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打造環保商圈 自備餐具享優惠

竹市環保局與新竹都城隍廟完成打造竹市「首座」環保商圈,計有23家業者參與,推出「自備環保餐具享優惠」及「網路打卡送好禮」兩種好康。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環保局為減少一次性容器的垃圾量,以加強落實垃圾減量政策,上月起陸續推動「新竹市減塑生活運動」三部曲,「快閃減塑、有好風器」兩場活動皆獲得民眾熱烈回響。環保局再加碼辦理第三場,與新竹市都城隍廟完成打造新竹市「首座」環保商圈,活動即日起開始推動,共計有二十三家商家參與,推出「自備環保餐具享優惠」及「網路打卡送好禮」兩種好康,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城隍廟環保商圈,友善地球環境。  環保局說,「自備環保餐具享優惠」活動期間為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五日,民眾點餐內用或外帶,凡自備非一次性容器,供店家盛裝食物,即獲精美環保小禮一份。  「網路打卡送好禮」活動期間為即日起至十二月四日,民眾於攤位前打卡並標記「有好商圈新竹市城隍廟」,出示給駐點人員確認,可獲限量環保飲料杯套一份。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城隍廟商圈為新竹市代表性商圈,此次成功轉型為環保商圈,要特別感謝所有攤商出錢出力挺環保,環保局針對油煙量較大的攤商補助設置靜電處理機,以降低空氣污染,在商圈內設置一台「環保袋自動租借機」,提供「投幣式、袋分尺寸」服務,十元押金租借一只購物袋。  同時,也在商圈出入口處設置資源回收分類桶,讓民眾可隨手做好垃圾分類。另商圈周遭店家配合飲料杯租借服務,民眾可享「甲地借乙地還、你租我洗」的便利措施。

Read More

防身心障礙者走失 苗推捺印指紋建檔

縣長徐耀昌幫身障捺印指紋建檔。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為防止身心障礙者走失,縣府社會處與苗栗縣警察局鑑識科合作,免費為身障者捺印指紋建檔,二十五日上午前往後龍鎮新苗教養院為院生捺印指紋,縣長徐耀昌前往關切,希望日後若有走失都能用快速方式幫他們找到安心回家的路。   苗栗縣身心障礙者人數約三萬四千多人,第一類心智障礙者佔九點一趴,約三千多人,縣府從今年十月起與鑑識科合作展開縣內身障機構安置院生指紋捺印服務,截至昨天已超過四百位心智障礙者完成指紋建檔。  縣府社會處指出,心智障礙者常因表達能力不良,一旦走失和親友失聯,也難以找到回家的路,需要耗費時間協尋,家屬更是焦急不已,透過捺印指紋與電腦建檔,警方遇到走失的身心障礙者,就能迅速比對身分,協助他們安全回家,也降低社會成本。  由於心智障礙者走失的機率比其他障別高,縣長徐耀昌指示社會處提供「幸福苗栗為你指路」的服務,第一階段先針對縣內七家身障機構院生進行指紋採集,第二階段實施對象為居住社區的身心障礙者,接獲相關宣導、文宣等管道得知者,可逕洽警察局鑑識科或各分局偵查隊辦理。  縣府與警察局鑑識科人員昨天到新苗教養院為五十六名院生捺印指紋,縣長徐耀昌偕同副議長李文斌、縣府社會處長楊文志到場關心;縣長徐耀昌並親自為他所監護的院生採集指紋。  縣長徐耀昌表示,縣府近年來打造幸福城市,身障者指紋捺印服務推出後,許多家長向社會處反映感謝,縣府將持續扮演守護者角色,為鄉親提供更多暖心、安心服務。

