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表明防衛台灣的談話展現強勢態度,意在凸顯他國家元首的高度。(路透,資料照)
丁仁方
美中(中共政權)台三邊近來為「一中政策」、「一中原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的解讀互有爭論。依目前觀察,美國國務院強調對中政策的一貫脈絡並無改變;中國大陸十月中將召開中共二十大則是重中之重,會前不至於有太大的動作;台灣年底有地方選舉,美中博弈雖牽動兩岸情勢,但對選情影響程度並不明顯。
在美中戰略對抗的結構下,台灣問題已成國際熱議焦點。美國總統、國務院陸續都有重要的政策表達,美艦也有穿越台海行動;聯邦參、眾兩院更是積極推動一系列的友台法案,甚至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訪台後,跨黨派國會議員還接力式的組團訪台。
進一步觀察,美國總統拜登的幾個重要談話,包括九月十八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節目「六十分鐘」中,拜登再次表明,如果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這已是拜登第四次表明會出兵防衛台灣。
美國重申 防止衝突一中政策
接著,拜登於九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說,針對美中競爭,重申美國「不追求衝突、不追求冷戰」、「我們尋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奉行四十年來防止衝突發生的一中政策,持續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於九月二十六日召開例行媒體簡報會中,被問及美國「一中政策」內涵、美方是否尊重中國領土完整性,以及台灣是否為中國一部分等一連串問題時,清楚表示:美國「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該政策自一九七九年來作為美國對台做法的核心,目前依然有效。
至於美國國會,近年來更積極推動一系列的友台法案,包括《台北法案》、《台灣旅行法》等,甚至近來受矚目的《台灣政策法案》,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後,最新進展是,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與其他三十六名同黨籍聯邦眾議員,於九月二十八日共同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
眾議院版《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包括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及嚇阻能力、更新美國對台政策、增強美國對中共當局侵台的戰略清晰、強化台美雙邊關係、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等。其中也包括了五年提供台灣六十五億美元軍援等。
美國總統、國務院陸續都有重要的對台政策表達,美艦也有穿越台海行動。圖為航經台灣海峽的美國海軍勃克級驅逐艦桑普森號。(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網站)
美國政權分立 內部經常分歧
乍看之下,美國總統、國務院、國會,在對中政策、台灣問題上,內部似乎出現了一些衝突,其實,細究三方說法,並無明顯矛盾之處,只是因應不同訴求對象而有不同考量。從美國政治權力分立、柔性政黨運作來看,這類分歧政治現象本就經常出現,也不足為奇。
進一步言,拜登表明防衛台灣的談話,展現強勢態度,意在凸顯他國家元首的高度,降低外界認為他年邁、立場柔弱的印象,有其政治象徵意義;同時,拜登也呼應了美國朝野的「反中」氛圍,有拉抬民主黨十一月期中選舉的用意。
至於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對象則是國際社會。美國對外政策一般以國務院立場為主;國務院近期對「一中政策」的相關談話,確實有微調,但綜觀全文,還是強調對中政策有長期脈絡可循,有其延續性與穩定性。
但是,國會主要的對象則是自己的選民,尤其選舉將屆,就有更多的政治操作痕跡。從一系列的友台立法,到議長、跨黨派議員接連訪台,相較於總統、行政部門,國會的動作就較為激進。
中共當局 指責美國虛化一中
從參、眾兩院推出的《台灣政策法》來看,主要有兩個觀察重點:其一,涉及兩岸主權定位象徵的條文,是否會掀起骨牌效應?依目前看,代表處更名似乎有所限縮,美國在台協會也沒有動作。
其二,法案中涉及軍事的比例大,例如,五年提供台灣六十五億美元軍援等,等於是朝向「準北約」的軍事同盟推進,由於衝擊大、變數多,確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相關核心條文是否通過或進行修正或保留?值得後續觀察。
中國大陸方面,還是緊握住美中三個聯合公報,重申「一個中國原則」的三段論,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北京指責美國加碼對台軍售、台美關係推向準官方交流等,都已違中美三公報,並且正在「虛化一中」。
現在,聚焦熱議「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美國聯邦參議院版的《台灣政策法案》中,就主張該決議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未採立場,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國務院發言萊斯也稱「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這和北京長年把二七五八號決議與「一中原則」畫上等號的說法,已完全不同。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在聯合國強調,二七五八號決議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以及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問題。(路透)
避免大風險 中共不致大動作
中國大陸外長王毅九月二十四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說表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以及國際機構中的代表權問題,也徹底封堵了任何人、任何國家企圖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空間。」
很明顯的,美中雙方在「一中政策」、「一中原則」,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案、台灣問題,都站在有利於己的立場,透過政治術語的包裝,進入一場你來我往的論述博弈,也為將來可能進階走向戰略、戰術博弈的局勢預做準備。
眼前,中共二十大訂於十月十六日登場,這是中國大陸現階段的重中之重,加上大陸還在疫情防控階段,除非內外局勢有突發重大變化,北京在這個節骨眼上,應該不至於有大動作。畢竟,大動作伴隨的也會有大風險。
至於台灣,外部情勢與兩岸關係,雖然也會與選舉連動,但目前內政議題仍是選情主軸,且疫情籠罩下,造勢活動並不容易,民進黨政府持續邀請美、日等友台國會議員、人士來訪,操作民主同盟支持台灣,短期內並未反映在地方選舉的支持度,但從中長期來看,影響效果還是會有的。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