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提供港民必要的協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香港人民力抗「香港版國安法」,總統蔡英文二十四日在臉書貼文,台灣會在既有的基礎上,更積極完善及精進相關救援工作,提供香港人民必要的協助。  針對中國即將通過「香港版國安法」,蔡英文在臉書貼文指出,這幾天,中國的人大會議正計畫繞過香港立法機構,制定所謂的「香港版國安法」,嚴重威脅香港的前途。法律如果實施,香港民主自由及司法獨立的核心價值將受到嚴重侵蝕,所謂「五十年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也瀕臨破產。  「這一刻,我們同所有民主陣營的夥伴們,都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蔡英文表示,相信國人同胞眾人一心,都非常關心此刻的香港,面對香港人民對自由民主的渴望,解決方案不是子彈、不是製造更多恐懼與鎮壓,而是真正落實自由民主,真正落實對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諾。也唯有如此,才是北京與港府當局重新得到信任,讓香港社會回歸自由與平靜的不二之道。  蔡英文表示,香港的情勢發展,台灣政府始終高度關心,謹慎因應,以確保在雙方交流過程中,國家的安全及利益能得到充分保障。依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六十條,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可停止適用該條例一部或全部,台方希望香港情勢不致走到這一步,也將密切關注後續發展,適時進行必要的應變措施。  對於此刻正在奮力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香港人民,蔡英文表示,台灣各界一直給予極大的關心與支持,在協助受到壓迫的香港人民方面,港澳條例已有相關的規範,過去這段期間,政府部門秉持人道考量,持續提供各種可能的人道救援。面對情勢的變化,國際社會正向香港人民積極伸出援手,台灣也會在既有的基礎上,更積極完善及精進相關救援工作,提供香港人民必要的協助。

Read More

王毅談港版國安法:刻不容緩

 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天宣稱,去年六月香港反送中以來,暴力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干預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建立香港國安法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天下午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根據中國政府網直播,外媒提問,是否擔心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會因為港版國安法受損、中方要如何維護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王毅首先表示,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他說,維護國家安全歷來是中央事權,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中央通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履行其憲制責任,但這並不影響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建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王毅說,去年六月修例風波(反送中抗議)以來,「港獨」組織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外部勢力深度非法干預香港事務,這些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也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推進「一國兩制」構成了巨大威脅。  他表示,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本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將審議「香港版國安法」授權立法的決定。王毅說,這「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  這項決定通過之後,將啟動立法程序。王毅宣稱,這將使香港有更加完備的法律體系、更加穩定的社會秩序、更加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有利於維護「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有利於維護香港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

Read More

國黨支持港民主自由雙普選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香港民眾上街頭抗議「港版國安法」,並已有上百人遭港警拘捕,中國國民黨二十四日表示,國民黨始終支持香港地區保持有別於大陸地區的民主與自由,早日落實「雙普選」,並對於香港地區發生大型抗爭所引發的社會不安表達由衷關切。 近年來,香港的人權與自由的變動,受到外界諸多關注。國民黨認為,港府與中共當局應盡速建立與反對群眾的溝通管道,以利維持香港的安定。 國民黨也認為,為落實中共當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之承諾,中共當局之「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宜與香港各界充分溝通,以符合前述承諾,因為中共當局須正視,香港的民主和中國大陸的民主顯有不同,唯有須充分溝通方能有效磨合。 國民黨表示,中共當局對香港自由民主的尊重與保障,以及將另以「國安」為名,立法規範香港地區運作制度的作法,不僅攸關香港未來,同時也影響兩岸關係動向。國民黨除了呼籲中共當局不要誤判此一事件可能引發的政治與經濟衝擊,也呼籲全台所有關心香港穩定與港人權益的團體與人民,給予最大程度的關注,並督促民進黨政府於此展現中華民國執政黨應有之作為。 國民黨要求民進黨政府對於在港之台灣同胞,應盡量提供協助,避免其受到香港社會動盪之衝擊。相關作法應隨時向台灣民眾說明。 國民黨強調,台灣與香港不能相提並論,並將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堅決反對中共當局適用於港、澳地區的「一國兩制」。

