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岱縈擔任敬老大使 與長者共譜愛的樂章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零死角女神」林岱縈12日擔任紅心字會敬老公益大使,出席信義老人服務中心27週年的慶祝活動,與老人家們一起合作演出,共譜愛的樂章。也鼓勵民眾到老人中心擔任志工,學習如何讓長輩可以平安度過晚年,因為「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活動上,林岱縈也與新北市室內管弦樂團小朋友以及信義老人中心烏克麗麗班的長輩們,一起演唱歌曲〈恰似你的溫柔〉,藉由「老幼共融」展現善的循環。 與長輩互動的過程中,讓林岱縈想起自己的阿嬤,頓時紅了眼眶地說,阿嬤真的是那種有一種餓「叫阿嬤覺得你餓」,每一次回鄉下,阿嬤每一餐都會準備得很豐盛,有一次阿嬤煮了花椰菜,看她很喜歡吃,隔天就去田裡採收了一整袋大麻布袋的花椰菜,讓她帶回台北,「我們也曾經一起在田裡種花生、去魚寮抓魚、去鴨寮趕鴨,那是小時候最樸實無華卻也最快樂的日子。」 紅心字會秘書長李顯文表示,在地耕耘已達27個年頭的信義老人服務中心,長期提供長者文康休閒活動、獨居與失能個案服務、社區服務與志願服務,以及日間照顧服務等,以推展活躍老化、在地老化以及銀髮友善環境為紮根信義區的主要目標。

Read More

大師新銳百花齊放 2024美術新貌獎13日盛大開展

蔡慧盈的《雙鯉魚》源於童年時外婆填充的茶葉枕,並以紅繩相連串起如臍帶血脈,喚起親切溫情。(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灣美術新貌獎從八十九年一路走來,不斷扶持獎掖藝術的原創精神,更自一0五起做出重大變革,取消創作媒材與尺幅的規範,並打破年齡的限制,造就近年來新貌獎的作品樣貌更加百花齊放!台灣美術新貌獎自十三日起至九月八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A盛大展出,作為全國最大的單一展場。 文化局局長陳佳君表示,今年度從一百四十三件徵件中精選出了四十三件作品,讓我們見證了台灣藝術家在媒材選擇和關注議題上的演變。藝術家不僅展現了豐富細膩的辯證思考,更打破單一媒材的界線,以跨域的思維,融合複合媒材與新媒體工具,更用AI人工智慧來探討人類情感、意識和心靈深處的連結,將科技與藝術做完美的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和感官體驗。 備受藝壇期待的台灣美術新貌獎於十三日起至九月八日在在港區藝術中心開展。(記者陳金龍攝) 評審團之一的東海大學專任副教授張惠蘭表示,榮獲今年度新貌獎的藝術家李燕華作品《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紀錄創作者在橋仔頭糖廠藝術村進駐時期所進行視覺性的土地測量與日常創作,她將私人語彙以文件形式與胡適的《我的日記》對話,以其進駐經驗化為視覺符號的圖案再與書的文字相融,描述一種翻閱性質的時間與空間記憶。 林威丞的作品《百靈卷》取材自山海經及民間神話來呈現人們對怪獸與自身的想像。(記者陳金龍攝) 另外選出的三位「評審團獎」作品,分別是楊雅晴《流》、廖昭豪《後石頭》以及廖乾杉《給我一片土地》。《流》以陶瓷結合纖維填充物表達關於創作者童年記憶中害怕、畏縮的情緒。《後石頭》則以紙漿擬仿水泥物,量體上承接混凝土的扎實感,同時彰顯紙張的脆弱輕盈,放大人造設施抵禦自然力的無力感。此外,廖乾杉作品《給我一片土地》,對於土地的變遷透過複合媒材的運用,同時試圖藉由鏡面反射邀請觀者參與其中,與自然在時間堆疊中相互對話。

