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政府封殺TikTok!英國下令公務設備禁用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又有一個國家政府宣布,要禁止公務設備,使用中國短影片社群平台TikTok。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陶敦,16日在國會表示,專家評估清楚顯示,TikTok對存放在設備上的敏感資訊,構成風險,因此下令所有中央政府的設備禁用,成為繼美國、加拿大等,另一個加入封殺行列的國家。

Read More

法難阻野蠻富人遊戲 非洲「狩獵產業鏈”因他們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狩獵數千年以來,被歐洲國家貴族,視為正當的休閒活動,但在過去幾年間,動物權日益發達,打獵相繼被各國政府,擬定法案管制。很不幸的,再嚴厲的法規都阻止不了,部分人士染血大自然的企圖。有歐美國家富豪,花大錢改去非洲,在大草原上,暢行無阻的捕殺野生動物,當地政府,非但不會阻撓,還能藉此大賺一筆,帶動起殘忍的狩獵產業鏈。

Read More

美銀行倒閉擔憂擴大 歐美股市遭影響下殺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引發投資人擔憂擴大,其中美國多檔銀行股,在13日盤中多次觸發熔斷,股價集體下殺,拖累美股指數多數收跌。歐洲方面,包括英、法、德的股市也全部大跌,其中德國股市一度下挫500點,顯示市場緊張情緒正在累積。