Read More

<中華副刊>編故事

 ■阿日  那天與客戶開會遠端開會討論問題,不覺已到晚上十二點,客戶堅持晚上加班解決;打了電話了解,工廠部門同事從早上八點做到現在,已經疲累不堪,加上客人咄咄逼人的態度引起的情緒反彈,一股不爽的情緒湧上,我心想:管他,豁出去了。按下電腦會議螢幕上的取消靜音鍵,回客人說:工廠同事下班了,問題安排明早分析解決。  客人聽完有點驚訝,回說:然後呢,接下來呢,你知道全世界都在等你嗎?我們要這樣耗著等到明天早上嗎?這樣的語氣聽在耳裡讓人不舒服到極點,但霸凌的言語沒有下限,客人一罵就到半夜三點,我只能沉默以對。  自出社會,便看不慣這種只出張嘴,不講理,吸人血汗的人。我的個性剛強,別人越是如此,我越要與他對抗到底。我料不到的是,形勢比人強,在屋簷下少不得要低頭。我不願低頭,便只能挨子彈。  我的沉默助長了客人的氣勢,他變得更針對我。我想存心欺負別人的人是不會有界限的,接下來客戶架起攝影機,對著工廠二十四小時監控,每半小時便要我回報進度。  幾天下來我已身心俱疲,開始放下所謂的堅持與原則,只想著怎麼讓這樣的狀況趕快過去,希望能早點解脫。客戶講什麼我都回答是是是,有有有,只希望他快點閉嘴別再騷擾。有時回答太快,他難免起疑心,說:真的嗎?不想再被針對的我,開始編造各種故事理由。  客戶問壞掉的機器維修好了嗎?我說修得差不多了,實際上缺材料一台也沒修,我小心翼翼地計算時間回報合理的維修數量。客戶問有沒有排夜班,我說有,但其實夜班是工廠其他部門的輪班人員,請他假裝一下我們部門同事也就過去了。有時緊張講到結巴,趕緊暫停幾秒,冷靜一下,再接著不疾不徐地講完。  雖是萬般不願,但生活中總有些時候,你需要做出妥協,奇妙的是,一旦跨過那門檻後,好像也不那麼困難了。編故事的竅門在於,有時需要假裝緊張,有時又要斬釘截鐵理所當然,而某些時候更要故意製造點錯誤讓對方挑出,因為完美的謊言反而容易被看穿。  但是真的這麼容易嗎?我隱約能聽見心裡某些部分崩解的聲音,我用心想著如何理出思緒,順著脈絡,將一切視為自然演化環境適應之必然,輕輕放下紛擾矛盾。  老婆對我說:你這樣太鑽牛角尖了。我想她說的沒錯,也許我也該對自己編些故事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日出的月光小棧

台東都蘭月光小棧。 文/攝影 林明理  初次到達都蘭山麓的月光小棧,是去年三月的一個午後,它的前身是都蘭林場行政中心。我用雙臂擁抱大自然,閉目靜聽圓柱狀的空間水琴窟的妙音…那翠綠叢林和太平洋的湛藍,交融成最美的景致。  這次前來,雖然入口處告示牌上寫著,因疫情暫時閉館中,但我分明聞到了一股清新又純正的味道,周遭葉片也是舒展的。幾隻藍蝶舞在粉紅九重葛花間,野鳥和斑鳩也從林裡飛來,在樹梢間鳴唱。只有小小的花,默默地在石階旁自顧自地生長,大地靜好。 原視主播/阿美族人起身道別的身影。 站在令人懷舊的日式木造建築前,我看到了遠方的綠島,也想起有位駐站的阿美族藝術家對我們笑了笑,便繼續埋頭苦幹,以木片烘製成手寫的「心經」。那專注的背影,讓我難忘。風也靜靜地立在那兒,跟靜立的山巒一樣。  清晨的一縷光讓綠島從海平面醒來。一艘漁船划過,不多久,海面又恢復了寂靜。數十畝水晶的林野,就在山巒的臂膀上。不知不覺間,我的身體裡也裝進了鳥聲、樹林和山的氣息。  聽說,綠島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珊瑚群體,正以極緩慢的速度移向本島;而我像大冠鷲留戀盤旋不去。微風習習,天空澄靜,那轉瞬淡去的雲彩,徐徐漫過來。小憩在林間,閉上眼,滿耳幸福。  歸途,路過都蘭部落,突然間,我聽到一群小朋友高聲唱頌,從教堂裡傳出來,音色甜美豐富。那一刻,心也跟著喜悅了起來。原來,每一朵花,每一種植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值得我們感激深思。無論是感受清風拂面,或聽一曲久遠久遠的歌,都能讓人思念綿綿。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 早餐桌上的咖啡時光

