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 再現美麗傳「旗」

由一群熱愛旗袍、嫁來台灣的大陸籍新住民成立的「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以旗袍為媒介,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記者趙傳安攝)責任編輯/李謙易 記者/姚正玉 開辦各種課程 參與公益活動  由一群熱愛旗袍、嫁來台灣的大陸籍新住民成立的「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以旗袍為媒介,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協會也開辦各種課程、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展現陸配姊妹的自信和美麗,也透過各種形式的演出與全球旗袍文化隊伍接軌。  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理事長韋三元來自湖南,二千年與在大陸擔任台籍幹部的先生結婚來台定居。早期陸配不能工作,她就在家做手工,後來有了工作證才開始出去找工作,和先生白手起家,育有一兒一女。 理事長韋三元推廣旗袍文化不遺餘力。 (記者趙傳安攝)韋三元來台19年 見證台灣人善良  韋三元熱心公益是因為她的小孩子有學習障礙,從兒子六個月開始到現在,帶兒子去復健的過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也看到台灣人的愛心和善良。  嫁來台灣快19年,韋三元早期生活非常辛苦,沒有網路沒有朋友,後來認識一些陸配姊妹,卻發現大家都有自己的問題,於是她也開始慢慢去了解姊妹的生活狀況,能幫忙的就盡量幫忙。 新移民組織 少有中華文化課程  韋三元後來加入新移民協會等組織,但發現沒有具有「中華文化」傳統內涵的課程,直到2017年,她獲邀擔任桃園市體育協會一場母親節活動主持人,看到旗袍以及武術的表演,她覺得南部缺少的就是這樣子一個傳統文化的隊伍。 鳳之韻旗袍協會的會員,穿著緊身旗袍跳舞,舉手投足都有專業水準。 (記者趙傳安攝)張愛玲名言 女人都該有一件旗袍  張愛玲曾說過,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韋三元因此有了在南台灣成立旗袍文化隊的想法。韋三元說,旗袍表演要求比較低,學習快,尤其可以讓站姿禮儀、儀態變得更好,便請同樣來自大陸的舞蹈老師張楠、張莉及史文琪3位老師指導,陸續有一百多人參與練習,去年9月16日組成「鳳之韻」旗袍表演團隊。 林炳利鼓勵成立協會  表演隊組成後,積極參與各類公益表演活動,市議會副議長林炳利看到她們的努力,鼓勵她們成立協會,經過許多熱心的姊妹積極籌劃及運作,今年3月鳳之韻旗袍表演隊改成「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 「台南市鳳之韻旗袍協會」以旗袍為表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會員穿上旗袍個個婀娜多姿。 (記者趙傳安攝)80多位姊妹 利用晚上/假日訓練  協會目前協會有80多位姊妹,有來自大陸各省,也有來自台灣的各行各業,年齡都在30至50歲左右,大家排除萬難利用晚上和假日上課或參加訓練,最遠的住在北港,也有很多姊妹是帶著孩子一起來上課。協會開的課程有專業舞蹈、旗袍走秀、韻律舞以及民族舞蹈,大家換掉制服、脫掉圍群,換上美麗的旗袍、踩上久違的高跟鞋,從容站上舞台,展現自己的自信美。 陸配秀才藝 多元演出獲好評  韋三元表示,陸配們從參與公益活動中懂得付出,懂得手心向下比手心向上更幸福的道理,過程雖然辛苦,但獲得好評,總算有了代價,協會除了旗袍走秀、民族舞蹈、熱舞、古箏演奏,也有二代街舞表演,5月下旬北上桃園參加兩岸文藝交流演出,她希望很快能在台南舉辦一場盛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匯演,讓更多人看到「鳳之韻」,也看到陸配在台灣深耕中華傳統文化的努力。

