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部公聖誕 將團返廟拜壽

如性慈敬堂表演四將最常見的招牌動作。(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之趙部振靈公農曆三月十五日聖誕,駕前八家將「如性慈敬堂」由已過去「阿降師」兒孫柯錫斌和柯煜杰率領將團返回祖廟元和宮向趙部公依傳統古禮拜壽,元和宮主任委員王炳元率委員熱烈迎接,邀請該部年年回祖廟參加活動。 如性慈敬堂最幼齒的兩位差爺由吳柏鈞和吳柏宇兩位幼稚園大班孿生兄弟扮演。(記者陳俊文攝) 白龍庵五福大帝共有張劉史鍾趙五部,五部各有將團,除一直未曾中斷的張部如意增壽堂和前年復軍的劉部如良應興堂之外,還有因傳奇將人柯天降過世後暫停出軍三年、於一O八年恢復出軍返廟拜壽的趙部如性慈敬堂。趙部振靈公聖誕是農曆三月十五日,今年應是四月二十五日,但由於大家士農工商各有各的活,選擇於昨日提早返廟。 如性慈敬堂前四將「跳桮」的表演。(記者陳俊文攝) 如性慈敬堂將團亦是四將加四神,共八人,由最前頭的刑具爺領軍帶路,後面是兩位幼稚園中班孿生兄吳柏宇、吳柏鈞扮演的文武小差,其後依次是甘柳謝范四將和春夏秋冬四神。 如性慈敬堂負責人柯錫斌表示,昨天返廟祝壽一切均按傳統的大禮舉行,由八人組成的轎前吹伴奏,鑼鼓聲莊嚴有序的節拍,配合八家將的步划,和一般喧鬧的落地吹、零亂的陣頭呈現不同風貌。 致力於將團復興的元和宮主任委員王炳元(左)陪同如性將團向趙部公拜壽。(記者陳俊文攝) 如性慈敬堂的臉譜和步划和其它四部將團大同小異,但仍會有一些小差異,這樣才能展現不同特色。若以表演層面來看,如性平常的訓練更加嚴密,所以造成整個拜廟的表演非常流順,莊嚴中見到將團的力量。主委王炳元表示,五部將轉的復興希望在他任內能實現,昨天又往前邁進一步。

Read More

守護腸道健康 拜寧騰能、慈濟創新研發中心產學合作

拜寧騰能生物科技團隊參訪慈濟創研中心,雙方攜手合作希望能透過新一代益生菌的應用,守護民眾健康。(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繼開發自體嗅鞘幹細胞治療腦中風及脊髓損傷新藥之後,花蓮慈濟醫院與拜寧騰能生物科技公司再度攜手合作,由拜寧騰能與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共同研究開發「次世代益生菌艾克曼嗜黏蛋白菌(AKK菌)調整人體免疫力」。 慈濟創研中心副技術長劉靜安博士表示,不同於大多數腸道菌需仰賴我們吃進的食物維生,AKK (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依賴人體腸道細胞所分泌的黏液,擔任促進腸道黏液分泌的重要角色,說明AKK是非常獨特且重要的菌種,與人體共生的關係遠比其他菌種更深,更可能是人類腸道生態中重要的環境提供者。 拜寧騰能董事長陳勝騰表示,該集團於2006年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打造完整的營養保健品系統及多種腸道益生菌食品及保養品,今年開始希望藉由花蓮慈院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創研中心卓越的研究成果,共創競爭優勢,提供東部更多就業機會及造福全體國人的健康。 除次世代益生菌艾克曼嗜黏蛋白菌的應用,這次合作也包含「Amuc1100蛋白藉由調節免疫抑制點應用於復發性腫瘤」相關技術。劉靜安表示,法國Laurence Zitvogel教授團隊分析數百名接受PD─一腫瘤免疫治療的患者糞便後,發現AKK菌較高的患者對PD─一治療的反應明顯較AKK菌含量較少的患者好,根據慈濟創研中心的前期研究結果顯示,「AKK/Amuc1100」對免疫細胞、免疫抑制點與發炎反應誘發的細胞激素分泌間的關聯,以提高腫瘤治療效果,對應用在癌症患者治療,提供了另一個可能的治療方法。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除了現有的醫療方式,花蓮慈院積極在為有需要的民眾,找尋適合的方式,讓他們回到健康的人生,這次攜手拜寧騰能生技公司,就是希望能透過新一代益生菌的應用,守護健康守護生命。