Read More

方相舞蹈團荷德獻藝 布林瑟姆藝術節展現台灣文化軟實力

台灣方相舞蹈團7月4日至7日在荷蘭布林瑟姆藝術節演出,踩街遊行時,以跳鼓陣民俗演出展現台灣軟實力。舞團12日回台,與14個國家藝術團體文化交流,成果豐碩。(方相舞蹈團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灣方相舞蹈團參加荷蘭布林瑟姆國際藝術節獻藝,12日回台。演出期間,在民族音樂伴奏下,展現「旗舞風動」民族舞蹈,與融合新春歡慶佳節客家、跳鼓陣、扇舞、傘舞等民俗舞蹈,來自全球的14個藝術團隊展開文化交流,並贏得國際友誼。隨後,也在德國圖林根州魯多爾施塔特巡迴演出。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方相舞蹈團,7月初前往荷蘭,參加布林瑟姆藝術節(Worldfestival Parade Brunssum),與美國、委內瑞拉、北賽浦路斯、北馬其頓、保加利亞、阿根廷、迦納、泰國等,14國的藝術團體交流,還受到南高加索國家喬治亞的舞團邀訪。 台灣方相舞蹈團7月10日在德國圖林根州魯多爾施塔特 (Rudolstadt)巡迴演出,在當地的威本堡醫院安養院表演客家舞曲,展現台灣軟實力獲得歡迎。舞團12日回台,與14個國家藝術團體文化交流,成果豐碩。(方相舞蹈團提供) 方相舞蹈團藝術總監薛國偉表示,COVID-19疫情解封後,盼望積極走出國際,透過藝術節傳播台灣文化與樂舞的深層內涵。會場懸掛各國國旗,各國表演藝術者也持國旗揮舞入場,令人感動。 此行,包括12人的民族樂團伴奏,團長羅媖芳表示,這次演出以「節慶台灣」為主軸,「歡慶佳節」鑼鼓及打擊樂,充分表現濃厚的年節氣氛。以「跳鼓陣」、「龍騰獅躍」,透過廟會等樂曲,展現賞花燈、台灣過年張燈結綵燃爆竹等熱鬧的台灣風情元素。舞團在舞蹈交流工作坊的跳鼓陣,也獲得參與藝術節民眾的參與體驗,於國際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 布林瑟姆位於荷蘭的林堡省,當地民眾與各國觀光客透過書法揮毫體驗、教做紙燈籠,認識台灣的魅力。在文化市集與舞蹈工坊會場,還布置客家花布、九份紅燈籠、年節吊飾、原住民服裝與手工藝創作。攝影家陳萬坤提供台灣特色的風景隨身碟,賣力行銷台灣山海與人文風情。 台灣方相舞蹈團7月5日參加荷蘭布林瑟姆藝術節演出,市長威爾瑪·范德瑞特(Wilma van der Rijt)(前右)特別讚揚方相舞蹈團的精湛演出。舞團團長羅媖芳(前右2)特地致贈新北鶯歌青花瓷瓶與九份紅燈籠。(方相舞蹈團提供) 羅媖芳表示,演出舞蹈與音樂具有台灣在地文化的代表性,也能重現人們對家鄉的記憶,溫暖人心。有原籍彰化、嘉義的台灣僑胞特地到場支持與鼓勵家鄉的舞者、樂者。她們看到台灣表演團體的旗舞風動空翻特寫經典鏡頭,都相當感動。 遊行踩街時燈籠戲獅,與斯洛維尼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狂歡節」面具相互拚場,讓掌聲及快門聲不斷,驚喜整個大會廣場的觀眾與小孩。 布林瑟姆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聯合部隊司令部所在地,它是北約在全球的三個作戰總部之一,負責保護歐洲東部邊境。市長威爾瑪 ‧ 范德瑞特(Wilma van der Rijt)也特別讚揚方相舞蹈團的精湛演出。羅媖芳特地致贈象徵平安的新北鶯歌青花瓷瓶、新北文山包種茶及九份紅燈籠,深獲喜愛。 舞團8日結束荷蘭藝術節的演出,隨後前往德國圖林根州魯多爾施塔特 (Rudolstadt)的巡迴演出,巿長約爾格(Jörg Reichl)接見時,熱忱歡迎台灣舞團到訪;成員在當地的泰切爾(Teichel)行政中心及威本堡醫院附設療養院表演,包括空翻或舞獅等,均獲得民眾熱烈的掌聲。 樂團及舞團10日並與當地的圖林根民俗舞蹈團(Thuringian Folklore Dance)學員交流,交換禮物;部分學員取了中文名字,相當高興,彼此約定若有機會,將在台灣宜蘭童玩節交流。