Read More

挑戰阿朗壹古道

位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的阿朗壹古道(原名為琅嶠─卑南古道),是台灣最南端的古道。文、攝影/記者姚正玉 全台僅存無公路經過原始海岸線 海濱植物稀有豐富  位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的阿朗壹古道(原名為琅嶠─卑南古道),是台灣最南端的古道,也是台灣僅存沒有公路經過的原始海岸線,海天一色,加上稀有且豐富的海濱植物自古聞名。由於古道屬於屏東縣「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至今仍處於管制狀態,凡進入都需要經過申請且有嚴格的人數限制,因此更增添了古道的神秘性。 阿朗壹古道是台灣僅存沒有公路經過的原始海岸線。 阿朗壹古道是清代屬於琅嶠卑南古道的其中一段,過去是原住民打獵、學者探險紀錄的路線、也是先民拓荒的舊道,在清代官方還沒整理前,它是恆春半島先民們走的羊腸小徑,臨接海岸的部分,只能依當下的海潮情況,必要時涉海水而過;牡丹事件後,恆春設縣,撥專款整修並編為官方道路使用,而日據期間,古道雖然逐漸少人使用,但恆春地區還是認為它是通往台東最為便捷安全的通道,尤其若楓港以北的山區道路遇到坍方、河水暴漲,古道還可做為當時送往公文,人員移動的最佳的替代選項。 原名為琅嶠─卑南古道的阿朗壹古道有豐富的濱海植物景觀。陡坡險峻 斷崖難行  古道由北而南有達仁溪、塔瓦溪及里仁溪等河川,並有觀音鼻及牡丹鼻兩處突出海崖,崩解的岩石經海水長年沖蝕下,形成圓滑的南田石堆積於海岸線。從台東南田村走至屏東旭海,全長約十二公里,一般人的腳程約需要三、四小時。  在南田的海岸線得挑戰險峻陡坡,也要行走在路徑不到五十公分寬的斷崖山壁,由於海岸線太窄小,只要漲潮,海岸線就被海水淹沒,無法通行,因此必須高繞。 路徑不到五十公分寬的斷崖山壁,只要漲潮,海岸線就被海水淹沒,無法通行。 在遇到上切路,剛開始比較陡峭,需要拉繩子,以手腳並用的方式攀爬,也有七十度仰角的碎石坡,有時必須緩坡進入樹林當中,再緩緩走出樹林,進入草原灌木叢、草原區,在快到最高點時,還有一小段的陡坡需要爬一下,最高點觀音鼻山到旭海這一段約四公里。 在南田的海岸線得挑戰險峻陡坡,有時必須高繞或經過突出的海崖。 沿途不僅有為數不少的漂流木點綴著沙灘、也有岩石灘和被南田石(大型鵝卵石)覆蓋的卵石灘,都未經人工斧鑿呈現完全的自然美。據導遊說,目前全台也只有阿朗壹古道還留有完整的南田石海岸,且從台東南田漂洋過海的南田石,原本一顆顆大如西瓜,但經過太平洋海浪的推打以及彼此的互相撞擊,到了屏東旭海,只剩如雞蛋般大小。而海岸上的成千上萬顆南田石被海浪拍打,不僅相當壯觀,還會發出卡拉卡拉的隆隆撞擊聲響,增添了走古道的樂趣,景觀豐富多變的海域,也是本島僅存的綠蠵龜和椰子蟹棲息地,登高望洋若運氣好,還可以看到在海裡悠游的綠蠵龜。 古道太平洋海岸線上成千上萬顆南田石,被海浪拍打發出卡拉卡拉的隆隆撞擊聲響,且經過海浪「洗禮」會改變形狀大小。 古道雖然不長,但沿著海岸線彎延,且上下陡坡甚至觀音鼻山,平常若沒有運動習慣或不常走遠路,還是會有些吃力,由於不時需要拉著繩索攀爬前進,所以最好是自備手套,由於幾乎都走在海岸線上,夏季烈日當頭、海風吹撫,防曬絕對是少不少的。 挑戰成功拍照為證  在抵達旭海的古道末端(也是另一方向的起點)是旭海安檢所,旁邊有一個阿朗壹古道「完成證明」的背板供大家拍照留念,代表完成全段的挑戰,十分具有紀念價值。 阿朗壹古道在末端旭海安檢所旁有一個「完成證明」的看板,讓完成古道挑戰的民眾拍照紀念。 要走阿朗壹古道必須事先申請,目前開放卅日內的預約,可利用屏東縣政府「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進行線上申請。  申請團體最遲應於進入日期前八天提出,保留區實施遊客總量管制,週一至四每日核准上限為二百卅五人(含旭海社區保留名額八十人),每週五核准上限為三百人(含旭海社區保留名額八十人),每週六、日核准人數上限為四百三十人(含旭海社區保留名額八十人),但遇連續假期、活動等情況,會適時調整管制人數。

