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中委 李克強汪洋落榜

中共二十大二十二日閉幕,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中)中途起身,在助手攙扶下離席。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共二十大二十二日閉幕,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及中紀委委員,現任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不在當選名單內,意味四人將不再連任下屆政治局常委;總書記習近平毫無意外連任,只剩下今天再被中央委員推選為政治局委員、常委、總書記及中央軍委主席,打破文革後慣例取得三連任。 中共二十大昨天上午舉行閉幕會議。在十一時許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及中紀委委員後不久,與會的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即起身,在助手攙扶下離席,當時會議尚未結束。 根據現場畫面顯示,胡錦濤起身時,坐在他左邊的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曾向他表達關心。而胡錦濤在攙扶下經過習近平身旁時,還向習近平及一旁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意,隨後離去。 現任政治局常委除總書記習近平外,王滬寧、趙樂際則當選中央委員,意味著除勢必連任的習近平外,王、趙二人將有機會連任下屆政治局常委。而這也代表下屆政治局常委的更替幅度,將較外界預期為大。 李克強及汪洋未能連任中央委員出乎不少人預料。但日前已有美媒及港媒披露,這兩人將無法「入常」。本屆政治局委員中,未能連任新一屆中央委員的現任政治局委員,除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外,還有王晨、陳全國、孫春蘭、陳希、許其亮、劉鶴、楊曉渡、楊潔篪、郭聲琨等,總計十三人未能連任。 連任新一屆中央委員的十二名現任政治局委員,除習近平、王滬寧、趙樂際等三名政治局常委外,還有李希、李強、丁薛祥、黃坤明,張又俠、胡春華、李鴻忠、陳敏爾、蔡奇等九人。

Read More

日澳簽新安保合作共同宣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二十二日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簽署新安全保障合作共同宣言,兩人就一旦台灣等地發生事態,商議必要因應作為。(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二十二日跟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會談,因應中國大陸軍事力量崛起,簽署新安全保障合作共同宣言。兩人也就一旦台灣等地發生事態,商議必要因應作為。 岸田跟艾班尼斯昨天在澳洲西部城市伯斯會談約兩小時,兩人會後簽署新的「有關安全保障合作的日澳共同宣言」。岸田表示,包括敵基地攻擊能力(反擊能力)在內,將在未來五年內徹底強化日本防衛能力,並確保相當程度增加編列防衛經費。這番宣示獲得艾班尼斯強力支持。岸田與艾班尼斯也就一旦台灣或太平洋島國發生事態時,商議必要的因應作為。 日澳特別假想一旦台灣發生事態等情況,在遇到會影響日澳安全保障的緊急事態方面,於共同宣言中載明「相互協議來檢討採取因應措施」。 日澳昨天簽署的共同宣言將成為未來十年日澳安保合作準則。對日本來說,考量到在東海、南海及太平洋等地強化霸權主義行動的大陸,有意深化與定位為「準同盟國」的澳洲之間關係。 日澳共同宣言中揭示,雙方將強化所有層級的意見溝通,包括每年舉行領袖會談及部會首長間協議等,及為了實現基於法治的「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將深化合作。 有關日本自衛隊與澳洲軍隊擴大合作、日澳經濟安保、太空及網路領域,日澳也在共同宣言中表明將加強彼此關係。 根據新合作宣言,兩國國防武力將在北澳洲展開共同訓練,「擴大並強化國防、情資分享方面合作」。這份新安保合作共同宣言稱澳、日「雙方會就恐衝擊彼此主權、區域安全利益的突發事件相互諮商,考慮應對措施」,呼應美澳紐防衛公約內的若干用字,只是這份日澳宣言並非如前者般是具法律拘束效果的條約。

