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強震 逾千人罹難

土耳其於六日凌晨四時十七分(台灣時間上午九時十七分)發生規模七點八的百年強震,南部城市阿達納等地傷亡慘重。震央位於土耳其南部加濟安泰普省,該省與敘利亞接壤。土、敘兩國至少已有上千人罹難,逾五千人受傷,死傷數字仍在上升中。強震之後發生了最大規模六點六的多次餘震,土耳其已發布四級國家警報,包括請求國際人道救援。台灣總統蔡英文六日宣布捐助二十萬美金,並派搜救隊四十人三犬馳援。圖為阿達納震後,救援人員從倒塌的建築物中救出民眾的畫面。 (文╱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圖╱路透)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一顆氣球 戳破美中脆弱互信

林泰和 外界本就不看好布林肯此次北京行會有什麼具體收穫,唯一的正面效益在於維持雙方溝通管道。(路透,資料照) 一艘中國大陸稱為民用科研的「無人飛艇」,被美國視為「偵察氣球」並侵入美國本土領空,經媒體揭露掀起軒然大波。美國國防部依拜登總統之命,四日下午出動戰機,於南卡羅萊納州海域上方成功將其擊落。 但是,因此事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推遲了五日出訪北京的行程,並且指責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侵犯美國主權。大陸外交部解釋,該無人飛艇係受西風帶影響偏離航線,為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但對美方出動軍機擊落民用飛艇的作為,表達強烈抗議。    雪上加霜 布林肯推遲北京行   這起嚴重的外交事件,為已經趨於緊繃的美中(中國大陸)關係雪上加霜。事件的後續調查還在進行中,未來是否影響到雙方其他既有的合作基礎,甚或帶來嚴重後果?還要進一步觀察。 其實,布林肯原定的北京之行,是去年十一月G二十「拜習會」後推動的美中高層訪問行程,主要原因是去年八月美國前聯邦眾議長裴洛西訪台,美中關係持續惡化,雙方都希望管控風險,讓雙邊關係不致失控。 但是,美中戰略對抗的大結構並沒有改變,區域地緣政治難題也很難突破,外界本來就不看好布林肯此行會有什麼具體收穫;唯一的正面效益,在於維持雙方溝通管道,不讓美中從激烈競爭走向衝突、危機,甚至引發戰爭。但氣球事件讓布林肯推遲了這次訪問行程,也證明了現階段的美中關係,脆弱且缺乏互信。 新的一年,國際政治的發展主軸,美國及歐洲等民主體制國家集團,與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威權體制國家的對抗,可謂結構明顯、態勢升高,並直接反映在美中軍事安全部署、科技圍堵、貿易戰的對抗及區域地緣政治中。 首先,俄烏戰爭打了快一年,美國與歐洲等盟邦持續加碼軍援烏克蘭,最近又將支援主力戰車與射程更遠的火砲,對俄羅斯的各項制裁也都持續進行;另一方面,俄羅斯也沒有戰爭疲累的跡象。雙方都沒有示弱,代表戰爭還會再繼續打下去。   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率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訪問團訪台,並與蔡英文總統就台海議題交換意見。(取自總統府網站) 法國與澳洲的外交與國防「二加二」部長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挺台。(路透) 面臨大陸威脅 美歐強化挺台   其實,俄烏戰爭的發展,與美中台關係是連動的。俄烏戰爭開打後,一方面,西方國家挺烏作戰的決心與意志堅定;另一方面,針對台灣在安全上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美國與歐洲國家確實都強化了挺台的力道。 進一步言,烏克蘭在這場戰役的勝負,繫於西方國家挺烏的決心,美、歐聯盟的建立、相互依賴的凝聚力量,能否禁得起考驗?將直接影響台灣對美國為首的民主同盟的信任。幾項近期受到關注的議題,包括: 其一,一月三十日,法國與澳洲的外交與國防「二加二」部長會談,會後聯合聲明表示,法、澳兩國共同努力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並將深化與台灣關係,同時也強調了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其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一月底到二月初訪問韓國、日本,在接受「日經亞洲」(Nikkei Asia)訪問時說,北約憂心中國(大陸)的威脅,並強調防止北京動武至關重要。 