Read More

<彩繪人生>無緣政壇 曾信超芬芳杏壇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曾信超曾與政治圈擦身而過,但如今已在學界站穩一席之地。(記者姚正玉攝) (記者姚正玉)  少子化連高等教育也備感壓力,專長在經營管理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曾信超,將績效管理及彈性年終制度引進校園,校務推展大步提升,連招生也在全校教職員總動員下再創佳績。曾與政治圈擦身而過的曾信超,如今已在學界站穩一席之地。 學經歷完整的曾信超,二十年前是炙手可熱的博士菁英,當年更是各政黨積極網羅的對象,他先後在民進黨、台聯黨和國民黨擔任要角,也在立委選舉落選一次,後來「差一點」就再度參選,之後還有機會被推薦角逐台南縣長,但也因缺了臨門一腳而作罷,也因為無緣進軍政壇,因此能全心留在教育界發展。 曾信超在產官學研究和工作歷練長達卅五年,也在長榮大學擔任教授、所長和院長,五年前被延攬接掌中華醫事科大,還榮獲國內科技管理界最高榮譽的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獎。 想法創新、沒有包袱的曾信超,大膽在校園內推動績效考核彈性年終,還要求教職員共同承擔招生壓力,雖一度引起反彈議論,甚至被質疑公平性,但他都不改其志,終於在「輸人不輸陣」的氛圍下,帶動團隊競爭,五年來,中華醫事科大以整體校務進步和學生成長數,讓大家看到具體成效。 曾信超不只講求績效,也以個人品味來改善校園環境,他與台南市藝術家協會合作推動「校園就是藝術博物館」,引進雕塑創作、畫作布置校園,增加學校的人文藝術素養,還在崩落的牆面換上磁磚風景畫牆,不僅受到師生的讚賞,也引來校外的注意,讓他引以為傲。 本身很愛「拈花惹草」的曾信超還推動全校植樹綠美化,行政大樓內外處處有盆景,還認養學校旁的仁德滯洪池,廣植紅花風鈴木和花旗木,擴大校園綠地及延伸學生的活動空間,甚至連賓客送來的蘭花,都被他改植在校內的椰子樹上,每遇校園有勞務工作,他不只號召全校分工,自己也捲起褲管衣袖和大家作夥打拚,深受師生肯定。 曾信超與台南的政界淵源很深,但緣分很淺,他的參選條件很好,但政治運氣實在太差;不過,即使未能在政界嶄露頭角,但二十多年在杏壇春風化雨,還是讓他桃李滿天下,晉身大學校長之列,也算是另一種的不負眾望。

Read More

<彩繪人生>百萬保險經理人 郭耀文拚出人生新藍海

 保險經理人郭耀文,將豐富的閱歷轉換成身上一個又一個絢爛的勳章和獎牌,並在業界站穩腳步。 (記者姚正玉) (記者姚正玉)  保險經理人郭耀文曾當過立委助理、也做過科技新貴,憑著對工作的熱情,勇敢脫離舒適圈,進入保險業接受挑戰;短短六年,郭耀文就將豐富的閱歷轉換成身上一個又一個絢爛的勳章和獎牌,並在業界站穩腳步。  制式化的上班族生活對郭耀文來說,不具挑戰性,薪水所得也不夠承擔家庭責任,因而他在經歷政治服務業、科技業之後,毅然轉行,投入保險業並從業務員重新開始。  雖然郭耀文在保險業的起步是從零開始,但長期累積的人脈,加上比別人願意多做一點、多一點創意發想和多一點的拚勁,讓他的業績很快就開低走高,也成為台灣優秀保險從業人員獎項的常勝軍,MDRT國際百萬圓桌協會的成員,郭耀文在一般人眼中不容易發展的保險業,終於拚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  郭耀文認為,要成為一位傑出的保險業務員,一定要以客戶角度出發,也要以勤勞真誠來贏得客戶的信任,心中不只有業績數字,更重要的是,必需有一份助人的溫暖和熱忱。郭耀文經常主動聯繫和問候客戶,在客戶不需要時,送上祝福,在客戶需要時,及時提供專業建議,客戶沒想到的,他先想到了,當然,時間一久,客戶有需要時,也會先想到他。  郭耀文在個人業績蒸蒸日上的同時,也以專業和熱情說服護理師、養蚵漁民和攤販好友一起加入團隊,共同發展事業及服務關懷客戶,他相信「團結力量大、團隊的戰力更驚人」,大家共好、更好,讓他更有成就感。  郭耀文形容業務工作如似在湍急的水流中過河,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步是深是淺、能得到多少,但因終究知道彼岸的美好、前途無可限量,他願意義無反顧的全心投入,更有信心拚出自己人生的新藍海。

