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雯簡介
朱嘉雯,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國際紅學研究中心、華語文中心暨華語文教學國際博、碩士班主任,洄瀾學院副院長。第五十二屆廣播金鐘獎得主,漢聲廣播電台節目製作、主講。《創價新聞》、《福運雜誌》專欄作家。著有《紫金流夢》、《這溫柔來自何處》、《小提琴女孩》、《紅樓夢與曹雪芹》、《朱嘉雯青春經典講堂套書—紅樓夢、金瓶梅、聊齋誌異、西遊記》、《朱嘉雯的經典小說思辨課套書—聊齋、水滸、紅樓、三國》、《朱嘉雯經典文學情商課套書—蘇東坡、李白、莊子》,以及《朱嘉雯私房紅學:坐享人間繁華事、萬千氣象紅樓夢、大觀園內石頭痕》、《文學千山路》、《我們來玩紅樓夢》等。
朱嘉雯
書房對我來說,就是那一扇窗,還有窗外透進來的曙光……。
小時候,因為書房的空間狹窄,我們的書桌往往都被推往靠窗的方位,以便騰出地方來置放床鋪和其他櫥櫃。因此我有好多年的光陰,都面對著窗外的景致來讀書和寫作。那時候我們住在克難街,窗戶打開即面對著整座青年公園,五樓的視野足以將滿眼的鬱綠蓊翠,攬入胸懷。
多年多年之後,我開始有大段的時光留在東華大學人社院的個人研究室裡,除了自己的寫作,也推敲著學生們的創意思維。偶爾推開窗戶,情韻盎然的「詩經花園」,一時盡收眼底。假山流水、小塘石橋、老梅蒼松、荷葉菖蒲……,遠處青山的輪廓是天空最美的襯影。同事們經常並排著站在窗前,伸手一指:「看啊!東邊日出西邊雨!」大自然變化萬千的氣象,在我這扇窗前,畫出了開天闢地般無垠的界線。
於是,我的心情在這裡迴旋,生命之歌於此轉調,而文章也就從此源源湧出。采綠、采藍、采采芣苡,又采卷耳,春天到了「摽有梅」,夏天的盡頭「傷蒲與荷」,深秋之際留下了「在水一方」的剪影,又在隆冬時節吟詠「雨雪霏霏」的詩句……。兩千年歲月之流,在我的窗前輕輕地繞了一個彎。古人忙於採集射獵等農事,我在他們的餘韻之中,忙於備課,一旦發現前人注疏之不足,趕緊勇於振筆撰文,要補缺、補遺,補我們文化底蘊洪流中,偶然冒出來的泡沫空隙。我還擁有一片熾熱的心,希望化身成一座鵲橋,讓悠悠古典女神跨度到現代人的心裡,讓讀者和我一樣感受到愛情的撫潤。
於是一篇篇輕學術散文就在深夜與黎明的交界之處呱呱墜地。它們當然是全新的,在後繼有新的論點出現之前,都是新的。晨曦透出亮光時,窗前竹林葉脈漸次明晰的那一刻,我與新生的文章一同吸收到人間新鮮的空氣。是的,每個黎明的時刻,在完成一篇文章之後,我彷彿又回到了人間。學生們來往匆匆,逕行出入的腳步聲,將我喚回了另一個平行時空,我本來就是為了他們而寫作的,如今天亮了,光點重新照耀在他們的身上,我得趕緊追上去擁抱他們,熱情地歡呼:「上課吧!我今天又有新發現了!」出門前,關上房門之際,再回眸,那扇綠油油的窗,卻仍在對我招手,叫我有空時,別忘了回到童年時光。
在《紅樓夢》的大觀園裡,我最欣賞的房間是蘅蕪苑,欣賞那無長物,徒留四壁,如雪洞般的空寂。在這空間的體感中,我始終體會到也許只有薛寶釵才是一位參禪的智者,原來萬物皆不屬於我,又何必強留?你看她在自己偌大的房間裡,只留一副茶奩和幾本書,簾幕床帳都是極素的!唯有一只土定瓶,暗暗透露出宋代官窯骨瓷的貴重。如此寒素、清簡、淡雅,卻叫我無限神往!始知「任是無情也動人」。
可惜我之自比蘅蕪君,不到兩天的工夫,就教熱心的助理給破功了!她有著賈母的熱衷腸,說是不能讓新來的老師受到委屈,研究室太寒酸了不像話!於是調請總務處搬來可愛的玻璃圓桌和與之相搭配的時尚造型椅。末了,又接受捐贈,擺進了氣派的皮革沙發床。也是為了當時正在準備華語文中心接受教育部評鑒等事宜,我們這個新單位,從辦公室到研究室,從教學空間到置物倉庫,無一處不需要進行裝飾。總不能教評鑒委員進來一看,以為我們是準備要逃難的!於是就任由助理們盡情地裝潢吧!
