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4/1恢復線上談判!俄宣布馬立波停火讓平民撤離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俄第5輪談判結束,緩慢但有進展。31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在烏克蘭東南部港巿馬立波停火,讓平民撤離。不過,最新衛星影像顯示,遭圍困下的馬立波,市中心街區已全被摧毀,遭受重創程度前所未見。此外,烏克蘭談判代表也表示,4月1日烏俄雙方將以線上方式恢復和平談判。

Read More

和談無突破跡象 俄允減少戰事 澤倫斯基存疑

據美民間企業最新公布的衛星照片顯示,烏克蘭港市馬立波多數住家與建物受創慘重,幾全被夷為平地。(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承諾願減少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北部大城切爾尼戈夫周邊戰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此表示存疑,並稱烏克蘭在防禦上的努力不會鬆懈。俄國當局則表示,樂見烏克蘭以書面詳細列出終結衝突的條件,只是和談迄今並無突破跡象。切爾尼戈夫州州長曹斯指控俄軍並未遵守承諾,仍持續砲擊切爾尼戈夫市。 俄烏最新一輪談判出現進展。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表示,俄方承諾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周邊減少戰事。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拭目以待,觀察俄羅斯方面是否落實承諾;五角大廈表示,俄國開始從基輔周遭陣地調離少數部隊,這較像重新部署,而非撤退或從戰爭中撤離。 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攻擊烏克蘭南部尼古拉耶夫區域行政大樓,至少造成12人死亡。圖為烏國人員徹夜搜救。(路透) 澤倫斯基表示,沒有理由相信俄羅斯代表所說的話。他重申,任何的和平協議想要成功,俄羅斯部隊都必須離開,不會對主權和領土完整讓步。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昨告訴媒體:「(和談)說不上很有希望或有任何突破,…有待努力之處仍多。」但俄方對於烏克蘭以書面臚列要求,予以正面看待。 儘管俄方宣稱將縮減軍事活動,俄軍一枚飛彈昨天擊中烏南城市尼古拉耶夫的政府大樓,造成至少十二人死亡、三十三人受傷。美國民間企業公布衛星影像顯示,烏克蘭東南部港市馬立波市中心街區幾全被摧毀,遭受重創程度前所未見;聯合國人權觀察團估計,馬立波恐有數以千計平民罹難。

Read More

東航墜機尋獲第二黑盒子 官方:132人全數罹難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中國東方航空MU5735航班,21日從昆明飛往廣州時,不幸在廣西梧州藤縣墜落,經過6天全力搜救,已經找到第二個黑盒子,官方也證實,機上132人已經全部罹難。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俄烏戰事長期化 美國下一步?

