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漁港驚見男浮屍 相驗查死因

梧棲漁港昨日驚見浮屍 海巡警消打撈上岸。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海巡署第三岸巡隊梧棲安檢所十七日中午接獲海巡署第四巡防區轉消防局通報,在梧棲漁港內有民眾發現一具浮屍,由海巡人員及消防隊協力打撈上岸。  梧棲漁港昨日中午十二時許,有民眾發現一具男性浮屍,海巡署中部分署梧棲安檢所獲報後,立即派遣備勤人員前往處置,經人員抵達梧棲漁港港區靠近漁會處,是一名男姓,著黑色長褲及淺色上衣,立即通報台中港務消防隊防風林分隊及台中港務警察總隊漁港中隊到場協助將遺體運送上岸。  打撈上岸後,由漁港中隊從死者身上所攜帶證件確認身分後,聯繫家屬到場指認,後續移由警方辦理相驗事宜。

Read More

垃圾車機車擦撞 女騎士身亡

 記者黃俊昇/太平報導  台中市環保局太平清潔隊一輛垃圾車,十七日在收完垃圾準備返回隊部時,在光德橋頭與郭姓女騎士的機車發生擦撞,郭女頭顱破裂死亡,警方獲報後前往採證,將調閱監視器,以釐清車禍肇事原因。  台中市消防局是十七日上午十一點多接獲報案表示,太平區長億六街和太堤西路口光德橋頭發生一起車禍,經前往現場發現有一名三十九歲郭姓女騎士騎乘的機車和清潔隊的垃圾車發生車禍,郭女頭顱破裂、腦漿外溢死亡。  警方調查,駕駛垃圾車的四十九歲廖姓司機,是在收完垃圾,準備將垃圾車開回隊部時,在光德橋頭和同方向行駛的女騎士發生車禍,郭女疑似倒地後被垃圾車輾過死亡,但詳細車禍經過及肇事原因,還待警方進一步鑑定釐清。

Read More

梁文音挺青年就業 鼓勵勇於面對挑戰

知名歌手梁文音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基督教芥菜種會與花旗基金會攜手合作「Yes, I Can.青年就業培力」計畫,已幫助近三百位就業困難的青年進入職場。近一年來有六十四%青年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其中七十二%的人因培力計畫,經濟問題獲得改善。知名歌手梁文音昨天現身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梁文音希望藉由她的影響力,號召更多人來關懷?年就業問題。她回想自己出道前,參加歌唱比賽的辛苦歷程,十一年來也曾因為壓力而大哭,鼓勵青年千萬不要否定自己,要培養實力及面對挫折的勇氣。梁文音也提醒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她說自己過去講話前不會想太多,後來慢慢學會調整,「不能只是放,也要懂得收」。 知名歌手梁文音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記者蔡琇惠攝) 「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我的腳」十九歲的阿信是花蓮原住民,在安置機構長大,因罹患小兒痲痺,走路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一直以為的障礙,在兩次工作離職後,透過培力課程發現,原來自己的問題在於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阿信曾經在職場上暴哭,高中畢業前,因為經濟壓力而成為培力課程關懷的對象,目前在芥菜種會東區服務中心協助多元就業服務,幫長輩量血壓和備餐等工作,面對職場生涯,穩定進步中。  芥菜種會社區發展處長李士青表示,就業培力課程利用教具和體驗教育活動,引導青年快速進入自我探索及清楚生涯方向,再加上各區社工的陪伴與全台愛心僱主的支持,青年透過職場觀摩體驗,深入了解不同的職業別,也讓青年們更能發掘自己所愛,進而找到適才適性的工作。芥菜種會更開闢了「青年友善基地」,延續就業後成為彼此的支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被大樓吞噬的道路