Read More

螢火蟲電影院!7/14屏東勝利星村放映「撼山河 撼向世界」

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2024螢火蟲電影院」,14日下午2時假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永勝5號書店」,播映優質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台南生活美學館提供)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2024螢火蟲電影院」14日(日)下午2時假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永勝5號書店播映優質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電影,用行動支持國片。 文化部表示,「2024電影藝術分享計畫-螢火蟲電影院」為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年度計畫,希冀透過本計畫將優質國片推廣至南部各地區,提供當地民眾美學的感動;除培養國片觀影人口外,亦結合在地社群資源、挑選適合社區文化氛圍及議題之影片,讓民眾有機會接觸電影美學、認識多元議題、凝聚社區共識,進而提升文化近用權。 《撼山河 撼向世界》是一部紀錄臺灣音樂大師陳明章的電影,透過導演林正盛的鏡頭,觀眾可以一窺陳明章四十年來將臺灣音樂帶向世界的旅程。這部影片不僅入圍了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更是一個關於藝術家如何透過音樂表達自己對社會、文化的觀察與思考的故事,更是對臺灣音樂及其背後的生命力的一次深刻致敬。電影播映後安排映後座談,邀請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管中祥教授擔綱主持人、屏東縣恆春思想起民謠促進會陳麗萍執行長擔任與談人,一起與民眾雙向互動。 「螢火蟲電影院」將優質的國產電影推廣至臺灣各地的鄉鎮社區,讓更多國人能夠欣賞到國內電影製作的精彩,不僅提供了一個觀賞電影的機會,也促進了社區間的交流與討論,展現國片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活動全程免費,歡迎闔家一同參與盛夏視聽饗宴,相關場次及活動最新訊息請上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TNCSEC/Detail.init.ctr?actId=30089&utm_medium=query及螢火蟲電影院臉書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rxq0WZ  

Read More

秀場回憶殺 藍心湄曝打歌辛酸

胡瓜、藍心湄、林美秀3人敘舊互相吐槽,暢談秀場回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綜藝天王胡瓜的YouTube頻道《下面一位》邀請藍心湄、林美秀暢談秀場回憶,3人一邊敘舊一邊互相吐槽,好感情淺而易見。 最新一集中,3人接著分享經典節目的各種內幕,及不為人知的小故事,藍心湄談到當年吃盡苦頭才獲得打歌機會,現場抱怨起胡瓜的《百戰百勝》節目遊戲關卡太過激烈,狂被排球砸臉導致妝容全毀,但為了打歌宣傳只能咬牙忍耐;接著又要在玩咖啡杯及旋轉木馬後進行唱歌宣傳,一連串的任務藍心湄差點吃不消,辛酸血淚史讓藍心湄印象深刻。 3人回憶起過去《鑽石舞台》錄影,許多藝人爭先恐後的想要有宣傳機會,胡瓜分享自己引介白冰冰上節目,表示冰冰姊只要抓到機會絕對是用盡全力表現,華麗的演出也讓嚴格的名製作人點頭稱讚,從此就讓白冰冰常駐節目。 胡瓜和藍心湄當年主持《綜藝大聯盟》,訪問許多大咖來賓之外,節目中會另外拍攝短劇,兩人將所有巨星們的故事當做自己本身經歷用心扮演,唯妙唯肖的詮釋也曾逼哭張學友及江蕙,認真的演技也感動在場所有觀眾。

