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初選 拜登川普輕鬆勝出

美國前總統川普「超級星期二」在十五個州大獲全勝,可囊括超過三分之一的共和黨黨代表票,幾乎篤定將連續第三度獲得總統提名。(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當地時間五日在全美各地的民主、共和黨總統初選輕鬆勝出,將在十一月大選再度上演對決戲碼。拜登警告,川普決心摧毀美國民主;川普則在佛州慶祝這個「美好的夜晚」。 川普在十幾個州贏得共和黨初選,包括黨代表票數眾多的加州與德州,將黨內僅存的對手、前聯合國大使海利遠拋在後。競選代表共和黨出馬的海利不再有望獲得提名。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海利將在當地時間六日上午十時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發表談話,宣布退出共和黨總統提名初選。 川普「超級星期二」在十五個州大獲全勝,可囊括超過三分之一的共和黨黨代表票,幾乎篤定將連續第三度獲得總統提名。 隨著初選結果逐漸明朗,川普與拜登將砲火瞄準對方。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俱樂部發表勝選演說時抨擊拜登的移民政策,並稱他是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川普說:「十一月五日將成為我國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拜登也發表聲明,再度稱川普對美國民主構成威脅。 拜登說:「今日的結果讓美國人有了明確的選擇:我們要繼續往前邁進,還是允許川普將我們拖進他任內出現的混亂、分裂與黑暗之中。」 而反對拜登大力支持以色列的運動人士,在明尼蘇達州發起抗議投票活動,出乎意外地獲得出色結果,但預料拜登仍將順利贏得民主黨初選。 目前估計有逾半數選票開出,在明尼蘇達州投下「不表態」的選票占了近兩成,比密西根州上週的百分之十三高。然而,拜登還是在明尼蘇達州與另十四個州勝出,包括終止通訊投票的愛荷華州。 美國超級星期二,加州灣區五日放晴,不過大部分投票站顯得相當冷清。(中央社) 拜登在一個地方吞下敗仗,也就是美屬薩摩亞黨團會議。根據美屬薩摩亞民主黨,企業家巴默在美屬薩摩亞獲得五十一張票,拜登獲得四十張票。 七十七歲的川普再度與八十一歲的拜登角逐白宮大位,將是美國自一九五六年來首度有同批總統候選人再度對決。但民調顯示,拜登與川普的支持度都不高。 另外,川普也就以色列對加薩開戰表達支持。國際間要求美國約束盟友以色列的壓力日增之際,這是他截至目前對這場戰鬥最直言不諱立場表述。

Read More

特斯拉股價暴跌重挫!馬斯克痛失全球首富寶座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全球富豪榜,企業大亨馬斯克跌落首富寶座,特斯拉股價再3月4日暴跌,讓身價逼近2千億的馬斯克財富大減313億美元,首富位置由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以身價2003億元坐上。分析師表示,AI股火熱,已經引領新熱潮,加上中國比亞迪的車海戰術,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量不如預期,都讓馬斯克不得不低頭 。

Read More

法國創下全球先例!女性墮胎自由正式入憲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法國國會兩院,4日進行最終表決,以780票對72票,正式將墮胎自由寫入憲法中,此舉創下了全球先例。隨後,法國總統馬克宏更表示,政府將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舉行女性墮胎自由入憲儀式。