Read More

〈全球探索〉美操弄代理人戰爭 全球氣氛詭譎

十月八日俄羅斯本土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大橋發生爆炸。(路透) 陳俊昇 俄烏戰爭、經濟制裁、疫情肆虐,帶來國際能源、糧食短缺危機,惡性通膨愈趨嚴峻,全球景氣普遍看衰。美國拜登政府為了維繫全球霸權、維穩國內政權,不但在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的結構中「川規拜隨」,面對近期的通膨加劇,在金融政策、軍工產業、科技圍堵上的加碼操作,也愈趨明顯。 美國十一月將舉辦期中選舉,民主黨能否掌握國會優勢?還是未來施政會被共和黨掣肘?美元近一年來升息幅度之大、速度之迅猛,超乎預期,許多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正設法藉由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吸納資金,振興國內經濟,即是選舉因素考量,主要目就是維穩政權。   兩起爆炸案 實質打擊俄羅斯 但是,從制度面來看,美國聯準會長期以來有其獨立性,金融政策操作儘量不受白宮行政部門干預;但是,在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出任財政部長,美元勁揚與民主黨維穩政策毫不違和的情形看來,聯準會的獨立性已在逐步喪失。 美國除了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還有具震懾性的武力霸權。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確認了美國操作執行「代理人戰爭」。美國透過軍援烏克蘭,聯合西方國家聯手經濟制裁俄羅斯等各種方式,正持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 日前,發生兩起世人高度關注的爆炸案。一個是九月二十六日,俄羅斯通往歐洲的主要天然氣輸送管道北溪一、二號,受到人為破壞爆炸;另一個是十月八日,俄羅斯本土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大橋發生爆炸,軍需物資與油罐列車運補都遭破壞。 這兩起爆炸,實質打擊了俄羅斯的能源經貿收入與戰爭運補,影響所及,明顯不利於俄羅斯。事後,俄羅斯明確指控是烏克蘭策劃執行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案,至於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破壞,跨國小組現在還在調查,但真相難解,部分質疑聲音則指向是美國在幕後策劃。 許多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正設法藉由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吸納資金,振興國內經濟,即是選舉因素考量。(路透,資料照) 對外軍援 活絡美國軍工產業 無論如何,對美國而言,俄烏戰爭已是一場「代理人戰爭」,亦即藉烏克蘭來對抗、消耗俄羅斯。當然,這也讓很多人聯想到,拜登多次重申保台承諾,美國參、眾兩院還推出《台灣政策法》,要求台灣積極備戰,其實也已經是在為未來台海衝突的「代理人戰爭」預做準備。 站在美國軍工複合體的角度觀察,不難理解,美國積極對外軍援、軍售的背後,除了增加軍售收入外,即使對象國家經費不足、甚至無力償還,美國政府與國會仍可藉援外名義,透過「融資」、甚至「無償」的方法,讓金流繞道烏克蘭或台灣這類戰爭代理人之手,最後還是回到美國自己的軍工產業口袋裡。 拜登政府操作「代理人戰爭」,確實能刺激美國軍工產業。從新武器研發汰舊換新、增加軍售收入、消化庫存武器,確實可以活絡整個軍工產業鏈。對於維繫美國武力霸權地位、國際戰略部署,以及抑制國內通膨等,也都會有實質幫助。 再觀察美國為鞏固科技霸權,從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發動科技戰之後,拜登政府又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大陸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一系列動作如晶片法案、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明顯是以高科技圍堵中國大陸,並在半導體產業上進行斷鏈、脫鉤。   晶片圍中 台韓業者陷入兩難 美國商務部七日正式宣布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禁止中國大陸使用美國技術與設備等。此外,還擴大「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未來,運用美國技術、在他國製造的晶片,也要受此規範。這些新禁令,已經在中國大陸設有廠房、生產線及貿易關係的台、韓業者陷入兩難。 台積電被視為台灣「護國神山」,但美國認為過度依賴台灣先進製程晶片,風險太大;美國想在國內建立更多的產能。因此,除了積極鼓勵台積電赴美設廠,近日甚至傳出在最壞的情況下,美方將考慮撤離台積電製造先進製程晶片的高科技工程師。 其實,美方要求台灣積極備戰,背後的「代理人戰爭」思維,讓台灣開始承擔台海危機升溫、國防經費提高、役期延長等代價;美方對晶片下達圍中禁令、分散依賴台灣晶片產業風險等,未來必將造成台灣科技產業資金、人才與技術的外流。 蔡政府國安部門顯然已經嗅到這股詭譎氛圍。蔡英文總統在雙十國慶演說中,就向北京喊話「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同時也表示「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 十月四日北韓發射飛彈越過日本領空,對日本國土安全威脅甚大。(路透) 安倍晉三友台路線 人亡政息 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罕見的硬中帶軟,向對岸遞出了橄欖枝;此外,關於半導體產業,蔡總統也強調「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相較於美國強調要降低對台半導體依賴、分散風險的概念,蔡的不同立場,已意在言外。 鄰近的日本,也因為美元勁揚,相對加速日圓貶值,並來到二十四年新低點,同時,日本連續十三個月貿易逆差,寫下七年來最慘。日本共同社十月八、九日實施的日本全國電話民調結果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跌到上任來最低,只有百分之三十五。 十月四日,北韓發射飛彈越過日本領空,對日本國土安全威脅甚大,但日本只發布國家警報,並未啟動反飛彈攔截系統;如果再觀察前防衛大臣、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被撤換,以及日本宣布十月十一日國境解封,各方期待陸客在短期內活絡日本觀光產業等,美日台關係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很明顯的,重視內政治理與經濟振興、希望逐步修好日中關係的「岸田路線」,在美中博弈下,也想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岸田文雄在外交與防衛上希望持穩、不冒進;至於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強調「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友台路線,在失去最關鍵的領導人後,已頗有人亡政息的味道。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北約將演練動用美在歐核彈

