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長壽 日本嬤迎119歲

金氏世界紀錄全球最高齡的田中加子,2日迎接119歲生日。(圖取自田中加子推特) 中央社∕東京2日綜合外電報導 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最高齡、現居日本福岡市的田中加子,今天迎接119歲生日,離她所訂下的「健康地活到120歲」目標只剩一年。 日本共同社報導,田中明治36年(公元1903年)1月2日出生於福岡縣舊和白村(現福岡市),一路從明治時代到令和時代已經歷5個時代。 田中在9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7,19歲結婚,現居福岡市內一所老人中心,並於2019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她喜歡吃巧克力跟喝碳酸飲料,平常也喜歡解數學計算題,目標是「健康地活到120歲」。 田中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不分男女最長壽者外,也是日本國內最高齡。

Read More

歐洲染疫破億 占全球逾1/3

歐洲新冠疫情嚴峻,光法國在過去一週就新增超過100萬確診病例。圖為巴黎移動式新冠病毒檢測亭,市民排隊等待篩檢。(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巴黎1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新社統計今天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歐洲地區累計確診COVID-19病例已突破1億例,占全球感染病例逾1/3。 歐洲最近幾個月以來再度變成COVID-19疫情震央,且正與因Omicron變異株導致的感染暴增奮力搏鬥。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8時45分,法新社根據官方數據的統計顯示,從大西洋岸到亞塞拜然和俄羅斯,境內包括52個國家和領地的歐洲地區,過去2年來累計1億7萬4753人感染COVID-19。 自COVID-19疫情於2019年底在中國境內爆發以來,全球累計通報確診2億8827萬9803例,歐洲地區就占其中逾1/3。歐洲確診病例當中,光是過去7天就通報超過490萬例,52個國家和領地中有17個改寫先前的單週最多染疫紀錄。 光是法國在過去一週就新增超過100萬例確診,相當於自疫情爆發以來累計通報確診的10%。 每10萬居民染疫人數全球最高國家全都位於歐洲,疫情最嚴重的丹麥每10萬人有2045人染疫,其次是賽普勒斯1969人以及愛爾蘭1964人。 法新社的統計是依照官方數據,但部分染疫者可能未被偵測到,譬如無症狀感染者。但歐洲地區染疫相關死亡正在下降。 歐洲過去一週平均單日有3413人染疫不治,較前一週下降7%。在疫情最嚴重的2021年1月,平均每天有5735人病故。 根據「數據看世界」網站,歐洲地區有65%人口已部分接種疫苗,61%已完整接種,全球則分別為逾58%已部分接種,49%已完整接種。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新的一年 台灣政經挑戰多