其三,曾預言中國大陸可能在二0二七年前攻台的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率領美國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BR)訪問團訪台,並於二日上午晉見蔡英文總統,就台海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聯手日荷 對陸經貿施壓   其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二日訪問菲律賓,會後宣布美方在菲國增加四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據了解,其中三個基地可能位於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用以監視南海和台灣周圍的活動。 其五,美國近期聯合日本與荷蘭,攜手進一步限制晶片製造設備輸往大陸;美方也再度點名大陸的微信、速賣通、蝦皮、淘寶等電子商務平台,列為年度惡名市場名單,還宣布要擴大禁止美企對華為的供貨,範圍從5G延伸到4G產品等。 這些在地緣政治、經貿層面出現的個別聲明、訪問、協議、禁令,從國際政治的宏觀視角來看,凸顯了美國及盟邦跨區域抗中架構的大結合,有其國際戰略意涵: 第一,北約秘書長此次訪問日、韓並強調中國大陸危脅之前,北約在去年的戰略概念文件中,就已指稱中國大陸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體制性挑戰」;此外,還邀請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參加北約峰會。    備戰才能止戰 美向陸傳訊號   北約出現在亞洲,代表了這個由三十個西方國家組成的軍事組織,看待全世界的安全與和平,已是全球性的結構,亦即印太和平對歐洲安全而言,也非常重要,不可分割。 第二,美國在沖繩、關島、夏威夷成立濱海作戰團,增加在菲律賓基地,前印太將領率團訪台,深度了解各項軍事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持續對台加碼軍售等,都是在向中方傳達嚇阻訊號,並反映美國「備戰才能止戰」的思維。 事實上,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日前被揭露的備忘錄就警告,美國會因為台灣問題,最快在二0二五年與中國大陸爆發衝突,這位四星上將敦促旗下指揮官要做好充份的作戰準備。以備戰止戰,對美國、台灣所付出的成本最小。 第三,半導體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石油,等同戰略物資,特別是運用於高科技武器的晶片,更影響每個國家的戰力。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戰,只會繼續打下去,畢竟這攸關了美中對抗的戰略優勢。 大陸外交部三日發表四千字長文,指控美國「長臂管轄」危害全球。但大陸疫後面臨的內外挑戰,雖然會有一波報復性的消費,帶動一定程度的經濟成長,但面對美國主導的科技圍堵、壓制,國際供應鏈的重組與企業避險考量,加上國內房地產表現未如預算、人口紅利漸失色,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未必樂觀。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世界越亂新加坡越強!4大重點晉升世界級門戶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當歐洲籠罩戰火,美國飽受通膨之苦,中國走不出疫情困境,新加坡卻在亂世中,吸引全球富豪進駐,世界越亂、它越強,究竟秘訣是什麼。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2大潛在引爆點 恐肇台海衝突

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親自率團訪台確實有可能成真。(路透,資料照) 丁仁方 兔年開春,前瞻兩岸局勢,有兩個引爆點可能導致台海衝突,一個是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在四月訪台,另一個則是蔡英文總統可能在卸任前訪美。這兩項訪問行程都有可能成真,屆時將帶給兩岸關係難以預料的新變數。 美國聯邦眾院議長,是僅次於總統、副總統之後的第三號人物。前任議長裴洛西去年八月訪台時,引起中國大陸強烈不滿,在裴洛西離台後,立刻進行大規模圍台軍演,後續還取消或暫停中(中國大陸)美八項有關軍事、氣候等領域的合作及會議。  麥卡錫一旦訪台 陸反應激烈 去年十月,中共召開二十大會議,會前力求內外維穩,但針對裴洛西訪台一事,尚且要大動作實施圍台實彈軍演;今年,如果麥卡錫訪台成真,中國大陸的反應,絕對不下於對應裴洛西的反制力道。 危機顯而易見,但麥卡錫訪台確實可能成行。其一,美國新國會一月三日正式開議,共和黨睽違四年重掌眾議院,在歷經四天十五輪的投票後,由共和黨領袖麥卡錫以二一六票拿下議長寶座,保守派取得更大影響力。 其二,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的極化政治,隨著大選腳步接近,內鬥愈演愈烈,但對「反中」議題則具有高度共識。