拜登(前排中)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袖峰會,討論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路透) 蒙志成 俄烏戰爭屆滿一個月,戰事仍在持續中,國際關係也隨著戰事發展出現集團化的新面貌,經濟也因為避險等因素考量,有從全球化走向了區域化的趨勢;從國際秩序與戰略安全角度看,美國已然重返國際,並扮演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另一方則反思突圍之道。 俄烏戰爭除了火線上的軍事攻防,更大範圍的牽動地緣政治與國際戰略,但會不會演變成世界大戰呢?目前看來機率很低,主要原因有三:  爆發世界大戰? 目前機率低 其一,翻開過去的世界大戰歷史,戰爭發動國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勝仗,例如二戰初期,德國一個月時間就攻陷波蘭,再逐步擴大戰事、攻城略地;但俄羅斯看來沒有能力再開闢第二戰場。其二,俄烏之外的第三國,目前僅止於制裁、譴責,但就是不介入、不派兵、不宣戰。其三,除非俄羅斯戰敗,否則核武仍止於威懾力的作用。 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波蘭,波蘭儀隊列隊歡迎。(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出訪歐洲,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會議,討論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對俄羅斯進一步制裁,以及強化北約東翼軍力等相關議題。同時,拜登還訪問波蘭,與烏克蘭高層官員面對面接觸。會後的了解,美方對烏國提出了更多安全承諾,願發展兩國防務合作。 事實上,俄烏開戰以來,歐洲國家中仍不乏繼續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在拜登訪歐之前,與俄羅斯長期友好的印度,更大量搶購俄羅斯折價石油。許多歐洲國家也都在看,如果「繼續與俄國做生意,就是資助俄羅斯」,現在,印度開了第一槍,後續會有何發展? 其實,歐盟、北約成員國當中,或因能源供應、不同的地緣安全考量等因素,對於制裁俄羅斯之舉,也有些心不甘、情不願或不願介入。但整體而言,德、法無力主導歐洲自主,歐洲國家也擔心被俄羅斯各個擊破,不希望戰火在歐陸擴大。形勢上終究還是要展現合作,加入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制裁俄羅斯與武器軍備援烏行列。  拜登重新整隊 強化歐盟信心 拜登訪歐,主要用意在向盟邦信心喊話、重新整隊,以及團結合作制裁俄羅斯的路線不要鬆動,包括對暗助者的警告。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要將戰事控制限在烏克蘭,拜登要盟邦克制、不能宣戰動武,勿擦槍走火,同時警惕波蘭不要成了俄羅斯下一個目標。 目前觀察,俄烏戰事確有長期化的態勢。俄羅斯總統蒲亭發兵烏克蘭,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包括北約不東擴、烏克蘭中立化、去軍事化;但是,戰事拖得愈久,也強化了烏克蘭的反抗意志,俄羅斯耗費的資源愈大,已難縮手。現在,除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下台、烏國親俄派投降或莫斯科發生政變,否則戰事將會繼續僵持下去。 另一方面,美國力挺烏克蘭繼續對抗,一來,美國要給北約國家信心,展現美國不放棄盟友;二來,強化對盟邦的領導力與向心力;第三,戰事拖延,俄羅斯的國力將進一步消耗,最後的勝負結果,還有很大的變數。 俄烏戰事若長期化,影響所及,第一就是俄羅斯的整體國力將消退,美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大陸。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已經是國際政治的焦點,現在又開啟了新的階段,並聚焦美國如何加強集團化圍堵策略,以及國力消退的俄羅斯,如何與中國大陸合作,在美國的圍堵中突圍?  全球產業鏈 加速轉向區域化 中國大陸自二0一三年提出「一帶一路」,劃出歐亞陸路、海上新絲路,欲展現大國崛起、負責任大國的格局。但這場俄烏戰爭,美國重新站上傳統盟邦的領導者角色,強勢主導制裁俄羅斯,美元也再度展現全球保值與避險的最佳選擇地位;另一方面,產業鏈結愈深、愈有可能受到攻擊,基於分散風險考量,原本經濟、產業鏈全球化趨勢,也將有所調整並加速轉向區域化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受惠於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倒退,「一帶一路」的布局,很有可能因俄烏戰事而受挫,必須做出重新思考調整。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往國際推展其經貿戰略的方向仍會持續,並設法「突圍」,但是,對內部糧食安全的自給自足、內循環經濟等,都會更加著力。 俄烏開戰前,美國外交封鎖北京冬奧,蒲亭親自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強調雙邊全面合作關係,並簽署二十份合作協定;現在,俄烏激戰正酣,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出訪阿富汗與印度,也都有為「一帶一路」突圍的戰略思維。 美國號召盟邦制裁俄羅斯,印度是一個例外。印度是印太戰略下「四方安全對話」聯盟的一員,卻繼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並拒絕在聯合國投票譴責莫斯科。拜登批印度「不堅定」,但拜登也沒有對印度有太多的苛責,主要原因是美國需要印度。 俄烏開戰前,美國外交封鎖北京冬奧,蒲亭親自出席北京冬奧開幕式與習近平會晤,雙方還發表聯合聲明。(路透)  一帶一路恐受挫 大陸求突圍 相對的,俄羅斯、中國大陸也需要印度;印度是區域大國,有人口紅利的巨大籌碼,印度總理莫迪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在這個時刻不押寶任何一方,適時扮演了關鍵樞紐的角色,但也鬆動了美國「印太戰略」下的聯盟關係。 事實上,亞洲也正陷入一個「安全困境」,亦即為國家安全增加軍購,但是卻演變成大家都進行軍備競賽,反而讓戰爭的風險增加。「印太戰略」聯盟的鬆動,或可緩和區域的對立氣氛,稍微緩解了中國大陸對「印太是亞洲版北約」的憂慮。 但是,印度不跟著美國腳步走,眼下看似聰明的外交操作,長期而言也有風險。因為,美國仍是國際政治的強勢關鍵角色,俄烏戰事未來仍多變數,印度此時卻失信於美國,而且,中印邊界問題長期存在,不易解決。印度這個關鍵樞紐角色未來會怎麼走,也是國際政治未來走勢的觀察焦點。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俄軍停滯 烏收復基輔1城鎮