臺南中國城面對著中正路 文、攝影/蕭文  一位外國人曾問我:「台南應是個港口城市,我來到台南怎末看不到海港?」這句話帶我穿過時光隧道,回到遙遠的過去。  十七世紀以前,西門路以西就是台江內海,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大片碧綠的水,可以聽到海水拍打到岸邊的聲音,在這裡有碼頭,上下人與貨物,還有與熱蘭遮城對開的渡輪,應該是臺省最早的渡輪。台南有海港,是個港口城市。  一八二三年年初的大地震,使得土質鬆軟,該年夏天的暴風雨,大量泥沙從曾文溪沖刷下來,改變這裡的地貌,台江逐漸成為陸地,台南的陸地向西延伸到安平。  日本殖民時期,日本人修建一條運河,聯結安平與台南,這條運河在台南這一端的終點站就在中正路底,那裏有一個小碼頭,停靠開往安平的建南號汽船,那是木製汽船,船身後段有一段露天甲板,碼頭旁有一個木造的售票亭,出售到安平的船票,五毛錢一張,船票是紅色。我曾多次在這裡買票,乘坐建南號汽船到安平,坐在後段露天甲板的木製椅子上,讓海風輕拂面頰,看著船滑過水面,尾留下的白色波浪。  清朝時的街道並不長,我從一張一八九五年日本陸軍工兵部隊繪製的府城街道圖,可以看到,由西到東的路名為開山宮街、聯甲石街、領打石街,此時日本剛剛佔領台灣。日本殖民時期的初期,推動都市計畫,這條街道應是主軸,日本人在這條路附近做了大規模的整建,拆除附近的奎樓書院,以及東側三界壇的林朝英故居,這條路成為雙線車道,外側用路燈或行道樹區隔慢車道與快車道,在道路兩旁興建兩層樓的新式磚造街屋,主要為日本人經營的商店,這裡成為台南新的商業中心,是台南最繁華的地區,有人將它與東京的商業區相比擬,取名為台南銀座,這裡的地貌煥然一新。一九三二年年底,五層樓的林百貨開幕,它是台南市最高的建築,為這裡繁華的頂峰時期。一九一六年,原本將這裡命名為五帝町,呈報審查後命名為末廣町。這條路在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中正路。  日本政府在原台灣銀行宿舍的地方,興建台南州廳,拆除三界壇,興建大正公園,從台南州廳西向的末廣町,可以到達運河碼頭;東向經過大正町,現在的中山路,可以到達火車站;當時縱貫線剛全線通車,台南的交通中樞從安平轉移到台南東區,末廣町與大正町構成台南的交通樞紐地帶,一端聯接海港,一端聯接鐵路;南向經過南門町,現在的南門路,可以到達高雄,交通便利,同時也是安全考量,遇到緊急事故時,可以迅速獲得外來的援助,或迅速疏散。  一九五六零年代,中正路與西門路是台南的商業中心,相當繁榮,當時說的「進城」就是指這一帶。當時,七路公車穿過東門路,進入青年路,在狹窄的道路上穿梭,出了青年路,進入筆直的中正路,雙線車道,兩旁都是商店,人來人往,非常熱鬧,西門路向南,過了與中正路交會的十字路口,是各路公車的終點站。  一九六三年,西區合作社在中正路與康樂街口,原台南戲院的地方興建十層大樓,稱合作大樓,為台南市最高的大樓,裡面有小吃攤、王子與王后大戲院、中一百貨公司、兒童遊樂場等,是一個綜合性的商業大樓,成為我們最愛去的地方。這棟大樓再創中正商圈的繁華高峰。  一九八零年代,填平運河盲段,興建四層樓,宮殿式屋頂的中國城大樓,這是一個綜合的商業大樓,地下有美食街,上面有商店街、電影院、冰宮等遊樂設施,為中正商圈創造另一個繁華的高峰期。此時,我在台北已工作幾年,放假回到台南,驀然看到這棟矗立在運河盲段,陌生的、高高的中國城大樓,覺得這個大怪物與台南市不太搭調,我僅進入這棟大樓一次,那是看最後一場電影《阿瑪迪斯》。這棟大樓寬大的入口正對中正路,入口處掛著一個綠色牌子「中國城地下街」,中正路滑入這棟大樓裡,被這棟大樓吞噬了。中國城大樓取代港口,台南沒有海港了。  二零一三年拆除合作大樓,二零一六年拆除中國城大樓,中正路從中國城大樓中吐出來,台南市西邊的天空突然寬闊了,台南會不會再度有海港,成為海港城市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些不重要的東西