Read More

矽谷銀行風暴延燒 拜登演說急止血信心喊話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引發金融界恐慌,各國政府連忙出手止血,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3日發表演說,強調政府會迅速行動,確保民眾對金融系統,擁有完全的信心。接著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財政官員,也聲明安撫民眾,強調矽谷銀行破產,並不威脅國內金融穩定,英國匯豐銀行更在13日宣布,以象徵性的1英鎊,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緩解倒閉風暴,對科技業帶來的衝擊。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互遞橄欖枝 兩岸春暖花開?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大陸,強調兩岸和平立場。圖為夏立言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取自中國國民黨網站) ■余元傑 台海情勢近日出現了微妙變化。一個是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的報導,一度甚囂塵上,如今又峰迴路轉,改為蔡英文總統計畫三月底、四月初出訪時,以過境方式與麥卡錫在美國本土會晤;另一個則是陸委會宣布十日起,開放十個航點及十三個可申請包機的兩岸直航點。 今年以來,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上任後,宣布開放金酒等六十三項商品輸陸,二月八日宣布大陸十六個城市的兩岸航點復航,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強調兩岸和平立場,以及陸方將台南學甲八八槍擊案兩名嫌犯主動送交台灣。 乍看之下,緊繃快七年的兩岸關係,看似有了春暖的氣氛;但與此同時,美中(中國大陸)大國博弈卻愈趨激烈。兩岸的春暖,只是暫時,背後都有各自的戰略風險評估。   蔡英文與麥卡錫(圖)會晤,從台北移到美國本土,就美陸關係來說,可暫時緩和劍拔弩張的氣氛。(路透,資料照)  蔡麥美國相會 緩和美陸緊張   去年八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爆大陸解放軍圍台軍演。蔡英文此次與麥卡錫的會面,如果確定從台北移到美國本土,反映出大陸反制的戰略風險,以及對民進黨選情可能衝擊,必然是美台決策轉圜過程的重要考量。 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答覆立委質詢時就表示,中共一直在尋找師出有名的理由,「例如軍購、別國高層訪台,又或是頻繁與他國軍事交流等」,邱所指的「別國高層訪台」,此時此刻,指向麥卡錫已是意在言外。 蔡英文與麥卡錫的會晤,從台北移到了美國本土,就美台關係而言,雖然政治效應相對降低,但就美中關係來說,可暫時緩和劍拔弩張的氣氛;從兩岸形勢來看,也少了大陸對台動手「師出有名」的藉口。綜合而言,可降低台海馬上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再從國際政治角度觀察,俄烏戰爭一週年時,中國大陸於二月二十四日提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項和平倡議;三月十日,斷交七年的中東宿敵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中國大陸的斡旋下,宣布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近來,中國大陸也正與東協國家積極推動「南海行為準則」談判。    台恢復10直航點 口惠實不至   大陸在國際提出倡議和平,在台海遞出一連串的橄欖枝,可以有三點觀察:其一,大陸在國際社會想要形塑「和平」與「避戰」形象,尤其反對拱火澆油;其二,疫情緩解,大陸必須把經濟復甦視為當下最優先任務;其三,大陸有自信,兩岸議題的時間與主導權站在大陸一邊,不必急於一時。 