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遠離偏食怪

台中市龍津國小五年甲班  ◎吳龍宇 我每次只要看到不喜歡的菜色,都會皺著眉頭說:「我不要吃這個。」媽媽當然說不行,我只好偷偷拿去垃圾桶丟,不過都會被妹妹發現,很快地去告狀,媽媽罵了我幾句之後,叫我再去盛一碗。 後來我趁妹妹不在的時候丟,結果還是被發現了,因為每當外婆在整理垃圾桶的時候一看見被丟棄的食物,想都沒想就知道是我所為,自然就跟媽媽說:「妳兒子把食物丟在垃圾桶裡啦!」 有一天我又故技重施的時候,正巧被媽媽看到,我以為死定了,沒想到媽媽只是淡淡的說:「不要再這麼做了,飲食不均衡的話,你的營養不夠也會長不高,這樣就不好了。」 我聽了也覺得偏食不太好,亂丟食物造成浪費也讓家人困擾,所以我決定要遠離偏食怪。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父親的回憶

台南女中三年十七班 ◎段翔渝 坐在書桌前翻看著手機裡的相片,一張與父親的合照硬生生映入眼簾,銀色的鏡框架在高挺的鼻樑上,幾年不變的髮型,永遠都是短T恤配牛仔褲的穿搭,回憶如同漩渦一般將我拉入…… 記憶在腦中盤旋,好似有些模糊,某個秋日涼爽的午後,在校園的樹蔭下,父親站在我的腳踏車後方:「抓好車把手!用力踩下去,我在後面保護你!」隨著我用力踩下,涼爽的秋風拂過我的臉頰,勾起一抹燦爛的笑容,父親的掌聲從身後傳來,與那日午後的夕陽一同定格在回憶裡,而父親,也就如同那個秋天的午後一樣,一直一直在我身後保護我、支持我。 幕落,幕起,回憶再次浮現,那是某個夏日的夜晚,我疲憊地步出補習班,父親坐在機車上好像早已等候多時,但他臉上卻沒有一絲不耐,打開後車箱拿了安全帽給我:「走!回家!」我跨坐在機車後座,「今天上的怎麼樣?」「還行。」「你還會餓嗎?」「不會。」夏日的晚風帶著點濕黏,不盡涼爽,將父親的句句關心也就這樣黏在心底,路燈從我身旁疾馳而過,餘光看著父親的背影,那似乎是我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隨著回憶暗下又亮起,這時的我坐在汽車後座,窗外的路牌寫著台東,「休息站快到了,你們有沒有要上廁所?」「沒有。」車子繼續往前疾駛,我望向後視鏡裡的父親,鏡框後的那雙眼睛直視著前方,似乎永遠不會疲憊,手中緊握著方向盤,他一直都是如此,默默地守護著我們一家……眼皮逐漸垂下,陷入了夢鄉…… 再睜眼,發現我已趴在桌上睡著,窗外拉上了黑幕,頭頂的檯燈還亮著,身上不知何時多了件毛毯,敲門聲響起,父親推開了門:「累了就早點睡,晚安。」是啊!我的父親一直都是如此,短短幾句話飽含了關心,對我無盡的愛也在無形之中融入了生活。 十幾年來,我一直坐在機車後座,看著父親寬厚的肩膀,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熱風、秋天的涼爽、冬天的寒意,都飽含了愛的回憶,期許著未來某天,也能讓他看著我的背影,享受四季的變幻,迎向未來的風景,共同書寫更多名為「父親的回憶」。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打水漂的記憶