 ■李奇儒  做好垃圾分類,檢查房間家具,將不知道哪一任房客留下的植物移栽,和管理處做最後確認,然後離開大樓。從此以後,我就不再是這裡的住戶了。  種種原因,碩士畢業以後,決定回到久違的高雄找工作。一面思考人生(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面調整自己的感受--離開台北,自己就像器械使用許久,仍穩當的運作著,卻不時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響,雖並不影響運作,但足夠讓人感到惱怒。  為了處理退租事宜,這次重返台北,兩個紙箱寄出,背包和購物袋隨身,我便無事一身輕的看著兩名室友,對許多物品喃喃自語和懊惱著:廚具要丟還是帶去新的住處,海報要換最近年代還是永不退流行的老電影,反核絲帶和彩虹貼紙怎麼辦?  大學念書以來,我便永遠都是幾個紙箱,在各個住處遷徙。吹風機、電腦、衣物、寢具,毫無個人印記的生活用品;唯一不同的大概就只有幾箱文學書籍,稍微能看出這人是個文青,可能帶點憤世嫉俗。  研究所時,我連書籍也都減少了。除了工具書,所有吃穿用度減到最低,大概能說這人在唸什麼科系,一個籠統範圍,再無其他。  我從沒想過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並不認為隸屬在哪個地方,大學時想著創作,創作時想著社會,在哪裡都自以為格格不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太過清高或太過庸俗,無數刪減下,成為了現在的自己,除了不愛打理住處,簡直就和當兵沒什麼兩樣,毫無個人性,除了生活所需,再無其他。  我看著室友收拾房間,思考自己到底缺少什麼呢?不管什麼時候,好像都能順利遷移,對任何地方和人物不存在太多念想,大學以後的十幾年是如此,住了十幾年的高雄也是如此。我一直以為自己這樣非常正常──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嗎?  許久的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是從一樣的環境和教育中,逐步發展出自己的樣貌,他們和其他人相處,選擇了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想要奮鬥的東西,即使是消費,也是帶有個人品味與選擇的物件,我以為那就是室友們正在收拾的東西:他們接受並改造了這個空間,決定自己生活的地方應該是什麼樣子。  可是我好像浮游生物,只要最低需求,不打擾別人,不被別人打擾,就能活下去了。為什麼我能這麼輕易地離開這裡呢?這樣一想,我就非常難過。  撕下電話旁的貼紙,電視上的聖誕樹裝飾,陽台幾盆多肉植物,冰箱裡幾瓶軟性飲料,紅酒瓶裡裝飾性的乾燥花──我一直勸室友要不要留著,尤其是他說那是畢業時母親送他的花束,「不用了,重要的又不是這些東西。」  我知道,我知道的。可是決定我的這些東西,我從沒有過,我好想擁有這些,好想替別人保留這些,在居住時需要,搬離時能輕鬆丟掉的,不重要的東西。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生活中閱讀>滿足的練習,《滿足》