至於陸委會恢復部份兩岸直航點,其實,只是在對民怨的暫時回應而已。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兩個不到位,使得政策宣示流於口惠而實未至。 其一,陸委會宣布「恢復兩岸空運客運航點之規劃」,採「十加十三」的直航點方案,與疫情前的兩岸總計有六十一個航點相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其二,雙方都沒有進一步談到開放團客的細節。 礙於民進黨政府仍不承認「九二共識」,海基、海協會若想藉由通航議題,進一步回到談判桌?有實際困難。在預見的未來,兩岸雙方對交流事項,仍然還是各說各話、各行其事。兩岸關係的現實面,還是「春暖花不開」。 陸委會雖然宣布恢復十個兩岸直航航點,但兩岸沒有進一步談到開放團客的細節。圖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旅客。(路透,資料照)    美陸戰略對抗 兩岸困境關鍵   兩岸困境,很大的關鍵來自更上層政治結構,亦即美中關係處於戰略對抗、矛盾互疑狀態,已經讓台灣陷於大國博弈的夾縫中,另外再加上民進黨政府對美國言聽計從,坐實政治上的侍從關係,兩岸關係就更難跳脫美中角力的框架。 其實,從台灣生存著眼,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對美關係就是重中之重,台灣社會主流認知也毫無疑義;直到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國大陸建交後,在當時國際冷戰的格局下,美國看待中國大陸的重要性,已遠大於台灣。美台關係與兩岸關係,開始處於一種平行、競合的關係,進而出現「美中共管台灣(前途)」的說法。 但現在,美中對抗愈形激烈,美國打「台灣牌」,台灣成了美國牽制、圍堵中國大陸的棋子,台海成了「代理人戰爭」假想場域。美台關係與兩岸關係兩者之間,也從平行、競合轉為相互矛盾、對抗。 美國正在進行東亞戰略調整,特別在軍事安全部署上,除了拜登九度對台軍售,台灣兵役延長役期、部署火山布雷系統、提案修總動員法,乃至於美國要把東亞的彈藥部署設在台灣、台灣派聯兵營赴美受訓等。台灣防衛戰略的豪豬戰、刺蝟戰、毒蛙戰等說法,跟著紛紛出籠。    四項因素 疑美論在台難發酵   美國希望台灣加速軍備、做好因應城鎮戰或巷戰的準備,這是美國毫不遮掩的陽謀。台灣站上了美國抗中、圍堵戰略的最前線,保台?或保美?的「疑美論」,也跟著浮現。但儘管如此,「疑美論」在台灣社會卻很難發酵。主要原因有四: 首先,美國對台的既定的戰略與政策,一切都在按計畫執行,不受台灣輿情反映所影響;其次,在價值觀上,美國仍是台灣多數民眾嚮往之地;第三,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一面倒親美,沒有「疑美論」問題。在野的國民黨,無論哪一組人馬出線,也不可能主導「疑美論」,其他如親民黨宋楚瑜、民眾黨柯文哲等,檯面上也都沒有疑美論調。 第四,台灣雖然網路言論發達,但主流媒體仍追隨歐美西方主流媒體的思維腳步,未脫美國戰略視角與價值觀。目前的「疑美論」來源,也都不是政黨權力的核心人物,在輿論市場上仍屬「雜音」,並非主流聲音。 換言之,台灣政壇與媒體生態,都還看不到主導「疑美論」發酵的條件;再者,公開支持統一的聲音極少,高舉和平訴求者容易被綠營打為投降派。想靠選民自覺掀起「疑美論」風潮來影響選情?目前看來,困難度極大。而且,弔詭的是,從凝聚選票的現實角度看,「疑美論」若成事不足,還可能出現分裂藍營的負面效應。 (嘉南藥理大學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美中罕見釋嫌齊護洋 聯合國通過「公海條約」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聯合國大會終於通過海洋條約,會議主席喜極而泣,可以想見這項協議得來不易。經過多年努力,成員國最後在38小時的馬拉松談判後,才總算通過的海洋保育重要里程碑。這個條約將規定在公海區域設立生態保育區,限制捕魚和採礦的條件。而這次之所以能通過,也歸功於美中兩國放棄彼此間的成見,為海洋生態保育工作彼此讓步的結果。

