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宣講啟動 藍綠發言人隔空對嗆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啟動全台公投宣講活動,民進黨回應表示,公投不是作戰,是政府跟人民溝通的機會。民進黨會依照自己的節奏進行,不會隨他黨起舞。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表示,民進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黨,也會清楚告訴民眾對於公投的態度,如果只是用政治操作而迴避整體的國家發展政策,民眾還是會看出來誰只是利用公投做政治對抗謀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謝佩芬強調,江啟臣也應該告訴台灣人民為何同樣國際標準,國民黨當年可以開放美牛,現在卻要反對美豬,為何國民黨反對日本東電排放核廢水,卻要支持重啟核四商轉。 她說,國民黨一面喊反空汙,卻又反對民進黨政府已從國民黨手中大幅縮減面積,更能同時兼顧保護藻礁與能源轉型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請江啟臣在宣講第一場就應該說明清楚國民黨這些態度、立場。 國民黨發言人江怡臻針對謝佩芳所提,也在臉書發文回嗆,民進黨總是將人民的善意提醒都當成攻擊,完全不重視自身問題的檢討,至今還是不知如何做執政黨。 江怡臻表示,公投的意義很清楚,就是要透過現有的憲政制度,直接向政府表達人民拒絕萊豬進口的訴求,不要被民進黨決定自己的未來。國民黨是反萊豬不是反美豬,民進黨若不進口萊豬,美豬根本不會有混淆疑慮,民進黨錯誤政策讓民眾疑慮,讓原本七十八%不含萊劑的美豬在市場上受到質疑。

Read More

日核廢水入海 韓抱怨 美安撫

中央社∕首爾十八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放入海,韓國外交部表示,今天已針對此事向來訪的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表達關切,但凱瑞重申美方對日本此項計畫的透明度有信心。 拜登廿二至廿三日與世界領袖一同參與線上氣候變遷高峰會前,凱瑞昨抵達首爾,討論國際處理全球暖化的行動。他此行也停留中國。 韓國外交部表示,外交部長鄭義溶與凱瑞共進晚餐時尋求取得凱瑞支持,共同反對日本此項計畫。 根據日本計畫,將有一百多公噸的廢水會從二0一一年因大地震與海嘯毀損的福島核電廠排放到日本東岸近海。 首爾強烈反對這項計畫,外交部甚至召喚日本大使,總統文在寅也下令官員研擬向國際法庭提告。 韓國外交部聲明指出:「鄭部長傳達我國政府與人民對日本決定的嚴正關切,要求美方合作,讓日本以更透明與快速方式提供訊息。」 但凱瑞今天在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東京已經以透明的方式做出此項決定,也將繼續遵循程序,「美國有信心,日本政府會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充分討論」。 「國際原子能總署已經訂定非常嚴謹的程序,我知道日本會考量所有選項與影響,他們在此決策和過程上已經非常透明。」

Read More

22縣市議會議事實況 上網看得到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內政部十八日表示,地方議會議事資訊公開規定從去年施行以來,持續與各議會溝通輔導,如今全國二十二個地方議會都已依規定主動揭露議事日程以及會議紀錄等,並全程直播大會實況,強化公民參與及監督。 內政部指出,依照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二十五條規定,地方議會除秘密會議外,應於會議前將議事日程公開於網站;除考察或現勘的議程外,大會應透過網路或電視全程直播;大會及委員會應全程錄影,並應於會議後一定期限內將會議紀錄、議事錄與影音檔公開於網站。 內政部指出,地方議會議事透明化的推動,議會除了要以現有預算及人力辦理資訊揭露工作外,也必須建立起公開透明的議事觀念。在去年規定施行後,內政部積極與未配合辦理的議會溝通,並要求改善,逐步輔導全國議會落實議事公開規定。 內政部強調,議事資訊的完整揭露是落實地方民意代表向選民負責及建立陽光政治的重要基礎,未來將持續蒐集各界對強化地方議會議事資訊揭露的相關建議,輔導各議會加強資訊公開的完整度與速度。 內政部說,關心地方議事的民眾可透過議會官方網站查詢大會及委員會錄影檔、會議紀錄等資訊,一起加入監督公共事務的行列。