在國會與白宮競飆「反中」的過程中,麥卡錫親自率團訪台,確實有可能成真。 第三,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拜登去年十一月在G二十峰會實現「拜習會」。雙方雖然都不想衝突升高,希望進行風險控管,但是,民主黨的拜登尚且阻止不了同黨的裴洛西訪台,又如何能約束國會、阻止共和黨的麥卡錫訪台? 預料,麥卡錫訪台時程最快可能落在今年四月九日復活節前後的假期空檔,距今也只剩下兩個多月而已。一旦麥克錫訪台確定成行,中國大陸不可能視而不見,反應的強度,甚或有可能再度實施圍島軍演。 據了解,針對蔡英文在卸任前訪美,民進黨政府已在積極遊說運作。圖為蔡總統接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取自總統府網站,資料照)  拚歷史定位 蔡英文將訪美? 台海局勢另一個潛在衝突引爆點,是蔡英文總統訪美行程。據了解,民進黨政府已在積極遊說運作。在新內閣中,獲得留任的外交部長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應該都是執行這項任務的重要人物。 台灣目前是最能配合美國「反中」政策的盟友,美國也需要台灣站在「反中」的最前線。新的一年,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會有新變化,並會延續先前「四個堅持」宣示,亦即: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蔡英文的任期只剩下一年多,若能在卸任之前到美國國會、華盛頓演說,這攸關了蔡的歷史定位。只是,一九九五年前總統李登輝訪美,引發九六年飛彈危機;二十八年後的今天,蔡英文卸任前若有訪美之行,必然也將引爆台海危機。 目前正值新內閣改組,屬於總統職權的國安團隊,多數留任,這些首長繼續執行蔡的意志,但兩岸關係持續處於已讀不回狀態,陸委會、海基會現階段也只能行禮如儀,沒有什麼太大的功能了。 值得觀察的,是由外交部次長接任國安局長的蔡明彥。蔡明彥於外交體系歷練並外派擔任駐歐盟代表,上任後,重點應該會放在情資交流分享與安全合作,特別是如何強化與歐洲國家關係?值得後續觀察。 賴清德的台獨色彩鮮明,任憑論述如何包裝,大陸不可能與賴有對話談判的可能。(中央社,資料照)  賴提和平保台 屬過渡性論述 但另一方面,與陳明通的強勢作風比較,蔡明彥的個性相對溫和,在當前複雜的環境中,對外工作雖有蔡英文的支持,或許能有一定程度的發揮,但內部的領導統御,恐怕會是一大挑戰。 今年至明年初是台灣大選年,新任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已經著手修正「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形象論述。日前提出的「和平保台」應該只是一個風向,屬於過渡性質的論述,不可能只停留在「和平保台」,否則將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主張無法區隔! 進一步觀察賴清德的論述發展進程,「保台」會是核心,「保台」要與國民黨區隔,又要對抗中國大陸,未來會過渡到「民主保台」。以「民主」之名「保台」,會有三層意義: 其一,要以「民主」對抗過去的威權國民黨、現在的威權共產黨;其二,藉由「民主」包裝的論述,比較能激起青年選民的共鳴;其三,以「民主」之名,能夠與美國為首的「民主同盟」國家相結合。 至於賴的兩岸論述,必然會「蔡規賴隨」,特別是遵循、延續蔡英文四個堅持中的「兩岸互不隸屬」。畢竟,兩岸問題,維持一中政策的美國認可與否,會是重要關鍵。  民進黨堅持台獨 兩岸難對話 賴清德過去秉持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現狀主權獨立,但「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說法,把台灣包裝在主權概念下,在法理上卻有很多瑕疵;蔡英文的「兩岸互不隸屬」,還強調中華民國、但與大陸是主權分裂狀態,比起賴的主權獨立論,法理上相對較有空間。 然而,中國大陸在二十大召開後,有了「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新征程的既定方針政策,主軸都聚焦在反台獨、反(外部勢力)干涉,賴清德的台獨色彩鮮明,任憑論述如何包裝,大陸不可能與賴有對話談判的可能。 至於國民黨,目前還看不到誰要出來與賴相爭?此外,總統大選不同於地方選舉,二0一二年之前,經濟選民是主流,希望兩岸和平而倒向藍營;二0一二年之後,主流選民眾結構變了,占有百分三十的青年選民,國民黨已難掌握。 九合一選舉,青年選民沒出來投票,但大選時仍可能出來投民進黨,國民黨迄今為止,對於如何爭取青年選票,還看不到具體有效的方法。對於「憲法一中」的兩岸有效解方,也還處於一個模糊的態度。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避開兩岸兵凶 仍賴化解政治矛盾

