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農村一日遊 賞蓮品風味餐

白河蓮田到處都是蓮花,讓人驚艷。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接連零確診,讓緊繃的心情暫時放輕鬆,夏天進入蓮花季節,不少遊客到白河賞蓮去。白河社區營造協會、台南市農村再生社區營造協會稻荷咖工作坊,將推出白河蓮花季賞蓮趣暨農村跨域深度體驗一日遊,賞蓮、剝蓮子、採紅龍果、由產地到餐桌,品嘗蓮子餐、社區風味餐,鼓勵遊客到鄉村深度旅遊。  台南市農村再生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吳長庚說,今年的白河蓮田面積廣達二百九十公頃,一朵朵蓮花開了、搖曳生姿,吸引遊客到白河賞蓮;一早到白河賞蓮,還能看到蓮葉上的露水,經過陽光照耀,美得像一顆顆珍珠,美不勝收,蓮花、蓮葉以及遠處的山景,處處都是風景,來白河賞蓮、紓壓,感受鄉村慢活的好心情。  在農委會水保局台南分局的輔導下,規劃於六月推出的白河蓮花季賞蓮趣暨農村跨域深度體驗一日遊,將在林初埤木棉花道周邊賞蓮、在白河稻荷咖工作坊體驗剝蓮子、採紅龍果、中餐安排蓮子餐品嘗、並前往大內石子瀨酪梨之鄉手抄紙體驗、彩繪巷道巡禮、晚餐在新化農舍品嘗風味餐,豐富多樣化的農村體驗,很值得參與,即日起至五月底可向台南市農村再生社區營造協會洽詢。