黃清賢 現在的物價通貨膨脹壓力已讓小市民有感。(中央社,資料照) 回顧二0二一年台灣的出口與投資大幅上升,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百分之六點0九,是近十年來的新高。造成出口持續成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疫情稍緩下全球經濟快速復甦,帶動台灣產業出口快速增長;二是遠距經濟及汽車市場回溫,帶動了電子通訊等軟硬體產業暢旺,而電子產業出口占台灣出口一半以上,表現突出;第三,台積電掌握了半導體的全球龍頭地位,帶動了台灣相關產業鏈一併成長。 多數民眾 對經濟成長仍無感 但是,去年突出的經濟成長率,並不代表今年就能平順一路長紅。新的一年,台灣經濟至少面臨了五大挑戰: 第一、經濟的亮點過度集中在高科技,小商家、民間消費依舊低迷不振,而中小企業占全部就業人口達九成,多數民眾對經濟成長仍然無感;第二、變種病毒仍持續肆虐全球,在疫情無法完全控制情況下,國內外的消費力難以發揮,非科技界的普羅大眾生活困境只會雪上加霜。 第三、台積電在內的電子產業快速成長,除了前進美國、日本的投資外,也要在高雄、中科投資擴廠,但國內電力需求也將大幅成長,預計明、後年對台灣的供電能力將是重大挑戰。第四、現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已讓小市民有感,台灣長年壓低物價,藉以維持薪資不調漲的困境,如今,萬物齊漲之勢,人民貧富差落恐愈拉愈大。 第五、美陸貿易戰持續,國際產業有重組及斷鏈的衝突,勢必對台灣相關產業帶來衝擊。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但是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無法處理好地緣政治經濟環境,使得台灣持續站在美陸對抗的風頭浪尖,產業風險大增。 社會焦躁不安 潛藏危險因子 另外,從台灣內政觀察,首先是二0二二年的縣市長選舉,看似地方選舉,但處於當下變動的時代,且涵蓋面大,選舉的結果對各政黨而言,甚至牽動到二0二四的大選部署,而換屆接班往往又會帶給政局動盪不安。民進黨選對會已在選前一年啟動因應,就可以看出面對今年選舉的審慎態度。 其次,台灣在疫情籠罩、兩岸關係緊繃、藍綠惡鬥之下,社會經濟結構又往M型化走,特別是家戶的經濟落差愈形明顯。社會焦躁、不安,已潛藏了許多危險因子,例如,街頭鬥毆等暴力犯罪頻傳、弒親案影響社會人心,詐騙依舊猖獗,社會安全的諸多未爆彈能否適時拆解?也是台灣社會能否平順走到年底縣市長選舉的觀察重點。 從全球視角看新的一年,國際社會也面臨了四大危機:其一,疫情還不知何時結束,變種病毒卻來勢洶洶。富國疫苗要打到第四劑,窮國卻還苦無疫苗可打。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提醒,地球村概念下,面臨窮國的疫苗缺口與病毒持續變種,富國打再多的疫苗,還是無法獨善其身。譚德塞呼籲各國不要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囤積疫苗」等行為,但現實的發展並不一定如譚德塞所願。 拜登拉攏西方國家加入「圍中」行列。(路透,資料照) 美國將升息 恐影響疫後復甦 其二,通膨是全球性的,新的一年極可能還會持續下去。美國聯準會(Fed)先是採取了無限寬鬆的貨幣政策,現在又已經大幅縮減量化寬鬆(QE)購債規模,預期最快可能在今年的第二季就開始調升利率,但也會連帶壓抑投資,進而影響疫後產業復甦的動能。台幣跟著美元走,是否跟著美元升息及減少貨幣供給,值得觀察。 其三,氣候變遷為全球帶來的影響,除了危及人類生存環境,也會衝擊產業經濟。世界各國推動減碳政策,紛紛開始實行碳稅、碳交易,但也產生極大爭議,而且也將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台灣如何兼顧產業競爭力與能源轉型,有無務實可行的淨零排放路徑圖?也必須持續觀察。 其四,從美陸對抗到東西方衝突。美掀起對陸貿易戰,在川普主政時期是美國自己單打獨鬥。但拜登政府上台後改弦易轍,透過七大工業國高峰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日印澳四方會談等,拉攏西方國家加入「圍中」戰略,國際產業鏈因此跟著出現重組與斷鏈的危機。後續,台灣長期透過大陸生產、銷往美國的三角貿易要如何進行?台積電如何在美陸兩強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台灣又該如何協助? 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各國不要有「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囤積疫苗」等行為。(路透,資料照) 中共立場強硬 台灣面臨選擇 再把焦點回到兩岸關係走勢。值得注意的中國大陸領導人與對台機構的幾次重要政策談話:去年三月習近平視察福建時,提到兩岸融合發展、心靈契合;去年七月一日在中共百年黨慶中強調要「粉碎台獨圖謀」;十月九日「紀念辛亥革命一一0週年大會」上,凸顯兩岸都尊崇孫中山,而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的遺志,以及兩岸必須統一。 去年十一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文中,強調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十一月十六的「習拜會」中,習近平強調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他警告,大陸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另外,大陸國台辦一方面有副主任劉軍川去年十月提及兩岸統一後,「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則是公布了台獨名單。大陸對台「反獨促統」的政策與立場已相當明確,台灣要如何確保台海和平?或站上美國抗陸的風頭浪尖?今年的縣市長選舉是重要觀察指標,並將影響兩年後大選的因應與部署。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美國玫瑰花車遊行 華航蟬聯國際首獎

被譽為美國新年三大慶典之一的玫瑰花車遊行,今年元旦於洛杉磯帕薩迪納市盛大舉辦,華航以「Biking Around Taiwan 自行車遊台灣」的主題亮相,特別邀請華航員工闔家同樂,眾人騎乘自行車伴隨花車前行,一同參與此次遊行,再度蟬聯國際花車首獎(International Award)。  (文∕記者戴淑芳,圖∕華航提供)  