台灣的「終戰指導」是「濱海決戰,灘岸殲敵」後就停損?圖為漢光演習反登陸作戰操演。(中央社,資料照) ■李玉文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將屆兩年,已批准八次對台軍售。除了持續加碼軍售、強化台灣軍備外,還要在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甚至售台布雷車等,蔡英文總統也宣布義務役期延長為一年等。顯然,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台灣內陸將淪為戰場,而且是一場不惜玉石俱焚焦土戰。 從人類歷史來看,政治矛盾無法解決,最後往往訴諸軍事力量;台海走過兵凶戰危,戰略規劃與軍事準備,最重要是先有「終戰指導」,亦即先清楚明白,這場戰爭最終會在什麼狀況下結束?是「濱海決戰,灘岸殲敵」後就停損?還是不必談什麼停戰媾和,一路打到底? 清楚了「終戰指導」,才能做好戰爭準備、開戰指導、作戰指導,也才能依循「打、編、裝、訓」程序,進行裝備建置、人員編裝、制訂準則、教育訓練,最後投入實用,建軍備戰才有邏輯可言。    兩岸一旦開戰 關乎美陸興衰   但是,從「終戰指導」角度看現在的美國對台軍售,背後的戰略與戰術,可謂「包藏禍心」、「草菅人命」。因為,台海一旦開戰,即是美、中(中國大陸)兩強的對決,更是兩岸生死之戰、民族興衰之戰;在台灣內陸進行的焦土戰,已可預見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會輕易罷休。 戰爭,最後必有勝負。台海一旦開戰,可推演幾種勝負的後果與影響: 如果美國贏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從此一枝獨秀,誰與爭鋒。美國霸權更形穩固,美國勢力將進一步封鎖中國大陸海岸線,大陸將失去在西太平洋、東海、南海的影響力。歐陸的俄羅斯更形孤立。 如果美國輸了?美國將失去西太平洋的控制權,美軍退縮到第二、第三島鏈;相對的,中國大陸、俄羅斯進一步崛起,東亞各國會向中國大陸傾斜,美國領導的北約將會解體,各地長期對美國不滿的國家也會趁機反美。美國自己也可能陷入內戰、分裂。 如果中國大陸贏了?完成國家統一,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將與一九四九年建政的毛澤東齊名。統一的中國成為世界首強,國際政治將以中國馬首是瞻。但戰敗的台灣,政權覆亡,城鎮破敗、經濟衰退,留下人民對戰爭的傷痛與少數人對台獨絕望的怨懟。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將屆兩年,持續加碼對台軍售。(路透,資料照)  無論戰勝戰敗 台灣都是輸家   如果大陸輸了?習近平跌落神壇,成為萬民唾棄的罪人,大陸反對派群起而攻之,台獨、疆獨、藏獨、港獨,必然會前仆後繼,大陸將四分五裂;至於解放軍,若於近在咫尺的台海吞敗,將被視為紙老虎,淪為世界笑柄。 進一步言,大陸輸了,就是台灣獨立,但台灣靠美國取勝之後,也成了美國的附庸國,從此只能對美國唯命是從;而兩岸一戰成了世仇,從此沒完沒了,中國大陸三、五十年後或再捲土重來,兩岸鬥爭永無寧日。 因此,從台海戰爭的勝負結果來看,焦土戰後的台灣,無論軍事上是勝是負,都是輸家。中國大陸即使打了勝仗,得到的只是一個殘破的台灣,統一後要花更大的心力,歷經幾個世代才能撫平戰爭傷痕。 推演台海終戰的結果,再回頭看美國為何積極對台軍售、強化台灣軍備。近期備受爭議的是M136火山布雷系統,號稱一輛布雷卡車可在四到十二分鐘內鋪出一道長一千一百公尺、寬一百二十公尺雷區,旨在阻滯、拖延敵軍推進。 其實,當布雷車出現在台灣內陸戰場時,代表台灣在空戰、海戰、灘頭作戰都已敗陣,戰況惡化為內陸焦土戰。斯時,用台灣人民的性命,只為換取等待外援的時間,但在敵火強力攻勢下,軍、民身分已難辨識,勢必將造成大量傷亡。    台灣防衛部署 受制於美國?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台海發生戰爭,更不希望戰場就在自己家園。本來,我們的戰略規劃與建軍備戰,應該是「打什麼(仗)、就用什麼(武器)」,但現在美國基於自己的利益、軍火工業因素考量,賣出不一定符合台灣需要的武器,台灣「打、編、裝、訓」被打亂,陷入只能「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 簡言之,台灣的防衛戰略與軍備部署,已經受制於美國,美國要台灣打「不對稱作戰」、打「焦土戰」、在台灣布設地雷阻敵,無法處理兩岸政治矛盾、一路「抗中保台」的蔡政府,只能對美國的戰略指導、戰術部署唯命是從。 現在,美國又提出「台灣學人計畫」,確定要派出聯邦政府官員進入台灣政府安全、經濟部門及立法院上班服務。未來,美方若實質介入我軍事決策與立法,甚至,台灣步上日、韓後塵,交出軍事指控權,屆時,談什麼主權、基本國格? 另外,台灣建軍備戰熱議的話題,還有義務役延長為一年。從軍事作戰需要而言,基本上是好事;目前役期只有四個月,役男剛完成新兵訓練就退伍了,完全沒有部隊實務經驗;明年起延長為一年,起碼可以了解部隊基本防務。 兵役役期延長為一年,起碼可以了解部隊基本防務。