Read More

雕刻藝術家葉佳讓文創藝品 作品寓意平安於疫情之際特別受青睞

筷子係中華文化代表,加上祝福寓意多,因此”愉筷”特別受到民眾青睞。(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雕刻藝術家葉佳讓「好事會發生」、「愉筷」、「平安歸」寓意吉祥祝福的文創藝品,在飯店大廳快閃超吸睛,尤其係在疫情之際,其文創藝品更是受到民眾青睞,其中「愉筷」更是受到家有喜事民眾的歡迎。 雕刻藝術家葉佳讓文創藝品 其作品寓意平安於疫情之際特別受青睞 葉佳讓表示,如何讓藝術融入生活,並藉此走出臺灣,成為民眾及國民外交的最佳伴手禮,再加上愈在地就愈國際的理念,於是乎首件作品「好柿會花生」於焉產生,係結合在地農產品柿子及花生,以新竹玻璃工藝技術而成創意吊飾,取其諧音「好事會發生」。 至於「愉筷」,葉佳讓說係以結婚時,想與人分享喜悅甜蜜的心情作為創作發想。媒材以阿里山檜木和日月潭總統魚組合成「魚筷」(愉筷),以磁器製塑魚型,取「魚」「筷」諧音「愉快」。「魚筷」討喜吉祥,是很好的伴手禮,筷子就是「快快得子」,可送給結婚的新人。結婚新人亦可送給伴娘,叫做快嫁(筷架)。而總統魚係以銀色為主色,代表「盈餘」,表示做生意有盈餘;筷子本身貼有鑽石,代表「快快賺」。史丹福大學更曾訂購此商品作為送給校友的伴手禮。 「平安歸」吊飾,則係以臺灣國寶櫻花鉤吻鮭為主,最下方的2顆蘋果,代表平平安安,加上櫻花鉤吻鮭,即成了平安歸來之意;櫻花鉤吻鮭的嘴,貼上鑽石,即代表「穩穩賺」之意。 葉佳讓說,在飯店大廳快閃,一是因國旅人潮多,加上臺灣疫情趨緩,各項會議陸續展開,文創藝品更要主動出擊,以讓更多人看到藝術家的軟實力。

Read More

助族人創業 新北原住民族產業新契機

新北原民局舉辦「創業天使分享沙龍暨說明會」吸引不少族人參與。(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讓族人深入了解產業特性及市場趨勢,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新北市原住民族行政局十七日舉行「創業天使分享沙龍暨說明會」,現場更備原民特色小點心馬告鳳梨酥,盼原民產業大旺;活動邀請到台灣原住民產業聯盟推廣協會亞歷.哈路會長與精實創業得獎團隊成員周嘉珍及四兩藥香負責人林珮甄進行對談,分享「如何讓原住民文化打入商業市場」的實務議題,引導族人在創業及產業發展方向。 原民局表示,會中除了分享創業艱辛及經營產業之道外,更重要的是鼓勵族人勇敢前進。亞歷.哈路會長也化身一日客座講師,以個人經歷鼓舞大家發展長才、培養屬於自己專業優勢,更和參加族人互動交流,每項提問都用心解答。 其中,林珮甄(阿美族人)與丈夫及兩位女兒共同創立「四兩藥香」品牌,透過對於草本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產品製作,兩位女兒負責多媒體行銷與產品推廣,以家族式的經營模式來挑戰產業市場,將原住民智慧與經驗傳承下去。此外,正在創業路上打拼的周嘉珍(泰雅族人)是新北原住民族女力代表,推動部落特色品牌、設計活化地方,讓原鄉文化被看見,在一0九年度產業精實暨創業計畫中,以泰雅族菱形圖騰設計道路反光標誌,一舉獲得創業獎金。 與會族人潘先生表示,快要畢業所以希望有創業機會,想透過產業傳承文化,並從中創新發展,但無實務經驗及學習的方向,盼透過計畫輔導充實創業資本,往前踏出第一步。 原民局表示,無論是創業及產業經營,都會共同面臨資金、空間及人力,還有對產業市場現況不熟悉、未來發展藍圖不明確及對自我懷疑等難題。為協助族人解決這些困難並精進能力,在今年度計畫徵選及培力中,將更著重帶領族人洞悉產業、提升能力及探索多元發展。