 ■張蘊之  記得從八歲開始,我們家的早餐便是固定的內容:咖啡配麵包。  每天早上,我睜著惺忪睡眼,漱洗完換好制服,聽見吐司從烤麵包機跳起來的聲音,便趕快來到餐桌前,媽媽已打點好我們的早餐:兩片抹著「阿羅利真正奶油」的烤吐司、一杯即溶咖啡。匆匆五分鐘吃完,背起書包、拎著便當,上學去。  這樣的習慣,延續至今。即使已各自獨立生活多年,我們一家四口無論身在地球的哪一端,仍然每天吃著類似的早餐,彷彿沒吃到這些食物,一天就無法開始。不同的是,咖啡從簡便的三合一,換成了咖啡豆;工序從單一動作的直接沖泡,演變成煮水、磨豆、溫蒸、萃取;吐司抹醬也換成了火腿煎蛋、黃瓜生菜。  三十多年來,我們吃早餐的時間變長了,食材的品質講究了,心情也舒緩了。這反映著台灣社會的變遷,從極度壓縮個人感受、提倡生產與效率至上的經濟為尊,慢慢轉變成對生活質感、生命品質的追求。  然而,從八歲就開始喝咖啡,這件事讓我吃足了苦頭。「喝咖啡」在八0年代的台灣並不常見,對咖啡因的認識也很匱乏。一路喝咖啡喝到上大學,異地他鄉,第一次學著自己生活,有時睡遲了沒時間吃早餐,少了那杯咖啡,讓我產生嚴重的戒斷症狀,我才知道自己已咖啡成癮。  九0年代的「咖啡癮」是一種時尚,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份,我並不認為需要處理。再怎麼匆忙與不濟,都能在自動販賣機或便利商店買到一包十元的咖啡廣場,那強烈的咖啡因一灌下去,提神醒腦,什麼頭暈頭痛噁心,「啡到病除」。  後來網路普及,漸漸知道咖啡因對身體的影響,此時回頭去看,便會覺得媽媽給孩子喝即溶咖啡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在當時,咖啡並不是便宜又隨手可得的食物。  我問媽媽:「小時候外婆都準備什麼早餐給你們吃?」  「阿華田、咖啡、菠蘿包之類的麵包。放在桌上讓我們自己吃,吃完上學。」媽媽說。  那是一九五0年代的香港,沖泡式飲品在香港已十分普及。媽媽想了想,繼續說:「不過我媽自己不吃這些,麵包很貴。她自己是喝米粥,將前一天剩下來的白飯加一些熱水,配著剩菜吃。給我們吃麵包只是因為方便。」  媽媽將外婆為孩子準備的早餐,複製在我們家的餐桌上。由於我從小吃到大,一直視作理所當然。直到學校校外活動需要外宿,旅館提供的清粥和醬瓜讓我食不下嚥,我才知道原來我家吃的和別人不一樣。我問老師:「沒有咖啡和麵包嗎?」老師覺得我在找麻煩。  然而,幾十年來,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無論再怎麼強迫自己入境隨俗,早餐若吃不到咖啡和麵包,我仍會聽見四肢百骸每一個細胞發出的悲鳴。不知道媽媽當年漂浪來台,是否也經歷過一樣的失落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資訊流動下被綁架的眼