克宮:只在面臨存亡威脅才動用核武 俄軍持續圍攻烏克蘭馬立波。圖為馬立波的建築物著火衛星圖像。 (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軍人昨天加強阻撓俄羅斯入侵,在多個戰線發起反攻,重新奪回基輔外圍一座城鎮;而俄軍還無法取得優勢,試圖砲轟多座城市與民眾,但戰鬥力首度降到原本軍力的九成以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國際台,俄國只有在面臨「存亡威脅」的情況下,才會在烏克蘭衝突動用核武。 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仍在繼續,救援人員在被空襲損壞的建物中搜尋生還者。(路透) 俄羅斯入侵已近一個月,俄軍朝烏克蘭首都基輔西北方和東方的推進行動似乎已停止,城內居民趁著宵禁喘口氣並做好準備。基輔到處堆著沙袋和武器,隨時可派上用場。商店奉命歇業,居民應要求待在家中,基輔有如一座鬼城,倒是防空警報聲和遠處爆炸聲經常打破寂靜。 自從俄羅斯入侵以來,基輔的三百五十萬居民已有許多外逃,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留下來的多半是老年人和守衛城市的人,後者包括軍隊以及加入志願防衛隊的人。 俄軍二月二十四日入侵烏克蘭,蒲亭二十八日即宣布核武部隊已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引發全球關注。 然而,五角大廈官員「還沒看見任何跡象,足以讓我們得出必須改變戰略嚇阻態勢的結論」。他們沒發現任何俄羅斯動員戰略轟炸機、飛彈和潛艇等核武的明顯跡象。 但莫斯科警告,如果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機,恐導致戰事進一步升級和擴大,讓俄羅斯直接槓上西方擁核國。