台南一中二年十八班 ◎黃立杰 走到岸邊,端坐於沙灘上。凝視這遠方夕陽,金黃色的夕陽灑落於湛藍的海面上,一片耀眼的波光粼粼。海浪波濤洶湧的拍打著,朝著海岸的防波堤衝撞,那濺起的陣陣浪花直撞入我的心中,掀起了悵惘的回憶。此刻,我總會注視著一群群遊客嬉鬧的身影,尤其是那打水漂的一群。他們細膩的揀選石頭,再精準的向水面扔甩出去。看著一朵朵水花濺起,思緒頓時飄回過往。 兒時,每當假日,爺爺總會搭車與我到黃金海岸旁,教我打水漂。他是一名打水漂能手,曾經連續打出四十五個水花。那時的我,總會哀求要學一些「絕招」。爺爺總是微微一笑,教我挑選哪些石子,手握什麼姿勢,如何施力。然而,我的石子總是丟出去後就漂不上來了,好像羞於見人一般,定要直往深海底衝。爺爺耐心的手把手教學,還順便秀了幾手「水上功夫」。就這樣,沐浴在夕陽的光輝之中,陣陣浪花間夾雜著我的懊惱與敬畏,而祖孫的嬉笑聲響徹雲霄。啊,那是多麼美好如今卻又令我十分悵惘的時光! 如今,已隔十年。在那鮮少的空閒時光中,我還是喜愛坐在那熟悉的岸旁。但是,只剩下我一人,落寞的伴著夕陽與浪濤。仍會有幾群孩子或遊客打著水漂。看著他們和熟悉的場景,回憶歷歷在目。看著他們持續的嘗試,竭盡所能的想制伏那些頑石,多像十年前的我。此時,爺爺又好像回到我身後,握著我的手,比劃著教我打水漂的技巧。縱使浪濤依舊無情的沖刷堤岸,夕陽仍舊撒下點點橘黃波光,耳邊嬉笑聲仍清晰可聞,但我心中僅存的只剩落寞,和無限的思念。 有時,仍會忍不住挑選些好打水漂的石子,握在手中,輕拂著石面上的紋路,擺弄著丟水漂的姿勢,石子卻遲遲不肯脫手,總想珍惜著這些回憶,以及爺爺握著我的手傳遞的溫暖。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喜歡這樣的同學

台中市東山國小四年甲班 ◎黃彥翔 我喜歡幽默的同學,當我無聊的時候,他會搞笑或是講笑話,就算不好笑,我也會很配合的躺在地上或是笑到肚子痛。他每一節下課都有不同的姿勢,像是故意滑倒或是扮鬼臉,常常讓人笑到忘記上課時間。 我喜歡有活力的人,打球、玩遊戲都不會累,還常常想出新的遊戲,甚至把舊的玩法改變成新的,讓人不得不佩服的說:「跟你玩遊戲好有趣,希望你可以想出更多的點子來!」看他自信的回答:「沒有問題。」感覺更興奮了。 我喜歡勇敢的同學,有蟲子爬過來的時候,他都會幫忙捉走,不是很害怕的手抖不停,而是勇敢的移到別的地方。有一次我們發現一個螞蟻窩,看到好多大螞蟻進進出出,他馬上去報告老師,也是很有安全概念喔! 有機會和這樣的同學同一班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大概每天都想待在學校,不願意回家啦!

Read MoreRead More

救國團揪團送鞋 嘉惠7校290生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救國團南市團委會各區隊會,結合救國團北市大安區團委會、台北市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台北市高中高職四季聯誼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松隆分會及社團法人台南市家長聯合會等,廿七日至東山區東山國小等七所國中小,捐贈二百九十雙球鞋,同時由各單位夥伴集結各方社會善心,募集善款,關懷學童。 救國團南市團委會指出,在台灣現今繁榮社會底層,尚存在許多家庭需要求助及被關心。有些孩子只能穿著破舊的鞋子,或是穿著用膠帶修補的鞋子上學,因此發起活動,結合社會力量、募集大家愛心,透過各界贊助支持,將愛傳遞到需要的角落。 救國團南市團委會表示,每一雙鞋子都經過事先丈量型號,務必使每雙鞋子都能合腳,並統一採購學童需要的鞋子,親送到現場,幫孩童試鞋,更加碼提供籃球、文具大禮包、米及素肉鬆等物資贈予孩童,具體支持他們的學習成長,站穩腳步面對未來的挑戰,讓關懷、互愛、共融的種子深耕發芽。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讀《二十九張當票》的感悟