(中央社,資料照)    不對稱作戰 難嚇阻大陸武攻   但是,役期延長,對役男、社會經濟來說則是壞事。一來,役男多了八個月的役期,打亂許多人的生涯規劃;二來,兩岸兵凶戰危,役男上戰場的機率大增;第三,每年超過四萬六千名的青年,明年起從社會的生產者變成了消費者。 客觀的現實中,美、中都是擁核大國,開戰只會相互保證毀滅而已;既然美中不會直接軍事交戰,「代理人戰爭」就會在台海上演,台灣必然淪為戰場。 但是,台灣既無陸路鄰國可以避難,國際社會中幾乎沒有邦交國,也無類似北約的軍事組織做後援,極大比例的台灣民眾不會為台獨而戰,主張台獨者也未見從軍,台灣究竟有多少戰鬥意志要拚到最後一兵一卒? 其實,台灣為「不對稱作戰」做準備,還是無法嚇阻中國大陸武力攻台,因為,這場代理人戰場就在台灣;知道戰爭殘酷的人都希望避戰,但只有民意想避戰,不一定就能趨吉避凶。 因為,台獨分離勢力並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兩岸政治矛盾無解,又相信「台灣有事」,美、日一定出兵相挺,有恃無恐;再加上美中對抗結構下,美國加碼打「台灣牌」,持續在兩岸拱火,台海一戰仍有擦槍走火的可能。 (陸軍退役少將、前國防大學陸軍學院副院長李玉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英日簽署相互准入協定

日相岸田文雄與英相蘇納克倫敦時間在「倫敦塔」城堡會晤並正式簽署「相互准入協定」,雙方將可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英國首相府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二日與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倫敦塔」城堡會晤並正式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AA),雙方將可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岸田文雄與蘇納克皆提到,英日防衛安全合作有助增進全球穩定。北京環球網引述分析說,兩個大國簽署據稱是里程碑的軍事協議,「眼光偷偷瞄向中國」。 日本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今年輪值主席國。蘇納克與岸田文雄討論議程;岸田文雄計劃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的全球糧食和經濟安全衝擊列為峰會重點議題,蘇納克對此表示歡迎。 蘇納克也提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英國的重要性,強調創新及合作是各國未來經濟繁榮成長的必要條件;他和岸田文雄均同意,英、日雙方經濟都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英國正式成為第一個與日本簽署RAA的歐洲國家,允許簽署方相互部署武裝部隊,以及規劃和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軍事演訓和部署行動。這是繼1902年的「英日同盟」後,英、日「逾一世紀以來」最重要的防衛協定。除了與美國的安全保障條約,另一個與日本簽有RAA的國家是同屬印太區域的澳洲。 對此,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網引述分析指「英國軍隊到日本想幹什麼?大家都懂的」,並稱「因為西方媒體普遍都認為,這明顯針對的就是中國」。

Read More

高規格防疫 南韓士兵帶陸客篩檢

 隨著中國大陸邊境開放,日韓等國針對大陸旅客入境不敢大意。圖為穿著個人防護裝備 (PPE) 的韓國士兵,在仁川國際機場帶領一群中國大陸遊客前往冠狀病毒 (COVID-19) 檢測中心。(路透)

Read More

日空降團例訓 英澳首度參與

日本自衛隊「第一空降團」八日針對離島防衛舉行年初例行訓練,英國及澳洲軍隊首度派員參與。(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自衛隊唯一的空降部隊「第一空降團」,八日針對離島防衛舉行年初例行訓練,英國及澳洲軍隊首度派員參與,確認與自衛隊的合作。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第一空降團是陸上自衛隊唯一的空降部隊,成員從高空直接空降離島等地負責作戰,每年一月都會在千葉縣的演習場對外公開訓練樣貌。近年訓練都假想奪回被敵軍占領的離島,在第一空降團隊員搭乘運輸機依序空降地面後,接受直升機等支援的同時確認作戰順序。 今年除了第一空降團成員及約七十名美軍外,還有合計約三十名的英軍及澳洲軍首度參加;美英士兵分別從日美運輸機上空降。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在訓練結束後說,訓練能夠展現出日本與同盟國、友好國的堅強合作。 防衛省基於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為維持自由且開放的國際秩序,將持續強化與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國家的合作。《每日新聞》報導,這次訓練除了約一千名自衛隊員及約一百名美英澳軍參與外,還出動自衛隊及美軍共二十二架航機等。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2023年 全球經濟問題延燒到政治