Read More

〈全球探索〉拜習再談 兩岸對峙成不歸路

拜登、習近平十八日舉行視訊對話,俄烏戰事與台灣議題是兩大焦點。(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三月十八日進行了一小時五十分鐘的視訊會談,俄烏戰事與台灣議題是兩大焦點。雙方各自公布的會談紀要,仍是各說各話。但從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與對兩岸關係影響的角度,可從幾個面向進一步觀察: 第一,美國要求中國大陸勿援助俄羅斯、甚至一起加入制裁行為,對中國大陸的警告,從會前的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放話,現在提升到國家元首層級。 第二,習近平強調尊重各國主權、透過協商和平解決爭端,基本上維持了中國大陸對俄烏戰事的一致立場,並沒有因為美國警告而調整做法。 烏克蘭成為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圖為烏克蘭一幢遭火箭彈攻擊的公寓大樓。(路透) 美一中政策 隨政策需求調整   第三,拜登邀習視訊,主要是談俄烏戰事,但台灣議題卻被放入,反映中國大陸藉機再次提醒美方,勿對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息,「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 第四,拜登強調以《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致力於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及重申「不支持台獨」等;但又同時強調美國反對現狀的任何單方面改變。美方對中政策依舊是戰略模糊、兩手策略。 進一步看美中戰略對抗架構下的兩岸關係,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內涵,其實是會隨政策需要,由美國自己界定、調整的。美國現在所稱的一中,其實已非四十三年前《台灣關係法》立法時的一中,否則不會有台北法案、台灣旅行法、國防採購法等加大對台官方交流與軍售的作為;甚至,美國國會日前還通過《誠實地圖法案》未來台灣在美國官方地圖上的顏色將與中國大陸不同,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呼籲美國與台灣建立正式邦交等,都早已打破「一中政策」。 美國對一中政策採戰略模糊,對操作台灣同盟戰略卻相當清晰,因為符合美國自己的國家利益。台灣在美國支持下加強軍備,大陸則持續施壓,台海對峙局勢趨嚴已是不歸路。民進黨政府基於自我保護、民主價值、維護主權等理由,政策走向配合美國,實際上往現狀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一邊一國的方向在走。   蔡政府倚美謀獨 習警告美國   但從北京立場看來,蔡政府是在「倚美謀獨」。此次習拜會中,習近平也明白指出「美國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這是十分危險的。」擺明不接受美國搞兩手策略。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開始將兩岸關係與烏克蘭做情境類比與焦慮,例如台灣也處於一大一小的地緣困境,台海爆發戰事的機率有多大?美國能否依賴?無論最後勝負,戰爭代價實在太大等。日前,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率跨黨派的前國安官員訪台,從時機點來看,頗有「安撫人心」用意。 拜習會中,拜登說美國不尋求打「新冷戰」,可是,一個尚未界定的新冷戰卻在形成、或往這個方向在推導中。俄烏戰爭是重要轉捩點,可以從四個面向觀察世局的未來走向: 第一,美國搞價值同盟,可能成為常態,但卻是一個不完全的價值同盟。美國舉辦民主峰會,結合西方為主的盟邦發起對俄羅斯制裁,力道之大前所未見,但全球參與制裁的國家比例約僅三成;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阿拉伯世界、拉丁美洲、非洲等多數國家並未加入制裁行動。換言之,美國主導價值同盟所對應的另一方,迄今還很模糊。   新冷戰正形成 衝擊地緣戰略   第二,地緣戰略面臨調整。首先,北約東擴造成俄羅斯反撲,歐盟、北約成員國面臨核戰風險,至少與俄羅相鄰的國家、主導歐盟的德、法會嚴肅思考這個問題。未來,北約東擴必然會有調整,至於相關國家會轉向中立?還是與北約進一步結盟?還待觀察。 其次,印太戰略也會調整。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但印度在聯合國對俄譴責案中投下棄權票,也沒有參與制裁俄羅斯。印度並沒有選邊站,印度還是印太戰略中的美國可靠盟友嗎?印度未來會扮演什麼角色,連帶影響印太戰略。   俄烏戰爭對北歐構成威脅,日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左)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討論俄烏戰爭情勢。(路透) 其三,拜習會的同一天,習近平還與南非總統拉瑪佛沙、柬埔寨首相洪森通電話,五月還可能出訪沙烏地阿拉伯。中東國家、與中國大陸友好的非洲國家、國境相鄰的東南亞諸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面對新的世局也有各自的思考。 第三,國家安全、區域安全的概念與範疇被重新界定。俄羅斯被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以美元為主的貨幣清算機制,實施了長臂管轄並成為制裁工具,明顯影響到國家安全;未來,各國對貨幣政策會加速分散風險作為,美元的國際流通性也會逐漸降低。   世界秩序已破 敵我意識模糊   除了貨幣納入國安範疇,網路安全與運用,對國安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運用網路,對內號召團結、對外向多國國會發表演說,爭取國際認同與支持,明顯占有話語權優勢。 第四,經濟制裁成為新冷戰重要工具,但標準由單方界定,進而打破全球化格局。財產權是資本主義的神聖權利,且受有法律保障;曾幾何時,因為戰爭,財產即可被凍結,且發動制裁、凍結的對象、標準由單方界定?再者,此次對俄羅斯撲天蓋地的經濟制裁,將促使全球化中的供應鏈去評估未來要如何避免受地緣政治、經濟制裁的影響。 第五,新冷戰仍然是代理人戰爭。澤倫斯基在向美國請求協助烏克蘭設立禁飛區、加大對俄羅斯制裁,並派遣更多飛機、提供更多武器等。美國拒絕了設置禁航區的要求,不派兵,但願支援武器,反映出美國仍保持了相當的克制,讓烏克蘭做為代理人戰爭的戰場。 既有的世界秩序已被打破,但各國利益不同,未來幾年是一個多元複雜、敵我意識模糊的世界,新的世界秩序可能需要好幾年才會比較明朗。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停火露曙光 俄烏和談有望達共識