Read More

峨眉國小新建風雨球場啟用 竹縣長楊文科與小學弟妹一起打籃球

峨眉國小新建風雨球場啟用,竹縣長楊文科與小學弟妹一起打籃球。(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日前前往視察母校峨眉國小新建的風雨球場,一時技癢與峨眉國小的小學弟妹一起在「峨眉小巨蛋」的新球場打籃球,體驗學校運動不受風雨影響,讓整體活動空間大升級的幸福感。 縣長楊文科表示,風雨球場又稱「半戶外球場」,讓學校無論是天氣炎熱或下雨天,都能教學正常化,進行體育課程或戶外活動,以提升學生運動意願,同時亦讓周遭社區民眾有一處運動休閒的好場地,並成功形塑峨眉新地標。新竹縣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全縣共六校興建風雨球場,目前峨眉國小、自強國中工程完工啟用,未來也持續爭取經費在其他學校興建風雨球場。 峨眉國小風雨球場旁新增籃球練習牆,給年紀較小的學生使用。(記者彭新茹攝) 教育處表示,峨眉國小新建風雨球場採用「膜構材質屋頂」,其透光度較傳統鋼構浪板屋頂佳,所製造之圓弧造型也較無壓迫感,整體空間更為明亮寬敞,下雨時,雨水打在屋頂上之噪音也較傳統鋼構浪板小聲,是一座兼具實用與舒適的運動空間。 這座新球場也被居民稱為「峨眉小巨蛋」。峨眉國小校長陳聖源說,過去只有小禮堂,約二間教室大小,沒有一個活動中心有足夠空間,讓學生下雨天進行運動活動,啟用後平時除學生使用外,非上課時間也開放居民運動,社區舉辦活動等多功能用途。球場旁新增籃球練習牆,以及劃設跳格子,提供較低年紀學生使用,周遭網球場、排球場也同步進行翻新整理。

Read More

白沙屯媽祖在北港朝天宮割火 苗縣長徐耀昌祈求早日降甘霖解災

白沙屯媽祖在北港朝天宮割火,苗縣長徐耀昌祈求早日降甘霖解災。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徒步進香活動,十六日晚上十一點在北港朝天宮進行「刈火」儀式,苗栗縣長徐耀昌親自到場參與,並虔誠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縣運昌隆,儀式結束後媽祖就踏上回拱天宮的路程,預計今十九日回宮。 在白沙屯媽祖神轎抵北港朝天宮,在數萬信眾「進喔」的呼喊聲中,三進三退後衝進朝天宮廟裡大殿安座,場面相當壯觀。而晚上十一點舉行的刈火儀式是進香活動中的重點,刈火儀式由朝天宮的住持法師主持,以朝天宮內終年不滅的光明燈引燃金紙到「萬年香火」爐中,誦念經文恭讀「吉祥文疏」祈求媽祖庇祐,再以火勺掏引聖火到白沙屯的「火缸」中送入「香擔」,待住持法師在「香擔」貼上封條後,一路引回白沙屯拱天宮,象徵媽祖的萬年香火流傳不息。 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總計報名人數達七萬八千餘人,刷新以往紀錄,當天晚上十一點刈火後起轎回程,十九日下午返抵白沙屯拱天宮。 「白沙屯媽祖進香」最大的特色是整個進香團路線不定,一切隨神意,因為行走路線不定,充滿新奇。