Read More

法每秒2人確診 世衛警告疫情海嘯

世衛憂心Omicron加上Delta變異株,恐導疫情海嘯。圖為隨著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每日新增病例破萬,雪梨市跨年氣氛大不如前。(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Omicron變異株肆虐下,歐美多國在過去24小時的單日確診都衝上歷史新高,其中,法國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病例為20萬8000名,再破紀錄,等於每秒有2人確診;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表示,他擔心Omicron及Delta變異株聯手發威,恐導致確診病例如「海嘯」般激增。 世衛指出,全球COVID-19確診數上週增加11%。Omicron及Delta變異株是「雙重威脅」,正導致確診數創新高,住院及死亡人數激增。美國及法國今天雙雙通報單日確診數創新高。 譚德塞在記者會上指稱:「我非常擔心,更具傳染力的Omicron變異株,正與Delta變異株同時傳播,將引發病例如海嘯般激增。」 他提及,這將繼續為精疲力竭的醫療人員帶來重負,衛生體系正處於崩潰邊緣。衛生體系面臨壓力,不只是因為新增染疫患者,同時也因為大量醫療人員確診。 而面對COVID超級傳播變異株Omicron,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法國政府宣布要以「疫苗通行證」取代「健康通行證」的兩週後,草案昨天送進國民議會法案委員會。儘管反對聲浪不斷,政府還是決心加快立法時程。

Read More

疫情再襲 韓普信閣線上跨年敲鐘

(中央社提供) 全球COVID-19確診病例上週飆升11%,WHO表示,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風險仍「非常高」。南韓首爾市政府連續第2年決定以線上方式舉辦普信閣跨年敲鐘儀式。 (中央社)

Read More

巴西東北連日雨彈狂炸 水壩潰堤.至少20死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巴西東北部因連日暴雨,導致水壩潰堤,大量洪水灌進當地河流,其中東北部的巴伊亞州受創最嚴重,總計116個城市有超過47萬人受災 。截至27日至少20人死亡,州長柯斯塔直呼是史上最嚴重災難。

Read More

黃志煌接任南台EMBA學友會理事長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技大學EMBA學友會舉行會員大會暨理事長交接典禮,在校長盧燈茂監交下,由黃志煌接下第十一屆理事長印信,他表示將秉持承先啟後的精神,傳承過去南台EMBA優良的文化與傳統帶領團隊持續前進,讓各屆校友間能有更好的鏈結與交流。 盧燈茂感謝EMBA第九屆校友、卸任學友會理事長的林昆鋒,及其理監事團隊任內大力支持南台經濟不利學生扶助計畫,更讚許該屆團隊於疫情期間仍努力於會務的經營,團隊無私的付出,同時轄下的五個社團皆有EMBA校友們熱烈參與,使得社團活動呈現活力與熱情。 林昆鋒感謝第十屆理監事夥伴們的全力支持希望南台EMBA學長姊姐們可以在EMBA學友會這個平台上繼續共同攜手,一路相伴地發揚團隊精神與影響力。

Read More

郵輪爆群聚遭禁止靠岸 2千乘客海上過耶誕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再起,甚至燒到海上,美國CDC表示,目前有數10艘郵輪,因為確診人數過多,正接受監控,其中更有數艘船遭墨西哥、加勒比海等地的港口拒絕停泊。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國壓制中國的「晶片戰略」為何猶豫?