Read More

封了8年 中壢中正路撤圍籬再延

加緊舖柏油的鐵路地下化圍籬中正路,因漏水恐需再延兩天才能拆籬。 (記者丘安/攝影)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因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桃園市中正路和中豐北路圍籬近八年,如今即將拆除,未料,原訂在二十五日完工,卻因施工不慎造成漏水問題,讓附近居民又驚嚇一下,以為工程圍籬夢魘又要延長,但工程單位表示,柏油路面舖設應可在二十七日完工!  桃園市中壢火車站因鐵路高架或地下曾有所爭論,最後確定改為地下,以致工程延後,中壢區的中豐北路或中正路生活和生意大受影響,近日似撥雲見日,原本在二十五日就要完工拆除中正路的工程圍籬,未料,因附近水管漏水,致拆除工程被延後至二十七日,附近居民恐又有如興建工程一再延後。  據鄰近的兩個商圈理事長劉柏成和李姓幹部二十五日說,鐵路地下化中正路拆籬工程,因為靠近火車站的財神大樓地下漏水,工程被迫延後,工程單位告知他們二十七日才能完工。  由於,此一從高架變地下,致工程延後數年完工,一些以往在此區消費民眾受到工程影響出入,消費者逛街的喜好已有所轉向並朝新發展青埔高鐵站,以致中正路和中豐路商家大受影響。  據當地民眾說,他們希望拆籬後,附近生意能恢復以往,他們為鐵路地下化工程受苦好久了,他們希望市府經發局可以協助振興當地的生意外,也透過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研擬振興的計劃,並委請立委魯明哲向中央爭取經費協助,讓他們為地方建設而犧牲的商家有所補償和協助。

Read More

蘭陽米食創意飯糰競賽出爐

蘭陽盃在地嚴選米食創意飯糰料理競賽,高中組冠軍的蘭陽技術學院之成品。 (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二0二0蘭陽在地嚴選米食創意飯糰料理競賽,廿五日在蘭陽技術學院正式展開,縣長林姿妙、蘭陽技術學院校長翁順裕等人,到場為青年學子加油打氣。競賽結果已出爐,高中組由蘭陽技術學院(隊名:YCP)榮獲冠軍;國中組則由內城國中(內城小廚神)榮獲冠軍。 蘭陽盃在地嚴選米食創意飯糰料理競賽,高中組冠軍的內城國中之成品。 (記者林坤瑋翻攝) 這次競賽共有十二隊報名參賽,其中國中組六組、高中組六組,每隊至多三人,參賽選手需使用大會所提供的宜蘭嚴選米搭配在地食材進行創作,並於指定期間完成一道創意飯糰料理,交由評審委員進行評比。  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為全臺唯一一年僅一期稻作的縣市,為了讓青年莘莘學子了解宜蘭在地米食特色,激發青年學子的創造力及巧思,縣府與蘭陽技術學院合作辦理在地嚴選米食創意飯糰料理競賽,期盼透過競賽將街頭巷尾最庶民的美食小吃-飯糰,變的不平凡,也期望藉由學生的創意發想及技藝切磋,重新詮釋與定義宜蘭嚴選米,開發出屬於宜蘭味的在地特色米食料理。

Read More

桃市表揚閱讀磐石獎學校老師

今年桃園市得到閱讀磐石獎的五所學校和六位個人推手老師,昨天在市政會議中接受市長鄭文燦表揚。 (記者陳中興攝)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今年教育部的閱讀磐石評選中,桃園市的中、小學校表現優異,有二所國中、三所國小,獲得閱讀磐石學校獎;閱讀個人推手獎也有國中三人及國小三人獲獎。  桃園市政府為了表彰這些推動閱讀教育績效卓著學校,昨天在市政會議中,由市長鄭文燦親自表揚推動閱讀教育有卓越表現的學校及個人。  桃園市今年獲得磐石學校獎的有:光明國中、楊梅國中、石門國小、內定國小、文化國小等五隊;獲得閱讀推手獎的有:龍潭國中黃秋琴老師、武漢國中張碧純老師、內壢國中楊秀嬌老師,潛龍國小陳淑怡老師、建德國小郭靜如老師、中原國小陳玫君老師。  獲獎的光明國中,是以「點亮閱讀之光,明創寰宇之門」為主題,從引人曦光的興趣閱讀、引領方向的策略閱讀,普照天光的主題閱讀,讓同學從習慣培養、能力提升到素養實踐,並在走讀中進行多元的探索,透過閱讀活動,將世界帶進校園,也帶孩子走入世界之美;從閱讀活動中,豐富孩子人生視野。