Read More

〈全球探索〉俄烏開戰2年 烏克蘭前景趨悲觀

俄羅斯總統蒲亭宣布三年內將兵力從一百一十萬人增加到一百五十萬人。(路透,資料照) 林泰和 俄烏戰爭屆滿兩週年,歐陸的地緣政治與戰略部署已出現重大轉變。繼芬蘭之後,瑞典也確定將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放棄了自十九世紀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維持逾兩百年的「軍事不結盟」中立政策。 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對於歐洲而言,是「哥白尼式」翻轉。哥白尼將地球為宇宙中心轉為太陽,掀起人類對天文學、價值觀、宗教觀、哲學觀的一大變革。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被視為「哥白尼式」等級的典範轉移。    瑞典加盟 北約加大制約俄國 這個巨大變革的緣由,二0二二年俄烏戰爭只是一個導火線。瑞典於二0一0年起廢除徵兵制並改為募兵制;但二0一四年俄羅斯併入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瑞典於二0一七年就重新恢復徵兵,現在則決定進一步加入北約。 瑞典加入北約,完成北約在北歐的最後一塊拼圖。現在,除俄羅斯之外,波羅的海沿岸的所有國家都加入了北約,北約在波羅的海及北海地區的威懾力將大幅提高,形成對俄羅斯進出波羅的海更大的制約作用。 從軍工力量觀察,瑞典軍事實力在歐洲僅次於德、法,而且擁有先進的高科技軍事工業,包括自製研發獅鷲戰機、哥特蘭級潛艦、S型坦克等,對北約的戰力提升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俄羅斯要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卻意外的送出兩張加入北約邀請卡給芬蘭、瑞典。芬蘭與俄羅斯邊境長達一千三百四十公里,瑞典在波羅的海所屬哥特蘭島,與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總部加里寧格勒直線距離僅三百四十五公里。瑞典與芬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而言,國土安全也帶來威脅。 俄羅斯總統蒲亭簽署了最新總統令,重新劃設的「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取代了原有的西部軍區,並自今年三月一日起生效;另宣布三年內將兵力從一百一十萬人增加到一百五十萬人。 烏克蘭傳出領導階層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年二月就宣布撤換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路透,資料照)  歐美援助遲緩 烏克蘭缺軍火 預期俄烏戰事在今年發展,對烏克蘭而言偏向悲觀:其一,蒲亭簽署《關於俄羅斯聯邦軍事行政劃分的第一四一號令》,重組俄羅斯軍隊軍事行政機構中,烏克蘭被占領的頓內茨克、盧甘斯克、札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都被劃入南方軍區。 其二,自俄烏戰事開打以來,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就轉型為戰時結構,包括提升軍人福利,領導指揮系統、宣傳、產業等,都為因應戰爭狀態而進行調整;相對的,援烏的歐洲國家都沒有這方面的準備。 其三,俄、烏戰力懸殊,歐盟去年承諾要在今年三月前提供基輔一百萬發砲彈,迄今只給了三十萬發,其他諸如防空系統、無人機、長程巡弋飛彈等也都相當缺乏;美國承諾的六百一十億美元援助,仍在國會卡關。 其四,歐美援烏的腳步猶豫、延遲,讓俄羅斯從開戰迄今,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防禦工事及軍事部署;加上俄羅斯不時提出核武恐嚇,以及美國與北約國家自始就強調不會成為「參戰方」,這些都成了俄羅斯的戰略籌碼。 其五,烏克蘭內部貪腐嚴重,去年軍事反攻計畫還揭露洩密問題;此外,還傳出領導階層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年二月就宣布撤換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由原地面部隊司令瑟爾斯基接任等。 記者提問是否會把西方國家軍隊派到烏克蘭?法國總統馬克宏稱「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立即引發熱議。(路透)  派兵進烏克蘭? 馬克宏惹議 綜合這些因素,如果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武器、金援不能到位,持續抱持不主動、不積極的態度,以此要去對抗將俄羅斯命運與俄烏戰爭綁在一起的蒲亭,烏克蘭終究還是會撐不住的。 法國總統馬克宏二月二十六日在巴黎主持由歐盟二十國領袖與政要出席的會議中,呼籲支持烏克蘭。當記者提問是否會把西方國家軍隊派到烏克蘭?馬克宏稱「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立即引發熱議。 馬克宏之言,蒲亭隨即回應這將引發悲劇性後果,並警告北約如果出兵介入烏克蘭戰爭,將升高核武衝突的風險;美國與絕大多數北約盟國,對於馬克宏「出兵援烏」之言,也紛紛潑冷水。 法國援烏一直落後於美國、德國,在戰事初期,「馬克宏主義」主張談判解決,也曾遭到批評;近期,德國又拒絕提供射程五百公里的「金牛座」飛彈援烏,以避免導致北約與俄國直接衝突。馬克宏此時出來講話,意在歐盟內展現對俄烏戰事主導的能力。 其實,馬克宏提出援烏「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包括派部隊到前線參戰,但可能性很低,其他方式也可能是派員去戰場維修法式武器,甚或俄烏一旦達成停戰協議、法國參與維和部隊任務等。    歐洲建軍議題 出現討論契機 馬克宏不排除派兵援烏之言,也引起討論已久的「歐洲軍」議題。目前,歐洲國家防衛安全依靠北約,歐盟的部隊僅限於危機處理及維和,如紅海的「盾牌任務」等,沒有能力進行正規戰。 歐盟是以經貿為目標進行整合,後來也完成貨幣統一,但進一步的政治結盟就要靠國防與外交。但這必須國與國談判,屆時,誰來整合?軍隊聽誰來號令?各國武戰作戰系統又不相同,「歐洲軍」仍待從長計議。 一九九0年代,美國總統柯林頓時期的前國務卿歐布萊特,針對歐洲防務自主,曾提出三個原則「不脫離北約」、「不複製北約」、「不歧視非歐盟北約國家」。如今,俄烏戰爭持續、要求歐洲自負安全的川普有可能在美國大選勝選,歐盟各國未雨綢繆,已經著手預作應變,也給了一個討論歐洲建軍的契機。 歐洲安全雖然有美國的核子傘保護,但是,除了法國擁核之外,美英關係之密切,英國仍要自己擁核。最近,德國政壇開始討論應該有自己的核武、打造歐洲自己的核武保護傘聲音等,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展。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氣候變遷衝擊北極狐 挪威政府設餵食據點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挪威的北極狐,因為氣候變遷,面臨生存危機,挪威政府建立30個餵食據點,希復育更多持北極狐,但這可能造成傳染病流行,而北歐目前的環境,可能也無法負荷,北極狐的族群。

