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師大校園孔子塑像今昔對照 文、攝影/翁少非
早上,網路一則有關孔子的PO文吸引了我,意謂:開學日某國小主任帶小一新生逛校園,來到孔子塑像前講解完後問小朋友「知道這位是誰嗎」,沒想到大家異口同聲答說「土地公」,讓在場的家長都笑歪了。
這篇文章引來許多人的回應,有說:沒關係,長大後就會認識到很煩;有說:沒錯,他就是教育界的土地公;有的則為孔子表示委屈難過。而我,除了會心一笑外,又想起我的祈願:別讓校園孤獨了孔夫子!
孔夫子不僅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儒家思想的開創者,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文宣王」、「闡猷大帝」等,在國外常把他與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相提並論,或是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齊名;他在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二十世紀60年代他的學說走出學術圈,在民間形成一股「東方文化熱」,其中「Confuciussays」(孔夫子說/子曰)這個詞還成為熱門的開口語,由此可見外國人對孔子及其學說的尊崇和重視。
高雄師大校園孔子塑像今昔對照 小一的孩子在校園看到孔子塑像,叫不叫得出名字,只是第一層的認識,以後會和孔子的思想言行有什麼交集,才是值得後續關注的議題。就時空來說,孔子和我們相隔兩千五百多年、出生地離我們幾千公里,就其學識來說,誰都難免會有如顏淵之喟歎:「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但是,由於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而其人生哲學、思想體系完整,在教育內容、方法的主張具體,因此其塑像常常被各級學校當為校園的文化景觀,以收境教之效吧!不過,光是塑立一座高站著的銅像,實際效果又如何,每個人的感覺與收穫不同,若能分享其所得會更清楚。
對我,孔子可是我的學習典範,他「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正是揭櫫我大學所讀的「特殊教育學系」精神,特殊教育的對象涵括資賦優異、智能發展遲滯,以及各類身心發展障礙的孩子,而所提供的教材與教學方式,都需要有適性的個別化教學計畫。
孔子的塑像立於師範、教育大學的校園,是富有教化意義的,因為這類機構是培養國中小師資的場所,期勉學生能以孔子為楷模,見賢思齊而效法之,日後能成為有理想、理念與充滿教學熱誠和知能的POWER老師,這也是受教孩子的福氣呀!
在高雄師大讀研究所的期間,我雖屢見孔子塑像,但都只是遠望而過,難起驚鴻一瞥之感。直到三年前有事回母校,那天撞見校園裡的孔子塑像,突然感覺他站在地上,沒什麼人陪伴顯得好孤單,於是我走過去,近身凝望塑像良久。
相傳孔子身高約186公分。這尊塑像依此高度鑄製,雕鏤孔子的寬鼻、闊嘴、濃眉、長髯,國字形臉,眼神溫和、面模慈祥,凝視中似乎感受到孔子仁禮的氣質與恢弘的氣度。
這座孔子塑像原本佇立在舊圖書館邊的圓形水池裡,站在池中半樓高的柱台上,顯出「師尊崇高」的氣勢讓人得以瞻仰。1984年學校新建圖書館,把塑像遷移到特教大樓旁的草坪區,讓他站在刻有「至聖先師 孔子」字樣的講台上,面朝往活動中心的道路,讓莘莘學子路過時得以行注目禮。
把孔子塑像從高台移到地面,學校說這樣安排是顯示「老師平易近人,與生為友」。這個論點我是很有共鳴的,孔子本是平易近人的,跟學生都很親近,從《論語》書上看來,他所教導的也是日常生活問題的解答,以及人與人相處之道的闡明,其道合理而平凡。若把他立在高不可攀之處,讓人失去與他親近的機會,反而不美呀!
於是,那天我油然興起「別讓校園孤獨了孔夫子」的祈願,看著所拍的照片,遐思如何讓孔子塑像不再孤獨,並且能吸引人們的注意。
首先,別讓孔子一個人獨撐,孔子是儒家的宗師有許多門徒追隨,據《史記》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精通六藝的「七十二賢人」、表現傑出的「孔門十哲」。那麼可以在他的身旁和背後,用人形立牌讓這些有名有姓的人值周輪流陪伴。想想,看到「簞食瓢飲」的顏回、「晝寢」的宰我陪在孔子身旁,讓人回味無窮的。
其次,在草坪區鋪上石板路,石板寫下中外儒者名字:儒家學說傳遞了二十五個世紀來到現代,歷代儒者很多,諸如孟子、韓愈、朱熹、顧炎武;日本的山崎闇齋、新井白石、朝鮮半島的李退西、鄭夢周;越南的朱文安、吳時任;琉球的蔡溫、向象賢等。踩在這樣的石板路,感覺孔子的儒家之路無限寬廣起來。
再者,在草坪區鋪孔子周遊列國圖:孔子離開魯國以後,帶領學生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其間遭受到許多的困險,但這種遊學方式多麼吸引現代的孩子,誰不想在有老師的示範與現場指導下,培養探險精神、擴充視野,並驗證自己所學。這樣的遊學地圖,頗能激起人們的好奇心吧!
最後,若空間得宜可設置書櫃,把圖館館有關孔子和儒家的書,輪月漂幾本書來供人取閱:像朱熹所取的《四子書》(簡稱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或是孔子、孟子等人的傳記,讓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鑽研。
對我,校園能矗立孔子塑像已經很感謝,若「別孤獨了孔夫子」的遐思也能實現,將是慶祝教師節最動人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