Read More

苗𪹚龍作品節慶畫龍點晴

𪹚龍元霄樂畫作,市長邱鎮軍與丘老師畫龍點晴。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𪹚龍不僅是客庄十二大節慶,更是臺灣四大元宵特色活動,相較於天燈、蜂炮、炸邯鄲,苗栗𪹚龍有著更細緻的文化底蘊及藝術成分。苗栗市長邱鎮軍表示,苗栗𪹚龍融合了糊龍工藝美學,還有舞龍的演出套路,集合竹編、彩繪、燈光、舞蹈等元素,再加上客家人以鞭炮轟炸祥龍,祈求來年越𪹚越旺的傳說故事,讓苗栗𪹚龍的傳承與精彩,在四大元宵節慶之中獨領鰲頭。  苗栗市公所為了讓這項節慶更加耀眼精彩,今年首度獲得知名畫家丘璦珍,以其珍貴的「𪹚龍元宵樂」畫作,授權作為二0二一苗栗𪹚龍活動的主視覺使用,此作品已由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館典藏,生動精采的筆觸與構圖,讓苗栗人「迎來祥龍、遇見幸福」的信仰躍然紙上,邱市長表示這一次的視覺設計「很有收藏的價值」,屆時將結合製作成二0二一苗栗𪹚龍紀念悠遊卡,讓民眾也有收藏的機會。  丘璦珍老師也表示,她的作品選材一向與土地連結,從廟宇到神祇神將、寵物到石虎,還有與苗栗同義的節慶苗栗𪹚龍,都是在觸動內心感觸後,躍然紙上的精彩呈現,此次授權能讓作品為節慶畫龍點睛,希望透過這次的視覺設計,與民眾展開一場節慶藝文的對話。  苗栗市公所表示,這是首度獲得知名畫家丘璦珍老師的授權,讓二0二一苗栗𪹚龍的設計充滿濃濃的藝術元素,近期將讓主視覺在苗栗𪹚龍的臉書官方粉專及相關社群網頁上架,讓更多的朋友透過丘璦珍老師的精彩作品,認識苗栗這項極為珍貴,且在臺灣獨一無二的元宵慶典。

Read More

屏石頭營雕堡 疑具文資價值

屏縣文資所現勘「石頭營」軍事遺跡。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枋寮地區執行光電開發工程時,發現疑似日治時期「石頭營」軍事遺跡,縣府強調將進行文資審議現勘,以釐清碉堡的文資價值,並讓二戰遺址與光電共存共榮,創造雙贏。  屏縣府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主任盧俊中表示,生利能源公司一0六年以枋寮鄉新開村私有土地一百零三公頃申請建置太陽光電案場,今年三月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核准三級坡以下部分區域約共計四十五公頃四十MW(百萬瓦),環保署認定免環評。  業者後向縣府申請水土保持計畫,共分三期,目前進行第一期水保工程,面積約十二點五公頃及四百萬瓦太陽能設施建置作業,同時依法規劃寬十公尺以上隔離綠帶及滯洪池,採取兼顧綠能開發與生態環境的維護方案。  屏東縣府說明,今年九月廠商於施工便道發現部分露出碉堡地點,接獲通報後,隨即邀集綠辦、文資所等相關單位前往會勘,當即停工並維持現狀至今。  目前據報有六十四個二戰遺構,生利公司區內有十七個二戰遺址,文資所均已掌握點位,並經比對業者的開發計畫,預定裝設太陽能板地點,並未與該十七個點位重疊。  縣府文化資產保護所主任林洋助表示,已完成五處點位現勘,不過,提報人提具六十四處點位之多,將以分區審查方式,優先辦理鄰近基地範圍點位審查評估,釐清該案場碉堡的文資價值,以及是否列冊,至於施作過程將全程派員嚴格監督,完工後也會全面檢查確認。

Read More

台東老榕診治 彷彿天空之樹

罹褐根病的老榕樹切除染病樹基,保留健康樹體上半部,再以支架支撐,猶如一棵浮在空中的「天空之樹」。 (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市三角公園一棵樹罹褐根病的老榕樹,市公所今年七月原訂將樹木移除,縣長饒慶鈴喊「卡」,期研商治療對策;二十五日縣府及市公所委託天蕊樹木保護公司展開救治,先切除染病樹基、保留健康樹體的上半部,再以支架支撐,讓老榕樹猶如一棵浮在空中的「天空之樹」,路過民眾都相當驚奇。 台東市三角公園一棵樹罹褐根病的老榕樹,展開救治,先切除染病樹基、保留健康樹體的上半部。 (記者鄭錦晴攝) 位於台東市傳廣路與新生路口的三角公園,園區雖然不大,但園內有兩棵老榕樹綠樹扶蔭、枝繁葉茂,是民眾散步納涼的好去處,也是市區內第一個公園,市民共同的記憶。  不過今年以來,其中一棵樹的樹葉幾乎掉光光,只剩下光禿禿一片。經市公所委託農委會林木疫情鑑定與資訊中心檢驗,確定該榕樹樹根遭到褐根病危害。市公所為預防老榕樹傾倒危及路人及車輛,緊急派員將樹固定並計畫移除。  不過,有民眾向饒慶鈴表達希望留下老樹,尋求一線生機,好好治療病灶。縣府在與市公所溝通後,決定暫緩移除的計畫。  林務局太麻里林業試驗所與天蕊樹木保護公司進行切除老榕樹染病根部,四周圍架設鋼管架支撐,花近四個小時才完成切除,整棵樹體懸在空中,並用打點滴方式注入水份及養份,期盼老榕樹恢復生機。