 ■溫婉茜  眼見為憑,這是老祖先探索這大千世界最樸實誠懇的方法,亦為人類賴以接收世界脈動的原始本能。但,若是綁架雙目,使其所見的,皆是一個個由文字圖片層層包裝,具有特定立場的資訊時,一個多元化社會恐會被這些訊息蠻橫的染上相同的色調。如此反覆的荼毒著思維,哄騙著大腦,恍若一只阿片,在電子產品的藍光下,一同餵養這具無法獨立思考的軀體,由裡到外刻印上自己的味道。在這過程中塑形出一個偏激或帶有極端主義的人格,大概就是盲從眼之所見的人,最沉重的苦果吧!而這罪愆之大,狡猾至極的綁架者,正是現今坐擁大數據的網路。  我的思緒爬滿茵茵嫩綠,饒舌歌手的一聲嘶吼,一句怒斥,都是一把星星之火,燎得我心頭癲狂激動。這其中,我特別仰慕一位頂級巨星,總認為他的歌詞是為我貼身打造的盔甲,是這麼的貼近我的人生;是這麼的了解我的迷茫;是這麼的感同深受我的艱困;因為他,我有了面對和挑戰命運的勇氣。但在不久以前,他被捲入了其他歌手的鬥爭中。曾經做為我們粉絲對抗低潮的保護傘的他,也是時候讓我們這些支持者替他聲援,替他解圍了!這種自以為是的英雄正義感,令我大腦充血,內心鼓躁不已,立刻使用搜尋引擎尋找各種不利於其他競爭對手的資訊,並且飛速的使用各種社群媒體的帳號,在每個平台、網頁底下留下我戰鬥的痕跡,丟炸彈般把自己蒐集到的偏激言語丟入發言區,埋地雷般在意見不合的留言底下發表許多尖酸的評論。但在熱潮結束,憤怒稍止後,我的搜尋引擎、社群媒體上的煙硝味卻並未因此消散。各種替歌手護航的刁蠻強橫的言論依舊時不時的跳在推薦欄位裡,引著我走向下一場戰局。  這時,我想起了李政德博士在科學人所說的數據影響力。想必這是網際網路運用強大的彙整能力,結合了各種我造訪過的網站、曾經發表的言論,最終判斷了我的想法和立場,並用更加偏執的內容標題吸引我點入,花費更多時間發言、使用。我也甚至聽到其他饒舌迷朋友抱怨最近有一些立場極端的相關網頁出現在他們的社群上。想來我大概成了貪婪運算法下的毒王,成了媒體病毒式行銷的一環主力媒介了吧!現在驀然回首,當真是細思極恐!即便在閱讀過李政德博士的文章後,我依然不可免地掉入了網路綁架者的陷阱,像隻衝動的野牛般不斷嘶鳴,引著其他牛群掉入,最終讓網路用這些特定的立場在我們的掉入的坑中建立一個虛假的世界,在這局促的一隅中與世隔絕。  「假如眼見為憑,那麼我不想看見,假如沉默是金,那麼在這個時候,沉默也是高度權宜之計。」拉德克利夫·霍爾在他的《寂寞之井》曾經這麼說到。確實,對腥羶誇大的網站視而不見,並保持有限度的、思考過後的沉默,是避免自己陷入被網路主導思維的最佳保障。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在經歷過在網上隨意使用偏執言論攻擊他人後,我方真切吸收了李政德博士在書中交予我的知識,謹慎的瀏覽網站,溫和的提出評論,我想,保護自己眼睛寶貴的自由權,正是李政德博士帶給我最珍稀的一課。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雨

詩/攝影 簡綾仙 雨打在窗邊, 看著滑落的雨滴, 是沉靜而清晰, 混亂的內心拒絕去碰觸。 存在心中不可遺忘的恐懼, 優柔寡斷變成謹慎過了頭, 完全理解每個人所經歷與苦衷, 繞個大彎兒都已經成為了過往。 他人指指點點, 牽引自身散不了我執的可怕性, 且離安全區塊漸行漸遠。 以為是在無意識的禪繞, 過於拘謹小心, 就這樣讓自己在點線面中被纏繞著。 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變成順應別人的希望來過生活, 不知不覺地心一層層被剝離, 連悲傷憤怒都講不出來。 該覺醒了 這樣的翻轉不是心變了質, 只不過是以不同的眼光, 看到不同的風景。