Read More

愛的榮耀連環巴掌秀 收視登頂

民視《愛的榮耀》收視率創紀錄,劇組11日齊聚慶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民視8點檔《愛的榮耀》10日播出,創近期收視率紀錄,同時超過130萬觀眾收看,劇組11日齊聚大啖紅茶跟蛋塔慶祝收視登塔、氣勢如虹。 收視持續稱冠,民視董事長王明玉、總經理廖季方、執行副總經理許副總、資深副總楊淑津特地進棚慰勞幕前幕後工作人員,製作人王珮華也感動落淚,「8點檔每一仗都不容易,要謝謝每一位工作人員,大家都很辛苦努力的完成戲劇,更要謝謝支持的觀眾,接下來劇情會更好看!」 劇中江俊翰被姚黛瑋連環巴掌秀,衝出最高收視3.72,江俊翰表示,這一場戲也讓他的媽媽非常心疼,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被媽媽打過,當下媽媽看播出還忍不住眼眶泛淚。但他解釋這一次因為跟姚黛瑋的首次合作,2人有討論好可以真的打,大家就很投入在那個情緒當中,所以在每一位的努力之下,沒有NG的完成8個耳光,每一巴掌都扎扎實實的打在臉上。 姚黛瑋自封「正義的使者」,在現場立刻對著江俊翰擁抱,她說這一場戲拍完她好內疚,聽到江俊翰說媽媽很心疼的時候,她也內疚地落下眼淚,覺得自己真的要趕快把借位的技巧拍攝完成,不然現在每個演員看到她都退避三舍,不敢一起合作了。

Read More

王陽明回歸角頭 演技被讚爆

張再興(左起)、高捷、龍天翔、王陽明、張懷秋合體現身,出席《角頭-大橋頭》發布記者會。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角頭》系列推出全新電影《角頭-大橋頭》,監製張威縯、張文旗11日率領演員高捷、龍天翔、王陽明、張懷秋、張再興合體現身,再次邀請粉絲參加即將在7月20日舉行的唱演會,睽違10年再度回歸的王陽明,更被狂讚是最完美的演出。 《角頭-大橋頭》將在8月16日全台盛大上映,最新公布的正式預告,王陽明、張懷秋看完直呼「起雞皮疙瘩」,高捷興奮表示「意猶未盡!」眾人都很期待看到完整電影。 王陽明睽違10年再度回歸《角頭》系列,詮釋第一集的經典人物Michael。他坦言,10年來一直期待回來演出《角頭》,「我希望留下一個角色,在台灣過了20年還會記住這個角色。」 監製張威縯也狂讚王陽明在片中的表現非常完美,「完全是照著我劇本裡Michael的樣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懷秋也是首度加入《角頭》大家庭,在新片《角頭-大橋頭》飾演蠍子,也是王陽明飾演的Michael身邊最親近的左右手,在片中猶如最強瘋魔誕生。

Read More

「清氣消暑」廖禎祥暨祥龍書會師生聯展

廖禎祥老師以及早期祥龍書會部分成員,11日起在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清氣消暑」師生聯展。(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廖禎祥老師以及早期祥龍書會部分成員,11日起在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清氣消暑」師生聯展,歡迎各界參觀。展出者中、現任中華祥門書會理事長的游建仁自大學書法社團起即受教於廖師迄今,他表示由於正值盛夏,盼這少人知的「清氣」書法,猶如天心明月下的水面涼風,輕拂心靈、起到消暑之功。 廖禎祥老師以及早期祥龍書會部分成員,11日起在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清氣消暑」師生聯展。(記者蔣謙正翻攝) 廖禎祥自1974年起即專業於書法教學,隔年起,每年舉辦師生書法聯展,迄今年已將第五十屆不曾間斷。並於1988年起挑選資深學員十餘名,另組為「祥龍書會」每2年聯展一次,後以全部學員組成「中華祥門書會」,祥龍書會不再單獨運作。時光匆匆,祥龍成員除退出或凋零者外,其餘仍然長期努力、浸淫於書道藝術,雖是同門,但基於狂狷中道的異質,亦都能展現個人的獨特風貌與成就。 廖禎祥老師以及早期祥龍書會部分成員,11日起在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清氣消暑」師生聯展。(記者蔣謙正翻攝) 理事長游建仁指出,廖禎祥以書法、太極拳聞名於當世,是文武雙修的秀異之士,識者以為其功力已達「以拳理入書,以書道實現拳理」的境界,而其中正平和、簡潔遒麗、不燥不狂的書風,更是當代傳統書藝最堅實的旗幟。總之,廖師之書神采高妙、形神兼備,何以致此?蓋以「清氣」充塞其胸臆而形於外故也! 廖禎祥老師以及早期祥龍書會部分成員,11日起在明宗書法藝術館舉辦「清氣消暑」師生聯展。(記者蔣謙正翻攝) 游建仁說明,「清」是個抽象字,「濁」是清的相對辭,清氣上升為陽、濁氣下沉為陰,所以「清」也者為剛、為正,有明澈潔淨、舒朗俊秀、閒靜高雅、輕柔涼爽、純而不雜等之屬性;而閩南語謂「整潔、乾淨」為「清氣」,除具象的環境描述之外,更有形而上神清氣爽的意涵。 游建仁說,觀察廖師所作,用筆靈活氣滿、萬毫齊力,凝神靜氣、宏大深遠;或有抒憤之作,則剛正嚴明、觀者凜然;或有寄懷之作,則以捐棄作意的自然書寫為尚,直接宣洩最真誠的情感於翰墨之間;或有悠閒之作,則風神飄逸、煙火盡銷,已非塵世凡品。