台南市後甲國中二年二十六班 ◎廖盈嘉 當鋪經常被視為沒錢的人進出的場所,然而《二十九張當票》這本書並非如此,書中記載著不同背景的人,進入這間解憂當鋪的故事。 「生活中沒有直路,而抱持正面的態度如換上一雙好鞋,能使你越走越順。」我特別喜歡這句話,這使我了解--人生是條蜿蜒的路,堅持的態度決定的並非你走的道路,而是走路時的速度及難易度,也就是俗話說的:「殺不死你的磨難會讓你變得更加地強壯。」 而最令我難忘的章節是〈蔣介石總統的手槍〉,他提到人生並無永遠的順遂,富貴有如浮雲,人的命運可掌控,但機運不可,面對機運時除了謙卑,還要聰明以對,如此一來,人生轉折時才能全身而退。它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機會,人生中有許多機運,而只有正確把握才能創造自己的美好命運。 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觀念,作者將自己的存貨比喻為「俄羅斯方塊」,以不超出庫房為限,他教會了我凡事都該有限度,不可隨意超越,不論是校園、職場、生活等,都該為它們設限,「過與不及」都不是最佳選項! 其實,一開始我也認為當鋪並非正當場所,直到我看了《二十九張當票》才知道:當鋪當的不只錢,典當者的背後還有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值得你我了解、反思。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如果心情有顏色

新竹縣陸豐國小四年甲班 ◎彭姿穎 如果疼痛是一種顏色, 它會是紅色, 好似病人受傷時那點點落在地面的血滴。 如果滿足是一種氣味, 它會是金色, 好似麵包店剛出爐的新鮮草糕蛋糕。 如果快樂是一種場景, 它會是黃色, 好似我在學校表現良好時被師長表揚。 如果恐懼是一種感覺, 它會是藍色, 好似擔心考試沒考好而被老師大聲責罵。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記取與忘卻

台南一中一年六班 ◎吳孟哲 面對人生中的生命體驗,我們不能完全忘卻,什麼都不記取,這樣會使錯誤一再重演;但也不能全都印刻在腦袋中,這樣太累人、太沉重。人應該要適時的記取與忘卻,就如那次腳不幸受傷的我一樣…… 某日放學後正要回家,我迫於趕公車的壓力而貪圖速度、不顧安全,怎料在奔跑途中,卻在下樓梯的最後兩階不慎踩空,導致重心不穩而跌倒,瞬間腳踝劇痛。本以為只是扭傷帶來腳踝的疼痛,但試了幾次想爬起卻都失敗,只能癱坐在地上,當我望向痛徹心扉的右腳踝時,發現它竟腫脹不堪,甚至能稱其扭曲變形,這才驚覺大事不妙。 原來,我骨折了。 那是有生以來,頭一遭有痛不欲生的感覺!在醫院等待手術的那個晚上,即使用了嗎啡,最後還是痛到含淚睡著;骨折期間有許多刻骨銘心的記憶,手術後因麻醉還未全退而需使用尿管,更經歷了兩次手術,一次是插入鐵片,一次是拔出……即使很痛,但人還要走一輩子的路,不能因此而放棄治療。 那段時間我也曾頹廢、不願積極面對,但看到父母憂心忡忡,我明白自己必須振作,與其回想那慘絕人寰的痛苦記憶,不如記取導致骨折的根本原因—搶快,才能扼阻不幸再發生,讓那些痛楚從此不再囚禁自己。且除了記取教訓外,我在重新適應如何走路時,也意外明白循序漸進的重要,就像學習任何新事物一樣,要按部就班、急不得,而遇到挫折時則暫緩腳步,不可強迫。 如今,我深深體悟:生活中要忘卻會阻礙自己前行的傷痛,但必須記取事出之因以及善後時的經驗與反思,才能使每一次的生命事件都有所得。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巷弄四季

台南市家齊高中一年四班 ◎呂寀葳 春,使凍結的萬物再次復甦,顯現的生機帶給了人們無限動力。猶記走在學校對面的小巷,小巷裡的住戶將種植的花草擺在門口,伴隨著大樹新開的花,成了屬於小巷的園藝天地,再由藝術家創意巧思之下,平凡、環保的工具組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蝸牛,並藏身於各個角落,讓小巷成為既靜謐卻又熱鬧的小天地。 夏,炎炎烈日下人人都大汗淋漓,卻也因如此,人們發明了屬於自己的消暑之道--我最喜愛買一杯沁入心脾的青芒果冰,婆婆總是會偷偷的多撈一些給我,與我相視一笑,我的心情此時勝過那燦爛的烈陽。再者,便是尋一個樹蔭抵擋毫不收斂的陽光,樹蔭下,蟬鳴更顯刺耳,彷彿用盡氣力為夏日演奏一場交響曲。 秋,陽光收斂了,起風了,葉轉黃了。校園內,中心空地的樹由蓊鬱轉為橘黃,似乎也搖搖欲墜,有些抵不過風的吹拂,最終落下成了任人踐踏的落葉。秋是傷感的,但我想,落葉織成一條金黃的步道,何不是奉獻了最後,為大地點綴且留下了秋之美? 冬,四季步入尾聲,也是一年之末。猶記一年在美術館旁送春聯,周圍充滿了聖誕及新年的氣息,好不熱鬧。透過送春聯,連結了人與人的祝福、關懷,全家同聚一塊,為了年末做準備、慶祝,採買年貨,溫馨填補了原應是孤獨、寒冷的冬。 一生中經歷一個又一個四季,交織成精采、繽紛的電影,當想起了其中一個片段,身處那時的感受、心情皆歷歷在目,是四季給予我們最美麗、深刻的禮物。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學園〉BUEN CAMIÑO 西班牙朝聖之路