Read More

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 賴:4年28億 挹注兒童醫療照護

衛福部長陳時中十八日為第九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頒獎,宣布積極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第九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十八日舉辦頒獎典禮,副總統賴清德透過影片宣布,政府從今年起至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將分四年共挹注二十八億元執行「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期盼未來能有更多人重視兒童健康問題,並投入更多資源,為兒童健康共同努力。 由於台灣二0二0年人口數首次出現負成長,新生兒僅十六點五萬人,創史上新低,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表示,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是為彰顯第一線兒童醫療工作者的用心付出而設立,藉此鼓勵更多新血投入兒童醫療領域。 首創嬰兒大便篩檢卡,並投身兒童肝癌研究的台大兒童醫院張美惠教授,由衛福部長陳時中頒贈兒童醫療貢獻獎終身貢獻獎。(記者戴淑芳攝) 本屆得獎者包括終身貢獻獎的張美惠醫師暨院士,長期投入兒童肝癌的防治研究,力促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從醫四十多年來為肝膽疾病兒童站上前線;中流砥柱獎的邱益煊醫師,視病猶親守護慢性腎病的孩子;焦點貢獻獎的李國森醫師,在資源稀少下,仍努力為有呼吸困境的病童找生路。 獲獎的吳家慧護理師,不遺餘力照顧東台灣新生兒;友善醫療個管師趙芳欣,溫暖陪伴病童、家屬走過死亡的幽谷,各自榮獲兒童護理獎。還有醫療團隊獎的台大兒童醫院急重症兒童轉院外接團隊,全台跑透透,是急重難罕症兒童的守護者;兒科新銳獎的劉士嶢醫師,親切、擅醫病溝通,熱衷基礎研究為病人找新方向。 賴清德說,政府也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新生兒出生,將由一名兒科醫師擔任守護者直到三歲。至於兒科醫師較缺乏的偏遠地區,也會由受過兒童照護專業訓練的家庭醫師來擔任。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因應台灣社會少子化,為打造優質而友善的兒童醫療環境,衛福部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自出生起專責守護兒童的健康;此外亦積極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預計四年投入二十八億,挹注兒童照護資源。

Read More

花蓮連2震 規模最大6.2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花蓮十八日深夜連兩震,十時十一分規模五點八,震央在花蓮縣壽豐鄉,深度十五公里;三分鐘過後,十時十四分壽豐再度發生規模六點二地震,深度十三點九公里。 各地震度花蓮六、南投四、台中四、宜蘭四、台東四、雲林四、彰化四、嘉義四、苗栗四、桃園三、新竹三、台北三、高雄三、台南三、屏東二、澎湖二級。

Read More

一日食農體驗 寓教於樂

脫穀、碾米、插秧……讓小朋友了解粒粒皆辛苦 下營弘昌碾米廠已辦百餘場 腳踩脫穀機為稻米脫穀,可讓小朋友了解口中的食物「粒粒皆辛苦」。 圖與文/記者陳俊文 人親土親,你有多少年未曾踩踏腳下這片土地?下營弘昌碾米工廠舉辦「食農教育碾米廠一日體驗活動」讓大家體驗古早人脫穀、碾米、插秧等「農務」工作,也讓小朋友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兩句詩的涵意。 農委會推動「食農教育體驗推廣計畫」,台南市選定下營區的弘昌碾米工廠辦理已數年,經理曾耀彬表示,早在和政府合作推動之前,該公司早於七、八年前就一直在做,一年約辦理二十場,前後共辦了百餘場,小朋友碾完米,還可拿一包米回家,完全免費,主要目的在讓國中小學生「記得米」,後來因為政府全力推動,才轉與政府合辦。 食農導遊曾耀彬向參加的學員講解稻米成長的過程。 弘昌碾米工廠創立於一九六七年,由第一代的曾水魚創始、第二代曾江樺發揚光大、第三代曾耀彬突飛猛進,目前共有稻田二百公頃、兩個碾米廠,其「大力米」曾獲一0三年台南金鑽百家好店,幸福稻米禮盒曾入選台灣省商會104年台灣伴手禮等殊榮。 室內課程 飯糰、米製美食DIY 食農教育是一項很適合全家一起參與的農業休閒活動。一般都是半天四個小時,學員報到後,先由曾耀彬擔任「食農導遊」介紹稻米和品種和作業開場,接著是最好玩的戶外體驗活動,包括插秧、脫穀、碾米,若是還要體驗割稻,則需要多安排一個半小時,可能就要變成全天6小時的活動了。 參加體驗活動的大小朋友一起動手插秧。 戶外課程結束後,還會帶到室內進行體驗課程,有月光米三角飯糰DIY或與台灣稻藝工坊合作的注連繩教作。這幾年米食愈發精緻化,弘昌推廣水磨米穀粉製作麵包和鬆餅,它更是對小麥過敏者的最佳代替品。甜點方面可做米的舒芙蕾。 要更精緻的話,還可和台南市晶英酒店合作,由飯店派出主廚現場調理米製美食,比如最受歡迎的皮蛋瘦肉粥。也有學校餐飲科學生利用食農教育課程前來向晶英主廚學習烹飪技術。 食農一日體驗活動的美食:海墘本家的月光米便當,美味可口。 曾耀彬指出,稻米是我們的主食,尤其是肥沃的嘉南平原孕育出台灣最好的稻米品種,像台南十一號,這也是全台灣栽種最多的稻米品種。近幾年外銷日本很受歡迎的台南十六號月光米,肇始於一0六年至一0七年因應農委會智慧農業之發展方向,建立田間管理智慧化技術,一一0年外銷日本量上看四千公噸,締造外銷日本歷史最大量佳績。 下營農食體驗活動學員可看到第二級保育動物黑翅鳶。 弘昌碾米廠一日體驗休閒活動,歡迎企業單位和學校團體事先報名體驗,但農田上的稻米不可能隨時種在那裡等大家來體驗,一般說來,插秧在農曆年前一週或七、八月;割稻時間是五月底至六月,還有十一月至十二月。除碾米、插秧等稻米相關的體驗活動外,弘昌透過友善耕作,提升生態環境,近幾年在稻田發現二級保育鳥類黑翅鳶築巢,農業和生態保育做結合,弘昌已成功踏出一大步。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利用隨手素材 崑大生學特效妝