蒙志成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僅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五贊同總統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創下過去四十四月以來的新低紀錄。(資料照) 二0二三年全球大勢,主要問題都來自於經濟。彭博社去年底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三十年來最糟的一年。在最新分析報告中,彭博經濟研究經濟學家Scott Johnson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僅百分之二點四,這將是一九九三年以來新低。 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主要來自三大因素。其一,是疫後的經濟問題。疫情蔓延全球三年來多來的影響,造成通膨、升息、產銷失衡;其二,持續一年的俄烏戰爭,打亂了全球市場;其三,二0一八年以來,美中(中國大陸)的競爭及其帶來的國際產業鏈重組。 首先,世界各國政府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去年大都採取了大撒幣、貨幣寬鬆政策,全球股市應聲大漲,但同時也帶來了通膨。各國又為了壓低通膨,採取升息手段,做為企圖穩定經濟的第一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針對兩岸關係提出「2D戰略」主張,強調「防衛」(Defense)與「對話」(Dialogue)並行。 (資料照) 民間需求無解 點燃極化政治   第二步則是增加生產製造。然而,全球平均消費力已經萎縮,增加的生產貨品銷售情形不佳,許多廠商撐不下去,出現了倒閉潮,進而導致政府的稅收減少,也直接限縮了社會福利、財富重分配的籌碼。 民間的需求得不到解決,社會問題叢生,民怨衝突,在許多國家逐漸浮現,也點燃了極化政治與民粹,反映在對執政者的不滿。包括台灣在內,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執政黨,民調支持度都明顯下降。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總統聲望調查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百分之三十七點五還贊同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但百分之四十六點四不贊同,創下過去四十四月以來的新低紀錄。美、日、韓、英、德、法等國的執政黨的民意支持度也都處於低檔,甚至跌破三成。 美國蓋洛普民調顯示,有八成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今年的整體經濟是悲觀的;有九成受訪者認為今年美國內政充滿政治衝突;對於國際事務,則有百分之八十五預測今年會是「麻煩年」而非「和平年」。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十月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權力定於一尊,但北京還是面臨一些挑戰。(路透,資料照) 習近平政權穩 北京仍有挑戰   另外,有百分之六十四受訪者認為美國的全球勢力將下滑,但有百分之七十三認為中國大陸在世界各地的勢力會擴張。中國大陸對世界的影響力持續上升,主要來自於幾個原因:第一,習近平去年十月順利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權力定於一尊,內政穩固、外交積極作為,包括參加二十國高峰會等,在國際舞台展現以穩定、和平協商為基調的大國外交政策。 許多國家面對經濟普遍看壞的困境下,卻發現中國大陸市場除了量體大,在倡議和平的基調下,似乎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澳洲與中國大陸關係,近幾年來一直處於緊繃狀態,但根據路透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已經准許四家國企重新從澳洲進口煤炭。這是自二0二0年北京對澳煤實施禁令後,官方首次有此放寬行動。 第二,習近平在內政上保持了一定的彈性。以疫情防控為例,過去的封城、清零政策,在一場白紙運動後,快速走向全面解封,政策調整之快,展現出習近平在內政治理上的自信。 