Read More

〈全球探索〉感受危機 大陸營造和平形象?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二月二十四日的記者會上說明大陸提出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取自中國大陸外交部官網) 周志杰 國際政治近日的重磅轉折,非中國大陸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莫屬。在重大國際問題、衝突上,中國大陸以單一國家立場,提出全球性的和平倡議,這還是頭一遭。未來對國際政治會帶來什麼結構性變化,值得觀察。 二月二十四日俄烏戰爭一周年,中國大陸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共計十二項,包括尊重各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運輸、停止單邊制裁、確保供應鏈穩定以及推動戰後重建等。    撐住澤倫斯基 拜登唯一選擇 九一一事件之後的二十餘年來,俄烏戰爭是國際局勢轉變的另一個重大節點。俄烏交戰雙方都付出很大的代價,俄羅斯告別了大國地位,歐洲則是最大苦主;經此一戰,歐洲脫離不了美國,重新確認了美歐的緊密關係。 美國與西歐國家聯手援烏抗俄、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美國跨海在歐陸實質參與了這場戰爭。但更大的國際政治結構主軸,則是美國壓制中國大陸崛起。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亞洲再平衡」的亞太戰略、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直至現今的俄烏戰爭,美中(中國大陸)戰略互疑愈見明顯。 中方此時提出十二項和平倡議,展現自信,也確認了在國際政治場域的分量;勸和促談的訴求,激起國際社會反思,這場戰爭是否夠了?難道只有美國得利?還要再繼續加碼嗎?戰火若不能停損,全球將面對核威懾等不可控的未來? 美國赤裸裸的介入戰爭,拜登目前就是一條路,繼續撐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政權。藉由維持俄烏戰火的僵局,想拋掉美軍撤出阿富汗的狼狽陰影,對外決策才不致崩盤,尚且還能收納歐洲國家,形塑拜登成為反侵略民主陣營的領袖地位。 拜登目前就是一條路,繼續撐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政權。(路透,資料照)  陸倡俄烏停火 美歐都難反對 俄烏戰爭還看不到停損點,中方提出的和平倡議,為國際社會多數祈求和平的百姓發聲,反映出由下而上的全球輿論。許多國家也並不想選邊站,特別是歐洲國家有苦難言,更多的低度開發國家,已因為這場戰爭陷入糧食、能源危機。 從期盼戰爭早日結束、反對拱火澆油的角度看,中方主動出擊,雖然還看不到具體落實的方案,但已展現超越美國的道德高度與氣度,也凸顯了美國的窮兵黷武。交戰的俄、烏雙方,基本上都持正面態度;美國一時之間也很難反對;想要早日結束戰事的德、法等國,也有了一個勸和的抓手。 中國大陸首次針對國際重大事件主動出擊,背後也有其戰略調整的被動性。首先,美國全方位壓制中國大陸崛起是現在進行式,拜登糾集、甚至綁架盟友,一起制約大陸,中方應已感受到「防中」似乎逐漸成了國際社會主流的氛圍。 其次,疫後的經濟復甦未如預期。一方面,疫情雖有緩解,但全球與大陸的疫後經濟復甦力道,仍不如預期;另一方面,美國對中的全面圍堵,導致全球產業出現分散風險的預期心理,企業為規避美國長臂管轄,在越南、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其他供應鏈上另起爐灶,開始用兩隻腳走路。    中國製造 已漸現卡脖子困境 從大環境看,大陸吸引外資的能力確實在下降,其所設定的「二0二五中國製造」目標,因外部壓力、特別是晶片科技的封鎖,被卡脖子的困境已慢慢形成。大陸雖然也會有反制措施,但產業的整體形勢恐怕會逐漸陷於被動。 中國大陸的「十四五規劃」(二0二一至二0二五年)想要達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目標,已經面臨嚴峻挑戰。進一步言,基於前述的主、被動因素,中國大陸現階段必須要安內強於攘外。 中國大陸面向國際社會,提出十二項針對俄烏戰爭的和平倡議之外,連結到近期的兩岸關係,也強調台海要和平。包括開放金酒及台灣農漁產品輸陸、希望恢復小三通常態化、拓展兩岸航點、主動送交台南八八槍擊案兩嫌等,一連串的友台善意,非常明顯。 綜觀時局,雖然未來十年美中攤牌的戰略結構不變,但北京並不希望目前有太多外部不利因素影響到內部,現階段還是希望美中關係能夠持穩。十二項和平倡議勸和俄烏促談,形塑自己和平形象的同時,也不希望戰火持續,讓美國與歐洲愈走愈近,特別是美、歐經濟體系若進一步結合,將對中國大陸不利。 大陸主動送交台南八八槍擊案兩嫌等動作,一連串的友台善意非常明顯。(中央社)  緩和外部 大陸主動以和為貴 中國大陸的經濟動能恢復還需要時間,內部也有房地產、失業率、退休金改革、白色革命、貧富差距問題;台灣則進入選舉期,美國也將在明年進入大選。基於政經風險評估的混沌不明,中方已經感受到危機,現階段必須化被動為主動,以和為貴,讓外部環境先緩和下來。 前瞻今年兩岸關係走勢,綠營為了延續政權,對美國言聽計從,美國強化台灣軍備、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訪台、蔡英文總統訪美等議題,美國打「台灣牌」還會陸續出招;但與此同時,台灣內部的疑美論也正在發酵,懷疑美國離岸制衡的代理人戰爭,到底是在保台?還是保護美國自身利益? 再者,台灣今年政局詭異。賴清德任民進黨主席,黨內派系共治問題如果談不好,蔡、賴之間的鬥爭,將會是大選中的另一個延伸戰線。至於藍營,只要初選提名順利、不再有臨陣換將情形,美國若能在形式上保持中立,大選或有綠地變藍天的可能。 北京看到台灣政局的可能變化,對台政策操作也更為精準,營造和平不到最後關頭、大陸不打仗的主軸,以及要和百姓站在一起的愛好和平形象,希望間接影響台灣大選,促成政黨輪替。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日本雞蛋價格飆漲 民眾喊貴減少吃蛋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受到烏俄戰爭影響飼料價格上漲,再加上禽流感疫情肆虐,日本雞蛋供貨不穩、價格不斷上漲,2月份雞蛋批發價更創下史上新高。除了民眾很有感以外,知名伴手禮白色戀人也因原料短缺暫停販售,親子丼等餐廳業者也考慮調漲價格。