新北市南山高中普一信 ◎王唯伃 暑假期間我們家安排了一段西班牙朝聖之路(CAMIÑO de SANTIAGO)─最後120公里(SARRIA--SANTIAGO)的自助徒步之旅,這條路線全長800公里終點是天主教、基督教徒前往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的朝聖路線之一。由於沿途風景秀麗走過的朝聖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與領略,1993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現今的朝聖之路不再只有宗教意義,可以是文化歷史的探索,生命經驗的累積也可是一趟單純的徒步旅行。 雖然從SARRIA走到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路程只有全長的1/7但也非輕鬆好走。我們在台灣的時候就利用好幾個周末透過雙北市維護良好的河濱自行車道模擬每日20-30公里的步行負重訓練,全程才得以安全無傷地完成挑戰。 朝聖路徑上最常聽到的就是旅人之間互道「BUEN CAMIÑO 一路平安、順利」給彼此的祝福。農莊環境以及不經意的大自然景觀有時也會帶來一些驚喜。整趟旅程我們遇到世界各地前來體驗朝聖、洗滌心靈或是自我挑戰的旅人,我向來自美國、哥倫比亞的父子檔介紹美麗的台灣;也和帶著寵物的西班牙人交換步行心得;義大利大媽們主動過來與我們合照,當知道我們來自台灣時就跟他的朋友們說「哇!他們來自台灣耶~」;捷克的童軍團員說他知道我們國家目前的處境,我也跟他說我們都很感謝世界各國給予台灣的支持。若要取得朝聖者證書必須每日在步行護照上蓋上至少兩個朝聖章,當我們經過可供蓋章的小店看到有我們的國旗時都會非常開心,店家知道我們來自台灣也很熱情地回以微笑,想必這些年來朝聖的台灣人都也是友善國民外交的實踐者。 在即將抵達終點的最後一天,有些旅人雀躍不已有些則傷感離別。我們一家三口決定用更慢的節奏來體驗這一天。當天外面飄著毛毛細雨只有些微涼意不影響行程,曾經有人說「朝聖之路如果都是晴天那就沒什麼特別的」。在棚子裡逗弄著小狗小貓,在櫥窗細數哪些國家旅人留給老闆的紀念信物,在人群中找尋熟悉的面孔給予祝福與打氣。在眾多戳章攤位中尋找特殊、有趣值得收藏的印記,想著把朝聖者護照剩下的欄位全部補齊。 啟程之初看到倒數100公里很興奮,行程尾聲看到倒數10公里變得有些感動,也為自己的堅持與毅力感到驕傲。曾經有一部朝聖之路的紀錄片裡提到:「朝聖的目的並不一定要走到聖地牙哥,它的深層目的是要讓旅人們相遇,去遇見這個世界上的某一個人,去擴展自己的勇氣與視野。」這天遇到一名從荷蘭徒步3.5個月抵達終點的旅人計畫再原路走回荷蘭,我們敬佩不已並用力地說聲「BUEN CAMIÑO」給予最多的祝福;也和兩人一樣從SARRIA出發的西班牙朋友檔聊天,他們兩人的膝蓋帶著舊傷還是想奮力完成自己的目標,在進入聖地牙哥城區時邀請他們一起合照留念。 我們一家的朝聖者護照都已達換證資格,最終決定三個人的護照上都留下一個空格讓「心」去將它填滿,這樣每一次拿出來回憶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感動。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