歐美許多國家,在二0二四年將陸續面臨大選,進入政治動盪期,相對的,中國大陸在去年十月已經完成政權的延續,但北京還是面臨了一些挑戰。包括各國對中國大陸的人才、技術與資金的投入,還是保持了一定的謹慎與限制。   西方國家與陸交往 仍然審慎   自從二0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產業鏈的脫鉤、斷鏈就在國際持續上演。紅色供應鏈想要自給自足,在技術移轉、政策補貼、原物料管控等方面,策略性的引入外資的相關政策不變,西方國家與中國大陸的交往還是抱持審慎態度。這對紅色供應鏈的技術升級仍是一大挑戰。 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的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明顯放緩,人民生活的不便等,內部還是隱藏著民怨;未來是否有新的動盪出現,是大陸要面對的不確定危機。可以預見的是,為防止出現集體反抗力量,大陸對於資訊的控管會更加著力。這是挑戰之二。 第三個挑戰是解封後的挑戰。習近平於二00九年擔任國家副主席時訪問拉美五國,曾提出「三不」: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有什麼好挑剔的?」   以武逼和 大陸對台極限施壓   大陸在過去三年對疫情採取了嚴格封控的手段,也引起了侵害人權、藉疫情加強管控的質疑;如今,中國大陸解封,卻又讓部分國家開始擔憂會輸出疫情,回過頭來認為中共某種程度的疫情管控,或有其必要。 前瞻新一年的兩岸關係。《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公布去年底做的「民心動向大調查」,台灣民眾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對新一年的國內經濟發展看壞;有百分之五十六的受訪者認為二0二四年總統大選可能會政黨輪替,反映出對執政黨的不滿。 新的一年,大陸對台會出現「以武逼和」極限施壓,迫使兩岸走上談判桌,並以「促統」與「接受一中」來框限兩岸談判的架構,台灣無論是否出現政黨輪替,對現在的蔡政府及未來新政府都會形成壓力。 但民眾都不希望兩岸發生戰事,也未放棄與對岸交流的機會。遠見民調,有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八的民眾仍認為,兩岸應該增加互動。 但另一方面弔詭的是,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的民眾,對大陸的印象變差,願意「西進」的民眾僅剩百分之十點一,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有意願的民眾更僅剩下百分之三。整體而言,這反映了民眾希望和平、交流,但年輕族群對兩岸交流的意願不高。 面對中國大陸「以戰逼和」,蔡政府要「備戰求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提出對話與防衛的2D戰略,藍綠都面臨了如何不陷入「促統」的談判協商?對北京而言,如何避免因「以戰逼和」操之過急,激起反效果,把台灣人民推得更遠?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2023年,台海依舊戰雲密布?

蔡英文總統宣布將役期延長為一年,是逐步在實現美方的期待嗎?(中央社) 馮國豪 時序進入二0二三年,全球聚焦在中(中國大陸)美關係的戰略對抗,台灣議題則在火線上,許多觀察家預測,未來五年內將是兩岸關係的關鍵期,安全防衛列為首要,還在持續中的俄烏戰事,成了美中角力下,台海戰略部署的重要參考經驗。 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二0二三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五年內要透過軍事融資提供台灣一百億美元軍援,美國武裝台灣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且具有三個意義: 第一,從俄烏戰事經驗,美國體認到,包括美國及盟國把武器運往烏克蘭,都存在時間及空間上風險。台海若發生衝突,即使美國要出兵,相關的對台運補也必然要面對類似的挑戰。因此,在美方或其他國家馳援台灣之前,台灣自身必須擁有充足武器抵禦。  共軍海空演習 對台也對美日 相對的,大陸從去年八月圍台軍演到近期在台灣周邊的海空演習,演訓的主要目的,顯示並非完全針對台灣,而是同時著眼於對美、日可能的「外部勢力介入」,展現執行區域拒止的能力。 第二,《紐約時報》去年十月五日就刊登題為「美國欲將台灣變成巨大武器庫」(U.S. Aims to Turn Taiwan Into Giant Weapons Depot)的報導,直指「在台儲備(武器)是討論很積極的一個重點。而且假設有了儲備,又該如何強化及分散,才能讓中國飛彈摧毀不了呢?」 