Read More

新北家暴佔全國16% 侯友宜:團隊做後盾推動三級預防 讓受害者重見藍天       

記者黃秋儒攝 記者吳灜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在全面鼓勵通報下,近三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佔全國16%、性侵害案件佔全國18%;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到九月老人受暴通報案件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38%,面對這些壓力和挑戰,新北市長侯友宜宣示,要以市府團隊做為家防中心的後盾,全面推動三級預防,從社區建立防暴意識,到各單位主動發現及早支持,一直到最後緊急救援和復元重建,希望全面守護市民的安全。 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廿五日在市政會議中,以「從深夜到藍天」為題進行專案報告,說明為了因應通報案件的增加,這幾年精進深化許多服務,例如協助受暴婦女就業、居住及子女照顧的「婦女增能三合一」計畫,結合各方資源成立庇護家園或自立宿舍,幫忙兒少及早還原受傷真相的司法早期介入服務,建立兒少保護基層醫療網,推動高照顧負荷家庭安心喘息服務等。 許芝綺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家庭收入減少,相處時間增多,又無法旅遊紓壓,家暴通報案件增多,一到九月比去年同期增加16.38%,其中又以孫子女卑親屬施虐尊親屬居多,佔總案件的六成,長輩往往基於情感和傳統觀念,不敢對外求助,甚至在社工介入之後,還會為了保護子女而掩飾。 市府社會局長張錦麗補充,由於社會的改變,家庭的解組,社工面臨新的挑戰,像是因應老人受暴案件的增加,社工會結合律師召開親屬協商,讓其他家屬一起進場維護安全;若是因為高照顧壓力所導致的暴力,市府也推出安心喘息服務方案,以紓解照顧者的身心負荷,甚至運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等,成為老人保護的守門員。 侯友宜在聽取專題報告後表示,市府團隊不管警政、教育、衛生、醫療、社政、民政、勞政、原民等,都要做為家防中心的後盾,全面推動暴力零容忍,通報不要有黑數,要給受害者更多的支援和力量,這樣他們才能夠勇敢走出來,重見藍天。

Read More

陳市長最不受欣賞 藍議員解讀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陳其邁市長高居六都「最不受欣賞市長」第一名。市議員黃紹庭指出, 只要仔細檢視陳其邁三個月任內的所作所為,就一點都不難理解這「最不受欣賞」的頭銜從何而來。市議員邱于軒也表示,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搓破了國王的新衣,陳其邁一連串錯誤策略,讓他「實至名歸」。  黃紹庭表示,陳其邁市府團隊處理重大市政議題荒腔走板,屢屢出現嚴重疏失,讓市民驚嚇不已。例如,九月間即發生前鎮地區乙烯外洩事件,沒有啟動OPS辦公室並要求石化業者立即關閉管線且在延遲四十八小時後才啟動緊急處理機制,這充分顯示陳其邁市府團隊的橫向聯繫不足及管線辦公室的失職。  更離譜的是,在人道飯店的事件當中,「居家隔離者」竟與一般旅客同住一層,市府卻全然不知,造成全國首例的新冠肺炎「防疫破口」震驚全台,再者,陳其邁上任這三個月以來,只有唯黨意是從,最明顯的例子是,蔡政府突襲宣布明年一月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萊豬、萊牛進口,陳其邁竟一再為民進黨錯誤的政策辯解,絲毫不為市民健康著想。 邱于軒期許陳其邁,開始重視撫平市民心中的撕裂,做個真正的「My」市長,不分藍綠、不分支持不支持、重視「尊重、包容、和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