Read More

<彩繪人生>劉招明陳秋琴從佛法找到幸福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傳燈會會長劉招明、佛光山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是佛光家庭裡讓人稱羨的模範同修。 (記者姚正攝) (記者姚正玉)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傳燈會會長劉招明、佛光山中天學校執行校長陳秋琴是佛光家庭裡讓人稱羨的模範同修,兩人不只為了推動人間佛教出錢出力,更樂於和大家分享學佛帶來的歡喜心與幸福感。  曾經是國中物理老師的劉招明,棄教從商創業成功,如今是立明集團總裁,事業版圖不只在台灣、中國大陸和澳洲,東南亞泰國、越南等國家也都有,太太陳秋琴原本也是老師,一九八九年為了讓先生專心衝事業,帶著兒女移民澳洲布里斯本。  陳秋琴在澳洲生活的那段時間,孩子在當地佛光山中天學校學中文,她也重拾老師本行在中天學校教課,也因此與佛光山結下不解之緣,兩年之後,她還接任中天學校的執行校長;劉招明也因為太太的關係,成為佛門弟子,事業有成之後,兩人同心投入佛光山的慈善和公益事業。  為了追隨著星雲大師實踐和推動人間佛教,劉招明夫婦成為佛光山南台別院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別院舉辦活動,倆人義不容辭全力相挺,別院年度「安樂富有」的講座,夫婦倆不僅贊助,還擔任主講人,夫妻倆現身說法分享「幸福之道」。  劉招明和陳秋琴認為,每個人追求的幸福不同,定義也不一樣,有人以獲得財富為幸福,有人以擁有愛情為幸福,有人以權力在握為幸福,但這些外在取得幸福,看似實際,其實猶如泡沫,且難以掌握,人生應追求的是能獲得精神上滿盈且永恆的幸福。  「信」、「願」、「行」是劉家生活重要的三個資糧。陳秋琴說,先生原本是非常嚴肅的人,但學佛之後,放鬆柔軟且多了笑容,夫妻間相處,相互體諒且關係更和諧。劉招明和陳秋琴很珍惜佛法帶來的人生幸福,也希望更多人在星雲大師的帶領下,共同追求「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Read More

