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引言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也是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重要時期。玉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元代的社會變遷與文化互動,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元代玉器既承襲了宋代的製作技術與審美傳統,又吸納了來自蒙古族兼併的金代與周遭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並蓄風貌。本文將對元代玉器的風格特徵、工藝技法及其文化背景進行淺析,並探討其在中國玉器發展歷程中的地位。
元代社會背景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大陸,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元朝統治者注重接納多元文化,並對於工匠的重視,這一態度促使元代玉器除承續宋金玉器的傳統外,更進一步的發展。此外,元代亦注重貿易,為玉料的來源提供了穩定的基礎。但由於統治階層為草原民族,因此其對於玉器風格必然有其自身的審美風尚,筆者認為其對於律動性的喜好與要求甚於前代,這個論點筆者將在以下論述,並援引相關的出土玉器說明之。
元代玉器的分類
元代玉器的風格除了繼承宋金玉器的某些傳統外,也展現了自身的藝術特色,以下筆者就援引出土玉器,並結合兩岸故宮所藏元代玉器,依用途簡略分成以下四類加以說明,若有疏漏之處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一、佩飾用玉
1、桃形玉佩(圖一):陝西省戶縣張良寨賀勝墓出土,桃型外框,題材為松葉、
圖一桃形玉佩
柞樹葉及雙鹿,工藝上以鏤空及陰刻表現,雙鹿及柞樹是遼金特有的題材,再加上漢人常用的松樹題材,從題材來看也算是一種文化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兩隻鹿的神態,生動活潑充滿動態感。
2、善財童子紋玉飾(圖二):上海市松江區西林塔天宮出土,為一童子蹲坐在由靈芝組成的座上,童子身上的飄帶飛揚飄動充滿律動感,靈芝深凹,多層次鏤雕技巧成熟。
圖二善財童子紋玉飾
3、鹿形玉飾(圖三):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出土,仰頭向上望的圓雕小鹿,身上飾有枝葉,小短尾上翹,既有趣又增加動感。
圖三鹿形玉飾
二、服飾用玉
1、天鵝水草紋玉帶環、鈎(圖四):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錢裕夫婦合葬墓出土,此為一組帶飾,由帶鈎與帶環所組成。為金元常用的秋水題材,多層次鏤雕,海東青與大雁的布局動態感十足。
圖四天鵝水草紋玉帶環、鈎
2、螭紋玉帶扣(圖五):江蘇省溧水縣城南柳家村出土,題材由兩隻螭龍所構成,工藝以剃地高浮雕琢成,背面無紋。螭龍身軀較宋代虯健有力,整體表現也較宋代靈動。
圖五螭紋玉帶扣
3、天鵝紋玉帶扣(圖六):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出土,秋水題材多層次鏤雕,雖無海東青且工藝較粗曠,但大雁的布局依然感受到其不凡的動態。
圖六天鵝紋玉帶扣
三、器皿用玉
1、玉龍紋活環尊(圖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龍紋具元代特徵,紋飾剃地浮雕工藝純熟,層次感明確,整體具厚實感。
圖七玉龍紋活環尊
2、玉花式杯(圖八):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花杯為葵口秋葵枝葉柄,杯中心有一花蕊,刀法粗曠有力。
圖八玉花式杯
3、俏色鴛鴦紋玉粉盒(圖九):陝西省戶縣張良寨賀勝墓出土,盒面雕有一對鴛鴦,均為剃地浮雕,一做展翅飛翔狀,一為立於地面狀,兩者相對而視,動靜之間饒富趣味。
圖九俏色鴛鴦紋玉粉盒
四、其他
1、蓮鷺紋玉爐頂或帽頂(圖十):四川省成都市利民巷元代窖藏出土,有稱爐頂或稱帽頂,是元代新的玉器品項,這類的器物可以360度環景觀看,每個角度自成一景頗為有趣,鏤空的技法熟練。
圖十蓮鷺紋玉爐頂或帽頂
2、龍鈕玉未刻印(圖十一):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收藏家習慣稱為印押,有些印面會有特殊的印紋,龍形為元代坐龍。
圖十一龍鈕玉未刻印
3、青玉幻方(圖十二):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陸父子墓出土,一面刻阿拉伯文另一面刻有阿拉伯數字,此件玉器深受阿拉伯伊斯蘭外來文化影響。
圖十二青玉幻方
玉器風格分析
外來藝術元素的融入
由於蒙古帝國的疆域廣闊,元代的玉器製作受到來自西域、中亞、甚至伊斯蘭世界的影響。伊斯蘭藝術中的幾何圖案和植物紋樣逐漸被引入到元代玉器的設計中,這些圖案通常具有對稱性和繁複的結構,與中國傳統的自然主義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例如,一些元代玉器上出現了以阿拉伯文字的裝飾紋樣,或是具有中亞風格的幾何形雕刻,這些都表現出元代玉器風格的多樣性和國際性。
動態捕捉的審美取向
與宋代精緻、纖細的風格相比,元代玉器更傾向於簡潔俐落而富律動。這種崇尚動態感的風格可能與元代蒙古統治者的審美取向有關,蒙古文化崇尚自然的風格,這也在玉器製作中有所體現。
自然題材的應用
元代玉器常以動物或植物為題材,尤其是草原民族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形象頻繁出現。這些題材不僅表現出玉器工藝的寫實技巧,也體現了元代社會對草原文化的認同與尊崇。
圓雕與浮雕技術的運用
元代的玉器作品中,圓雕與浮雕技術被廣泛應用。圓雕通常用於動物、人物雕像及帽(爐)頂,這些作品多數體現出豐滿、圓潤的造型風格。而浮雕技術則常用於器物的表面裝飾,透過高浮雕技巧的運用,所要表現的主題可以更加明顯的呈現。
鏤空雕刻
鏤空雕刻技術在元代玉器中已見成熟,鏤空雕刻要求工匠具有極高的技術水平,既要保證玉器的結構穩定,又要使得花紋精緻不能發生斷裂。元代的鏤空玉器呈現各式各樣的主題,且體現出裝飾性與實用性的結合。
結論
元代玉器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風格特徵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創新。通過對元代玉器的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也能深入體會中國玉器藝術在元代上下階段的變遷與傳承。元代玉器對後世尤其是明清兩代的玉器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元代的簡約風格和異域藝術元素在明代玉器中有所延續,而清代宮廷玉器則在元代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融合了更為精緻的雕刻技術和富麗的裝飾風格,因此元代對中國玉文化的長遠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圖片資料
圖一: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24。
圖二:筆者自攝。
圖三: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92。
圖四: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7。
圖五: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6。
圖六: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89。
圖七:周南泉主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頁141。
圖八:周南泉主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頁183。
圖九: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225。
圖十:古方,《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頁190。
圖十一: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51031&Dept=U(檢索日期:2024年10月1日)。
圖十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頁168。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39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