Read More

〈中華文薈〉60年代教會我的事

■廖玉蕙 九九重陽「文藝雅集」與文友合照。 60年代,正是我接受完整正規教育的全盛期,也是開始真正啟動思考的年代。雖然走過遍地繁花,腦袋裡卻充滿疑惑,一路坑坑疤疤地匍匐前進。在情意匱乏,智育生吞活剝下的戒嚴環境中,儘管西方的世界已然騷動不安,革命浪潮鑼鼓喧闐,憤怒與絕望逐步蔓延,台灣卻安安靜靜,像一艘密閉潛水艇,潛藏水中,自外於眾聲喧嘩。而我,與世隔絕,只顧著聽古人訓話:「溫柔敦厚,詩教也。」一整個60年代,我都處於內心躁動、外表乖順的自我戒嚴狀態。 從小,我就冷眼旁觀母親嚴重的重男輕女。母親對女兒督責甚嚴,稍有差池,總少不得一陣鞭打;但只大我兩歲的小哥,卻得到許多的寬容。從國小高年級起,我就常被媽媽交代完成某些服務兄長的任務。譬如,哥哥夜裡表示肚子餓,媽媽就會轉頭對家中排行老么的我說:「恁哥哥腹肚枵,你去煮一碗麵予伊食。」我如果說:「他肚子餓不會自己去煮嗎?為什麼要我煮!」母親就會罵我:「你這個囡仔哪會遮爾貧惰(懶惰)!」若再不識相,討一頓打是難免的。但哥哥肚子餓不想自己做,為什麼會是妹妹的懶惰?我一直不明白。 2002.09從齊邦媛教授手中接過吳魯芹散文獎。 台中女中初中部的制服,為了整潔,洗完後必須用熨斗燙平。夏天實在熱,我燙了上衣後,通常只把裙子整齊折好,放進家裡臥鋪的榻榻米下方,讓身體的重量壓平它,免得揮汗如雨。我的二哥,當時正當愛美的青春期,上班時,一逕衣著光鮮,大熱天必須幫他燙平外出的所有衣服跟長褲。明明他閒閒窩居,一旁聽音樂、看書,為什麼我得大汗淋漓成全他所要求的整潔美觀! 憤怒隱隱發酵。明著告狀無效,我來陰的。我把使用中的熱熨斗暫放正處理的衣服上,然後,故作鎮靜去倒杯水喝,回來時驚叫:「怎會這樣!」哥哥的衣服被燙出了一大塊熨斗形狀的焦黃。我自然難免又被一頓狠揍,但從此豁免燙衣的勞役。這應該是我人生反對運動的初步實踐—正面反抗無效,改用負面手法抗議,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叫「爭取性別平等」。 之後,我高中聯考失敗,落到郊區的豐原中學。高一暑假,母親勒令我轉學。那年,女中為了錄取學校裡一位老師的女兒B,將應試成績較她高分的學生約莫40餘人悉數錄取,我雖名列前茅,不在蒙受福蔭之列,但這卻是我首度近身見識什麼是特權。那位得到優待的B在後來高二重新分組編班時,雖然成績只是普通,卻也被收編入資優直升的二班;其餘的文組轉學生則全部被安排進後段的七班。 直升班是天之驕子,樂隊、儀隊都能隨心所欲選擇,若仍有餘額,才輪到普通班其他的美姿儀學生。這樣的特權原本沒啥好羨慕的,但我在國小曾擔任樂隊指揮,不但會打大鼓還會吹笛子。這樣「完整」的資歷,竟然不敵只是讀書很厲害的同學,沒能夠進入樂隊,連當團員都不夠格,真讓我不服氣。 學校舉行英文演講比賽。我們七班派出H,H和我都是轉學過來的,算是同病相憐。演講時,直升班派出可愛至極的E同學,聰慧、惹人憐愛。可是,她一站上台,立刻忘詞,眼睛眨巴、眨巴一陣後,吐了吐舌頭,訕訕然下台,在台下哭得好慘。長長的睫毛上,像雨天的雨遮般掛了一整排淚珠,珠子掉了,又從眼裡湧出來另一排。 H的英文,不管聽、說、讀、寫都好極了。