捷克、波蘭和斯洛維尼亞總理前往烏克蘭基輔,展現三國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堅決支持之意。(路透)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參議院在美東時間十五日一致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總統蒲亭為戰犯,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在向「遠征軍聯合部隊」組成國家的領袖發表演說時說,他已不指望烏克蘭短期內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此戰況膠著之際,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十六日表示,俄烏雙方已就和平協議的若干部分達成共識,但烏方表示,希望獲得國際部隊保障安全,並拒絕維持中立提議。 美國聯邦參議院在美東時間十五日一致通過譴責俄羅斯總統蒲亭為戰犯的決議。這項提案是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提出並得到兩黨參議員支持,呼籲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和其他國家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所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調查。 另,根據美國CNN報導,澤倫斯基在向「遠征軍聯合部隊」組成國家的領袖發表演說時說:「多年來我們不斷聽聞(通往北約成員國資格的)大門有多麼開放,現在我們聽到的是無法加入。這是事實,應該承認。」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澤倫斯基的說法表示:「我不認為這是妥協。首先,我認為它反映了事實,即使是在俄羅斯侵略前,烏克蘭都無法明天就加入北約。如我們所見,這更足以說明,當蒲亭聲稱他們對烏克蘭的疑慮主要是它會加入北約,他這麼說是錯的。這完全是謊話。」 對於烏克蘭的支持,捷克、波蘭和斯洛維尼亞總理十五日抵達基輔,在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戰之際,展現三國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堅決支持之意。 就在俄烏戰況膠著之際,俄羅斯外長在接受俄國新聞網站RBC採訪時說,俄烏雙方針對(烏克蘭的)中立地位及安全保證議題,「已有極明確的構想,就我的看法,已經接近達成協議。」,但烏克蘭表示,基輔當局希望國家安全獲得國際部隊的保障,並拒絕依俄羅斯要求維持和奧地利與瑞典一樣的中立地位。

Read More

烏克蘭11歲童獨自逃難 堅毅笑容引斯國警察心疼落淚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至少280萬難民出逃,來自札波羅熱的11歲男童哈拉夫,獨自一人逃到千里外的斯洛伐克邊境,經歷長途跋涉卻還是露出堅強微笑,感動了全球無數人。他最近出席斯洛伐克的反戰活動,感謝志工對難民的協助,也說希望能早日和媽媽團聚。