美再援助烏克蘭7.25億美元軍備 IMF指導委員會主席卡爾維諾(左)說,IMF成員國十五日幾乎全體一致呼籲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稱俄烏衝突是加劇通膨與拖慢全球經濟成長的單一最大因素。(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十七日展開「堅定正午」年度核武演習,將有至多六十架軍機在比利時、北海和英國上空進行飛行訓練,以演練動用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彈。美國也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新台幣二百三十三億一千九百六十二萬元)的軍事援助。 北約表示,堅定正午演習與最近和俄羅斯的關係緊張無關,並說演習不會動用實彈。北約發言人龍傑斯古說:「這項演習有助於確保北約的核子嚇阻威力安全、有保障以及有效。」 比利時負責主持演習,共有十四國和至多六十架軍機參演,包括已上市的最先進戰鬥機,以及自美國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起飛前來的B五二長程轟炸機。 另外,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也宣布,美國將再向烏克蘭提供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軍事援助,運送彈藥與軍事車輛,以增強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能力。最新方案包括更多用於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士)的彈藥。這筆軍援也將包括反戰車武器、高速反輻射飛彈、車輛與醫療用品。 國際貨幣基金(IMF)成員國昨天則幾乎全體一致呼籲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稱俄烏衝突是加劇通膨與拖慢全球經濟成長的單一最大因素。

Read More

拜登:烏頑抗證明蒲亭嚴重誤判

美國總統拜登接受專訪表示,他相信俄羅斯總統蒲亭(圖)是「理性的人」,卻嚴重誤判了他侵略烏克蘭和壓制烏國人民的能力。(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昨天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中表示,他相信俄羅斯總統蒲亭是「理性的人」,卻嚴重誤判了他侵略烏克蘭和壓制烏國人民的能力。 拜登上週警告,世界自冷戰以來首度處於核子「末日決戰」風險中。各國領袖力圖預測蒲亭的下一步。拜登表示,他相信蒲亭有理性,但這位俄國領導人針對烏克蘭的目標很荒謬。 蒲亭在二月開戰時的演說,當時以「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為由,宣布對前蘇聯加盟國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保護烏克蘭境內講俄語的人。 拜登說:「聽聽他所說的,聽聽他在做出決定後發表的演說,他談到這整個想法,認為他需要成為那個團結所有講俄語民眾的俄羅斯領導人。我的意思是,我就認為這是沒有道理。」 拜登進一步表示,蒲亭誤以為烏克蘭會屈服於俄羅斯的侵略,烏國人民的激烈抵抗證明了俄方誤判。 拜登說:「我認為他以為這是祖國母親在基輔的家,且他會受到歡迎,我認為他完全誤判。」

Read More

NASA撞偏小行星 人類首次改變天體運行

NASA證實,上個月故意讓太空飛行器撞上小行星的任務,成功將小行星撞偏它的自然軌道,是人類第一次改變天體的運行。(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昨天證實,上個月故意讓太空飛行器撞上小行星的任務,成功將小行星撞偏它的自然軌道,是人類第一次改變天體的運行。 NASA署長尼爾森昨天宣布,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飛行器,九月二十六日故意撞上一顆直徑一百六十公尺、相當於埃及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迪莫弗斯」,將這顆小行星推入繞行它「大哥」迪迪莫斯一個更小、更快的軌道。科學家先前預測,DART的撞擊會讓迪莫弗斯的軌道路徑縮短至少十分鐘。 尼爾森表示,未來某個時間點,如果發現一顆小行星有撞擊地球的危險,且體積大到真可做出某些危害,那就要謝天謝地,我們將有這次成功的測試經驗。

