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桃園內壢之間的台一線縱貫公路旁的「桃園區魚管處滯洪池」在桃園市政府以全流域進行整治,設計成兼具防災、蓄洪、景觀、休閒等四大功能的上、下滯洪池,並更名為「龍山埤塘生態公園」,預計明年七月底可以完工。
龍山埤塘生態公園是桃園市第一座結合雨水撲滿及大草原的滯洪公園,桃園市府投入共十一億二千七百萬元經費進行整建;公園的滯洪池分為上、下兩池,上池為乾式滯洪池,蓄水量達四點六九萬立方公尺;下池是RC構造滯洪池及雨水積磚組成,蓄水量達二萬六千六百萬立方公尺,總蓄水量可達日七萬三千五百萬立方公尺,可以有效的削減大雨造成的洪峰流量,避免當地淹水發生。 桃園市政府水務工程科科長蘇鴻說,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下滯洪池工程,是參考日本東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工程,用RC構造打造滯洪,並在池中設置塑膠的雨水積磚來儲存雨水。
而上滯洪池是以乾式大草原配置,面積達二點一二公頃,平時可做為市民休閒散步的場所,未來也可結合龍山市民活動中心,作為音樂劇場及大型活動空間使用。
下滯洪池的水可以作為上池生態綠廊澆灌循環使用,兼具滯洪及沉砂空間;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在水務局長劉振宇陪同巡視正在興建的龍山埤塘生態公園工程時指出,這項智慧治水讓桃園成為「海綿城市」與「韌性城市」。