烏凌翔 共和黨眾議員Michael McCaul(右)公布美國商務部批准一千多億美元晶片銷售給華為和中芯。 (取自Michael McCaul臉書) 路透社本月十日轉載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美國正考慮對中國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加強禁令。一週後,路透社引述不具名的消息來源報導說,美國對於中芯的進一步制裁仍在未定之天。 事實上,紐約時報三月底,就曾針對承接川普政府爛攤子的拜登政府刊載一篇報導:「對華技術出口限制是否該更強硬?華盛頓爭論不休」。所以,這是美國新政府的一個老問題了。這既不是戰略耐心,也不是戰略模糊,而是美國內部兩種勢力一直在角力的結果:一方是想繼續賣美國貨給中國的商業利益派,另一方是想要儘速埋葬中共或打垮中國的政治理想派;也可以簡稱為對中的鴿派與鷹派,後者不全是共和黨。鷹派因為「政治正確」,話語較大聲,鴿派正好相反,很容易被譏諷為不顧國家安全的私利貪圖者,但是其實際勢力—尤其在國會遊說活動中—絕不亞於鷹派。 美國到底會不會對中芯國際(SMIC)加強禁令?媒體報導莫衷一是。(取自中芯國際官網) 售陸鉅額晶片 美國打假球? 譬如,彭博上個月二十二號報導美國商務部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年四月,批准了三百零一份許可證,同意總價值近一千零三十億美元的美國產品,銷售給中國的華為公司與中芯國際。此一消息明顯與大眾對於這兩家中國科技龍頭公司正遭受美國大力制裁的印象大相逕庭,也讓與美國「被合作」一同制裁華為與中芯國際的歐、日、韓、台科技公司暗呼不公平,「打假球」嗎? 消息何來?並非彭博等媒體手段犀利挖掘出來的,根本是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眾議員Michael McCaul公布的,他宣稱他的目的是呼籲「在出口管制方面更加透明和更嚴格的執法」(more transparency and stricter enforcement when it comes to export controls)。筆者私下詢問美國前商務部官員的回應是,國會議員「不應該」把這些國會中討論的訊息洩露給外界,至於到底是賣了什麼產品給華為或中芯?這位前官員只說是「很低階的」。 沒有不透風的牆,路透社在八月份其實有一則獨家消息,揭露華為獲「恩准」買到的貨是用於汽車系統的晶片。BIS是只嚴禁通訊相關晶片而對其它晶片網開一面嗎?因為華為取得低階晶片就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較小嗎? 出口或國安 美商務部陷兩難 McCaul並沒有區隔高或低階晶片,他只強調:「出口管制是限制向我們的對手轉讓技術和商品的基礎」,但是他也不能因而責怪負責此一管制的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因為美國商務部從冷戰結束後的信念一直就是「出口對美國有利」。只是美、中關係變化太快,早有研究人員看到商務部的兩難:「商務部必須把握好分寸,既要提防短期內可能不是業者最關心的國家安全風險,又不要殺死產金蛋的鵝」。 擁有約四百五十名官員的BIS主管是商務部次長,這個位子在拜登政府一月二十日登台後就是各方角力的焦點;直到七月中拜登才提名歐巴馬政府時代的國際部官員Alan Estevez任此要職,而握有同意權的參議院仍有雜音,Estevez公開表態以爭取支持。然而到本文完稿前,塵埃仍未落定,BIS官網顯示主管仍由Jeremy Pelter 代理的狀態。Estevez上任之路還有各方勢力角力沒喬定? 晶片在現代國家綜合國力中扮演了極重要角色,美國利用晶片來壓抑中國的崛起,算是「掐對了脖子」,策略上有壓制中國「取得足夠先進的製程」以及「取得足夠需求量」兩個維度可以交互運用;手段上則有讓中國「自己造不出」以及「對外買不到」兩個方法。文首的傳聞就是「迫使中芯=中國自己造不出所需數量先進製程晶片」之戰略強度可能推進到二十八至四十五奈米;原先一般認為是十四至二十八奈米。 晶片在現代國家綜合國力中扮演了極重要角色。(路透) 晶片製造設備商 遊說壓力大 之所以無法一斧子砍到底,就是因為美國廠商執全球晶片製造設備之牛耳,政府對中國施壓越強=他們能賣給中國的設備越少=能賺到的錢越少=能捐給政黨+政客的錢越少=美國商務部受到廠商透過國會轉達來的遊說壓力也就越大。檯面下的角力必然精彩,只是我們看不到,不過,勝負終究會透過公開的訊息傳達給外界,譬如前文提到領導BIS的商務部次長由誰擔任、何時上任,就是重要指標。 當然,也許大聲喊打,但實際上允許更多晶片與設備申請案悄悄被允許賣進中國,才是各方都滿意的結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本文為「觀策站」授權刊登,小標題為本報自行加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