Read More

〈全球探索〉西方媒體包圍 誰建構俄烏戰爭

馮國豪 俄烏開戰近三周,敵我雙方損害情形諱莫如深,多個國家對俄羅斯採取金融、經濟制裁,但也有許多國家採中立、不介入立場,靜觀其變。聯合國難民署公布因戰爭出逃的烏克蘭難民達二百五十萬人,境內另有兩百萬人流離失所,如果戰事持續下去,難民人數將逾四百萬人。 戰爭已重創俄烏兩國,戰場情況與內外情勢變化,不分晝夜的持續透過新聞、網路呈現在世人面前,但包括俄烏開戰的原因、實際損害、國際社會的反映等,閱聽人接受到的相關報導與資訊,是不是這場戰爭的真實面貌?或只是各方操作網路戰、資訊戰的一部分? 澤倫斯基(電視銀幕內)透過手機、電腦向英國國會發表演說。(路透) 台灣媒體 習於接受英語報導 現在的戰爭形態,實體的軍事行動尚未展開,資訊戰已經先開打,所謂制敵機先,搶先破壞敵方通訊設施,攻陷、控制對方網路等,至於封鎖對方資訊傳播管道,爭奪國際話語權,又是另一個重要戰場。這不禁讓人懷疑,俄烏戰事相關報導、網路流傳資訊 ,到底有多少的真實性? 先從媒體來源分析,對國際事務,台灣向來習慣使用英語為主的新聞通訊社媒體,例如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彭博社、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等。國內有線電視四十九台到五十六台的新聞頻道觀察,不論立場或藍或綠,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採用了這些媒體報導的資訊與評論角度。 英語為主的西方媒體確實占有很大的優勢,但這些偏西方觀點、絕大多數傾向同情烏克蘭聲音的報導,並不見得精準。最起碼,其他立場中間的部分就很難看到。國內部分人士會從中國大陸媒體搜尋來自俄羅斯的相關信息,也確實能發現到有別於西方媒體的內容與觀點。 爭取認同 澤倫斯基善用手機 但這些透過中譯呈現的俄羅斯觀點報導,若要進一步確認其可信度,仍要追溯到俄語原文資訊;然而,國人基本上對俄語是陌生的,查證不易。如果轉向網路社群媒體搜尋,會發現主要的跨國社群媒體平台如Facebook(臉書)、YouTube、Twitter(推特)等,都已經封鎖了俄羅斯。 整體而言,這場俄烏戰事的相關報導與訊息,閱聽人幾乎是被西方媒體所包圍,影響所及,一方面讓多數閱聽人傾向同情烏克蘭,另一方面也愈加厭惡俄羅斯。目前,媒體輿論挺烏、挺俄的比例大約是八比二。這使人想起二00三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戰事後期的半島電視台,因凸顯出阿拉伯世界觀點而廣受矚目。被喻為「中東的CNN」的半島電視台,在西方媒體強勢主導國際輿論下,更顯其重要性。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戰事爆發後,透過一支手機、一台電腦,直接向歐洲議會、英國國會、美國國會發表感人演說,爭取認同,從戰爭的道德面來看,澤倫斯基已占有絕大優勢,凸顯出現代戰爭「掌握媒體優勢,就掌握了道德優勢」。 社群網站 扮演擴大效應功能 值得關注的,還有Facebook、YouTube、Twitter對俄羅斯的封鎖。這類跨國社群媒體平台,曾經在二0一0年開始掀起的茉莉花革命風潮中,扮演了擴大效應功能;但當年並沒有對戰爭、對抗的各方採取封鎖的措施,如今卻是對俄羅斯採取全面封鎖。其實,這些跨國社群平台,背後都有美國政府壓力,再者,美國與西方國家利益遠大於俄羅斯,網路平台對俄封鎖,只是在反映自身商業利益而已。 此外,戰事資訊不明,加上國人對俄、烏兩國文化、語言的陌生與隔閡,不但可能誤信假訊息,甚至容易遭到詐騙。例如,網路流傳「烏克蘭小女孩罵跑俄羅斯軍人」,影片中一名小女孩作勢攻擊一名軍人;經查證,該影片原始場景是在二0一二年,一名巴勒斯坦女孩要求以色列軍人釋放被捕的家人。但影片卻被張冠李戴,指稱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相關。 網路上流傳的「烏克蘭父親揮淚送別家人」影片,經查證並非真實。(取自YouTube) 網路另流傳一段感人短片,聲稱一名烏克蘭父親揮淚送別家人,自己留下來對抗俄軍。