Read More

<中華副刊>馬可波羅與中國

 ▉王鼎鈞  現在很難從一般圖書館裡看見馬可波羅遊記了,我小時候倒是讀過,薄薄一冊,內容僅有中國的這一部分,今天知道那是一個節本。它跟許多童話合成一套,可見編書的人也沒拿它當真。  今天知道,馬可波羅沒有到過中國,他的中國見聞是從波斯商人口中得來。合理的推斷,他是經過有系統的採訪,書中才有如此豐富的內容。波斯商人的眼睛帶著母國的殘象看中國,難免扭曲,敘述時又必定摻入自己的想像,再加上遊記是馬可波羅口述,另一個人撰寫,最後又添入撰寫者的文采。這樣的著作在史學行列中難以存身,文學殿堂則虛位以待。  我們都讀過桃花源記。有學問的人說,當年五胡亂華,晉朝南遷,北方的漢人不願接受少數民族的統治,集體逃入深山之中建立一個隱密的小社會,陶淵明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小社會,根據傳聞寫下他的桃花源。間接的經驗,主觀的表述,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第一人稱改用第三人稱,文學作品司空見慣,馬可波羅遊記和桃花源記是否可以相提並論?  桃花源記有人考據,紅樓夢有人考據,三國演義也有人考據,有一位學者說這種考據是「史學之餘興,文學之歧途。」他的意思是告訴作家,文學創作有自己的方法,不要受史學方法是約束,作家尤其不必放棄創作,投入考據。我們現在談論考據,可以當做文學欣賞之餘興。  陶淵明說,武陵有個桃花源,沒引起多大反應,太守派人去找過,衙門辦事,因循敷衍,回報沒找到,也就算了。高人劉子驥想去找,無奈入山辛苦,他又不怎麼健康,說著說著生了重病,也算了。石子投進湖心,就這麼一點點漣漪。人家馬可波羅那兒不同,一聽說東方有個中國,這裡那裡都有人漂洋過海去找中國,地球是圓的,不管往東還是往西,只要一直一直走終會走到。那可真的是驚濤駭浪,冒險犯難,一百多年以後,他們找到美洲。再過幾十年,他們找到菲律賓。不久,他們終於找到中國。他們的好奇心,開拓的精神,確實比咱們強,強很多。  中國不像馬可波羅說的那樣好,但是也沒讓他們失望,倒是他們讓中國人失望了。中國人怨天怨地,有人怨上了馬可波羅,都是他妖言惑眾,來擾我們這些庸人。所謂世界地理大發現,馬可波羅遊記只是因素之一,今天就事論事,教人萬般無奈。當年歐洲文明先進,他們改變了世界,興一利必定生一弊,歷史的發展總會產生痛苦,但歷史總不能永遠停滯。當年的說法,世上有三樣東西最無情,第一就是「時代的輪子」。我在這方面沒有學問,點到為止,姑妄言之。 ▉程奇逢  馬可波羅在中國是名人,家喻戶曉。我看過兩篇文章,標題是:「泉州─馬可波羅眼中世界第一大港」; 「杭州─馬可波羅描述過的美麗華貴之城」。很多書和文章,包括嚴肅的學術著作,只要能沾上《馬可波羅遊記》提到的地方和事件,都會帶上一筆作為「證據」。外交場合,國家領導人也把馬可波羅稱為兩國交流的先驅,中國政府向意大利留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名為「馬可波羅獎學金」,中國還生產馬可波羅牌瓷磚,馬可波羅麵包…。  然而,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是個很大的疑問,「肯定派」與「懷疑派」的爭論,從未停止。《遊記》成書於1299年,其早期,歐洲人是把它當成像《魯濱孫漂遊記》《格列佛遊記》那樣的傳奇小說,那時,歐洲人對中國的想象充滿神秘,無論馬可波羅把它寫成「小人國」還是「大人國」,歐洲人都會饒有興趣。進入現代,西方歷史學家經過理性考證,基本都持否定態度。1995年英國女作家Frances Wood 出版《馬可波羅真的到過中國嗎》,她曾在北大學習過,有一中文名:吳芳思。  從上世紀初,在中國「肯定派」就佔壓倒多數。以前的爭論大多陷於《遊記》裡有多少是荒誕不經,有多少是真實的。這很容易掉進一個陷阱,在對微觀事物的認定中,各據其裡。我覺得如果從另一角度切入,更容易讓人做出理性判斷。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才知道有馬可波羅這個人的?中國是一個擅長記錄歷史的國家,然而500多年中,無論是官修歷史、野史、地方志、文人筆記都找不到關於馬可波羅的蛛絲馬跡。據史料記載,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一些來華歐洲傳教士帶來《遊記》,馬可波羅始為中國人所知,仍是鳳毛麟角。  雖然從1913年起,就有魏易、張墨烺、李季等人節譯過《遊記》,但是把它全文譯成中文,並讓中國人開始知道馬可波羅的是馮承鈞,他曾留學法國,師從著名的歷史學家漢學家伯希和,他承繼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譯著中有很多詳細的考注,此書1936年出版。  知道了這點,也就明白了「馬可波羅之問」對中國來說根本就是「無中生有」。中國歷史上並無此事發生,外國人把一個「二手資料加大忽悠」的遊記帶進來了,「波羅風」吹遍中國大地。 問題是中國人怎麼就輕易地接受了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說法?《遊記》裡寫的那些關於中國的事,中國人應該比誰都更容易判斷其真偽。 我想這與十九世紀末以來中國人的心態有關,中國在世界現代化的過程中敗落了,失去了自信,要靠別人的肯定,才能有點底氣。《遊記》中對元朝中國的富足,豪華、雄偉都有些誇張的描寫,這使中國人有了滿足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遊記》中稱讚的是征服者蒙古人,當時漢人正處在社會最底層。  「馬可波羅之問」變成「馬可波羅之熱」,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編按:此為王鼎鈞先生與友程奇逢先生構想,針對同一題目,各自書寫一篇千字文,並陳讀者。

Read More

<中華副刊>悵惘

 ▉石鵬來義  近日,每行經那巷口,心頭總油然而起惘惘然的惆悵感,籠罩滿心懷。  老人家,不在了。不再矮板凳一人鎮日枯坐在巷道口了。  十多年來,經行而過時,總會對著老人家頷首招呼,問候她幾句。年過八旬的她,也總淡淡微笑的短語簡句的回應著。  那麼個步行而過的黃昏,老人家竟感嘆萬般的望看著我,對我說,從來她的小孩就不曾給過她生活費,全靠她的老伴到漁港幫人看守漁船,一個月萬把元,兩老就這麼的過日子。  爾後,我曾買了麵包與水果要送給老人家,她卻堅決不收的告訴我,「拿回去,我不缺。我只想要有人陪我講講話。」  忙碌匆急的日子,有段時間早出晚歸;近日再經行那巷口,竟已是一群人搭起棚架在那屋子辦著老太太的喪事。  並非沒有子嗣。而這群子嗣,卻在老太太已不在人世,才群聚於巷道裡似開同樂會般的歡聲笑語著。這歡聲笑語,如果是在老太太生前家人對她的陪伴,該有多好?!  老人家,要的不多;就那麼顆關懷的心,溫暖的問候罷了。  老太太,願您,有更美好的新生開始。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京都聽雨