她台風好,口齒清晰,英文流暢自然,本來就極有可能奪魁,直升班的代表又忘詞,她自然是穩操勝算了。但事情卻大出意料之外,賽程結束前,教官跟評審老師附耳後,居然宣布讓鎩羽下台的E再上台重講一次。結果公布,E得冠軍,H則淪為亞軍。這事讓我們頗為震驚。學校居然可以這樣不公平!我私心也為自己抱屈,因為每次參與的國語演講比賽,講得再好,也僅能得亞軍,冠軍總是非直升班莫屬。當然,那時的我也不清楚這就是校園中圖利菁英的潛規則。 現在回想起來,學生當然是無辜的;但身為教師的,卻在教育的現場公然示範關說,當年因人設事的轉學名額提升和演講忘詞卻可重新上台拿金牌的這兩件事,讓我對公平正義感到極度錯愕與困惑,也讓我無法釋懷。但儘管如鯁在喉,心裡百般不服,卻只是在同儕間私語抱怨,沒有任何具體抗議行動。 60年代末期,我上了大學,戒嚴尚未解除,威權體制的束縛無處不在。大二那年,校長為了革新中文系,從外校聘來新主任。新主任人脈廣,幾位中文或外文的重量級學者隨之應聘來兼課,為中文系注入活水,帶來新氣象,其中一位名聞遐邇的L教授尤其大受學生歡迎。次年,系裡課程表公布,L教授竟然不在課表的師資上,聽說因為他接下他校的行政職,怕照應不來,婉拒我們系裡的兼課續聘。 同學聽說了,都扼腕歎息。這位教授真的讓我們獲益良多,原本以為他會繼續教授我們另一門他更專精的進階課程,誰知他連原本的課都辭了。大家為此有些激動,班上一位同學忽然動念提議聯名陳情,希望校方能換下原本課表上安排的另位教師,讓L教授繼續授課。這種臨陣換將的請求,在相對保守的中文系裡,根本是逆倫的挑戰行徑,被接受的可能渺茫。沒料到出身外文系的系主任竟從善如流,並以學生的殷切期盼來敦請L教授打消堅辭不就的決心。消息傳來,同學歡聲雷動,咸認是破天荒的喜訊。這個原先大多數人都認為不可能的聯署,在我們「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熱情挽留下,竟獲善意回應。這件事給我相當大的震撼與鼓舞,我從此對世事有了不同的想法與對應。所有人生的思想及行動走向,都是其來有自,我這麼深深被啟蒙。 從那之後,我常常想起國中時期哥哥那件被我燙壞的白襯衫,我沿著那件襯衫所引發的不平往前走,走到了母親的中老年。母親環顧屋宇交代:「準若我過身,恁姊妹就要把印仔攏總提出來頓(蓋),毋通轉來和你阿兄搶這間厝,會予人笑死。」從那之後,我一逮到機會,就跟母親閒閒討論男女平權的意義,直到母親的暮年,她終於同意:「有影查某囡仔較有孝,何況,咱也愛綴會著時代(趕得上時代)。這間厝,萬一我死去,恁就照民法來行,查埔、查某攏平均分配。」 接著,我也常想到高中那場轉學考的特權關說及演講比賽的破格拔擢,還有學校對直升班格外的優容。我逐漸從耳語抱怨勇敢蛻變為公然抗議。一位一向熱血的昔日學生,說要自費邀請我去給她教導國文的兩班體育班高中生演講,希望我能為這些在課堂上因低成就而沮喪的學生加油打氣,我當下慨允無酬演講且願自付交通費;卻在到達會場時,發現臨時被學校動員參加的資優班學生端坐前方,原訂聽講對象的體育班同學卻被安排到遠遠的後方。原來老師調課時驚動校方,校長堅持資優班才更需要聽講。我好氣憤,當場跳下禮堂講台,直接走到中後方開講,實踐對體育班學生的鼓勵初衷,打破菁英優先的校園潛規則。 演講中,我笑談時,眼中隱隱欲淚。