Read More

<生活休閒>工藝中心 多功能專業園區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戶外一景。(圖與文/記者羅玉如)  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是創立於民國四十三年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光復初期,政府面臨台灣國際收支巨額逆差、技術欠缺、資本不足的產經環境,故採「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台灣」為國家建設策略,並以勞力密集的輕工業為發展重點,四十八年研究班改制為南投縣工藝研習所。政府有計畫積極推廣輔導手工業,台灣外銷工藝市場日漸擴展,創造台灣外銷工藝產業的鼎盛期。但欠缺研究改良、創新設計,僅限於代工生產,終非長久之計,六十二年又改制為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安祥雕塑。 外銷工藝產業在七0年代後期漸趨沒落,手工業研究所也自八0年代起調整業務內容,從文化層次推動工藝產業發展。民國八十八年再更名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確立以文化為核心定位台灣工藝價值與方向。因應國內工藝文化與產業發展,九十九年一月二日起,改制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工藝中心。  工藝中心以台灣工藝文化園區的建構,發揮台灣工藝傳承、生活、創新的核心價值,提供工藝蒐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休閒體驗、資訊分享與產業扶植等完整功能。園區定位為多元、全方位功能的專業服務園區,結合創新育成與休閒產業策略與經營模式,藉由園區即為聚合市集概念,營造結合創新研發、技術訓練、市場行銷、產業聚落、文化服務、休閒產業等面向的服務平台型園區。 工藝職人創新之路展。(工藝中心提供)七場域 提供展覽及工藝推廣體驗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占地六公頃,有別於其他單一入口館所,計有七棟隸屬建物,分別是工藝文化館、工藝設計館、工藝資訊館、生活工藝館、地方工藝館、知達工藝會館及行政大樓。各場域未設圍籬,開放民眾進入。  其中工藝文化館由景觀大師楊英風規劃,美國貝聿銘建築公司建築師彭蔭宣及中國興業建築師程儀賢合作設計,外型以四支龐大橢圓形豎柱支撐、雙十為造型符碼,四層樓的橫牆與豎柱交織,表現經緯編織型態。內部為四樓層融合性展覽空間,主要由底層至頂層直立一迴轉樓梯串聯各樓層,藉由視覺角度的流動變化,引領觀眾深刻領略工藝文化。  工藝文化館定期策辦當代工藝文化藝術主題展覽,包含台灣多元工藝文化、當代工藝創新、工藝產業發展等相關主題,提供民眾認識、鑑賞工藝文化功能及工藝體驗推廣場域。  工藝資訊館由原草屯商工舊圖書館整修而成,規劃有主題書展區、台灣工藝精品館、工藝圖書閱覽區、國際會議廳等功能。不過該館因漏水嚴重,目前休館展開防水整修工程,預計年底完工重新開館。  工藝設計館也由楊英風規劃設計,建築美學揉合了現代主義極簡風格與東方哲學表現形式,透過景觀雕塑創作理念、手法,呈現內斂平穩的空間精神與簡潔的混凝土建材質感。地下樓與一、二樓同為特展展區,不定期邀請NENDO、VITRA、義大利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等國際各大知名工藝設計品牌進駐展覽。  生活工藝館設置有工藝創作體驗坊、童玩工坊、歡樂森林親子互動童玩特展等。將工藝知識與技能融入館內活動及展示中,是體驗工藝的最佳場域。  地方工藝館規劃為台灣本土地方工藝推廣場所。館內有工藝團體進駐參與學習營運、工藝體驗學習、地方創新工藝推廣與國際交流展演等多元服務區域。主題展覽區為推廣本土地方特色工藝,提供工藝團體創意成果發表場所。工藝團體進駐區有靜觀工坊、台灣頂極工藝協會、BAMBOO竹藝研究會、攻玉山房、陶人風、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等六單位進駐。藉由工藝結合產業營運、互動機制,讓民眾體驗工藝創意生活。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及國定假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平日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則開館。 松柏嶺遠眺是南投八大景之一。松柏嶺茶香傳中外 遠眺好風光  松柏嶺受天宮位於南投縣名間鄉。根據廟方沿革記載,廟址在八卦山脈南端海拔約五百公尺處,與彰化縣二水鄉交界。  明末清初,有福建遷徙來台的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坑,在廟址前坑底墾荒伐木製板、搭寮居住,並奉祀從大陸帶來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清康熙二十年,附近居民捐資建立小祠奉祀先民遺留香火。乾隆年間,地方商議擴建廟宇,奉祀北極玄天上帝為主神,並遵聖示定名為受天宮。今之廟貌大致為民國六十五年改建完成。民國八十八年因九二一地震,廟殿支柱龜裂;八十九年六月又發生火災,焚毀廟殿內部裝潢,九十四年底展開重建,現已完工呈現新風貌。 松柏嶺受天宮。 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是受天宮的年度盛事,此時來自全省各地的信徒湧入,人潮絡繹不絕。松柏嶺因氣候涼爽,常年雲霧繚繞,是知名的茶葉產地,盛產鐵觀音、烏龍茶,品質好風味佳,民國六十一年蔣經國總統親自命名為「松柏長青茶」,馳名中外。從受天宮牌樓到受天宮之間有數百公尺長的參道商店街,北側幾乎全是茶行。為招攬顧客,業者泡好茶,手持茶壺、茶杯站在店門口,遊客行經爭相奉茶,成為松柏嶺的特色之一。商店街南側小吃攤林立,相當熱鬧。 松柏嶺因氣候涼爽,常年雲霧繚繞,是知名的茶葉產地。 受天宮所在的松柏嶺又名松嶺,因松柏眾多而得名。從廟前廣場可遠眺西部平原,天氣好的時候,還有機會看到台灣海峽,是中部觀賞夜景的最佳地點。民國五十二年,前省主席黃杰觀景後親提「高瞻遠矚」讚譽有加,也因此「松嶺遠眺」成為南投八大景之一。廟前有階梯可拾級而上,有興趣的民眾不妨邊訓練腳力邊做森林浴,欣賞當地的鳥類生態。 國道三號南投服務區到處可見原民文化與圖騰應用。國三南投服務區 充滿原民特色  國道三號南投服務區是高速公路十餘個服務區中,唯一以原住民文化為主軸,利用原住民圖騰宣揚原住民特色的服務區。  服務區所在地是早期布農族的文化遺址,由新東陽取得經營權。主體建築上方的「LAMUNGAN」,布農族語的意思是「啞口」。服務區到處可見布農族文化與圖騰應用,融合人文工藝、自然風光、特產美食等元素,可說是最具原住民特色的休息站。