南禪寺山門 文/攝影 黃棟洲  那天早晨天氣陰暗,還下著濛濛細雨,在南禪寺旁的小路上踽踽獨行,沿路行人寥寥,耳邊雨聲淅瀝,更增潻幾分寒意。也難怪如此,在這個花季剛過的清冷早晨,遊客自然是稀少的。轉個彎,南禪寺巍峨的山門映入眼簾,粗壯的圓柱撐起這座雄偉的雙層建築,隱隱透出靜寂莊嚴之美。順著門側的小梯直上二樓,眼前視野開闊,有輕煙細雨迷漫於樹叢及房舍之上,更遠處是山頭籠霧,一片蒼茫。  穿過栽滿藤花的小徑,走入一個庭院,迎面是一個淺水池塘,院內有綠樹環繞水池,一間古樸的僧廬靜靜地立在池畔。回想兩年前初訪這座淡雅幽靜的庭院,滿眼秋霜紅樹,腳下落葉滿徑,歷歷如昨。依稀記得庭前一棵綴滿了黃葉的楓樹,枝幹繁茂,半掩僧廬一角,秋風過處,階前落葉瀟瀟,淒美逼人。  小院重臨,依然是那間清寂的僧廬,那泓清澈的池水,只是又換一番景象,眼前是一片蒼翠楓柏,微雨輕敲著綠葉,葉尖上的水珠涵翠欲滴,滿院綠意盎然。沿小徑繞池徘徊,忽然急雨撲面而來,只好坐廊下閉目養神,以待天晴。  空庭人靜,只聽到樹葉上的雨水點點滴滴,落在階前,一聲一聲,清清楚楚。不知過了多久,雨勢漸小,那水滴聲也由急促而漸趨平緩。滴瀝雨聲,清脆而有節律,彷彿古寺鐘聲的餘響,能淨人思慮,廊下久坐,竟忘了身處何地。  四周靜寂,有微風拂袖,感覺雨聲漸遠,徐徐睜開眼睛,廊下那一條老樹的橫枝,正掛著幾滴晶瑩的水珠,這時心中一片澄明,就如眼前那剛被雨水洗過的枝葉。  出了山門,沿著一條流水淙淙的小路,緩步徐行。回首遠望,只見遠遠的樹梢上伸出一角寺廟的屋簷,幾朵遲開的櫻花隱在細雨輕煙中,淡淡地透出幾分幽雅。四周靜寂,只聽到潺潺的水聲,這一刻內心洒然,了無牽掛。  轉彎處,回頭再看看這條令人心靈沉澱的小徑,雨停了,天空中罩著迷離的霧光,一樣的紅花綠樹,潺潺流水,那片刻前的寧靜自在卻慢慢地遠離。

Read More

尋見百年台南公園 美麗登場

 百年的台南公園有許多記憶的密碼,值得尋找一番。(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尋.見」百年的台南公園廿三日登場,稻草人舞團的舞者和編舞者周書毅以不同方式讓大家穿過時光隧道,尋見台南公園的百年風情,廿三日與廿四下午,由舞者們帶著大家在公園裡起舞弄清影。  一場「尋」公園散步身影展,特別在台南公園的十個點放置記憶密碼(QRcode),五月底前,只要用手機掃密碼,就可以透過影片內的周書毅與現場的景融合一起,同時還可聽到與場景密合的樂音流淌出來,看到今昔的台南公園。  十個密碼有十種不同角落的美麗公園身影,包括小拱橋、大北門遺址及燕潭掠影、湖邊印象等,周書毅都用舞蹈帶大家重新認識台南公園。  稻草人舞團團長古羅文君表示,向公園借景,就是要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真真實實的感受這一座陪了大家百年的公園內涵。這場免費的舞蹈展演,是由周書毅編舞,與台南在地影像導演周延賢共同創作並演出。 百年的台南公園有許多記憶的密碼,值得尋找一番。(記者張淑娟攝) 至於兩場『見』的現場演出,則邀請曾入圍台北電影節的最佳配樂創作之音樂創作者王榆鈞、曾於法國MK巴黎工作室實習的服裝設計邱娉勻,以及2018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的守宮設計總監詹家豪擔任裝置設計,並由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資深舞蹈表演者李佩珊,以及舞者何佳禹、楊雅鈞、林修瑜、蘇微淳等,一起帶領大家與公園共舞。  天公作美,廿三日下午的「見」,由舞者們在彩虹舞台和林木間透過舞蹈,與觀眾間隔一公尺交會共舞,更與日光、微風、鳥鳴交織著舞影、樂音,是一場令人感動的舞蹈藝術,廿四日下午還有一場,歡迎大家到彩虹舞台共舞。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回歸自然