Read More

新北出版首本礦工繪本《金夕·窩在新北》

知名文字創作者黏忘凡(左)、國際知名繪本作家孫心瑜(右)特別選在府中15粉絲團舉辦《金夕·窩在新北》直播介紹新書。(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文化局啟動「城市繪本五年旗艦計畫」推出系列作品,《啟程.雲遊新北》、《轉角.新北練習曲》及《蛙愛.活水新北.金鶴》,而今年在新北閱讀節前夕,特別推出第四本書《金夕·窩在新北》,講述新北市礦業文化,同時也是第一本為了礦工所撰寫的繪本,希望藉此傳遞,無論是過去在礦坑的危險拼搏、或現在與新冠病毒纏鬥、面對不同的困境、疫病與意外,人們主動遞送出去的關懷,也將帶給自己安定的力量。 「呦呼!呦呼!時間車(礦車),讓我們以倍數倒數的方式,帶著小蛙們回到礦工時代。」國際知名繪本作家及文字創作者孫心瑜、粘忘凡特別選在府中15粉絲團舉辦《金夕·窩在新北》直播介紹新書,除還原書裡的情境,並搭配黃金博物館行動博物館模組展示「礦山的生活」、「遇見黃金山城」、「淘金體驗」,帶領現場民眾回到礦工時代。只要民眾在直播影片上留言「金夕·窩在新北,我愛新北」,就有機會獲得府中典藏小蛙蛋糕或礦工便當盒。 文化局說,由於煤炭需經由火車運送,煤礦聚落大多沿著平溪線鐵路分佈,興盛時期,鐵道兩旁商家燈火通明,形成獨特的礦區生活文化。書中不僅清楚地刻畫出來上面的場景,也將礦工們「飲乎死,卡?死無飲。」及時行樂的性格,以及身為礦工家人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的神情都畫出來,希望民眾看完這本書,能夠更了解礦業文化,也讓民眾珍惜身邊的人。 此外,其他三本書繪本精華,府中15則濃縮成「轉角的29種練習」特展,將繪本中小蛙在旅途上的所見所聞,轉化成生命歷程,以「啟程、相遇、轉角、再見」為概念,設計成二九種練習,特地將繪本內容製作成一長達近十米的互動光雕牆,民眾可藉由觸碰牆上的小雲朵讓繪本動起來,讓心中的想像擴大實現在大家眼前。

Read More

接地氣 宜蘭新住民親子牽罟

宜蘭縣政府舉辦牽罟文化親子活動,在岸上讓參加者一起拉網具,以體驗牽罟的樂趣。(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為了讓新住民體驗在地傳統文化,十七、十八日舉辦「接地氣、望國際」牽罟文化親子趣,邀請三百名新住民及其親屬共襄盛舉,創造親子美好回憶。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人牽罟講究團結合作,希望培養多元文化涵養,讓各族群融合。 社會處表示,後埤社區推廣牽罟文化已久,但這是第一次結合新住民體驗舉辦,宜蘭縣的新住民以大陸籍居多,還有來自越南、印尼等地的新住民,結合社區辦理,用意是讓新住民們融入台灣的文化、宜蘭的生活。 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阮如庄表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大家都是第一次體驗如此特別的牽罟捕魚,覺得非常有趣,小孩子更是開心歡笑,這同時也是一項珍惜海洋環境教育,讓下一代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這次牽罟文化親子趣活動在壯圍鄉後埤社區舉行,由於壯圍海邊適合栽種花生,種出來的花生品質非常好,活動中也安排炒花生及製作花生糖,讓新住民姐妹終了解平常吃的花生糖,原來是這麼製作出來的,大夥在中午品嘗異國料理美食。縣長林姿妙動手教小朋友如何炒花生,才能夠炒得香脆,又不炒焦掉。