Read More

蒲亭嗆加強轟炸 澤倫斯基:沒在怕

俄羅斯對烏克蘭各大城市發動如雨般的飛彈攻勢。圖為烏國首都基輔街頭慘烈景象。(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其他城市發動如雨般的飛彈攻勢,引發華府批評「極為殘暴」之後,俄國總統蒲亭昨天揚言要對烏國進行更「猛烈」的襲擊。烏國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的國家不會因為俄國飛彈攻擊而被嚇倒。 俄羅斯對烏國多處發動數月以來最大規模的攻擊,造成至少十一人死亡、逾八十人受傷,藉此報復週末期間克里米亞大橋遭炸彈襲擊一事。 蒲亭之前指控烏克蘭針對連接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大橋發動「恐怖攻擊」,昨天更在國家安全會議中說:「毫無疑問,如果恐怖攻擊行為持續下去,俄羅斯的反擊將會是十分猛烈的。」 烏克蘭方面表示,俄羅斯部隊朝烏國多個城鎮發射了超過八十枚飛彈,並從鄰國白俄羅斯派出伊朗製無人機發動攻擊。基輔當局說,這樣的行為引發恐慌,破壞了烏克蘭多處的能源設施。 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警告,這波攻擊只是對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一案做出回應的「序曲」。 澤倫斯基則在一段分享到社群媒體的影片中說道:「烏克蘭不能被嚇倒,只能更加團結,沒人能阻擋烏克蘭。」他還允諾會讓俄國軍隊面臨「更為痛苦的戰場」。 另外,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基斯利茨亞昨天在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上,譴責俄羅斯為「恐怖主義國家」。

Read More

日本10/11開放自由行 桃機報到、匯兌櫃台擠滿旅客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日本10月11日正式開放觀光自由行了,還同步取消入境上限、恢復短期免簽證,落地也免篩檢、隔離,加上台灣10月13日也將大開國門,全面實施0+7入境檢疫,桃園機場出境大廳,11日清晨飛往日本的航班,出面疫情以來難得一見的人潮,包括匯兌櫃檯,保險櫃台,報到櫃檯,都是滿滿迫不及待飛出國的台灣旅客。