 詩/攝影 任安蓀 楊柳綠了 雪雁歸來 愛嬉戲的孩童安在? 湖上晃漾的倒影 以靜默 表白 眾人遵循居家隔疫 宇宙有如混沌初開 天地悠然回歸本色 自是 成雙飛禽 歇腳也安逸

Read More

<中華副刊>輓香

 ▉賴琬蓉  終於找到喜歡的燭香,在試聞過眾多香氣之後。那是款名為「園丁」的產品,店員介紹苦橙葉是其主軸,另點綴番茄及一些我不熟悉的植物。雖然聽了解說,然而儘管再努力嗅聞,仍感受不到番茄香,只覺整體呈現出和諧花香。不過當時的我最終買不下手,直到近日。  在大學同學誕下雙胞胎後的幾天,我買下蠟燭。  因為孩子平安,她卻走了。  從臉書得知訊息的那晚,看見許多同窗在發布者頁面,留下或長或短的哀嘆。我按了一個哭臉,想說什麼,卻又覺得徒然,於是關掉手機,眼眶便在那時不自覺濕潤。  大學時,學校規定所有新生必須住宿,多數人住在一樓,我卻被分配二樓,而她是少數與我同層的女孩。我住第一間,她則在最後一間,至於中間待了誰,現在竟很難回想得完整。雖然感到抱歉,但我想那些人同樣忘了我是誰。  會對她特別有印象,是由於每回我拿起臉盆,走向長廊盡頭的廁所沐浴時,若恰巧遇到她推門而出,她總會親切問上幾句話,關心著妳的生活。然而我們並非好朋友,甚至連熟稔都稱不上。  大三時,不曉得自己做錯什麼,原本親暱的朋友忽然在某天,完全疏遠我。雖感到錯愕,然而倔強的我未做任何挽回,只是心裡其實很受傷,同時感到濃烈的寂寞。我想她看見了,儘管彼時我們已分居不同處所,但她總適時出現身旁,持續放送關懷。  她讓我明白原來有些人是日光燈,稍微磨擦便徹底斷電,一絲光亮都不給;而她是真正的日光,不分晴雨寒暑,始終釋放恆常熱度。  可是我們終究並非親密摯友,畢業後,一南一北,除了社交媒體上的互動,便不曾再見。但即使是如此稀薄的關係,她還是不吝於對我的貼文按讚,或在我文章被刊出時,留下幾句鼓勵。  碰面契機出現於去年夏天,育有一子,生活忙碌的她為了安慰朋友,專程北上。她來訊,熱情邀請我聚餐。她說,十幾年沒見了,好想妳,期待見面。  很少被那麼熱烈需求,不過當時因故未赴約,只是說好一定會再找她。心中牽掛這事,沒想到不久,祖母逝世,前往南部奔喪的我不便約她,擱延著就永遠失去了機會。  聽聞她消息當天,妹妹邀約隔日逛街,原已排定周末行程,但我說好。  我比以往更關心妹妹的生活,然後買下早已想要的昂貴蠟燭。回家,取出火柴,木棒劃過紙盒磷面時,迸發出一陣小火花。我將之送引到燭芯,被點燃的蠟燭吸收周遭氧氣,逐漸釋放香味。苦橙葉、白茶、忍冬,種種物質融匯出我喜愛的味道,像那些曾經交會過的美好人事,編織出我的生命。  那些我看不見,卻圍繞周身的香味帶來愉悅,也帶來警醒。  它告訴我,用力吸,盡情珍惜與感受吧,在一切燃盡之前。