<彩繪人生>與佛對畫 林亮吟繪出智慧

 林亮吟是少數擅長佛畫又兼具景物創作、堅持傳統也能融合當代思維的藝術家,她的佛像可以很莊嚴,也可以很時尚。 (記者姚正玉攝) (記者姚正玉)  林亮吟以虔誠信仰的態度投入書法和繪畫創作,畫筆在入世與出世間流轉,十年磨一劍,不僅作品入選府城美展,也先後獲得南美會和台南美展傳統工藝類的肯定,是少數擅長佛畫又兼具景物創作、堅持傳統也能融合當代思維的藝術家。  出身灣裡的林亮吟,從小就與佛像有特殊的因緣,八歲時就在萬年殿噴水池前寫生畫神像,看到農民曆裡的送子觀音,她也能隨筆臨摹;不過,她讀的是台南家專服裝設計科,當年只想當設計師,從沒想過要當畫家;然而,生命裡都有註定的因緣。  林亮吟在四十三歲那年親人遽逝,虔心信仰佛教的她領悟到富貴帶不走,只有智慧能與心長相隨,她找回喜愛繪畫的初衷,重拾畫筆、研讀佛經,成了她安頓身心的力量。  走向藝術創作的十年,林亮吟雖然孤獨,但畫菩薩、繪慈悲,她領悟到出世的清淨,畫境與眾生、繪感動,她體會到入世的溫暖,在觀照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自傲的靈魂得以柔軟,畫工技術也更加精進,甚至進入學術殿堂,完成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的學位。  林亮吟的創作有神佛畫像、花鳥動物以及人物生活風景,膠彩工筆的菩薩佛像尤其精彩。她認為,佛法本來就很簡單,都在生活裡,佛畫和佛像都是戒、定、慧的呈現,佛畫不只是藝術品,承載著形而上的東方美學,更有著靜謐與典雅的美,二○一五年她的「觀自在菩薩」還獲得台南美展傳統工藝類的台南獎。  與眾不同的,林亮吟的菩薩不只有傳統元素,也賦予當代思維,所以她的八臂觀音,手中降魔的法器換成了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和名車鑰匙,她的新作「時尚慈悲」,觀音戴著時麾的眼鏡和一身名牌服裝,抱著小狗、牽著小豬,即使是佛畫,傳達的思維也可以很當代,凸顯人心如何不被慾望束縛、不被感官迷惑,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課題。  林亮吟對於所謂的藝術成就,沒有很大的企圖心,尋找收藏家也一直不是她展覽的目的,她想要的是,傳遞佛法的正知正見,讓觀者起共鳴,傳遞良善的美念讓社會人心更和諧,這才是她想要走的、一條相應與快樂的道路。

Read More

<彩繪人生>陳俊銘醫師為神農大帝蓋宮廟

 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三十年前許願為分靈到台中供奉的神農大帝找個家,如今開天聖明宮落成有譜,終於完成心中大願。 (記者姚正玉攝) (記者姚正玉)  連續十年獲市府及內政部績優宗教團體表揚的台南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繼二十多年前重修慈聖宮後,如今更兌現三十年前的承諾,新建一座主祀神農大帝的開天聖明宮,他欣慰強調,感謝神農大帝的靈威感召及「開天聖明會」醫界會友支持,終於讓他一償卅年的大願。  目前也是台南知名中西醫師的陳俊銘,是台灣開拓史中明鄭時期重要人物陳永華的後代,陳俊銘感受整個家族的榮耀感,在行醫、針灸學術乃至護持民俗文化都有相當的研究及投入,多年來也為陳永華參軍入祀孔廟奔走不遺餘力。  陳俊銘對家鄉官田的守護神─神農大帝相當崇拜敬仰,在中國醫藥大學時期,就曾與十多位有志同窗組成「神農醫學研究聯誼會」,大二那年還帶著聯誼會同學專程至祖廟迎乞分靈金尊到台中供奉,過程中神農大帝還降靈在沒有「起乩」經驗的聯誼會成員身上寫下「開天聖明」,為聯誼會正名,開天就是神農帝的別號,而聖明就是勉勵行醫者要內聖外明,他一直謹記在心且發願,將來有能力一定要為神農大帝建宮廟。  陳俊銘畢業後回到家鄉官田,眼看慈聖宮老舊,他義不容辭承擔重建重任,籌劃鳩工和延師募款的任務,而擔任慈聖宮主委的十多年,更是出錢出力且照顧地方弱勢民眾。  三十年來陳俊銘念茲在茲的還是要為當年一起到台中的那尊神農大帝找個「家」,行醫二十一年後,終於行有餘力,去年因緣俱足在永康區成功里找到土地並展開「開天聖明宮」的興建,而讓陳俊銘頗感榮耀的是,在他奔走說請下,人間國寶粧佛大師施至輝先生,在封刀之後仍重啟刻刀雕塑開天聖明宮鎮殿神農大帝等數尊法像,而榮獲工藝獎的交趾陶大師林金倉先生也投入宮殿交趾彩飾,因而開天聖明宮即使沒有祖廟的宏偉,卻是處處可見大師的精湛神藝,非常難得。  陳俊銘的病人很多是重症患者,他希望開天聖明宮明年農曆八月落成後,能成為他們心靈的寄託,另一方面,所在的永康區成功里原本是眷村,開天聖明宮將是當地第一且唯一的宮廟,也期待成為地方的信仰中心,讓神農大帝香火繼續延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