Read More

前Fed主席柏南奇等3人 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左起)以及美國學者戴蒙、迪布維格共同獲獎。(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諾貝爾經濟學獎昨天揭曉,由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以及美國學者戴蒙、迪布維格共同獲獎。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諾貝爾大會指出,因為他們的發現有助改善人類社會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 柏南奇、戴蒙及迪布維格大幅提升了人類對銀行經濟作用的理解,特別是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扮演的角色。他們研究的一項重大發現在於,為何避免銀行倒閉至關重要。 當代金融研究主要闡明銀行為何存在,如何降低金融危機期間的銀行脆弱性,以及銀行倒閉如何加劇金融危機。柏南奇等人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的發現為相關研究奠定基礎,他們的分析在規範金融市場和因應金融危機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戴蒙及迪布維格提出,銀行作為中介者,可接受許多儲蓄者存款,這得以讓儲戶在想要時取回資金,同時也可提供借貸者長期貸款。但這兩項活動的結合,將導致銀行容易受到即將倒閉傳聞的影響。若大批存戶前往銀行提款,倒閉傳言就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擠兌潮最終將導致銀行倒閉。政府可藉由提供存款保險,並以擔任銀行放款人作為最終手段,防止這些危險情況發生。 柏南奇則曾分析一九三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他還說明了銀行擠兌如何成為導致大蕭條加劇及長期持續的決定性因素。一旦銀行倒閉,關於借款人的重要資訊很可能遺失,且難以快速重建。因此,社會將儲蓄引導至生產性投資的能力也會被嚴重削弱。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中建立新常態 台灣有話語權?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左)認為,中國大陸正試圖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活動以建立一種「新常態」。(取自奧斯汀Flickr,資料照) 黃清賢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四度表態若中國大陸犯台,將出兵保台。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十月二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播出的訪問中,針對大陸犯台的威脅,他表示尚未看到有「迫在眉睫的入侵」(imminent invasion),但大陸正試圖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活動以建立一種「新常態」。 奧斯汀所稱的「新常態」,並未給予定義,也未言明美國是否準備馬上介入台海衝突?但是,他提到「中國大陸軍機跨越台海中線的次數增加,水面船艦在台灣周邊海域的活動也更多,這值得關注。」 奧斯汀還重申,拜登政府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方不希望看到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他說「在符合《台灣關係法》之下,美方致力協助台灣發展自我防衛能力,這項工作已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也會繼續。 拜登四次提及出兵保台,卻又一再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希望看到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路透,資料照)  圍台軍演 改變台灣防衛縱深 奧斯汀雖然沒有清楚界定「新常態」,但一般認為指的是大陸機艦在台灣周邊活動增加,打破海峽中線默契等。對台灣而言,這就是改變現狀;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訪台後,大陸對台實施圍台軍演,對印太戰略帶來影響,也完全改變了台灣的防衛縱深。 但是,從北京直指美方「以台制華」、台灣「依美謀獨」,為宣示反獨促統決心,大陸立場必須強力回應,包括在軍事演訓上執行保衛疆土的行動,並發表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等,主要都在強調「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其實,台海「新常態」的背後,是美中博弈的「新常態」。 美國過去對「一中政策」採取模糊策略,但近期有走向清晰化的趨勢,尤其是美國國會最明顯。參、眾兩院先後提出《台灣政策法》,在接近十一月的期中選舉前,藉由「一中政策」的清晰化,呼應美國國內朝野反華氛圍,並藉此爭取選票。 美國的行政部門白宮、國務院,對「一中政策」想要「模糊中有清晰」。拜登四次提及出兵保台,卻又一再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希望看到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拜登所言,凸顯其在選舉壓力下,必須彰顯自己的國家領導人身分,但又要保持一定的戰略模糊,否則對美中(中國大陸)關係將會有重大衝擊。  美中對抗 壓力一定落在台灣 其實,美國對中政策也在建立一種「新常態」。簡言之,美方認為台灣在印太戰略中有其優勢,藉由「一中政策」的清晰化,美國將有更大的抓手;但歐陸的俄烏戰爭仍在持續,美方挺烏抗俄,此時不能在東亞和中國大陸正面衝突,以避免東西兩邊同時都陷入戰火。 北京對美關係的「新常態」,就是堅持台灣不能獨立,在美中的博弈之下,持續保有「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定位。然而,台灣若向美方繼續傾斜,美中兩強都是核武大國,雖還不至於正面衝突,但美中對抗的壓力一定落在台灣,這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現實。 其次,值得關注的是,美中雙方對台政策的法理抗衡,是現在進行式。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領導人面對國際社會,愈來愈強調依法治國,讓政策、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並能對應以法制為重要基礎的西方體制。例如,大陸二00五年三月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今年八月提出《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乃至於十月中旬要登場的中共二十大,將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等,這些對台政策在形諸文字後,政策將有其可預測性。 台灣即使把全部總預算都投入國防,也難與中國大陸相抗衡,因此維護台灣安全不能只靠軍事。圖為今年漢光演習「聯合空降作戰」演練。(中央社,資料照)  保有主導權 台灣朝野應深思 美國自一九七九年通過《台灣關係法》,在自己的國內法弄了一套涉台的政策法案;大陸後來也推出《反分裂國家法》;一九九三年、二000年、二0二二年,大陸共三次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主要從國際法角度強調台灣是中國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外力干涉。 美國方面察覺逾四十年的《台灣關係法》,已經很難因應現今的印太戰略局勢,美國國會議員幫忙推《台灣政策法》,白宮與國會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在時局快速變遷的當下,設法謀求美國自己的最佳利益。 美中都持續透過立法、制訂政策方略來處理台灣議題,但台灣自己有話語權嗎?如果相關的法律、政策不是台灣自己想要的,該怎麼辦?美中博弈,台灣如果脫離不了成為棋子的命運,是要當被操控的棋子?還是設法保有自己的主導性?值得台灣朝野深思。 閣揆蘇貞昌日前在立法院提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報告。其中,國防部主管預算編列台幣四千一百五十一億元,較今年度增幅百分之十二點九;若加計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等,整體規模達五千八百六十三億元,創歷史新高。  維護台灣安全 不能只靠軍事 全球都在重視防疫衛生、增加社會福利、改善貧富差距、扶助弱勢族群,民進黨政府走「親美反中」路線,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勢必也會排擠到其他項目支出。換句話說,「抗中保台」加碼軍備預算,同時也侵害百姓的生活、生計與生存。 維護台灣安全,不能靠軍事。其一,台灣即使把全部總預算都投入國防,也難與中國大陸相抗衡;其二,台灣對武器研發與採購,仍受到國際諸多限制;其三,台海若開戰,即使有美國援助,台灣仍將淪為戰場。眼下,烏克蘭成了戰火焦土、大批人民流離失所,正在活生生上演。 其實,處理好兩岸關係,台灣安全仍得以維護。面對二0二四大選,主權與安全議題,在野黨必須要有一套論述,說服選民相信處理好兩岸關係,更能保護台灣安全;否則,民進黨的「抗中保台」在選戰中還是會繼續占優勢。 美中關係已從競爭走向對抗,美國雖不致與中國大陸直接衝突,但美國對「一中政策」的清晰化,民進黨政府若出現誤判,以為台獨之路有機可乘,那就很可能提前為台海帶來極大危機。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