從那時起,我不僅多了法藍瓷花瓶、藍染印花掛軸、原木雕刻立牌……,還趁勢將家裡放不下的書,都搬到這間研究室裡來。書是遠遠放不下的,再多兩間書房也放不下,然而有了這些書在此地一坐鎮,我的心情也就安頓了。忽然升起一種錯覺,以為從此不用再遷徙飄零了。屋裡那這一套大沙發最為神奇!原本並不是全然屬於我,卻陰錯陽差地全搬到我這裡來,為我所用了。學生來此看書論文,竟然說道:「好大的沙發呀!像是要把人吃進去了呢!」我之所以吃驚,是因為他說中了某些事。我有暈車的壞毛病,每回長途跋涉來到學校,便需要先歪一歪、靠一靠,就讓它把我吃進去吧!我心甘情願地歸入它的懷抱裡,窩進沙發裡,也好想想接下來的步驟和預備要做的事。久而久之,它好像也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了。
既然要大肆裝飾,牆壁就不能再留白,我選了幾幅行草,作為可以退讓的底線。這些掛軸也有故事的。五、六年前,我曾到四川宜賓演講,行程中拜訪了當時書法學院院長,閑談之餘,大家慫恿著院長:「為朱老師題個字吧!」羅院長當時也很有興致!他鋪了紙,研好墨,開口就問我:「老師想題什麼字?」我沒有想法,便說:「院長看見我,想到什麼字,就寫什麼字。」沒想到他大筆一揮,以撰匾的功力,寫下了:「玉潔冰清」四字擘窠大書!朋友們又是叫好,又要他再為我題一首詩,方才過癮。於是他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眾人屏氣凝神,待他寫完了字,俱都稱賞不已!登時間,他成了李白,而那間小小的書畫斗室,幻化為唐宮一隅……。月明星稀,我們繼續飲茶閒談,直等到墨跡乾了,才作辭而別。
後來的幾年間,我只是將這些字收藏著,並無心裱褙。直到辦公室同仁一聲令下,著大家裝修整理自己的研究室。我原有許多條幅,但是多為國畫,怕太華麗,畢竟是我自己待在這間屋裡的時間最長。手邊也一直收著龔鵬程校長的幾件書法掛軸,個個頂天立地,壯大氣派非常!與我的斗室甚不相符。這才想起了宜賓書法才子的題字。
我將這幾幅字拿到二十年來固定走訪的裝裱店。再去取件的時候,已相隔了一段時日,裱褙師傅很稀罕地對我說:「許多書法名流來到店裡,看到這字,人人觀之不盡!稱讚不已!」我有點洋洋得意。他的話,也加強了我樂意將此橫幅與掛軸張懸於自己書房裡的意願。幾年下來,我這小書房裡,又多了自製的曹氏金魚風箏、仲尼式古琴一床,花了部分積蓄買下的紅樓夢四大名箏之一「湘雲眠芍」,以及我們東華大學的書法才子廖慶華老師為我寫的一個氣勢磅礡的字——「雯」。
如今面對著一邊是琴、箏、書;一邊是「吃人」的沙發,我掙扎不得,便投入了沙發的懷抱,抱著書,窩進沙發裡,也想像我著那些未出世的文章。既然常常做出這樣的選邊站,還得為自己找個理由,那必定還是文學的理由。我的偶像林語堂曾著文介紹古詩人白玉蟾的生活哲學:「丹經慵讀,道不在書,藏教慵覽,道之皮膚。至道之要,貴乎清虛。何謂清虛?終日如愚。有詩慵吟,句外腸枯;有琴慵彈,弦外韻孤;有酒慵飲,醉外江湖……慵陪事世,內有田廬;慵問寒暑,內有神都;松枯石爛,我常如如;謂之慵庵,不亦可乎?」
趕明兒,得把「玉潔冰清」取下來,換上「慵庵」,倒是如實貼切些。在每一個擁有小文誕生的早晨,幸福地慵懶一下,又何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