 ■蘇惠昭  因為德國科普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的《滿足》,我終於做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滿足指數」測驗。  其結果和我猜想,或說認為的差不多,我的「滿足指數」不高,屬於「比起一般人,你不太滿足」這一級,「在不同的生活領域中有一些微小但明確的問題」或者「多數層面發展順利,但其中某一、兩個領域有著很大的問題」。  有一種被算命仙說中的感覺。  我並不滿足,這我自己很清楚。我為何不滿足,答案當然也自在心中。我的疑惑是,那些在測驗出「非常滿足」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人類?面對災禍四起,人與人相互踐踏的世道,竟然可以覺得一切都無比順利,心滿意足?  我們都追求幸福快樂,應該說,我們都以為追求幸福快樂是人生的王道,廣告這麼說,偶像劇這麼演。我們在給新人的紅包袋上寫上「永遠幸福」,在吹生日蠟燭的時候,內心渴求的也是幸福快樂,但是,伯恩特說,嘿嘿,這就是人們幸福感低落的原因。  因為對於幸福快樂,我們要的太多,索求無度。  幸福快樂並不是一種常態,「人們只有在面對諸如突如其來的幸運,或是從天而降的驚喜時,才會感受到幸福」,除此之外,「幸福也可能是我們努力達成目標後的獎賞」,大腦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等幸福荷爾蒙,太美好的體驗了,所以這又會激勵我們繼續追求幸福感,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奧爾茲做過一個實驗,他發明一種設備,讓白老鼠可以自行按鈕產生脈衝電流,刺激腦中稱為「犒賞中樞」的區塊,結果呢,因為沉迷於幸福感,那種狂喜連連的狀態,老鼠瘋狂的按鈕。每小時八千次,連續一整天,直到力氣放盡乃至昏厥。  有沒有聯想到什麼?打電玩、性愛、旅行、中樂透、吸毒……,持續性的幸福讓人上癮,但我們無法負荷,以致「人們越是努力追求幸福,體驗到的幸福就越少;越是計算成就,成就能帶給我們的快感就越少」。  我想這就是我滿足指數偏低的原因,我渴望的事情太多,建立的目標太大,脫離了現實感,於是就算渴望的事情完成一二,也努力朝著目標前進,但永遠覺得空乏,疲累,前進的腳步如烏龜爬行。朋友說,妳看妳,拍了那麼多野花野鳥!我總是回答:沒有拍到的更多,而且還可以拍得更好。  現實上我根本沒有能力抵達我預想的境界,無論讀書、運動、彈琴、拍照……,每一種新的興趣都讓我短暫的亢奮,接續而來的就是挫折、氣餒,自我厭棄,我的滿足基因(這是先天的)不足,而《滿足》給的藥方,就是「學習如何滿足」,其實與被講爛的「知足」、「放手」這一類的心靈雞湯僅有一線之隔,但作者解釋幸福與大腦的關係,給出滿足的故事,而且有十七種練習的方法,譬如無私、樂觀、自信……,這都比訓誡式的「你已經擁有很多了為什麼還不滿足」理性多了。  學習滿足,忘記幸福快樂的追求,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健康,以及平靜。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梅花鹿的剪影

詩、攝影/謝美智  午後,響雷轟隆  你,聽不到  魔鋸貪婪的尖銳聲  初生的茸角,有山的雛形  密佈的濃霧  能否隱藏未麻醉的神經  被凌遲的春天  濃霧又悄然到來  你,看不見  被收割的血色森林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生活?我做「煮」

■林念慈  曾聽人說過,如果獨居時感到寂寞,就煮飯吧!只要鍋子一擺、爐火一點,那暖絲絲的滋味,就是一個家。我原本自詡為新時代女性,對於手裡握筆而非鍋鏟有些得意,但再多驕傲放到日子裡都不值一提,得要踏實,更要有人間煙火,才能成家;於是我也加入了「煮」婦的行列,其中最大的快樂便是制定菜單、採買食材,那令人感覺自己是餐桌上的國王,無須屈就。  下班後,我不再對著滿天晚霞悵惘,而是腳步輕快地奔向超市。選擇超市的最大原因,在於其價目清楚,沒有議價空間,反而銀貨兩訖,落得輕鬆,否則一臉「呆萌」的我,在傳統市場鐵定過不了三招。我既不懂得如何跟菜市場的攤販「搏感情」,又「吃米不知米價」,很有可能落入「圈套」,再者臉皮又薄,嗓門又心虛,根本搶不到任何便宜;光是這麼一想,心理的負擔就立刻爆表,倒不如心安理得地逛超商,有時在菜車裡放上一把新買的桔梗,立即升級為電影中的完美嬌妻,悠閒又自在,再買一盒草莓吧。  不是我自誇,我單手推菜車的模樣,簡直跟車神開法拉利一樣流暢,不論前進或轉彎,都能完美駕馭,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我特還別喜歡在生鮮區點名:番茄、山藥、雪白菇、金針菇、小松菜、馬鈴薯、白木耳……看它們一個個報數,頓覺自己大權在握,而且小小包裝很是貼心,適合一個人的精彩。常備的調料則有味噌、泡菜與起司,一點點異國情調,能為日常加點「不平常」;而想要疼愛自己的時候,便多帶一塊波士頓派,或是一瓶美酒,日子甜甜的,也多一些微醺的幸福。  猶記兒時,也常跟母親一同逛超市,我跟弟弟坐在菜車裡指手畫腳,挑選喜歡的零食,那是此生最無憂的時光。如今我也推著自己的生活前進,車裡裝滿了柴米油鹽,而遠方的母親不時電話連線:「水煮蛋不要超過八分鐘啊,口感太老。」我肉眼凡胎,總看不出雞蛋的熟度,但知道自己將老未老,一直笨拙而認真地生活著,盼望母親安心,總有一天,我也能料理好自己的人生。