Read More

竹市海岸自行車道改造 啟用

竹市長林智堅十八日向大家推薦、一起來拜訪市府投入1.3億「全新改造」的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  (圖由新竹市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春季天氣宜人最適合出遊,新竹市長林智堅十八日向大家推薦、一起來拜訪市府投入一點三億「全新改造」的十七公里的海岸自行車道,改善後的車道平坦舒適,還增綠意,更有沿線最夢幻五大景點,包含台版薩哈拉沙漠的「香山沙丘」、登上日本知名相機品牌年度月曆封面「豎琴橋」、網美必拍「魚鱗天梯」,「賞蟹步道」、「南港賞鳥區」,還可順道品嘗南寮海鮮、在地香山農場小農牛奶等。 竹市長林智堅十八日向大家推薦、一起來拜訪市府投入1.3億「全新改造」的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圖由新竹市府提供) 十七公里的海岸自行車道整修完工,新竹市政府也將於二十四日也舉辦「吹海風 吃好料 十七公里海岸 親子單車遊」活動,免費邀請五百名民眾,試騎改善後的十七公里海岸自行車道,沿途以馬拉松補給站方式提供香山隱藏版美食,如明發定置漁場的新鮮海鮮、林記滷味、新竹老字號老鍋米粉等,盼推廣「最夢幻自行車道」十七公里沿線的美景美食。 林智堅表示,十七公里自行車道在中央補助下,投入一點三億元經費,有三大特點,第一步是先拆除不合時宜的設施,讓車道更加開闊;第二步是以兼顧生態工法進行全線整修,並延伸綠廊達一點五公里;此外,為增加觀光趣味,更升級景點硬體設備,如在熱門景點「豎琴橋」上,就增加觀夕平台,讓民眾可在此觀賞夕陽或學校可在此導覽生態。另,在照明部分,改善高燈二十三盞、增設崁燈三0六盞,讓十七公里海岸成為日夜皆宜的觀光景點。 全新十七公里自行車道被網路譽為全台最夢幻的海岸自行車道,城銷處推薦,大家一同來試騎。

Read More

花蓮獅會光雕藝術公園揭幕

花蓮第一獅子會「雙獅獻瑞公園」光雕藝術裝置正式啟用,可望成為花蓮市新觀光地景。(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第一獅子會昨天在花蓮市民國路與自由街口的雙獅獻瑞公園舉辦「光雕藝術裝置」啟用儀式,花蓮市長魏嘉賢應邀出席,期盼這座裝置術的設施將成為獅子會在花蓮具有紀念象徵的觀光地景。第一獅子會會長王安順則感謝花蓮市公所全力協助,讓光雕藝術造景工程得以順利完工。 王安順表示,這座公園是在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獅子會慶祝授證二十週年而設立,由時任第二十屆會長紀民星邀請北投與中壢獅子會等國內兄弟會,以及日本京都橘、荒尾、靜岡葵、 下關北,泰國清萊、南邦、那空素旺和曼谷益等國外姊妹會共同出資籌建,並禮聘花蓮著名景觀規劃及雕塑家石炳輝為公園設計打造「雙獅獻瑞」的主題圖騰,以展現獅子會服務社會、推廣公益的「We Serve」精神。 市長魏嘉賢致詞表示,第一獅子會在卅多年前非常有遠見選擇在這個地段設置裝置藝術,並串連國內與國外姊妹會,讓國際友人看到花蓮。魏嘉賢說,小時候常在雙獅獻瑞這座公園遊玩,這裡是他孩提的重要回憶,他也相信雙獅獻瑞公園未來也會是他的孩子印象深刻的公園。 魏嘉賢指出,花蓮市公所未來會持續維護周邊的環境,讓改造為光雕藝術的雙獅獻瑞公園再度成為花蓮市重要打卡景點,成為入夜後花蓮市最美的璀璨地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