Read More

希臘嚴重火車對撞事故 疑人為疏忽造成傷亡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希臘發生嚴重火車對撞事故,目前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43人,另外有超過80人受傷。警方已經開始調查事故發生原因,並逮捕了一名火車站站長,希臘總理表示,種種跡象都顯示,這是一起人為疏失造成的意外。至於希臘交通部長卡拉曼里斯,則是在事故發生後幾小時,便宣告請辭。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俄烏戰火無情 兩岸應引殷鑑

俄烏戰爭一週年,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場群眾活動抗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路透) ■杜聖觀 俄烏戰爭屆滿一年,對交戰的雙方都是災難,也給全球政經發展、糧食與能源安全帶來嚴重衝擊;不幸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延續下去。對台灣與兩岸關係而言,戰火無情,應引為殷鑑。 俄烏戰爭迄今對全球造成五大劇烈損害與衝擊:第一,生靈塗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俄烏戰爭直接造成四萬平民死亡,俄烏雙方戰鬥人員死亡合計二十五萬人,超過八百萬名難民流離失所。第二,糧食安全。烏克蘭是世界糧倉之一,戰前小麥出口量占全球百分之十二、大麥占百分之十八、玉米占百分之十六。戰爭爆發後,全球糧食、食用油、肥料供應都陷入危機,糧價也跟著飆高。   美國總統拜登二十日無預警訪問基輔,對盟邦信心帶來正面加分作用。(路透)  全球爆通膨 陷入新冷戰格局 第三,能源危機。戰前,歐盟原先有將近百分四十的天然氣、百分之二十五的石油、百分之五十的煤炭來自俄羅斯;戰爭爆發後,俄方遭經濟制裁,輸往歐洲的能源管道中斷,全球石油價格應聲高漲。 第四,全球通膨。糧食、石油、天然氣價格都飆漲,世人花費在能源和糧食的費用節節高漲,承受的通貨膨脹與升息雙重壓力,許多國家陷入嚴峻的經濟危機,各地弱勢族群處於挨餓受凍困境。 第五,新冷戰格局。不同於昔日北約與華沙兩大集團對峙的性質,美歐及許多東歐國家現今都站在同一邊,對抗單一國家俄羅斯。除了經貿手段,金融、體育、網路、航線,甚至歌唱大賽,都成為制裁工具。 俄烏戰爭也改變了地緣政治。傳統地緣政治多從地理視角出發;今日強弱、勝負之間,不再只是單純的軍力比較,外部的合縱連橫、武器創新等,都突破了以空間分布為主的傳統地緣政治框架。 烏克蘭在戰前世界軍力排序二十二名,對抗排名第二的俄羅斯,兩國兵力裝備懸殊,但烏軍卻能撐一年;戰鬥意志、外部軍援、飛彈等新武器在戰場上的運用,都成重要關鍵因素。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見俄羅斯總統蒲亭,希望俄烏雙方儘快恢復直接對話,達成全面停火。(路透)  陸方保持中立 避免遭到制裁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不放棄烏東被占領的國土,並呼籲各國繼續提供援助外,美國總統拜登二十日無預警訪問基輔,對盟邦信心帶來正面加分作用。義大利、西班牙、波蘭總理也都立刻跟進訪問基輔。 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統蒲亭在二十一日國情咨文中,批評西方世界挑起戰爭,強調烏東四省經過公投,已成為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蒲亭還宣布暫停參與《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表態不排除使用核武。 中國大陸對俄烏衝突一直採取中立立場,不參加制裁俄羅斯行列,認為俄方受到西方國家不公正對待,但並未承認克里米亞主權歸於俄方;另一方面,中方也加入烏克蘭人道援助。中方迄今維持不介入的大國姿態,避免成為被西方國家制裁對象。 大陸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二十二日在莫斯科會見總統蒲亭,希望雙方儘快恢復直接對話,最終達成全面停火。但是,衝突的兩方都沒有妥協跡象,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烏戰爭還是會持續下去。 俄烏戰爭爆發後,首當其衝的歐盟與北約,是否因此更加依賴美國?抑或走向戰略自主?其實,美國與歐盟GDP的全球占比達百分之六十,雙方在經貿文化、科技與安全合作等,長期以來有相互依賴的緊密關係,未來還是會持續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北約都更加重視與亞洲的關係。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日本已躍居歐盟第一、第三大貿易夥伴,但自二0一九年歐盟將大陸視為「系統性競爭者」後,從人權議題批評大陸,對民主理念相近的台灣則有更多支持。  烏克蘭進北約 短期內不容易 北約有三十個成員國,是目前全球最大軍事組織,但也有其內外挑戰。其一,希臘、義大利、匈牙利立場親俄;其二,希臘與土耳其有領土衝突;其三,巴爾幹半島的矛盾時而劍拔弩張;其四,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執意購置俄羅斯飛彈防空系統;其五,成員國軍費分攤不均。 北約對外,除了因應當下的俄烏戰事外,主要面臨中國大陸的崛起。中方投資國防工業與武器輸出,「一帶一路」向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延伸,還有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十六加一」論壇機制等。北約峰會於二0二二年通過《戰略概念文件》中,已將中國大陸視為「系統性挑戰」。 北約未來將更重視領土防衛與嚇阻挑戰。目前在三十個成員國中,已有二十三國將共同防禦列為主要議題,網路安全與反恐,也都是未來要強化的重點。但為避免與俄羅斯直接衝突,烏克蘭要想加入北約,短期之內並不容易。 此外,北約與亞太的聯結也受備受關注。去年六月,北約峰會首邀日本、韓國參加;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今年一月底也走訪韓、日,北約東擴的腳步,是否已來到了東亞?    兩岸倘若開戰 人民極大災難 其實,早在一九八九年,美國已指定日本、韓國、澳洲,成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二00三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內,一度將台灣視同MNNA待遇,但僅是曇花一現;如今,兩岸關係緊繃,台灣要想再納入MNNA,難度很大。 綜觀俄烏戰爭一年來對台灣與兩岸關係的影響,首先,在經貿與金融保險方面,經統計減損約一百二十億美金,與台灣年度對外貿總額達八千二百億元來看,受到衝擊比例並不大。 其次,政治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成了熱議話題,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兩岸軍力同樣差距懸殊,但台灣並非沒有抵抗能力,大陸也必然要付出代價。只是,無論誰勝誰負,都將帶給人民極大災難。 第三,台海若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不會介入?目前看來,美國不會坐視,美國依《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及軍事合作的同時,也不願見到第一島鏈防線出現破口,但不會再像韓戰、越戰、阿富汗戰役派兵介入,而可能比照援烏抗俄模式,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 第四,以俄烏戰爭為殷鑑,以小搏大並非不可能,但孫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將功成萬骨枯,領導人一念之間的決策,應該要慎思會帶給人民多大的痛苦。 (前中華民國駐愛爾蘭大使、現任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副教授杜聖觀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