Read More

加薩悲劇天天上演!聯合國怒批濫殺平民行徑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加薩走廊戰火連天,當地時間29日更發生一起,大規模死亡悲劇。大批準備領取,民生物資援助的巴勒斯坦民眾,突然遭到以色列軍隊開槍射擊,造成至少112人死亡,750人受傷。案發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立刻譴責以色列部隊,朝平民開火。但是以方卻辯稱,是援助卡車衝入人群,才會造成大量死傷。

Read More

拜登認1週內可停火 以哈打臉

美國總統拜登(左)日前在脫口秀節目提到,「我們還沒達成協議但快了」,「我認為三月四日有望實現暫時停火」。但以色列、哈瑪斯與卡達調停人員卻對加薩休戰進度抱持謹慎態度。(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他認為以哈能在一週內實現停火,在穆斯林齋戒月期間停止戰爭;然而,以色列、哈瑪斯與卡達調停人員卻對加薩休戰的進度抱持謹慎態度。 以色列上週在巴黎與調停人員會談時,同意停火四十天的提議,這將是打了五個月的以哈戰爭首度長時間休戰,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正在評估提案內容。雙方都派出代表團到卡達敲定細節。 熟悉停火會談內容的消息人士說,根據在巴黎協商的提案,哈瑪斯武裝分子將釋放部分人質,以換取以色列釋放數百名巴勒斯坦囚犯、增加對加薩走廊的人道援助,以及讓以軍撤出加薩人口稠密區。 拜登表示,以色列同意在預計於三月十日開始的齋戒月期間停止在加薩的戰鬥。他希望停火協議能在三月四日前敲定。 以色列政府發言人海恩瑞希之前表示,對加薩達成的任何停火協議,都將要求哈瑪斯撤銷「難以接受的訴求」;兩名哈瑪斯高層表示,拜登發表這段言論似乎為之過早。其中一人說:「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彌合。」 居中斡旋的卡達表示,以哈雙方尚未取得突破。卡達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說:「我們對阻礙達成協議的議題尚未有最終共識。我們對能達成某種協議仍抱持著希望。」

Read More

馬克宏主張派兵赴烏 北約與美不挺

法國總統馬克宏稱不應排除北約派兵至烏克蘭的選項後,北約盟邦紛紛拒絕此一構想,白宮也表示美國不會派兵至烏國作戰。(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在法國總統馬克宏稱不應排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派兵至烏克蘭的選項後,北約盟邦紛紛拒絕此一構想,白宮也表示美國不會派兵至烏克蘭作戰。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華森在聲明中表示:「總統拜登的立場一向很清楚:美國不會派部隊至烏克蘭作戰。」 華森表示,拜登相信「通向勝利之路」是國會通過援助,「讓烏克蘭部隊有所需的武器和彈藥自我保衛」,抵抗俄羅斯的侵略。 對於美國是否可能派部隊至烏克蘭從事訓練等其他目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說,拜登政府反對在烏克蘭部署任何部隊。 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顧問波多利雅科對馬克宏的說法表示歡迎,聲稱「馬克宏正展現烏克蘭戰爭對歐洲所構成風險的深刻了解」。 馬克宏日前主持一場有二十多位歐洲領袖出席的烏克蘭會議,並指雖然西方對派遣地面部隊至烏克蘭「沒有共識」,但「不應排除任何選項」。 不過德國、英國、西班牙、波蘭、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家都表示沒有派兵援烏計畫。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也表示,北約目前沒有派遣地面部隊至烏克蘭的計畫。