美國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已設想戰場可能在台灣島內發生,因此要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並與北約盟國同等待遇,讓台灣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 第三,美國的庫存武器,現階段都優先運往烏克蘭;美國的軍火製造商除非拿到穩定的長期訂單,否則並不願開設新的生產線。現在,美國政府開出至少五年一百億軍售台灣訂單,等於是要安軍火商的心,代表「生產線可以啟動了!」 與強化台灣安全防衛相關的重要政策,還有蔡英文總統於日前宣布義務役恢復為一年,並強調「沒有美方的壓力」。但若回顧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去年七月訪台時,就曾建議蔡英文大幅提高台灣國防預算、軍隊義務役延長為至少一年、廣儲食物與武器等措施。現在看來,蔡政府不都是逐步在實現美方的期待嗎?  抗中保台 蔡政府改多做少說 目前,綠營對美方強化台灣防衛的反應,府、院、國防部都表達歡迎並致謝。藍營則提出兩點質疑:一是美國是否將過期武器運送台灣?二是美國何時才能真正兌現一百億美元軍援?還是以此為藉口,要求台灣先以每年二十億美元的融資貸款購買武器? 可以預見,綠營的「抗中保台」仍會持續操作。但因為「抗中保台」的邊際效用遞減,民進黨政府勢必會研議更細膩的做法,不會只停留在口號。以前是「多說不做」,未來的作法則可能會減少刺激言論,改成「多做少說」。 即將接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雖然提出「和平保台」之說,但並沒看到要如何創造和平的條件。對話溝通本是走向和平的必要條件,但民進黨主政下的兩岸關係,兩岸充滿敵意且沒有對話空間,哪有和平的可能?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去年三月就提出「抗中不能保台,和平才能保台」的論述。(取自國民黨網站,資料照)  2D戰略 國民黨建良好防線 其實,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去年三月就提出「抗中不能保台,和平才能保台」的論述。藍營目前對軍售及兵役延長的發言也都很謹慎;朱立倫的「2D戰略(對話與防衛)」已建立了良好的防線。 距離大選僅剩一年,全球仍籠罩在疫情、通膨、能源安全、經濟衰退的陰影下,這段時間的焦點,會有相當程度放在民生議題;至於兩岸關係,因為「抗中保台」效應遞減,民進黨仍會盡可能將國民黨打成「親中反美」,但國民黨會盡可能避免失分。 新年伊始,兩岸關係走向,小三通是指標觀察點。行政院通過的「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適用對象僅限金馬地區民眾、陸生、陸籍配偶等,不包括台商,已引來對大陸有「政治防疫」之議。畢竟,台灣對從美國入境的管制,相對就寬鬆許多。 持平而論,大陸在快速解封後,大陸民眾染疫現況及是否存在新變種病毒?因為資訊不足,事涉國際社會對大陸疫情管控的信任,目前確實存在一些風險與疑慮,各國對邊境管制做法不一。 然而,台商都想要年節返鄉,既然要開放部分小三通,實在沒必要只做一半(不開放台商中轉),可以要求返台台商提出陰性證明或是加強檢疫,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兩岸關係另一個觀察點,是抖音管制。台灣數位部已將抖音定位是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的產品,並限制公部門資通設備及所屬場域使用。但民間使用抖音已相當普遍,拍片上傳到抖音,已成為青年學子的風潮,若進一步擴大禁止抖音,恐怕會招致年輕人的反感吧? 拜登將強化對台軍援,習近平要加強掌握對台系統。(路透,資料照)  對台系統 習近平將加強掌握 綠營在九合一選舉中流失許多青年選票,今年必然會加強對青年的認知戰,但《數位中介法》暫時觸礁,未來對資訊與媒體的管控,是否會隱身、偷渡在各種不同的法令當中?例如,《選罷法》今年會如何修法,就非常值得關注。 中國大陸方面,兩岸事務最新動態是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的宋濤,正式接任國台辦主任。宋濤雖是江蘇人,但卻是福建師範畢業,長期在福建任官,也被歸類為福建幫,顯示習近平要加強掌握對台系統。 大陸外事系統進入台辦,從王毅、張志軍到劉結一皆然,足見大陸處理兩岸關係,早已從美中關係架構下一起綢繆布局。王毅已升任中央外事辦主任,未來,在處理美中台關係的決策層,王毅會扮演吃重角色。 至於大陸涉台事務的執行部分,一九五五年出生的宋濤,年紀稍長,且缺乏涉台經驗,國台辦副主任恐怕較會比較吃重。另外,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二的石泰峰,任統戰部長,預料也會是涉台事務的執行要角。 (大學退休教師,兩岸關係與政治傳播學者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