但後來經查核發現,該段影片拍攝於開戰前,內容與流傳的更完全相反,而是該名烏東父親把家人送回俄羅斯,自己留下來對抗烏軍。 日前,媒體報導一名來自烏克蘭的十一歲男孩,獨自跨越邊境,逃到距離家鄉近八百公里遠的斯洛伐克。但其真實性、合理性,不得不讓人打個問號。以一般成年人中速步行兩小時大概可走八公里,一天走八小時三十二公里,八百公里要走二十五天。換言之,這位十一歲小孩必須在二月十日就開始從烏克蘭的家鄉出發,每天走八小時才能在六日抵達斯洛伐克;如果從二月二十四日戰事爆發當天開始走,每天要耗費十八小時走七十二公里,且連續至少十一天。試問這對十一歲的小男孩而言,有多少真實性?   根據聯合國統計,因戰爭出逃的烏克蘭難民達250萬人。圖為群聚在波蘭中央火車站的烏克蘭難民。(路透) 網路故事 張冠李戴真假難辨 這類戰爭小故事、劇情誇張的報導,在LINE群組、跨國社交媒體平台如細胞式滲透流傳,的確賺人熱淚,但有多少是張冠李戴?同樣的,資訊陌生與同情心也容易讓人被騙。例如,網路有不肖業者行銷烏克蘭蜂蜜,在產品介紹寫「因為家園遭到俄羅斯入侵,蜂蜜再賣不出去就會破產」;也有佯稱是美軍駐以色列的軍醫,聲稱與烏克蘭交戰,命在旦夕,需要一筆保證金辦退休;另,也有人直接貼出烏克蘭國家銀行開戶支援烏克蘭軍隊的假募款帳號等。 從俄烏戰事看如何正確媒體識讀?其實,戰爭持續進行中,多數資訊本來就是不明的,如果某條資訊脈絡清楚、給人很明確的情緒反應,那麼就很可能是刻意精心設計出來的;閱聽人最好要先查證資訊來源,雖然所有資訊都可以編輯,但是來源很難刪改。此外,也要儘量從不同管道蒐集資訊再做評估,才可能比較接近客觀、正確的資訊。 (大學退休教授、新聞傳播學者馮國豪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俄軍首度轟炸烏西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在烏克蘭敖德薩的士兵們在路障後面站崗,背景是敖德薩國家學術歌劇和芭蕾舞劇院。 (路透) 援軍到! 蒲亭同意1.6萬中東志願軍參戰 中央社∕莫斯科、基輔十一日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軍隊今天一早對烏克蘭的多處目標發動飛彈攻擊,包括中部城市第聶伯羅市區和週圍受到嚴重破壞,最西邊地區的機場也遭到襲擊,這是俄軍首度攻擊烏西。俄羅斯總統蒲亭今也同意,讓超過一萬名來自中東的志願軍加入烏東對抗烏克蘭的戰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烏克蘭西北部城市盧茨克的機場被攻擊後受損嚴重,當地距離波蘭邊界約一百一十二公里。 烏克蘭伏林州州長表示,有四枚飛彈從一架俄羅斯轟炸機發射,造成兩人死亡。 此外,烏克蘭西南部城市伊凡諾-法蘭科夫斯克(Ivano-Frankivsk)空軍基地也遭到飛彈擊中,冒出陣陣濃煙。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高度精準長程武器攻擊了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 俄烏戰爭爆發後,一名烏克蘭軍人在一輛遭摧毀的坦克附近巡視。 (路透) 路透社報導,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今在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上表示,中東有一萬六千名志願軍準備要加入在烏克蘭東部分離獨立地區頓巴斯的俄國支持部隊。 蒲亭聞訊後說:「如果你見到有些人出於自願而非為了金錢,想來幫助頓巴斯的居民,那麼我們有必要提供他們想要的資源,並協助他們抵達衝突地區。」 蕭依古還提議,俄軍在烏克蘭擄獲的西方製標槍飛彈和刺針飛彈,應該轉交給在頓巴斯的部隊。蒲亭表示「有關武器交付,尤其是落入俄軍手中的西方製武器,我當然支持可將它們交給盧甘斯克和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單位。」他並指示蕭依古這麼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