Read More

官方罕見公開兵損 澤倫斯基:烏軍3.1萬人陣亡

烏克蘭民間團體二十五日發起俄烏戰爭兩週年大遊行,駐歐盟代表李淳(前排中)受邀參加。(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地時間二十五日表示,過去兩年俄羅斯對烏克蘭全面侵略期間已經造成三萬一千名烏國士兵陣亡。這是超過一年以來官方首度公開兵損。 俄羅斯官方則幾乎不曾提供傷亡數字。去年十二月中旬解密的美方情報報告估計有三十一萬五千名俄軍在沙場中喪命或受傷。如果這項估計準確,那相當於戰前俄羅斯擁有的約三十六萬兵力當中的八成七。 澤倫斯基在基輔召開記者會,提到烏克蘭遭到占領地區還有「數以萬計平民」喪生,但表示戰爭結束前不會有這方面的確切數字。他也說,無法公開傷員人數,因為此舉有助俄方進行軍事規劃。 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正準備在五月底或夏季時,對烏國展開新一輪的進攻,但烏國已有自己明確的戰場計畫;基輔要在戰爭中獲勝「取決於」西方支持,他並希望美國批准關鍵的軍事援助計畫。 法國總統馬克宏於當地時間二十六日將接待歐洲領袖,目的就如何強化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進行會商。 我外交部則在二十六日表示,台灣出席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與美國、歐盟、日本等逾四十個會員,發表共同聲明支持烏克蘭,再次表達台灣與國際社會行動一致,共同遏止威權國家擴張的野心。 另外,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舉辦俄烏戰爭兩週年遊行,我駐歐盟代表處組隊參加,手持「台灣支持烏克蘭」布條,代表李淳獲邀走在隊伍第一排並登台致詞。活動領導人強調,「我們的心與台灣同在」。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缺乏協商機制 兩岸衝突更尖銳