原來世界雖已來到21世紀,我們奮戰許久,人生並沒有改變甚麼,20世紀的教育偏見與沉痾依然如故。演講結束,校長還沾沾自喜跟我說:「大師來了,怎麼是讓體育班的學生去聽講!當然應該讓資優班的同學好好接受薰陶。」我撇過頭,不想正眼看他。 60年代後期,世界開始崩塌,然後重建。我窩居戒嚴的台灣,看似寧靜無聲,其實平波之下也蠢蠢欲動。我躲在中文系的保守傳統中,閱讀諸子百家,聽古人說話,周遭聞不到一絲煙硝,我乖巧地坐在教室前排中央的座位,負責跟老師點頭微笑,像個十足的乖學生。其實,人的隱性因子雖然常因威權被深埋,但無法被殲滅。所以,我也常常想起60年代剛過後的那個秋日,我們突破傳統,勇敢爭取學生權益的行動奏效,我由是知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全世界都在騷動的年代,西方的主流規範已然被顛覆,我悄悄光著腳丫子漸次走入荊棘,在人生行道上,磨破了腳,走出了血,然後,結痂慢慢退去,形成堅硬的隱形保護殼;中年期後,甚或在不知不覺間長成一隻刺蝟。 內心的野性、狼性和一向受儒家制約的禮教相互衝撞。我深感狼性曝露的不安,但又不願屈服傳統的制約,相當矛盾。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社會議題的論戰中,偶爾會接到讀者對我失望的喟嘆,說他曾經多麼欣賞我早期文章中的溫柔敦厚,「沒想到如今的你變得如此『尖刻銳利』」。我總是這樣回應:「抱歉我無法滿足你對我的不切實際期待。溫柔敦厚是我待人處世的自我期許,但你所謂的『尖刻銳利』往往就是我對制度愛深責切的真心話。」 這些就是60年代教會我的事——聲音再是微弱,也是該掙扎著說出來。

Read More

〈中華文薈〉廖玉蕙簡介

2023.03.12台北文學季國圖演講。 (吳景騰攝影) 2022.11.09張老師月刊新書發表會。 2015年榮膺吳三連文學獎與丈夫合影。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退休教授,目前專事寫作、演講。多篇作品被選入各級學校課本及各種選集。創作有:《早安,窗邊上的玫瑰》、《彼年春天—廖玉蕙的台語散文有聲書》、《穿一隻靴子的老虎》、《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大食人間煙火》、《當蝴蝶款款飛走以後》、《汽車冒煙之必要:廖玉蕙搭車尋趣散文集》、《送給妹妹的彩虹》、《後來》、《在碧綠的夏色裡》、《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集》、《純真遺落》、《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五十餘冊;《母雞奶奶說故事》等。也曾編選《文學小事——廖玉蕙教你深度閱讀與快樂寫作》、《晨讀10分鐘——親情散文選》、《晨讀10分鐘—幽默散文選》等十幾種語文教材。 曾獲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台中文學貢獻獎、中山文藝獎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