Read More

新北樹木修剪認證課程第三梯增至150名即日開放報名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長期致力樹木保護工作,廠商須取得「新北市政府景觀樹木修剪技術合格證」才可於市境內進行樹木修剪;市府景觀處辦理今年第三梯次樹木修剪認證課程,即日起開始報名,名額一五0名,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儘速報名。  新北市府景觀處今年共辦理三梯次樹木修剪認證課程及一梯次補考課程,前兩梯次課程已結束,第三梯次課程預定十月登場,即日起開始網路或電話報名,名額由一二0名增加到一五0名,並預計十一月中,舉行第一至第三梯次學科通過而術科未過之學員補考。  鑑於樹木是城市珍貴資產,並為維護良好的市容景觀及綠色資源,新北市府景觀處自一0三年起即推動啄木鳥樹木修剪認證課程,其後並將樹木保護理論與實務結合,去年起景觀處於認證考試中加入實作項目,提升認證專業程度。  景觀處說,截至今年八月,共核發二一四一張樹木修剪合格證,取得修剪合格證之學員,每三年需參加回訓課程,確保學員技術及樹木保護知識跟得上時代發展,且廠商須取得景觀樹木修剪技術合格證才可於新北市境內進行樹木修剪。

Read More

樂天市場精選全台奢華營地 走進大自然療癒清新

勤美學CMP_Village。勤美學CMP_Village。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9月23日就是傳統的秋分節氣,也是最適合奢華露營的時節,打破傳統露營克難的印象,從寢具到空調設備一應俱全,也毋須準備露營用品和食物,成為想體驗露營又怕麻煩的民眾的一時之選。據中華民國露營協會統計,台灣常態性露營人口已突破200萬人,國內最大營地資料庫「露營窩」也統計,全台露營區已超過1,500多處,一年整體商機上看50億元。 PerBed有張床-台中店。 而Rakuten Insight日本網路消費者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53.5%)民眾會在秋季時前往露營,且51.2%受訪者會購買相關露營器材;其中,以睡袋(47.1%)、帳篷(43.5%)、方便加熱菜餚和杯子等餐具(41.3%)為大宗。樂天市場也觀察站上趨勢發現,愈接近假期時間,站上「露營」、「露營器材」、「奢華露營」等相關關鍵字激增5成,男女比例占7:3,平均客單價介於5,000至8,000元間,相較於日本民眾,樂天市場發現台灣消費者更喜愛於購買裝飾燈、藍牙音響+LED檯燈等品項,打造星空下浪漫氛圍。  樂天市場看準全台露營商機,即日起至9/30樂天市場全站單筆消費滿3,000點數10%回饋、樂天市場APP限定單筆滿666元現折50元,指定信用卡再享點數回饋,讓民眾在假日享受奢華露營之餘,還能夠輕鬆省荷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