崑大視訊系學生在影視特效化妝工作坊中,透過實作教學了解特效妝的奧妙,並創作「傷妝」(右下角)超真實。(記者汪惠松攝) 隨著東方電影中的特效化妝技術日益純熟,吸引國內影視科系學生學習專業技術。崑山科大視訊系不讓好萊塢電影專美於前,邀請時尚學程老師陳姿君在影視特效化妝工作坊授課,讓學子透過實作教學了解特效妝的奧妙。 崑大視訊系教學理論與實務並重,影視特效化妝工作坊鼓勵學員發揮想像力,利用隨手可取得的素材來激發創作,例如:敲碎筆管來做成碎骨,螺絲釘、鋼管做成穿刺人體的特效,參與學生上了課才知道,何時受的傷、怎麼傷到的、傷口形狀與顏色、復原狀況如何?甚至血流的方向等,每一個小細節所呈現的面貌都是不一樣的。 陳姿君表示,一般人以為會化妝就能擔任影視工作梳化工作,這是認知錯誤的地方,特效化妝不只是要會化美麗的妝,更多的是創造劇情中的人物,給予血肉的同時,也給予面貌,讓劇本中虛擬人物「活過來」。特效化妝師除必須具備梳化等技術外,翻模、塑形在人體上作變化,塑造新的人體線條,也製作特殊道具與造型。 她提到,一個特效化妝師的養成除自身技術,還需能理解影視工作內容與流程,詳讀劇本,與劇組有詳實充分的討論,要做出能符合劇情需要,幫助演員表演的造型,還要創造出具有普同性又兼具獨特性的設計,讓觀眾相信角色的真實因而跟著入戲,甚至喜愛。 視訊系主任胡佩芸說,只要是對學生有幫助的,系上都會全力支持,今年的寒假學生學習也均不中斷,工作坊課程從師資與設備支援到材料的提供,為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特效化妝各種技巧,也從拍攝角度進行檢視特效化妝成效,提升拍片工作質感。 崑大視訊系已規劃系列性學習單元,將在日後開設課後的梳化特效化妝工作坊,讓對影視梳化及特效化妝有興趣學子學習,不用出國就可學習精彩的特效化妝技巧,也為台灣影視特效化妝培養新一代生力軍。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中營慶百歲 感恩音樂會溫馨

中營國小利用百年校慶舉辦感恩音樂會,展現學校推動多元音樂學習的成果。(記者林相如攝) 下營區中營國小發展多元的音樂教育不遺餘力,國樂團更是該校特色的音樂社團,加上直笛、合唱等,讓該校在慶祝百歲生日時,可以舉辦「感恩音樂會」,透過多元的音樂演出,讓鄉親感受學校音樂教育的扎實,也透過豐富的音樂節目演出,讓音樂會絕無冷場,持續的樂音飄揚,讓鄉親沉醉。 中營國小校長沈佳蓉說,難得的是,百年校慶的感恩音樂會,特邀請歷屆國樂團的傑出校友一起共襄盛舉,其中更有夫妻與子女一同參與,讓整個國樂團的演奏,融入世代交替,顯得與眾不同。 中營國小今年欣迎百年校慶,校方特別推出「感恩音樂會」,邀請地方鄉親共襄盛舉,除了與師生一起慶祝學校的百歲生日外,也藉此展現學校對音樂教育推動的努力,因為大多數擔綱演出的,都是該校學生,包括兒童樂隊、直笛齊奏、合唱、鋼琴獨奏、梆笛協奏、二胡協奏、國樂團大、小合奏等,接力上台演出,呈現繽紛多元的美麗樂音,也展現學校豐富多元的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樂音的陶冶中,學習更有動力。 雖然中營國小每年都會舉辦音樂成果發表會,除了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外,也邀請鄉親共襄盛舉,見證在地孩子的學習成長,但大都在白天舉行,因不少鄉親與家長都要上班,地方參與有限。 如今藉由百年校慶,舉辦感恩音樂會,雖然與年度成果發表會大同小異,但卻增加了不少地方的參與,尤其歷屆校友到場同樂,帶著學弟妹一起演出,更讓人感受到中營國小音樂教育的優異成果,校友雖然畢業已久,仍念念不忘。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夢想啟航 漁光學童走讀漁光島