Read More

三股聚落吃海味 台江公園有約

七股潟湖的頂頭額汕沙丘,沙丘高低起伏的稜線相當優美。(台管處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內海滄海桑田後,有三人合股開墾魚塭開闢農地形成三股聚落,至今仍留存古早味特色商店,及人與土地共生共存的故事。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六月十三日辦理「夏日遊台江三股–吹海風吃海味看媽祖聽故事」活動,體驗三股社區海味風情及單車遊七股自然生態美景。  三股是台江國家公園七股園區的家園守護圈社區,近年來在台管處輔導下發展社區遊程,從傳統聚落生活、居民日常、經濟產業中發掘社區人事物特色,保存社區傳統與建構新價值,並透過「社區遊程」讓大家來三股社區,聽在地人說在地故事,訴說鯉魚池、碾米廠、媽祖顯靈等台江內海聚落起承轉合人與土地的故事。  社區遊程還有「蚵學教室」蚵農串蚵、剖蚵體驗,了解牡蠣的構造及養殖過程,並藉由味蕾記憶鹹鹹的海味;單車遊七股頂頭額汕、極西地標國聖燈塔,觀賞頂頭額汕沙丘景觀、濱海植物自然生態,看看美麗花朵如何在艱苦環境中紮根綻放生命力。報名電話電話:(0六)二八四二六00轉一五0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