭于晏也因這部電影和張艾嘉建立了好交情,甚至和她的兒子都成了好朋友。

Read More

蕭煌奇面壁開唱…不是第一次

蕭煌奇「面壁」表演,為工作人員緩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蕭煌奇近期「面壁」奮力表演畫面影片曝光,引起粉絲抱不平;但蕭煌奇第一時間出來幫工作人員說話,更贏得民心。蕭煌奇也宣布攜手王俊傑、全方位樂團,好兄弟聚首舉辦「逗陣的」演唱會。 蕭煌奇15歲因視神經萎縮失明,但他生性樂觀,發展體育、音樂長才有成,不但拿下跆拳道奧運級獎項,更4度奪得金曲台語歌王,擁有無數膾炙人口的暢銷歌曲。 不過,近日網傳一段蕭煌奇「面壁」表演影片,引起熱議。他得知後馬上為主辦方緩頰,還大方說是自己耳朵被誤導,讓許多網友大讚他寬容大器。 蕭煌奇也跟好友王俊傑、全方位樂團聊起舞台上的「笑話一籮框」。少年時在工地秀表演時,主辦方曾為了「笑果」故意讓他屁股朝向觀眾,當時才國中的蕭煌奇聽到來自背後的笑鬧聲,一時還沒會過意;直到聽到許多的指指點點,才知道原來自己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開玩笑了」。當時雖然小小的心靈有點尷尬,但開朗的他轉念,「不用說一句話,舞台笑果就這麼大,也很不錯」。 王俊傑則分享,曾經在唱和聲時「一隻白蟻飛進我嘴巴裡,好在反應夠快吐了出來」,又說:「也曾彈琴彈到一半,電鋼琴直接從琴架上掉了下來,還好反應快當下金雞獨立,用另一腳頂住琴繼續彈奏,等工作人員來處理。」更有一回為某知名歌手伴奏,結果台下觀眾失控丟酒瓶到台上,歌手閃過了,但王俊傑就在快被酒瓶砸到時,被樂手推了一把逃過一劫。

Read More

睽違12年 山下智久6月登台宣傳

山下智久(右)與新木優子(左)為宣傳電影新作《看不見聽不見也愛你》,6月底將在台北舉辦特別放映暨粉絲見面會。(天馬行空提供,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日本演員山下智久24日宣布6月將為主演的愛情新片《看不見聽不見也愛你》和女主角新木優子來台宣傳,預計舉辦兩場活動。這也是他睽違12年再與台灣粉絲見面。 《看不見聽不見也愛你》改編自韓國人氣漫畫家NASTY CAT的網路漫畫作品,描述對作品總是全力以赴、以漫畫家為職業的「泉本真治」(山下智久飾),某天得知自己的作品將被改編成電影的好消息。沒想到快樂卻稍縱即逝,真治突然病倒,漸漸失去視力,好不容易步入正軌的連載漫畫被迫停止,也無法再照顧年邁的祖母。 就在眼前一片黑暗的真治被孤獨和恐懼打敗,甚至打算直接從陽台一躍而下時,真治的漫畫迷、耳朵失聰的相田響(新木優子飾)拯救了他。於是「看不見」的漫畫家與「聽不見」的女孩,展開了不可思議的同居生活。 山下智久和新木優子6月將展開亞洲巡迴宣傳,並於6月25、26日在台北國賓鉅院舉辦特別放映暨粉絲見面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