金廈海域大陸快艇翻船事件兩名大陸漁民喪命,大陸輿情從人道出發關懷喪命漁民,讓兩岸人民情感氣氛趨向不利發展。圖為該案死者家屬在事故船放置位置招魂。(中央社) 馬群傑 中國大陸籍船隻在金門海域翻船案釀成二死二生還,再次牽動兩岸敏感神經。今年台灣大選揭曉後,從大陸公告M503航線取消向西偏置,我方宣布六月一日禁止組團赴大陸旅行反制,到金門翻船事件衍生政治紛擾,台海衝突危機加劇。 舉凡兩岸航線、觀光、海事等問題,過去主要透過兩岸常態化協商機制釐清、解決,但現在形勢已經轉變,兩岸衝突不斷,即使過去認為敏感性不高的議題或單純法律事件,現在都朝向政治化處理,讓事態趨向尖銳化、極端化,金門翻船事件並非個案。  裴洛西訪台後 兩岸默契漸失 以此次金門水域翻船事件為例,從法律面來說,只要檢具相關事證後,無論就國內法或國際法來處理,並不難釐清責任。這事件出了人命,比較嚴重,國際社會、大陸人民都在看如何善後,特別是我方為執法單位的一方,理應提出明確而充分證據。 前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對台進行圍島軍演,從那時候開始,「海峽中線」的默契就不復存在。(取自總統府網站)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方海巡人員卻提不出執法追緝及船隻翻覆過程的影像證據,事件後續也偏向政治問題發展。北京將事件定性為「致兩名漁民遇難惡性事件」,大陸國台辦稱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隨即以實際行動對我觀光遊艇實施登船臨檢。 兩岸關係有其特殊性,主權、治權默契都是政治問題。中國大陸向來有一貫的主權堅持,但對治權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事態發展迄今,已經跨過了兩岸劃設的紅線,既有的、存在模糊空間的默契,現在成了實質問題。 二0二二年八月,前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對台進行圍島軍演,從那時候開始,「海峽中線」的默契就不復存在;現在,大陸宣稱廈金海域「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並在相關水域開始巡查。 過去,大陸不曾說過否定禁限制水域的話、也不曾有登船巡檢,現在有了第一次,以後就不難了,但這將導致兩岸的衝突危機加劇,對台灣尤其不利。尤其,在大陸央視播出生還漁民訪談後,大陸輿情從人道出發關懷喪命漁民,也讓兩岸人民情感氣氛趨向不利發展。 賴清德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所率訪團,談話中規中矩,其實是向美國交心。(中央社)  看守內閣強勢 賴清德遭壓縮 生命權本來就是普世價值,人道關懷發自基本的人性。翻船事件有兩人喪命,我方官員拿不出執法過程影像,若能適時出面關懷、慰問與表達善意,並不為過,也完全沒有喪權辱國問題,實在不必把事做到絕! 再者,距離賴清德五二0就職只剩三個月不到,蔡政府處於看守內閣,但我方陸委會、海委會對金門翻船事件、組團赴陸觀光等涉及兩岸議題,態度卻相當積極、強勢。令人不解,為何閣僚在此時要表現出鷹派態勢?讓兩岸爭議愈來愈多? 按理,看守內閣行將卸任,對敏感政治議題應模糊化處理、不會做重大決策,目的是要留下空間讓新任的領導人去發揮。但現在的蔡政府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積極處理兩岸議題且爭議頻生,形同進一步壓縮賴清德上任後的兩岸決策空間。 其實,三個月後的賴政府上台,內閣人事必然是另有一番新局,屆時,國安、兩岸相關部門人事可能已走馬換將;此時此刻,蔡政府的閣僚講些什麼已經不重要。即將上任的領導人賴清德其言其行才更該被關注。  談話四平八穩 賴向美國交心 觀察賴清德最近兩次有關兩岸議題的談話:其一,針對金門翻船事件,賴清德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在民進黨中常會表達三點態度:首先,事後要妥善處理;其次,支持海巡堅定執法;第三,研議避免未來類似狀況再出現。 其二,賴清德以副總統身分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所率訪團時表示,世界地緣政治正發生重大變化,台灣面臨中國(大陸)帶來的挑戰,除了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四原則處理兩岸關係,也會強化國防、國安力量,傳達台灣守護自己國家的決心。 賴清德兩項與兩岸議題有關的回應談話,看來四平八穩、中規中矩,基本上還算是朝向正面、善意的方向,並沒有逾越黨主席、副總統的身分,同時也反映出賴清德此時對兩岸議題的態度是小心謹慎、有所節制。 特別是賴清德提四原則處理兩岸關係,其實是向美國交心。賴清德大選勝出後的第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受訪時只提了一句「我們不支持台獨」。賴此時提出四點原則,最重要前面兩項「和平」與「對等」,以此回應美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期待。 至於美國,針對金廈海域近來的緊張情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已表示「我們持續敦促克制,不要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舉措。」五角大廈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被問及此事時也稱「我們絕不希望看到該地區局勢升級」。  降低衝突危機 符合三方利益 綜觀相關發言,賴清德與華盛頓都相對克制,大陸雖然輿情升溫,但北京並未火上澆油;反而是蔡政府的國安、兩岸團隊相對高調、積極。有人質疑,刻意去刺激、擴大兩岸衝突,背後是否另有戰略考量? 但是,這種戰略陰謀論,不但與各方希望兩岸情勢緩和背道而馳,只會凸顯本該理性與科學處理的危機處理,被政治、意識型態凌駕,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這種戰略陰謀必須要急踩煞車了。 合理推論,賴清德在五二0上台後,也會期盼緩和兩岸關係。賴必然希望總統任期可以做滿八年,絕對不希望一上任兩岸就打起來;再者,美國今年底就要舉行總統大選,不樂見兩岸現在發生衝突,否則將對美國帶來很大的困擾。 因此,基於賴政府上台後的執政穩定需要,以及美國大選的自身利益考量,至少在今年底的美國大選揭曉前,各方會避免兩岸敵意螺旋升高、朝向緩和兩岸關係的方向努力。此時,讓兩岸衝突議題趨於單純化、降低衝突危機,才比較符合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三方的利益。 (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馬群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