漁光分校中年級的學童騎單車走讀漁光島。(記者施春瑛攝) 為了讓孩子更加熟悉學校所在的漁光島,億載國小漁光分校主任張瑾玥與教學團隊這學期規劃「漁光點點夢想啟航-海風月牙拾貝趣,漁光鯤鯓識讀記」課程,帶著二十一名三、四年級學童,騎乘單車走讀漁光島。 騎單車走讀活動由李秋田、廖文毅及林緯三位老師帶隊,帶領學生從漁光分校出發,往學校左側方向開始認識社區,沿路拜訪漁光阿婆茶葉蛋、活動中心、毛屋等文化據點,還拜訪了慶和壇,認識廟宇文化,廟宇人員都熱情用心的招待且開心合影。 漁光分校三年級學生鄭雨晴表示,過程雖然辛苦,但很開心,每前往認識一個據點,都印象深刻,尤其阿婆茶葉蛋的阿婆每天一早都用甘蔗渣及阿婆的愛心煮茶葉蛋,所以茶葉蛋才能香味四溢,口齒留香,讓她以身為漁光島「最高學府」的學生身分為榮。 四年級學生鄭辰恩說,他與其他同學一樣都是來自學區外,很高興有此機會可以進一步認識學校周遭環境的資源,也畫出了屬於自己的單車學習地圖。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瀛海用腳認識台江

青春夜行邁入第6年 校友及外籍生也報名參加 雙腳步行感受土地溫度 瀛海中學連續六年舉辦青春夜行,師生透過雙腳步行去認識所在的台江。 (記者施春瑛攝) 瀛海中學已經連續六年舉辦青春夜行活動,今年是以「台江產業變遷」為主題,由瀛海台江社帶領百餘名師生一步一腳印,從學校出發後過嘉南大圳、經鹽水溪堤到安平四草大橋、鹽田生態文化村,入北汕尾拜謁天后宮媽祖;凌晨繞經台江大道,迎著晨曦沿嘉南大圳分線,一路步行回學校,全程三十四公里的「台江遊學」,考驗毅力,也深刻認識家鄉,儼然是瀛海台江人的成年禮。 台江社社長潘辰愷說,從去年第五屆的台江「歷史」,到今年的台江「產業」,主題年年在變換,不變的是傳承的精神。今年是「瀛海青春夜行」舉辦以來,挑戰距離最遠的一屆,也是規模最龐大的一次,除了瀛海師生、家長志工,也有已上大學的歷屆學長姊代表,更吸引了四位義守大學的外籍生報名參加,一起見證青春夜行的傳承以及這份精神的永續經營。 校長張添唐於開訓典禮特別到場勉勵學員,以雙腳步行感受土地的溫度,認識台江前人奮鬥的歷史,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全員一百五十餘人,就是一百五十多顆種子,把守護土地的信念傳播下去,讓自己也成為有溫度的人。 出發後首站,全員先到學校附近的代天宮祈求平安,學員說,這是把教室搬到戶外的儀式。接著一行人從下午走到晚上,再從夜晚走到清晨,沿途欣賞美麗「一日台江」景色,並分站解說,讓學員認識台江「漁塭」、「鹽田」、「科工區」、「水利」發展與變遷。實際參與課程解說的學生葉承宗說,以前常聽說,學習要跟生活連結,自己感受並不深,但這次走過之後,他可以把「與土地連結」說得自然,說得更真切了。 活動總召李心儷說,很喜歡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感覺,挑戰自己,也讓更多人來了解自己生長土地的故事,雖然很累卻很有意義,希望可以一直續辦下去,把教室搬到戶外,實際走一趟,體驗的比課本裡教得更深刻。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