Read More

善化稻田藏蓮田 別有一番風情

 善化也有蓮田花海的景觀,讓民眾賞花不必跑遠。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善化報導  賞蓮花不必跑遠!目前正值蓮花開花期,善化區多處有農民種植蓮花,有的才剛結苞開花,有的則已滿園盛開,甚至結出不少蓮蓬,一片粉紅色花海的景象,相當漂亮,尤其大雨過後蓮葉上滿是大小水珠,更是引人入勝。  白河是台南最大的蓮花產地,廿三日白河蓮花季開幕,也宣告台南正式步入賞蓮的季節,雖然白河是大面積的蓮田花海,展現數大便是美的景致,但在善化地區,也有少數農民種植蓮花,蓮花田藏在稻田與其他農田中,呈現孤立於世的花海美景。  善化東勢寮地區多年前就開始有農民種植蓮花,今年依舊有農民種植,地點則位於保安宮附近,但這片蓮田較早種植,目前開花已接近尾聲,且植株長的相當高,蓮田上空除了粉紅色的蓮花迎風搖曳外,也布滿不少花謝後結出的蓮蓬,加上仍有少數的花苞結出,呈現多樣的景致,也吸引蝴蝶飛舞,景致相當宜人。  另外,中正路市區往六分寮的路邊,也有一小塊蓮田,植株長的不高,雖然有一些粉紅色的花苞,但開花的數量少,要看到大量的蓮花迎風搖曳,還要等一段時間,但廿三日大雨過後,蓮葉上滿是大小晶瑩剔透的水珠,展現不一樣的蓮田風情,加上該蓮田靠近市區,等蓮花盛開時,將替善化市區帶來美麗的景緻,也讓善化地區的民眾,想要賞蓮不用跑遠,就近可以欣賞,相當方便。

Read More

台灣第一高瀑 嘉義蛟龍瀑布 雨後氣勢磅礡

 豪雨後,台灣第一高瀑「蛟龍瀑布」美景現身。(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阿里山報導  梅雨季節來襲,近日全台出現豪大雨,位於嘉義縣山區有「台灣第一高瀑」之稱的蛟龍瀑布,二十三日現身,有如巨大白龍在山林間翻騰,氣勢磅礡,豐山村民宿莊主許銘月指出,大雨過後,昨日近中午時,雲霧散開,蛟龍瀑布清楚現蹤,讓人感受到大自然威力與震撼美景。  許銘月說,當雨季水量充足時,蛟龍瀑布會分兩大層衝而下,水量少時則分四層流下山谷,佇立在觀景台時,可看到氣勢磅礡的巨大瀑布,而水流從高處降下撞擊瀑底岩石,也有巨大聲響,是罕見的美景。  「蛟龍瀑布」位於阿里山鄉豐山村,是因斷層而形成的瀑布,為清水溪支流石鼓盤溪左岸支流蛟龍溪的源頭,瀑頂海拔約一七九溪公尺,直洩九物一公尺高的瀑底,落差約八四六公尺,有「台灣第一高瀑」美名,但旱季時幾乎沒有水瀑。  蛟龍瀑布巍峨高聳,為豐山十景之一。天氣晴朗時可由草嶺地區就可遠眺瀑布上段景觀。豐山聯外道路上亦設有觀景台,附近也有民宿可提供食宿。豐山風景區尚有石盤谷瀑布群、花崗水上青、梅花嶺、蛇樹下蛋、仙樹抱石、大點雨瀑布、千人洞、仙夢園、石夢谷等九景及新興的天雲谷及水漾森林等景點。

Read More

新竹林管處暑假推出「兩棲偵搜營」找尋布氏樹蛙

新竹林管處暑假推出「兩棲偵搜營」,找尋布氏樹蛙等蛙類面臨的生存問題和保育議題。(新竹林管處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疫情紓緩,民眾到戶外走走時,夏季總是會聽見猶如敲門的低沉「嗒、嗒」聲,原來它是布氏樹蛙的敲門聲,新竹林管處將於暑假推出適合五、六年級的「兩棲偵搜營」二天一夜暑期營隊,有興趣的家長和小朋友可提早報名規劃暑期生活。  新竹林管處表示,布氏樹蛙為中型褐色樹蛙,體長約五到七公分,背部顏色主要以為褐色或黃褐色為主,有些個體會有二到四條深褐色縱帶線條,在腹側、鼠蹊部及後肢股部後側具有黑白相間的網紋花紋,感覺就穿著一雙『網紋絲襪』,很性感。  布氏樹蛙繁殖季為春、夏兩季,約三月至九月,尤其喜歡在春雨及梅雨季時活動,叫聲就像是連續敲門般的「搭、搭、搭」聲,會在靜水域旁的岸邊或樹上,產下黃色泡沫型卵塊,???常常會好幾個卵塊聚成一大團,每個卵塊內約有四百到五百顆白色的卵粒。普遍分佈於全台灣低海拔山區、樹林、果園,喜歡利用池塘、水溝、蓄水桶等靜水域進行繁殖,在東眼山遊客中心的生態池、車道邊的水溝裡,就能看到牠們的蹤影。  新竹林區管理處暑假推出的「兩棲偵搜營」二天一夜暑期營隊,將透過觀察、設計實驗等科學方式,動手到森林裡調查,瞭解蛙類的覓食方式、繁殖策略、生活習性、棲地選擇,以及探討蛙類面臨的生存問題和保育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